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像未來世界的感覺,激發「求生欲」,科技為地震預警加料了

2020-11-29 愛交通的程序猿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

有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網友發帖表示,他們在電視、手機等不同渠道提前看到了地震預警信息。

據悉,該預警信息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根據公開的數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於2009年6月,其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裡。該預警信息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這一原理實現,依託「大陸地震預警網」推送。

雖然預警不是預報,但「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地震造成破壞前,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向目標區域用戶發出全自動預警的操作,能夠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一網友表示,特別像未來世界的感覺。另有網友表示,地震預警的倒計時設計太激發求生欲,洗腦程度堪比「北京市第三交通委」……

科學理論應用於地震預警科技的實踐中,更有創造性,也讓老百姓真切的受益。

關注公益和網際網路的90後

新浪微博:@愛交通的程序猿

相關焦點

  • 刷屏的"地震預警神器"到底能不能救命?-刷屏,地震預警神器,救命...
    無數感嘆背後是科技的力量地震預警真的能救命嗎?今天我們就好好的了解一下。地震預警是怎麼回事? 昨晚地震發生時,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那麼地震預警到底是如何提前預警的呢?首先明確的是,地震預警不等於地震預報。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昨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與服務於海地的美國I.Trade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I.Trade公司將向美幻科技分批採購地震預警系統,並逐步在海地進行建設,這標誌著我國的地震預警技術將首次走出國門。  如何進行地震預警?
  • 地震來了,大熊貓丟下竹子飛奔上樹,求生欲太強了
    前不久綿陽當地發生了一場4.6級的地震。震感比較強烈,好在平安無事。都說動物比人類有預知地震的先覺功能,這不,大熊貓也可以。地震發生前兩隻熊貓還在悠閒地吃著竹子。地震後兩隻圓滾滾立馬扔下竹子「瞬間上樹」。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連日來,人們在密切關注抗震救災進展的同時,也注意到在本次震災中聲名遠播的地震預警技術。通過媒體中廣泛傳播的相關圖片和音視頻,很多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這一技術在抗震減災中的重大價值。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中國有關方面著力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震預警系統,盡最大可能為震災地區民眾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打開生命「綠色」通道。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地震預警是什麼?四川宜賓地震提前61秒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解讀
    地震預警是什麼?宜賓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6月17日,四川宜賓6.0級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研究表明,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時間為20秒,傷亡減少63%。
  • 與時間賽跑 如果上海發生地震能提前預警嗎
    東方網記者解敏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13時10分,此次地震已造成19人死亡、247人受傷。每次有破壞性地震發生時,不少人都會在心中暗自低問,我所居住的城市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地震預警「官民之爭」暫告段落:大陸地震預警網或融入官方預警網絡
    中國地震局則稱,正在積極探索成都高新減災所主導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融入中國地震局預警網絡。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2013年以來,持續對中國地震預警技術的「官民之爭」進行報導,其中「官」為中國地震局,「民」則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 分秒必爭 為我國地震預警技術點讚
    四川長寧地震 震前61秒預警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重慶、雲南、貴州等地皆有震感。在這次地震中,大陸地震預警網為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此外,瀘州市、自貢市、畢節地市、德陽市等地也接收到了地震預警。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這套由汶川縣地震部門在當地實施的技術系統為老百姓贏得了數秒的避險時間,這種技術,就是地震預警。  在地震發生前幾秒甚至幾十秒通過公共傳播平臺向民眾發布預警信息,是我國科技工作者近年來積極探索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縮影。地震前的「讀秒」警報,或將成為未來大災之前的「救命神器」。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地震預警網 覆蓋25省份(圖)
         10月20日,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布,在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廳 、四川省應急辦、成都市防震減災局及其他市縣地震部門等支持下,中國25個省份部分區域已建成5010個地震預警臺站,面積近200萬平方公裡,覆蓋約6.5億人,是世界最大預警網。
  • 評論:科學評估地震預警機制,為預報難題補缺
    評論:科學評估地震預警機制,為預報難題補缺 2019-06-19 01:29:32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赫
  • 地震前後,科技能有什麼用?
    像這樣的大型災難,各種科技與應用能派上不少用場。而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災前能否預測?災後如何有效搶救?這次地震之前,當地似乎並沒有官方預測放出。很多本地人是在周六的睡夢中(當時是剛過早上八點)被震醒。而災後,特別是在救援的黃金72小時,與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新技術又能發揮多大作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四川廣電網絡智慧業務部一位負責人介紹,這次地震通過電視接收到預警的家庭並不多,一是因為有的地區還未取得政府授權,二是不在預警範圍內。為避免引起恐慌,他們沒有做密集的預警科普,而是每月一次、以小窗的方式推送科普信息,「沒開電視,可能沒看到」。未來他們將發布新款機頂盒,確保電視不開機,也能自動彈出預警信息。「萬一誤報了呢?」
  • 深度 ▏地震預警「官民之爭」暫告段落:大陸地震預警網或被融入...
    中國地震局則稱,正在積極探索成都高新減災所主導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融入中國地震局預警網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2013年以來,持續對中國地震預警技術的「官民之爭」進行報導,其中「官」為中國地震局,「民」則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 科普丨你必須知道的地震預警APP
    今天小編覺得有必要給大家安利一個【地震預警APP】。地震預警APP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立於汶川地震後,專注地震預警研究。目前,已在全國建設了5600個地震預警監測儀,組成的地震預警網已延伸至全國31個省市區。
  • 與死神的賽跑 地震預警到底是怎樣的技術
    地震波分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縱波在巖層中傳播的速度約為5.5-7千米/秒,橫波在巖層中的傳播速度為3.2-4千米/秒。縱波使地面上下震動,橫波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對建築物的破壞力更強。因此在地震中,人會先感到地面上下顛簸之後再左右搖晃。另外,縱波和橫波在地表相遇後,還會激發麵波(L波),面波振幅強沿地表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地震預警能為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如何理性地看待地震預警本身的局限性?記者就此採訪了省地震局監測網絡中心副主任毛國良。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5、4、3、2……長寧縣地震到來之前,成都110個社區響起了「大喇叭」倒計時報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