在人造光子材料中,發現捕捉光的新方法,改變了光波的共同行為!

2020-12-07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光學與光子學類

由紐約城市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在人造光子材料中捕捉光的新方法,這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在線數據的傳輸速度。城市學院物理學家亞歷山大·B·哈尼卡耶夫領導的拓撲光子超材料的研究表明:超材料中的遠程相互作用改變了光波的共同行為,迫使它們在空間中局域化。

此外,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這種相互作用的程度,人們可以在光波的俘獲特性和擴展(傳播)特性之間切換。捕捉光的新方法,能設計出新型的光學諧振器,這可能會對日常使用的設備產生重大影響。這些設備的範圍從智慧型手機和Wi-Fi路由器中的天線,到光電子中用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網際網路上傳輸數據的光學晶片。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題為「具有長程相互作用的光子Kagome晶體中高階拓撲態」。這是CCNY、CUNY研究生院的光子學倡議和俄羅斯聖彼得堡的ITMO大學合作項目。作為牽頭組織,CCNY發起了這項研究並設計了結構,然後在CCNY和ITMO大學進行了測試。

Khanikaev的研究夥伴包括:Andrea Alü、Li Mengyao Li、向尼(CCNY/CUNY)、Dmitry Zhirihin(CCNY/ITMO)、Maxim Gorlach、Alexey Slobozhanyuk(均為ITMO)和Dmitry Filonov(莫斯科物理與技術學院光子學和二維材料中心)。研究繼續擴展捕捉可見光和紅外光的新方法,這將進一步擴大該發現的可能應用範圍。

光子拓撲絕緣體實現了對缺陷和無序具有彈性的拓撲邊界模式,而與製造精度無關,此屬性稱為拓撲保護。雖然最初僅限於比拓撲絕緣子低1的模態維數,但新發現的高階拓撲絕緣子(HOTI)在更大維數範圍內提供拓撲保護。在新介紹了一種具有Kagome晶格的光子HoTI,它表現出拓撲體偏振,導致一維邊緣態的出現,以及限制在結構拐角的高階零維態出現。

有趣的是,除了近鄰相互作用引起的角態外,還發現了一類新的由長程相互作用引起、專用於光子系統的拓撲角態。研究結果表明,光子HOTI比凝聚態具有更豐富的物理特性,為設計具有獨特拓撲穩健性的新型設計者電磁態提供了機會。

博科園|研究/來自:紐約城市學院參考期刊《自然光子學》DOI: 10.1038/s41566-019-0561-9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質子也會搖擺,是什麼讓質子搖擺?微觀世界真的好神奇啊

碰撞分子和反物質粒子,原子水平上的能量損失機制還未知!

休眠了15年的兩架射電望遠鏡,觀測到南半球多顆脈衝星,磁星!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為光子晶體中光的俘獲開闢了新途徑
    圖片來源:機械與光學大學 上圖為光在拓撲晶體內部空間中相互作用和拓撲糾纏的圖示。 一個由紐約市立大學領導的團隊提出的一種在人工光子材料中捕獲光的新方法,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在線數據傳輸速度。 由紐約市立大學物理學家Alexander B.Khanikaev領導的拓撲光子超材料研究表明,超材料中的長程相互作用改變了光波的共同行為,迫使它們在空間中局部化。
  • 科學家發現新光,超出目前我們對光的認知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首席作者兼物理學教授肖恩·於林發現的新材料違反了普朗克定律的局限性,其發出的相干光類似於雷射或LED產生的光,但是卻沒有製造這種材料所需的昂貴結構,刺激了這些技術的發展。除了剛剛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發表的光譜研究之外 ,Lin先前還在IEEE Photonics Journal上發表了一項成像研究。兩者都顯示出約1.7微米的輻射峰值,這是電磁波譜的近紅外部分。
  • 新方法讓光子和電子動量相匹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合作設計出一種新方法,讓光子的動量與電子的動量相匹配,從而增強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催生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新型雷射器以及發光二極體(LED)等設備。
  • 我國科學家在光波波段發現逆都卜勒效應
    ,這一物理界和光學界的重大發現成果被《自然·光子學》雜誌刊出,並有望使隱形鬥篷等神奇技術在未來化為現實。都卜勒效應是指當觀察者和光波源之間存在著相對移動時,光波的頻率會發生改變的現象。例如當警車靠近時,人們會感到笛聲越來越刺耳,而警車遠離時,笛聲聲調會越來越低。光是一種電磁波,同樣具有都卜勒效應,當光源和觀察者距離不斷靠近時,光頻率增高顏色變藍,反之,則變紅,這一現象被稱為光的正常都卜勒現象。
  • 這就是光穿過介質折射和降速的原因,但光子的特性卻不發生改變
    我們都知道光速在真空中是C,我們也知道光在穿過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光速會發生改變。那麼我的問題是:光線的折射機理是什麼?光速為什麼會發生改變?光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什麼變化?光子的速度和能量也降低了嗎?我們今天就聊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只要光子沒有被吸收,它們穿過不同的介質時速度和能量就不會發生改變。
  • 拓撲保護光子晶體中的光傳播
    AMOLF和TU Delft的荷蘭研究人員已經看到光以一種特殊的材料傳播而沒有反射。這種材料是光子晶體,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穿孔方式略有不同。光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沿著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邊界傳播:「受拓撲保護」,因此不會在缺陷處反彈。
  • 光子與電子在一起了放合擊絕技———驚豔全場!
    光子與電子這一對孿生兄弟,它們一起見證人類歷史的偉大進程,開始時電子開闢了電氣時代讓我們有了電有了就有了光,現在光纖通信,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光通信也已經進入了時代的主題,光電信息是進入了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
  • 新光源?物理學家發現超越黑體輻射極限的材料
    自19世紀末以來,我們知道所有材料在加熱時都會發出可預測波長範圍內的光。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Shawn-Yu Lin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稱,科學家現在發現一種材料,它受熱的發光強度似乎超越了黑體輻射極限。19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曾使用數學方法描述輻射定律,並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值存在,進而進入量子時代,馬克斯也被冠為量子力學創始人。
  • 宇宙中一種新的光?「超普朗克」材料發出的光超過了規律的極限
    宇宙中會有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當受熱時,所有材料都會以可預測的波長譜發出光。如今,研究展示了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加熱時發射的光,似乎超出了自然法則規定的限度。由倫斯勒理工大學物理系主任兼教授Shawn Yu Lin所發現的新材料無視普朗克定律的限制,發出與雷射或LED產生的相類似的相干光,但沒有產生刺激性發光技術所需的昂貴結構。兩者均顯示輻射峰值在1.7微米左右,這是電磁譜的近紅外部分。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形式光波
    基於英國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的開創性工作,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光波——季亞科諾夫—福格特波。他們稱,這種光波有望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比如改進用於篩選血液樣本的生物傳感器、開發出能更有效傳輸數據的光纖電路等。
  • 光波全息調頻
    光波,通常是指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可見光通常是指頻率範圍在3.9×10~7.5×10Hz之間的電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長約為400~760nm。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m/s,是自然界中物質運動的最快速度。光波是橫波,其中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或磁場強度H)彼此相互垂直,並且都與傳播方向垂直。基本概念光波,通常是指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
  • 光折射原理被推翻?科學家發現新雷射束推翻費馬原理
    通過這些數據包傳播的消息的速度不再受通過不同密度的不同材料傳播的影響。中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雷射束,它不遵循長期以來關於光如何折射和傳播的原理。該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可能對光通信和雷射技術產生巨大影響。
  • 光折射原理被推翻?科學家發現新的雷射束,推翻了費馬原理
    通過這些數據包傳播的消息的速度不再受通過不同密度的不同材料傳播的影響。中央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雷射束,它不遵循長期以來關於光如何折射和傳播的原理。該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可能對光通信和雷射技術產生巨大影響。
  • 聲子與人造原子耦合,打開進入量子世界的新大門
    原子和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在量子光學領域獲得了廣泛的研究,但若想用聲子取代光子與原子進行互動,則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任務。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地讓聲子與一個人造原子耦合,首次證明利用聲音也可與人造原子進行溝通,由此演示了用聲子取代光子的量子物理學現象。這項成果將刊登在《Science》雜誌上。
  • 使光和物質合二為一,開啟通往納米世界的新大門!
    瑞典查爾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在納米水平上捕捉、放大和連接光與物質。利用一個由原子般薄的材料堆疊而成的小盒子,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反饋迴路,光和物質在其中合二為一。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為納米光子學領域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光子晶體光纖的導光原理和製作
    光纖中光能損耗主要來源於吸收損耗和散射損耗。其中。吸收損耗包括本徵吸收和雜質(如氫氧根離子)引起的選擇吸收;散射損耗包括瑞利散射。光纖結構不完善和材料中缺陷引起的散射。從矽玻璃光纖的光學損耗和波長關係得到了在;1.3μm和;1.55μm處分別有損耗極小值。目前已經作為通信的兩個窗口。因此。研製能夠克服傳統光纖弱點的新一代光纖成為目前光電子器件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 光子攜帶能量的光粒子,與光波的頻率成正比
    一、性質不同1、光子性質: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2、γ射線性質: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二、特性不同1、光子特性:(1)光子是攜帶能量的光粒子。光子的能量與光波的頻率成正比。頻率越高,能量越高。當光子被原子吸收時,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從內軌道轉移到外軌道,電子轉移的原子從基態轉移到激發態。(2)光子有能量、動量和質量。
  • 宇宙中會有新的光存在嗎?超普朗克輻射光,終於被製造出來!
    這一新材料由主要作者、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肖恩·雨霖發現:這種新材料打破了普朗克定律的限制,發出類似於雷射或LED產生的相干光,但沒有產生這些技術所需的昂貴結構。這並不違反普朗克定律,這是一種產生熱發射的新方法,這是一種新的基本原理。這種材料及其所代表的方法,為實現超強、可調諧的類似LED紅外發射器開闢了一條新途徑,用於熱光電和高效能源應用。
  • 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超普朗克輻射光,終於被製造出來!
    這一新材料由主要作者、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肖恩·雨霖發現:這種新材料打破了普朗克定律的限制,發出類似於雷射或LED產生的相干光,但沒有產生這些技術所需的昂貴結構。 而IEEE《光子學》期刊上的研究展示了用近紅外傳統電荷耦合裝置拍攝的圖像,這種相機可以捕捉到材料的預期輻射發射。在距離樣品不到2個熱波長的地方也有類似效應,但新研究的該材料是第一個顯示出超普朗克輻射的材料。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