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段關於貓頭鷹的視頻,是拍攝於日本興起的「貓頭鷹咖啡館」,裡面的貓頭鷹睜大著雙眼,與客人互動,萌萌的樣子融化了不知多少人的心。
這就是近些年來的「新晉網紅」貓頭鷹。
不少人在視頻下方留言評論,說自己也想養一隻,可惜國內規定貓頭鷹是保護動物,私人不準飼養。
看著那一條條帶著遺憾的留言,阿柒感到有些欣喜,也有些悲傷。
身為人類,我們和大自然在相處中的潰敗,就是從「逼死」一個」網紅」開始的。
眾所周知,貓頭鷹是夜行動物,但在被人類抓住,成為網紅之後,它們卻被硬生生改變了生活習性,原本為了適應野外生存而進化出來的強大視覺和聽覺,成了折磨的源頭。
這些「網紅」被人們用鐵鏈固定在架子上,活動範圍只有那短短的幾步。
用強烈的燈光不停照射著,為了迎合人類的需求,在最需要休息的白天,被要求「接客」。
在困死的身軀和渴望自由的靈魂擠壓下,它們拼命展翅撲騰,可惜無濟於事,那一條纖細的鐵鏈,成了它們與外界永遠無法接觸的牆。
只有當來客人的時候,它們才會被短暫解放,那時的它早已筋疲力盡,成了被人擺布的玩偶,供人拍照發朋友圈。
看似溫馨的「貓頭鷹咖啡館」,對於這些翱翔於天空的精靈來說,不亞於地獄。
而這些貓頭鷹要在如此環境中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它們無數次想咬斷鐵鏈,得到的只有毆打、餓肚子。
很多人都以為貓頭鷹睜大眼睛是在向人類示好,但事實上那只不過是在警告你趕緊離開,敵意,在它們身上從未消失。
永不停息的談笑聲、強烈的燈光、來往的人群,這些在人類看來很平常的東西,都給它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防止它們在和顧客拍照時大小便,「工作」期間,它們甚至沒有喝水的自由。
在這樣的環境下,貓頭鷹往往會很容易死亡,據一家「貓頭鷹咖啡館」統計,30隻貓頭鷹在一年之內,最少要死亡三分之一。
而人類對於它們的死亡,只會匆匆掩埋,隨後想辦法購買新的貓頭鷹,對於這些人而言,這些「網紅」代表的不是活生生的生命,而是無盡的財富。
在財富面前,人類早已失去和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約定。
和這些新晉「網紅」遭遇相似命運的,還有身為老牌「網紅」的動物,比如狼。
之前有人拍攝了段動物園的視頻,傳到網上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謾罵。
一群人圍觀著被困在鐵網中的狼,用拍鐵網、大喊的方式刺激它們,更有甚者隨地抓起一把草,餵給它們吃,其中不乏小孩子。而站在一旁的父母看著自己孩子的惡作劇,微微一笑,似乎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事情的結果是可悲的,因為真的餓到無法忍受,吃肉的狼,在人類的鐵網下,吃起了草,無數人看著這一幕感到心酸。
原本在野外讓萬獸之王懼怕的狼,在經歷了無盡的折磨後,成了比Dog還不如的動物,因為最起碼,狗不會吃草。
不只是吃草的狼,我們在馬戲團看到的那些動物,哪一個不是經歷了不可描述的黑暗,站立的熊、跳火圈的老虎,在觀眾面前它們萬分可愛,可背後所遭遇的折磨,有幾個人敢看?
作家廖一梅說:人們頂著愛的名義,幹盡了人間醜事。
某些人打著愛護動物的名義,把這些本該生活在大自然中無憂無慮的精靈,強擄到不屬於它們的地方——人類的世界,而這些動物最後的結局,往往不得善終。
因為可愛,所以它們成了有罪的生靈。
水獺是出了名的可愛,但這種可愛卻為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網上有著無數刻意展示著水獺賣萌粘人的圖片和視頻,人們在看到這些河流小精靈的第一刻,就被它那可愛的外表所吸引了,看著這一幕,不少人開始認為水獺可以當寵物。
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無數野生的水獺被抓捕,流入市場。
但事實上,這些野生的水獺根本不適合家養,它們屬於大自然的河流,善於遊泳和潛水,每天所遊的公裡數甚至超過上萬米,而且水獺是群居動物,經常一整群抱團取暖。
但在人類的世界裡,它們所能獲得的活動空間往往只有上百平米那麼大,遊泳的地方從延綿無際的河流變成了一小盆水,河流小精靈的自由,在人類的嬉笑聲中早已失去。
為了獲得安全感,它們不得不和家貓、狗狗為伴,哪怕明知道對方和自己不是一個族群,聽不懂自己的話,但依舊只能這樣做。
人類說自己會害怕孤獨,可從來沒想過動物也會害怕孤獨,他們總是一廂情願的把自己的感受加諸於動物身上,享受著扭曲的「快樂」和「治癒」。
更有的商家把水獺關在一個小小的籠子裡,供人玩樂,而被困在裡面的水獺,每天被無數人所接觸,它們緊張、害怕、無助,就像人一樣,在經歷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後,它們瘋了,做出了啃食自己爪子的行為,並發出悲鳴,然而這種悲慘的舉動,卻被無數人視為「可愛」。
在過去三十年裡,江獺和小爪水獺的種群數量減少了至少30%,在其背後,是無數的水獺寶寶被強行帶到人類世界,而成年的水獺則被獵人當場射殺。
水獺寶寶快死光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愛它們,想和它們拍張照。
大自然賦予人類和萬物和平共處的權利,可從未讓我們徵服其他生靈。
但人類的欲望,成了悲劇的來源。
因為喜歡印度星龜,所以把它們帶回家養,原本它們有80年的壽命,但在人類手上,絕大部分印度星龜都活不過兩年;
因為喜歡綠鬣蜥,所以把它們鎖在鐵籠裡,讓它們強壯的體魄飽受軟骨病的折磨;
因為喜歡灰鸚鵡,所以把它們從野外抓回來,在過去的50年裡,其野外的族群已經下降了79%。
多少人總是打著「喜歡」的口號,對這些原本和我們共處同一片星球的生物大肆搶掠,踐踏它們的生命。
有人甚至打出了「有錢就能把大自然搬回家」的口號,引起了無數同類人的狂歡。
而據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異寵飼養者,在初次購買寵物時,幾乎沒有研究過怎麼飼養它們,他們不是真正的喜歡,也不考慮自己是否有這個飼養條件,更不關注這些小精靈來源於何處。
他們唯一在乎的是「好玩」、「炫富」、「可愛」、「攀比」……
成千上萬原本應該生活在大自然的動物,就因為某些人的「扭曲」心理,被迫離開家園,到人類世界接受無盡的折磨,最後的結局要麼是死亡,要麼是被遺棄,失去捕獵技巧的它們,最後還是會在悲鳴中閉上雙眼。
每一種生物在這個星球都有其位置,它們往往承擔著維護生態的責任,如今它們正在消失,人類也在走向「毀滅」的道路。
有人說:「我們早已失去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把那些和我們平等的生物當成玩偶以及取樂的對象,說野獸殘忍,但仔細想想,和人類的所作所為比起來,到底誰更殘忍?」
古書上記載:萬物皆有靈。
人們在製造悲劇的同時,是否也曾想過這些動物也和我們一樣,有權利生活在這個藍色的星球,而不是充當我們取樂的玩物?
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皆出生於這個星球,儘管人類的進化遠超過其他物種,但從生命本源的角度來講,地球上的萬物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資格讓這些和我們一樣平等的生命,為我們的欲望買單。
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則廣告,在不知多少年後,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擺放著無數的標本,那是曾經存在於地球的生命,標本旁邊的木板記錄著它們的名字、種類,以及滅絕的原因。
在最後,有一個獨特的標本,旁邊的木板上清楚的寫著:人類、滅絕於自身的欲望。
我想這個廣告足以給每一個人警示:如果不尊重自然,不尊重其他生命,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像廣告裡的描述一樣,成為最後一個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