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院裡來了一對特殊患者,母親今年60歲,兒子今年3歲,母子倆都同時患上了骨質疏鬆的病症。骨質疏鬆雖然在老年人群體發生率比較高,但像38來歲的人,發病病例還是比較少的。經過後續調查了解發現,母子倆之所以同時出現了骨質疏鬆的不利狀況,跟日常飲食有很大關係。膳食營養如果不夠科學健康,往往會加速骨鈣流失,即便是中年人也可能因此罹患骨質疏鬆。
廚房裡的「2樣」東西,或是骨質疏鬆元兇,儘量少吃
1、食鹽
飲食中鈉元素高可以增加鈣通過尿液的排洩,這是嚴重影響骨骼正常代謝的,因為腎臟每排出2300毫克鈉(相當於6克鹽),同時就會丟掉40~60毫克的鈣。此外,如果鹽的攝入量增加,鈣的吸收率也會變差。所以控制鹽的攝入,不但可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需要。
2、食醋
食醋中醋酸會與骨骼中的鈣質結合,形成醋酸鈣的難溶沉澱物質,並且大量食用醋會導致身體自身代謝問題,不利於鈣的吸收,對於一些愛吃醋的朋友來講,在食醋的攝入量上一定要控制好,不要為了一時的食慾而破壞了骨質的正常健康狀況。
骨質疏鬆會給身體狀況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
(1)導致疼痛
骨質疏鬆的根源為骨鈣和骨量的流失,鈣鹽和基質比例失常,而致骨密度和骨強度逐漸降低,骨脆性增加,骨韌性降低。這種骨質變化會逐漸引發關節、骨骼的疼痛出現,疼痛多集中在腰背、腿部,且一般白天疼痛較輕,夜間和清晨時疼痛會有所加重。
(2)誘發骨折
骨折是骨疏鬆最為常見的一種後果,因為骨量下降導致骨硬度降低,所以比起正常人,骨疏鬆患者的骨折發生率往往會更高一些,甚至一些輕微的外界刺激都有可能引起骨骼的橫切面斷裂,給正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3)影響呼吸
骨質疏鬆嚴重時,甚至還會影響呼吸功能。這是因為骨疏鬆導致了肋骨和脊椎生理彎曲的變形,進一步壓縮了胸廓體積,影響了肺部的正常呼氣和吸氣功能。
骨質疏鬆如何正確治療?
骨質疏鬆發生後,除了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之外,日常的飲食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調節和改善。含有氨酸骨密素營養素可以促進骨鈣的形成,增加骨密素,抑制骨吸收,這種雙重抗骨質疏鬆活性的特點使得被骨科醫生用於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不同於其他藥物,沒有副作用更適合於國人體質。這種微量元素還能促進軟骨的再生,從根本上改善了骨關節問題和骨質疏鬆。
骨骼在晚上的發育速度往往會比白天更快一些,這是因為晚上骨骼所肩負的負擔更輕,所以養成正常作息規律,不熬夜睡足時常,會對身體恢復會有所幫助,而且其他臟腑組織需求的營養成分會減少,所以更多營養就會流向成骨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