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幾十年來,實驗者們一直使用雷射和電磁場將氣體冷卻到絕對零度的十億分之一以內。
在如此寒冷的溫度下,會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原子聚集在一個宏觀的量子波中,形成一種奇怪的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態。
在極低溫下,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所有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這就是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態。
物質的其餘四態分別為:氣態、液態、固態和等離子態。
現在,一組來自德國的物理學家在太空中創造了BEC。
與地面實驗室相比,在太空工作有一個主要優勢:沒有重力。
要進行探測,BEC必須從光和電磁場的陷阱中釋放出來,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裡,它就會掉到容納實驗的真空室的地板上。
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從陷阱中釋放出來的BEC應該就漂浮在那裡,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嘗試在地面上做不到的實驗——比如製造BEC的氣泡來探索它的量子性質。
為了在太空中創造BEC,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特殊的自動化裝置,將銣原子捕獲在晶片上。
該裝置於2017年1月23日在瑞典北部發射的一枚小型火箭上飛行,飛行高度為243公裡。
研究小組今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導,在6分鐘的失重飛行中,研究人員獲得了BEC,並對其進行了100多次測量。
在第一次太空BEC競賽的角逐中,德國隊擊敗了美國隊。
今年5月,美國的物理學家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全自動冷原子實驗室,在那裡他們可以對BEC進行無期限的研究。
今年7月,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太空中獲得了BEC。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這只是邁向更複雜和更令人興奮的結果的第一步。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