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水產品批發市場,魚類批發店的工人忙碌不已。記者 陳理傑 攝
陳聲俊通宵篩選貝類產品,以便分級售賣。記者 陳理傑 攝
他們會在吃完簡單的夜宵後,繼續投入工作。記者 陳理傑 攝
開欄語
凌晨時分,多數人已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店鋪打烊、公共設施關閉,連白天最擁堵的路段也輕聲道「晚安」。但在盛夏的後半夜,有這麼一些群體:他們要顛倒生物鐘,熬夜為這座已入睡的城市服務。今起,晨報推出《後半夜的廈門》專欄,帶您走近他們,聽聽夜幕下這座城市不一樣的故事。
晨報記者 郭欽轉
凌晨1點左右,多數人已進入夢鄉。而位於高崎的夏商水產品批發市場正燈火通明,車來人往,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
市場裡隨處可見從產地來的大小車輛,忙碌到不可開交的商戶,期望進到好貨的菜市場商販及飯店採購人員,甚至還有提供各類麵食點心的臨時攤販……
為保證水產品的新鮮度、儘可能地縮短從產地到餐桌的時間,許多水產品的批發交易自然而然地發生在夜間。
62歲的貝類批發商老陳(陳聲俊)帶著兩名夥計,剛吃完宵夜。他們正低頭篩著花蛤,並按照客戶的訂貨要求進行打包分類。通過用手摸、聽聲音等方法,老陳能快速準確地從成堆的花蛤當中找出次品來。
「我們從傍晚六七點就開始工作,估計要一直忙到天正亮。」忙碌間隙,老陳介紹,他們店一個晚上要處理2000斤以上的花蛤。篩花蛤是為了分大小,並且挑出次品,留在篩子上面的大花蛤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
在水產品批發市場的貝類交易區,還能看到二三十個像老陳這樣的批發商在各自忙活。據了解,貝類、淡水魚類等是對新鮮度要求較高的品類,它們的批發商在下半夜常常最為忙碌。
「我這雙手摸了30多年的花蛤了。」老陳感嘆道,他一直從事貝類批發生意,早已習慣了日夜顛倒的生活,晚上特別有精神。
「忙碌是好事情啊!」老陳說,他們的批發生意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小,不過目前的交易量已逐漸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分裝完花蛤後,像市場裡所有的批發商一樣,老陳習慣用撲克牌做標籤,記下每一份花蛤的買主名稱和購買重量。「最近,每個晚上都要用掉三五副撲克牌。」老陳點頭表示,他覺得這個交易量還算不錯。
據介紹,很多水產品常常在中午從海裡撈出來,第二天早上就能到市民餐桌上,前後最快不過10多個小時。而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老陳這樣通宵忙碌的人,各種新鮮的水產品才能在批發市場裡快速集散,並在天亮時就送至市民群眾的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