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
有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網友發帖表示,他們在電視、手機等不同渠道提前看到了地震預警信息。
據悉,該預警信息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根據公開的數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於2009年6月,其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裡。該預警信息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這一原理實現,依託「大陸地震預警網」推送。
雖然預警不是預報,但「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地震造成破壞前,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向目標區域用戶發出全自動預警的操作,能夠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一網友表示,特別像未來世界的感覺。另有網友表示,地震預警的倒計時設計太激發求生欲,洗腦程度堪比「北京市第三交通委」……
科學理論應用於地震預警科技的實踐中,更有創造性,也讓老百姓真切的受益。
關注公益和網際網路的90後
新浪微博:@愛交通的程序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