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的美容針陷阱:大多都是假貨,私下注射致命風險頻現

2020-11-29 澎湃新聞
所有注射類產品都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打進血管形成血管栓塞。

「網紅整容變天王嫂」、「女子5年整形25次變身白富美」……當下,各種整容「勵志貼」在微信朋友圈瘋轉,許多女性看完都躍躍欲試,卻又怕手術風險。於是,以注射取代動刀的微整形便悄然走俏,而微信朋友圈又從消息發源地變成了微整形產品的銷售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調查發現,微整形不同於傳統意義「刀光劍影」的整容外科手術,能在短時間通過對身體部位細微調整達到美容效果,但這種效果只針對正規使用的正規產品,如果消費者貪圖便宜買到假冒、未經註冊的美容針劑,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微信上的假冒美容針

「瘦臉針+隆鼻子+豐下巴+溶脂!普通的女孩,可以變女神。越來越多人喜歡『微整形』自然是源於『微』的概念。每一個人都希望付出最小的代價來換取美麗,無痛、無痕、不腫、立竿見影、無須恢復,就可以變得美麗。」日前,一名微信賣家在朋友圈中發布了這條消息。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售賣水光針、玻尿酸、肉毒素,甚至還有溶脂針。

賣家保證所賣商品都是正品,「自己的貨品都是國外進口的,韓國的貝拉德瑪包打1500元,能夠維持6-8個月;歐洲的是喬雅登絲麗,包打2500元,維持至少10個月以上。」

賣家還自稱是醫生,當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擔心安全性,她說:「一個產品質量,一個手法,都符合不會出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打的和你期望值不一樣,所以都在打前做好溝通這樣。」

而即便買家表示自己不在賣家所在地,不方便注射,賣家也有辦法:「可以介紹當地的醫生」,但隨後她又稱經詢問,當地認識的醫生已經不接新客戶了。

這樣在網際網路上經銷整形產品和服務的商家非常常見,這類非法營銷展示的藥品效果讓人覺得美容針如同天賜神藥,輕易可得,一頓飯的工夫仿佛就能把路人轉變成維納斯。

然而,上海交大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劉凱日前指出,很多愛美之人只關注它宣傳的神奇之處,卻對其風險閉口不提,沒有對這項技術的敬畏之心。

「首先要指出的是,

微信上所販賣的溶脂針,無論是韓國的還是歐美的,都是不允許注射面部及身體進行溶解脂肪的。這些藥物大多是用於治療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的,國外醫生也不會用於注射溶脂,在國內進行注射溶脂更是非法的,我的建議是不進行注射溶脂。

」劉凱說。

另外,

所有注射類產品都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打進血管形成血管栓塞,一旦引起栓塞,嚴重的話會引起失明、感染、偏癱等,由於人體面部靜脈多是雙向流通,產品一旦隨血流進入顱內,造成腦梗,嚴重時將致命

自行注射的致命危險頻發 

上海交大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的診室內,蘇州姑娘王怡(化名)日前由媽媽陪同前來,向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徐慧求救——口罩脫下,王怡的一側面頰紅腫,法令紋處長滿了小膿包,口腔內也已經感染化膿。

兩天前,王怡在家裡讓小姐妹給自己打了玻尿酸。她說,小姐妹是開美容微店的,這兩年做過不少整形項目,開過雙眼皮,打過瘦臉針,玻尿酸是常規的項目。

王怡說,玻尿酸在醫院打太貴,在朋友那裡打的價格只有醫院的四分之一,自己也並不是第一次打玻尿酸,「前兩次打都挺順利的,沒想到這次會出事。」

徐慧指出,王怡這樣的情況首先要考慮局部血管栓塞,發現栓塞後要立即注射溶解酶。但是,王怡出問題已經過了兩天,哪一段血管堵塞無法知道。

更嚴重的是,王怡並不是在正規醫院注射產品,所以徐慧不敢貿然給她進行溶解酶注射——如果注射的不是玻尿酸,溶解酶反而會加重局部水腫。現在只能對患者進行積極抗感染處理。

現在有很多賣家號稱賣的玻尿酸,實際上是奧美定,或者將奧美定和玻尿酸摻雜在一起賣給愛美者。這樣既能暫時降低奧美定的副作用,又能以假亂真。還有可能是國家早已不準許使用的骨粉、矽油、微晶瓷等危險注射物。

」徐慧說,所以,對於王怡來說,目前主要的就是追查賣家,問清產品來源,但是要快,如果長時間的感染化膿容易留疤。

對於王怡這種愛美者,徐慧直呼:「

膽子太大。這種在美容院或者私人那裡進行玻尿酸注射,最後因打進血管來我們醫院求救的事情三天兩頭都在發生。另外,還有包括鼻子隆歪、鼻頭壞死、發炎等一些併發症出現。

徐慧甚至碰到過有「賣家網上銷售玻尿酸、發給買家視頻讓其參照自行往臉上打」的案例,結果可想而知。

「處理這些失敗案例很讓醫生頭疼,玻尿酸還能夠用溶解酶溶解,

奧美定等注射物分散在人體組織裡,即使切開衝洗也很難全部清除。

」徐慧說。

她指出,面部微整注射項目和普通的肌肉針注射是有天壤之別的。面部血管神經極其豐富,不像臀部注射位置就是肌肉組織,所以即使是經驗頗豐的注射者都需要很謹慎,如果是江湖遊醫操作,那後果不堪設想。而如果使用了假冒產品,注射後可能會擴散至周圍組織,並與本身的組織長到一起,一旦失敗後則很難取出或取乾淨,這些都會發生不可逆的嚴重後果。

劉凱也碰到過類似的案例:「一個山東的姑娘,在當地用玻尿酸填充太陽穴,注射完三天後來九院就診,來的時候視網膜呈灰白色,復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劉凱說,

玻尿酸阻塞了這個姑娘的視網膜中央動脈。這類栓塞發生兩小時內不及時救治,視網膜將完全壞死。而一些不正規的美容場所根本沒有救治條件。

2015年5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針對假冒透明質酸鈉(俗稱玻尿酸)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應到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正規醫療機構或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注射美容。

根據國家食藥總局規定,玻尿酸屬於風險最高的三類醫療器械,須經相關部門批准才能銷售使用。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

在淘寶網、海淘網等購物網站上輸入玻尿酸針劑注射,已經不能看到任何產品,但是賣藥、注射、中轉銷售等各環節,都能在微博微信中隱秘地完成。

而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幾名在微信圈中兜售玻尿酸的「醫生」、經銷商,他們均不能出示銷售使用玻尿酸的資質證明。

如何正確注射美容針

劉凱指出,愛美者首先要懂得選擇正規產品。一些不正規產品,例如,未通過國家審批的玻尿酸、骨粉、微晶瓷、肉毒毒素等,注射後可出現炎症、硬結、外觀變形等。

有的玻尿酸級別不高,價格很便宜,但其含有細菌,注射後難以被人體免疫系統殺掉,細菌繁殖後爆發炎症,反覆刺激纖維結締組織可形成慢性肉芽;還有的肉毒毒素注射後令人臉變歪,或者眉毛一邊高一邊低。還有人違規使用生長激素注射,令局部組織過度生長出「大瘤」或者鼓起條索狀的東西。

徐慧指出,醫療機構採購時需要廠家出示「三證」,即營業執照、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廠家供貨時也需要醫療機構提供「三證」,即執業醫師資格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藥品經營許可證。所以

只有正規整形醫院才有進貨渠道,一些美容院、私立醫院及個人,因為沒有資質,很難採購到正規藥品,所以他們的注射針多是「三無」廠家生產的假冒產品。

大量通過微信銷售玻尿酸針劑的商家,售賣的價格多在1200-1800元之間,比正規醫院便宜得多,報價不足正規機構的1/3。在商家的產品圖片上,可清晰看到,這些產品幾乎都不在國家食藥監總局許可使用範圍內,但「外衣」都很「高大上」,均打著來自日本、韓國、墨西哥、德國等國家的旗號,「醫用產品」、「原裝進口」、「安全無汙染」等字樣隨處可見。

目前,

混跡於微整形市場的問題玻尿酸,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來路不明的水貨,通過海關逃稅方式進入中國內地,這類玻尿酸往往打著合法旗號,聲稱是廠家的直接貨源,所以便宜;二是根本沒有獲得國家批准的三無品牌。

一般來說像肉毒素這樣的針劑都需要冷凍保存,必須冷鏈運輸才不會變質。

所以消費者千萬不要再去隨性購買一些來路不明的藥劑。這類『身份』不合法的注射劑,一旦在注射環節出了問題,消費者無法維權。」劉凱說。

劉凱指出,

中國生產的注射材料有生產編號,要想知道自己所用的微整形材料是否是正規產品,只要登錄國家藥監局網站,輸入產品包裝上的條形碼進行查詢,真假即刻辨別。正規的微整形注射需要在無菌環境下操作,產品要當著顧客的面拆封,並向顧客再次確認。每瓶開啟後一次性注射完便丟棄,瓶子上的標籤也會完整揭下粘貼在顧客的治療病歷上(治療病歷由生產廠家提供統一標準),注射醫生還要按照要求填寫注射部位和劑量,這些將存入顧客的醫療檔案裡。

沒有經過國家藥監局審批的產品,在國內是不合法的產品。如果是國產的在包裝上會有「醫療器械註冊證號」,進口的產品包裝上會有「進口醫療器械註冊證號」,且會有中英文說明。如果你看到的產品包裝和說明書上全是洋文,則說明這個產品肯定有問題。

徐慧指出,肉毒素、玻尿酸、膠原蛋白注射其實技術含量很高,根本不可能培訓四五天就能打。

注射美容不是一個簡單的美容項目,它對藥物用量、注射位置、注射深度和角度等都有專業要求,醫生要懂人體解剖學,熟悉面部神經、血管、肌肉分布,經過正式培訓後才能上崗。

在注射前,還需詳細了解消費者是否對這種藥物過敏,選擇正確注射位置、控制劑量,並指導消費者度過術後關鍵期。

由於體質差異,有些風險是醫生也無法預料的。徐慧建議,面部注射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整形醫院和整形診所),這些機構都配置有急救設備。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到綜合實力較強的大醫院,這些醫院科室配置完整,急救經驗豐富,設施也齊全。很多時候,整形醫院或整形診所遇到嚴重情況,都會轉送到這樣的醫院進行救治。

另外,

愛美者在接受注射整形前,一定要看看操作的人有沒有兩證,即醫師資格證和醫師執業資格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只有同時持這兩證的人才可以進行注射整形。持美容師證以及護士資格證或某培訓機構頒發的培訓合格證,都是不可以進行注射整形的。

美容注射的「救生艇原則」

對于越來越多的美容產品注射,劉凱指出,

目前最主流也是最安全的醫學觀點是,選擇針劑會有一個「救生艇原則」,即要麼選擇自身本來就含有、不容易引起危害和免疫反應的充填劑,要麼是經過一段時間能夠完全吸收降解的充填劑

,而對於那些能夠吸收一部分同時殘留一部分的注射物,醫患一定要慎之又慎。

「植入假體一旦發生意外,我們還能夠將它拿出來,但是有些打入進去的針劑是和正常組織混合在一起的,如果要取出是非常困難的。微晶瓷、奧美定都是這樣。」劉凱說,「他們進入人體以後有一定的移動度,會分散到肌體裡面,一旦發生炎症或者發生慢性肉芽腫對於患者的損害是很大的,很難將所有的注射物質都取出做到徹底治療,除非連好肉一起取出。不然,一旦肌體形成連續的自身免疫反應,患者的皮膚會不斷發紅感染,患者只能進行激素治療打斷免疫反應,但是激素過量就會出現其他的全身問題,所以一旦有事就是惡性的連鎖反應。」

不過,即使填充物是自身含有的物質也不一定完全安全。「就拿自體脂肪來說,一旦引起栓塞,危害也非常大。」劉凱說。

自體脂肪可以填充胸部和面部,要從大腿外側等處抽出脂肪細胞,經離心提純後分層次注入胸壁下緣、面頰、太陽穴等處。

注射兩個月後,一部分脂肪細胞被吸收,剩下的長期存活下來,甚至有所增長。相比之下,注射玻尿酸整形雖然也能增加局部的體積,但會逐漸被體內的透明質酸酶代謝掉,效果只能維持8-12個月。

劉凱指出,自體脂肪移植的效果自然逼真,但脂肪在代謝吸收後形狀難以控制,有時可形成腫塊。脂肪細胞的細胞膜破裂後會有油脂溢出,進入破損的血管可造成脂肪栓塞——國內多個地方發生過在太陽穴注射脂肪後,有脂肪進入視網膜動脈而導致整形者失明的案例。脂肪栓塞在手術後72小時內都有可能發生,患者可出現局部供血區域的皮膚變成紙般蒼白,隨後又發黑壞死,目前來說進行脂肪溶解等搶救的效果都不好。

劉凱稱,自體脂肪移植的手術風險較大,美容院一般是不敢做的。正規醫療機構的專業醫生熟悉注射部位的解剖結構,提前用藥物收縮血管,可減少脂肪栓塞的風險。即使如此,有時人體的血管出現變異,仍有出風險的可能。此外,這種手術若傷及面部神經,還可導致嘴歪面斜。

「總之,任何一種微整形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患者首先應該選擇好的產品、好的醫療機構、好的醫生,多和醫生溝通。」劉凱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杭州一小夥在朋友圈裡買玻尿酸打針隆鼻子
    在非醫療場所做微整形出問題  再到醫院返修的越來越多  如果這些「三無」美容針沒有被繳獲,會流向哪裡?  吳溯帆主任說,像這些「三無」美容針大多會流向那些非醫療場所,比如一些生活美容機構、理髮店、美甲店,現在都在悄悄地為顧客做「微整形」。
  • 打一針生長因子下巴長不停 亂打美容針整形變毀容
    現狀:   失敗案例頻現 「生長因子」常換「馬甲」   近年來,「生長因子」注射失敗案例逐漸增多。廣州多家醫院整形美容科遇到不少劉小姐這樣來求助的患者,因為到美容機構違規注射生長因子導致臉面、身體異常生長,出現畸形。
  • 使用顯微針進行水光注射的,都是假貨
    這是因為,隨著國家對醫美市場管理的愈發嚴格,以及得瑪莎水光療法獲得廣大醫美愛好者的認可,一些不法商家見利起意,使用一類醫療器械的顯微針進行水光注射,以獲取高額的利益回報。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使用假貨針頭充當顯微針,自行列印顯微針的背貼貼在假貨針頭上進行售賣。
  • 整容市場藏美麗陷阱 學員5天「變身」微整醫生
    而在微信朋友圈內,各色「微整大師」也悄然出現,他們打著「國際機構認證」的旗號,沒有任何營業執照或許可證,就在美容院、美甲店、甚至居民樓內支一張手術臺,為客人注射填充物。  近日,福州的林小姐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微信朋友圈內一位「韓國整形李醫生」,其聲稱只需2000元就可以注射隆下巴,注射地點在一家賓館內。「主要覺得打針是小事,價格也比正規整形醫院便宜一些,所以就心動了。」林小姐說,這位「李醫生」自稱是一家公立醫院的整形醫生,而給她注射的是一種美國進口針劑,目前國內沒有出售。
  • 幹細胞美容針也不能讓你「長生不老」!
    該新聞介紹的是中國的一些富豪前往烏克蘭接受自體幹細胞注射,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那麼問題了來了,注射這種幹細胞針真的能續命嗎?小二君特意查閱了大量前沿論文和文獻,總結出以下內容。幹細胞美容針真相干細胞美容針,不可能起到增加壽命的作用。
  • 女子亂打「美容針」整形變毀容 下巴長如後腳跟
    現狀:  失敗案例頻現 「生長因子」常換「馬甲」  近年來,「生長因子」注射失敗案例逐漸增多。廣州多家醫院整形美容科遇到不少劉小姐這樣來求助的患者,因為到美容機構違規注射生長因子導致臉面、身體異常生長,出現畸形。
  • 整容市場美麗陷阱 女子圖便宜竟整成「鞋拔子臉」
    而在微信朋友圈內,各色「微整大師」也悄然出現,他們打著「國際機構認證」的旗號,沒有任何營業執照或許可證,就在美容院、美甲店、甚至居民樓內支一張手術臺,為客人注射填充物。近日,福州的林小姐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微信朋友圈內一位「韓國整形李醫生」,其聲稱只需2000元就可以注射隆下巴,注射地點在一家賓館內。「主要覺得打針是小事,價格也比正規整形醫院便宜一些,所以就心動了。」林小姐說,這位「李醫生」自稱是一家公立醫院的整形醫生,而給她注射的是一種美國進口針劑,目前國內沒有出售。
  • 生活提示:微信朋友圈假貨榜 15大超級防癌抗癌食物
    「微信朋友圈爆款假貨警示榜」女人的「面子安全」自然是女性朋友最關愛的,最近小編一直在關注「真假難辨」的化妝品代購市場,今天要特別說一說微信朋友圈裡賣得火熱的日韓化妝品爆款;「浙江富陽服裝抽檢合格率不足五成,波司登恆源祥上榜」此次抽檢從5月上旬開始,涉及YOUNGOR、波司登、JASONWOOD、海瀾之家、秋水伊人、EVA OUXIU、太子龍、恆源祥、BUSEN等共21個服裝品牌的32批次產品;「衛寶等抗菌護理品含三氯生
  • 「網絡熱梗」為何會頻現基層幹部朋友圈
    據報導,用網絡流行梗「造句」,成為基層幹部朋友圈的一道「風景」。「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迎檢」「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材料」……讀懂基層幹部朋友圈的「網絡熱梗」,這對為基層減負工作的落實,大有裨益。  實事求是地說,基層幹部在朋友圈玩「網絡熱梗」,有以此解壓、自嘲的成分,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年底症候群表現。
  • 朋友圈、寫字樓裡微整形 泛濫培訓幾天就能上崗
    如今,微整形泛濫,朋友圈、寫字樓裡的微整形比比皆是,這些微整形從業者是否合法?注射的藥劑又是通過什麼渠道購買的?  寄居朋友圈的微整「假醫生」  日前,記者表示自己想要注射玻尿酸,通過朋友圈介紹,加了一個名為「整形醫生趙某」 的微信,在連續幾個小時的聊天中,記者了解到她在讀大學時做微商,後來接觸到了微整形,並非醫科生的她在北京某處接受培訓後從事微整形至今。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原標題: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 起底名品供應鏈的假貨黑洞
    一位連鎖門店顧問向記者表示,「從假貨的流通渠道而言,現在假貨主要區別於一般貿易貨、跨境電商貨、水客背貨,而國產名品供應鏈主要為批發市場。」在這當中,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批發市場,主要以鄭州為最大,價格最低,後為臨沂市場和義烏市場。
  • 超市裡的雞為什麼沒有頭?可能被做成了美容針!
    你大概不會想到這些雞頭和護膚品以及美容針之間的聯繫。 玻尿酸,或者說透明質酸大家應該聽說過,玻尿酸豐唇填下巴的主要材料嘛。這種糖胺聚糖是許多化妝品還有整形手術會用到的關鍵保溼和填充材料。
  • 《CSOL》亂鬥致命陷阱 迷彩AWP入我手
    CSOL全新地圖致命陷阱[追擊]登場後,一場全民亂鬥隨即展開,迷彩AWP等諸多道具獎勵,都有機會收入囊中!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職場男性流行打美容針
    醫生們還表示,35至65歲的顧客都對肉毒桿菌感興趣。   「男性會抱怨他們的配偶,並以『我其實一點都不在乎我的外表,但我的妻子/女朋友希望我接受美容注射』為藉口,」杜布羅補充說道。   The trend is also self-perpetuating.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專家認為,本輪極端天氣頻現,特別是去年12月以來集中出現在北美、南美和英國的暴雨和洪災,恰恰是氣候變化的明顯標誌,凸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美國——  暖冬與洪水作怪  連日來,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美國從北到南多地頻發極端天氣事件。
  • 約70個「紅色精靈」被捕獲,在地球上空頻現,疑似另有深意!
    約70個「紅色精靈」被捕獲,在地球上空頻現,疑似另有深意!地球上的自然現象不計其數,例如日全食、流星雨等等,這些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畫面。從古至今流傳著一些傳說,就拿流星雨來說,看到流星雨後許願,願望就會成真。不過看到的次數少之又少,由於過於罕見,總會引發業界的熱議。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不過這並不是最致命的。根據發表在美國《科學進步》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溫和高溼結合的極端天氣狀況才是最危險。並且這種天氣已經開始顯現,雖然它只是持續幾小時,但近些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已經越來越高。在1980年到2019年期間,一些沿海亞熱帶地區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已經增加了一倍之多。
  • 大自然的致命陷阱,站著走過去相安無事,曾蹲下繫鞋帶就可能去世
    我們都知道現代人生活在城市中,雖然生活得較為局限,但是也確保了我們的衛生需求、安全需求。在野外空間裡活動,各種蛇蟲鼠蟻都會威脅到我們的安全。除了野外的動物以外,自然界中還充滿著各種致命的陷阱。在這過程當中遇到的很多困難都被人類克服了,但有一個致命陷阱,至今讓人保留在原地,很少有人敢靠近試圖「徵服」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