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覺冷知識,五分鐘讀懂,人類是如何進步的?

2020-06-12 小播讀書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哲學家波普爾的思想,關於人類的認知,是如何實現增長的?

反直覺冷知識,五分鐘讀懂,人類是如何進步的?


哲學家柏拉圖說:知識是被證明了的真的信念。這是我們一種傳統的,普遍的認識,知識具有三個屬性:真的、確信的、可被證明的。比如太陽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比如三角形的內角之和是180度、比如珠穆朗瑪峰有8848米高,這些知識都是可被驗證的。人類通過科學技術和人類的智慧,不斷獲得新的知識,這是我們普遍認知。

但波普爾恰恰相反,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知識的定義,波普爾認為,知識不是「真的、可確信的、可被證明的」,而是:猜測性的、要反駁的和可被證偽的。換句話說,那些不能被證偽的認知,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識,比如神學,怎麼說都對,而且還無法反駁,這種認知就不是真正的知識。

真正的知識,必須是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也就是可以被證偽的,這是波普爾作科學哲學家的一個重要結論。

反直覺冷知識,五分鐘讀懂,人類是如何進步的?


知識是具有可證偽性,那麼在波普爾看來,知識的進步,就不是通過觀察、總結、歸納、獲得新知識的一個過程,而是通過不斷猜想、反駁、獲得新知識的一個過程。

其實這種觀點非常違背我們的直覺,因為這樣看來,知識就永遠都無法確定,永遠都不能說是真理,所謂的真理或者知識,都只是暫時性的,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那這種知識是怎麼來的呢?波普爾認為,人類認知的進步,不是來自理性推理,或者經驗總結,而是源自想像力,更準確地說,是來自於:猜想。


反直覺冷知識,五分鐘讀懂,人類是如何進步的?

那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呢?

我舉一個例子,「西方哲學之父」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一切事物都是源自於水,甚至他還認為,地球是漂浮在水之上的。後來古希臘哲學家們,有的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火,有的認為是原子,有的認為是某些簡單的元素等等,而我國古代道家思想,也認為,「道」才是宇宙的初始和萬物的來源。

但你思考一下會發現,從理性和經驗上,人類都無法提出這些思想,而只有依靠想像力,換句話說,他們只是提出了一種「猜想」。

所以,波普爾說,知識的增長是源自我們不斷提出新的猜想,不斷否定過去的舊理論知識,從而才推動了知識的進步。

那人類的進步只能依靠想像力嗎?當然也不完全是,還有一種比想像力更可靠的方法,那就是:批判性思維。或者說,批判性思維,是提出新的猜想的前提,是我們進步的動力。簡單來說,你對現狀不滿,你才會有動力去構想新的解決方案。

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的再思維,或者說對思考的再思考。是一種反思或者質疑。就像蘇格拉底說的「沒有經過檢審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其實這裡的「檢審」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自我反思」。

反直覺冷知識,五分鐘讀懂,人類是如何進步的?


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正因為我們的批判性思維,才讓我們不滿足於現有的知識體系,才讓我們有勇氣提出質疑,並進一步提出新的「猜想」,在提出「猜想」之後,我們還需要進行自我批判,並不斷「反駁」,用觀察和實驗去證明我們的這種猜想,最終才讓人類的科學知識體系不斷進步。就像波普爾說的:批判主義是擴展我們知識的唯一行得通的途徑。觀察和實驗從來都不是或許新知識方法,而是起到了對猜想論證的作用。

那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是真的知識呢?還是一種胡說八道呢?波普爾說,確定一個新的科學知識有兩個標準:

第一個是,這個知識理論能解釋更多的東西。比如牛頓力學可以解釋人眼可見的物理世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解釋我們人眼無法企及的宇宙和星球之間的運動變化;量子力學可以解釋我們肉眼無法分辨的微觀世界的運動變化。每一個現有的理論都只適用於一定範圍,或者說它都是有局限的,而只有通過批判性思維,不斷質疑和反思,提出新的猜想,人類的認知邊界才得以不斷拓展。

第二個是,這個新的知識能夠更好地接受檢驗。波普爾說,科學的本質是:可證偽性。如果一個所謂的科學知識本身就無法被證偽,那麼它並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比如數學和邏輯學就不能算科學,因為它不能被證偽,你永遠都無法證明1+1不等於2。但波普爾同時也指出,數學和邏輯學本身雖然不是科學,但它們的地位比科學更高,因為它們為我們驗證知識,提供了工具和途徑。一個命題被承認為知識,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符合經驗,另一個就是符合邏輯和數學的推演,所以如果數學和邏輯不是「自明」的真理,那麼人類知識的大廈就沒有根基了。

「猜想」或者說「假設」是科學知識增長唯一途徑,可能你覺得有點難以接受,因為這種方法看似不確定的,而且還是不連續的。其實這種思想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也同樣類似,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提到要有創新性思維。那如何獲得創新性思維呢?很多書給了不同的方法,比如關聯法、聯想法等等。但實際上,創新的本質就是提出一種新的猜想,這種猜想的背後,當然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結果,我們唯有質疑和批判現有的解決方案,才有可能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從而獲得創新性進步。

相關焦點

  • 「全能棋王」AlphaZero 背後的真正啟示:直覺是如何戰勝邏輯的
    我在人工智慧領域所做的工作圍繞「先進的認知機器將使用直覺作為其智力基礎」這一想法。我們人類的思想為一般化的智力提供了充足的證據。人類本質上是直覺機器,而我們理性(和自覺)的自我只是基於直覺的機器之上的一個模擬。這與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形成鮮明的對比,意味著我們的理性思維就是把我們與其他所有生物區分開的東西。
  • 概率論中的一些反生活直覺問題
    有一些問題會反直覺,比如說:在一個盒子裡有10張卡片,只有一張是有獎的,若干人依次從中各取一張不放回,問每個人中獎的概率與抽獎的順序有關嗎?四個不同的盒子,五個不同的小球,把這五個小球放進這四個盒子裡面,要求每個盒子至少一個小球,則有多少种放法?方法一:先取出四個球,分別放進四個盒子,再把剩下的一個小球放進任意的一個盒子。
  • 2分鐘讀懂你不知道的玻尿酸知識
    2分鐘讀懂你不知道的玻尿酸知識 2018-08-10 20:06  成都健麗醫美整形醫生
  • 為什麼會搞反狗腦 - 我們是不是直覺的奴隸
    具體是說去年匈牙利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掃描了狗的大腦,發現狗是用左腦對語言進行處理的,通過右腦把握語言的音調,其對語言的理解處理模式與人類相同,並在Science上發表了論文。然而今年才意識到,人是躺著進去的,而狗是趴著進去的。所以左右腦搞反了!
  • 顛倒漂浮的反直覺小船
    但物理學家告訴你,這種反直覺的挑戰並非完全不可能。從那時起,科學家就會利用振動來探索「反重力」的例子,比如讓液體懸浮在半空,讓氣泡下沉而非上升。20世紀80年代,物理學家V. N. 切洛梅(V. N. Chelomei)展示了切洛梅擺,這種擺上有一個可以自由滑動的墊圈,當擺豎直振動時,這個墊圈就會「漂浮」在半空中。
  • 用反直覺思維,看真實的世界
    這些人的騙術,利用的,就是人類的直覺思維。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由於沒有足夠的腦容量來處理外界的所有信息,所以經常要靠直覺來應對複雜環境,這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可直覺思維,有時也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清這真實的世界。
  • 《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上市 一本人人都能輕鬆讀懂...
    □半島記者  孟秀麗  近日,全網粉絲超千萬的百科類自媒體大號賽雷三分鐘的新書《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經由磨鐵圖書策劃出版上市,這是一本有關傳染病及病菌知識的科普書。  《賽雷三分鐘漫畫:病毒、細菌與人類》通過漫畫故事的形式、萌態人物的演繹、淺顯易懂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從古至今的12種影響人類至深的重大傳染性疾病(包括黑死病、天花、霍亂、伊波拉等),以及人類面對這些疾病時不屈不撓的鬥爭過程。作者表示他創作這本書,不是為了宣傳這些傳染病有多可怕,而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人類歷次是如何和這些傳染病較量的,在每次的生死搏鬥中,人類又取得了哪些進步和發現。
  • 羅傑·科恩伯格:基礎科學——人類進步的希望
    其中,羅傑·科恩伯格做了主題為《基礎科學:人類進步的希望》的演講。而在這些醫學進步背後的共同點其實是:它們均是為了求知而得到的偶然發現,在一開始並未帶著任何應用的目的,也沒有考慮過某一種具體的疾病。過去的經驗與直覺恰恰相反:要解決一個醫學難題,不要直接研究它,而是追求對自然的好奇,那麼其餘的東西就會隨之而至,基礎研究才是這一切的關鍵。
  • 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原標題: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數學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以為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很難的難題;有時候做著做著就忘了某些定理成立的條件;一些看似簡單的方程卻存在一些奇特的解的形態,不考慮條件概率和 Bayesian 定理從而相信各種偽科學……說得極端點,在受過教育之前
  • 「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
    文/惜談「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我們中國人常說「百聞不如一見」「事實勝於雄辯」,更為直觀的感受,有時候比任何的理論假說都要真實可靠。但是真實的世界中往往卻出現一些反直覺的物理現象,如果大家不理解其中的具體原因,很容易產生難以解決的困惑。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早在2018年8月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發射,並在不斷的接近太陽,也公布了一些探測數據。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腦科學冷知識告訴你:根源在於記憶力太差
    但是如果因為閱讀理解能力太差,文章都無法讀懂的話,又談何運用?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面臨類似這樣的問題,有些父母面臨這樣情況的時候,往往會數落孩子,甚至會給孩子貼上愚笨的標籤。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對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可能是出現在記憶力上為什麼這麼說呢?
  • 反直覺的「生日悖論」問題
    點擊藍色「五分鐘學算法」關注我喲加個「星標」,一起學算法作者 | labuladong來源
  • 反直覺的物理現象!特殊情況下,1000度高溫人體感覺並不熱
    2018年8月,美國的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人類最接近太陽的時刻,距離太陽表面最近只有620萬公裡。有讀者查閱數據後,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太陽表面620萬公裡的範圍屬於太陽的日冕層,這裡的溫度要超過100萬攝氏度,而人類目前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是「五碳化四鉭鉿」(Ta4HfC5),熔點為4215℃,4000多熔點如何抵抗住100萬攝氏度高溫?實際上,帕克探測器的隔熱罩身處100萬攝氏度的高溫下,但自身的體感溫度只會被加熱到1370攝氏度。
  • 5個奇趣冷知識:遇到鯊魚,如何能為自己爭取15分鐘的逃生時間
    如果你喜歡奇奇怪怪的冷知識,關注我,每天5個記得來看1.鱷魚是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已經存活了超過2億年。實際上,鱷魚的生存進化一直很出色,以至於現代鱷魚與化石中的鱷魚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關於鱷魚如何能夠長期存活的僅有一些理論是基於鱷魚不進食就能長期生存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它們「懶」行動緩慢,消耗小,它們在土地和水中生存的能力以及它們可以輕鬆適應寒冷溫度。這就是也許就是恐龍大滅絕,鱷魚卻能活下來的原因2.關節發出的開裂聲音是釋放出的氣體聲。有些人喜歡按壓自己的彎曲的手指,使它發出聲響。但究竟是什麼使聯合開裂如此響亮呢?
  • 人類身體所存在的10個非常有趣的冷知識
    事實上,人類的身體和浩瀚的宇宙一樣,存在太多的謎語,如今的我們也僅僅只是知曉了冰山一角。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人類身體所存在的10個非常有趣的冷知識。,每秒就會發生超過10萬個化學反應,人類大腦可能是人類已知的最複雜的實體。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一文讀懂: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有何區別?
    最近上線公測的阿里AI鑑黃語音反垃圾服務便是基於此理論,除識別色情圖片、色情視頻和色情文字外,涉黃語音也能通過AI鑑別了。為了讓AI智能機器具備識別多國語言和多地方言的能力,事先需要有一個訓練學習的過程,對此阿里安全部產品專家念夏表示,「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小孩,需要不斷餵養、訓練、學習,它才具備這樣的能力。」
  • 十個冷知識:如何測試你的記憶力?
    冷知識可以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還能啟迪思維,引發強烈求知慾。和」冷笑話」屬於另類幽默一樣,冷知識雖冷門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來看看今天的十個冷知識吧! 1、我們經常能夠在電影中看到,有人拿著一根頭髮就去鑑定DNA!
  • 10個冷知識:氧氣中的氧分子,是人類變老的「罪魁禍首」
    10個冷知識:氧氣中的氧分子,是人類變老的「罪魁禍首」籃球01.籃球和橄欖球意外發生率最高全世界每年有將近20萬高中生運動員意外死亡,其中籃球和橄欖球的意外發生率最高,並且男生的死亡概率是女生的五倍。,氣候嚴寒惡劣,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只有歐洲部分的俄羅斯,其餘絕大部分更適合北極熊居住。
  • 地球冷知識,人類無法觸碰的地核,地球居然比太陽熱?
    發現冷知識,解凍冷芝士,增漲你姿勢。我是狐狸弟弟。冷知識一:地核學,未曾向前一步上世紀30年代,丹麥物理學家英奇萊曼,證實了地核的存在,直到現在,將近一百年來,我們對於地核認知,和英奇時代比較,幾乎沒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這是因為,人類對於地核的研究,仍然處於原地踏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