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光子和聲子晶體中顫振現象研究
Zitterbewegung (trembling motion)是相對論量子力學中滿足狄拉克方程的自由電子在沒有外場情況下隨時間演化的一種振蕩現象,最早由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1930年從理論上預言。
-
光子前沿:納腔光子晶體雷射器
[1] 光子晶體和納腔 光子晶體雷射器中的納腔是半導體微結構中的一個「缺陷」區域。在半導體中蝕刻一系列孔,從而在微結構區域的兩種材料――空氣和高折射率半導體之間產生巨大的折射率差。高折射率差形成一個帶寬為幾百納米的光子帶隙,在帶隙區域,光無法傳輸。
-
拓撲保護光子晶體中的光傳播
AMOLF和TU Delft的荷蘭研究人員已經看到光以一種特殊的材料傳播而沒有反射。這種材料是光子晶體,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穿孔方式略有不同。光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沿著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邊界傳播:「受拓撲保護」,因此不會在缺陷處反彈。
-
光子晶體中隱藏對稱性與高階簡併
01導讀作為拓撲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拓撲能帶簡併的研究起源於在周期性材料中尋找外爾和狄拉克準粒子。由於周期系統的晶體空間群比均勻時空支持更豐富的能帶簡併結構,因此在周期系統中存在著超越高能物理所研究的準粒子態。通常人們認為光子晶體中整數自旋空間群可完整描述電磁波的能帶簡併和拓撲結構。
-
光子晶體
正是在這次見面會上,經過協商,他們共同為這個新生事物起了一個嶄新而響亮的名字—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光子晶體的概念提出後,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重視。一個光子晶體的研究熱潮在世界範圍內興起。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最新公布:光子與光子之間可以相互作用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2020年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公布首次對光子碰撞產生W玻色子對的觀測結果,W玻色子是攜帶四種基本力之一弱力的基本粒子。這一結果為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應用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即作為高能光子對撞機直接探測電弱相互作用。它證實了弱電理論的主要預測之一,即載流子可以與自己相互作用,並提供了新的方法來探索它。
-
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分析
對於採用常規光纖的光纖雷射器,要求注入到纖芯的泵浦光為單模,這就限制了泵浦光的入纖效率。且當雷射器高功率運轉時,由於纖芯的非線性效應,也將限制輸出功率的極限值。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其靈活的光學可控性和特殊結構,可具有大模面積且保持無限單模的特性, 有效地克服了常規光纖的設計缺陷。
-
光子晶體光纖的導光原理和製作
光子禁帶是直接類比電子禁帶的結果,它是指通過人工設計作出類比於電子禁帶結構的材料來阻止光子的傳播。這種類比電子禁帶結構的人工合成材料在某一能量範圍內光子不能通過光子禁帶晶體(簡稱光子晶體),或者說在光子晶體內部產生的光不能傳播。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為在介觀尺度上操縱光提供了一個平臺。在本期專刊中,香港科技大學的陳子亭教授對光子晶體和拓撲光子學的發展和研究方向作了深入的評述。除此之外本期專刊還包含有三篇研究文章和三篇評論文章。 我們知道,光子帶隙的存在意味著光子晶體可以作為低損耗的分布反饋鏡,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光場的限制,並且可以用來實現高精度的諧振腔,以便於觀察量子電子學現象。
-
【研究】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2.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鉺鐿共摻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是近年來光纖放大器的研究熱點,國外在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應用研究。該鉺鐿共摻雙包層光子晶體光纖的參數為:晶格常數Λ=22μm,佔空比d/Λ=0.54,空氣外包層直徑222μm,纖芯Er3+和Yb3+的濃度分別為140ppm和2000ppm,模場直徑26μm,纖芯數值孔徑為0.04,內包層數值孔徑為0.58,976nm泵浦吸收係數為1.6dB/m。
-
雷射全息光刻法製作光子晶體LED
該發光二極體晶片是利用MOCVD生長而成,有源層是一組InGaN/GaN多量子阱,其發光峰值波長約為400nm。實驗中採用的雙光束全息裝置是由波長325nm的He-Cd雷射器組成的,在晶片上製作出方形排列的圓空氣孔二維光子晶體,刻蝕深度為100nm,未深入到有源層。
-
保偏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實驗研究
折射率引導型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可通過調整光纖空氣孔徑和空氣孔周期比(d/A),及內外包層中空氣孔的大小和密度,實現大單模模場面積及大內包層數值孔徑設計,同時纖芯的高濃度稀土摻雜為採用較短長度的光纖構建大功率雷射器提供了可能。深圳大學在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
科學新進展——光子晶體
正是在這次見面會上,經過協商,他們共同為這個新生事物起了一個嶄新而響亮的名字—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光子晶體的概念提出後,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重視。一個光子晶體的研究熱潮在世界範圍內興起。既然光子晶體的最大特點是光子的能帶結構,人們自然希望光從各個方向照射時都存在禁帶,而不是只在一個方向照射才有禁帶,這就是全空間禁帶。
-
具有液體薄膜表面的柔性光子晶體
控制光子晶體的製備更為困難。每一個微小的結構都必須被製造、精確複製和放置。光子晶體一旦被製造,就不變了,這使得它非常不靈活。同樣,光子能量的改變也不能像電子能量那樣有效。結果是,如果光子晶體是計算機的未來,我們將不得不學習如何使它們能夠在飛行中被修改。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自然界中比如小麥、松果等很多植物種子的脫落過程就是受溼度變化誘導不均質的體積變化引起。傳統驅動材料多是將驅動層和支撐層連接在一起,基於驅動層在外界作用下的體積變化引起驅動。但雙層材料驅動器因其雙層結構間粘附力差在多次驅動過程中易分離等問題很難多次重複使用,為解決該問題,單一化學組成梯度型驅動材料應運而生。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這一研究為探索利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工程技術為生物光子應用構建的單模微/納米雷射器開闢一條新途徑。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下的「光科學與應用」期刊上。包含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的輸出範圍的多色單模偏振微雷射器,在光子集成和多峰化學傳感或成像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但是,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這種裝置。
-
北航研製的光子晶體光纖陀螺首飛成功
7/7/2017,2017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的高精度光子晶體光纖陀螺實現了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首次搭載飛行,獲圓滿成功,這是國際上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首次空間應用,驗證了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作為新一代光學陀螺的技術可行性。
-
科學家製造出兼具電學光學高性能的光子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改變了半導體的三維結構,使其在保持電學特性的同時擁有了新的光學性質,並據此研製出了首塊光學電學性能都很活躍的新型光子晶體,為以後研製出新式太陽能電池、雷射器、超材料等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
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超普朗克輻射光,終於被製造出來!
宇宙中會有一種新的光嗎?自19世紀末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當加熱時,所有物質材料都會以可預測的波長光譜發出光。現在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材料,它在受熱時會發光,但似乎超過了自然規律設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