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街頭遊商為何都稱為「打瓢的」?他們總能讓胡同形成歡樂的海洋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葫蘆是一種攀援的草本植物,果實初為綠色,成熟後慢慢變淺黃。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果形變異很大,有的是中間細、上下部膨大,有的像梨形,還有的像棒球形或扁球狀的,成熟後果皮就變得非常堅硬了,叫作木質化。

作者:何大齊


何大齊 繪

瓠[hù]瓜是葫蘆的變種,它就是長成扁球形的了,直徑可以達到30釐米長。這種瓠瓜成熟後可以從中鋸開,做水瓢或舀米舀面,或當容器用。還可以做成樂器,我國古代樂器的材料,分別為「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這八種材料中的匏,就是瓠瓜。

老北京街頭的遊商都有自己招攬生意的響器。其中賣日雜用品及炊具這一行的響器,是用鋸開的半個瓠瓜,就是北京人俗稱的瓢。這行的小販都是手拿一根細藤條,邊走邊敲打拴扣在挑子側邊的瓢,發出「啪啪」的聲音。胡同深院裡的奶奶大媽們,聽聲兒就知道是賣日常生活用品的來了。只見這位老漢,肩扛一個高腳的長板凳,上面橫豎捆綁著幾根又長又粗的竹筒子,這就紮成個大竹架子了。筒面上打著無數的窟窿眼兒,上面插滿了商品,有雞毛撣子、有馬勺(小葫蘆殼和竹片做的勺)、有用秫秸稈編的放饅頭和餃子的蓋簾兒、有擦蘿蔔絲用的小「床」、鞋刷子、笤帚、簸箕、搓板等等,簡直就是個小雜貨鋪搬到胡同裡了,有的還插幾支小三角彩旗,猛一看還花裡胡哨呢。

因為幹這行的賣東西時,一不敲鑼,二不打鼓,三不吹喇叭,四不吆喝,只是敲擊這鋸開的半個葫蘆,所以百姓就稱他們為「打瓢的」。這瓢再敲打,聲音也不如金屬玩意兒響亮,而發出啪啪啪的聲兒,有些沉悶,但他們也自有高招兒。在敲擊時憑自己感覺打出快慢節奏,有些像鼓點兒,有些像快板,行話叫「打瓢點」,他們這獨有的打擊樂,還花樣百出,招引的胡同裡孩子們拍手前呼後喊,還跟著節奏搖擺蹦跳,再加上買這些日用品的以當家女人居多,都是街坊鄰居,湊在一起,圍著擔子張家大姐李家二嫂海聊,熱熱鬧鬧討價還價,仔仔細細挑三揀四,女人孩子在胡同裡也形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小時候家裡的大人都稱這些人是賣山貨的,我才知家裡的這些用具統稱名字叫山貨。為什麼呢?後來了解到這些用具所用材料,大都是山野中產的竹、木、棕、藤等天然植物,都是無公害的綠色材料,是村民中的能工巧匠,就地取材精心做出來的。大多是自產自銷,自己挑擔叫賣。

老北京城裡的廟會有白塔寺、護國寺、隆福寺、白雲觀、東嶽廟、蟠桃宮等,這裡也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廟會人員流動大,聲音嘈雜,用打瓢的方式就顯得聲音弱了,所以他們也會一手託一小瓷盆,另一隻手拿根小木棍敲擊盆的邊沿兒,叮噹叮噹也是打出花點兒。當然,更多的時間還是挑擔走街串巷打瓢賣貨。

現在日用品雖然多是釆用塑料等新材料,和工業化的機器生產,但這種傳統的手工「山貨」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打瓢的」不見了。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胡同裡的大石塊
    蔣晨明 攝  胡同裡走一走,經常能發現一些宅門口保存有舊時的大石塊。這些石塊體形碩大,還分兩階。它們是什麼東西呢?這就叫上馬石。當然也用作下馬,所以也叫上下馬石。  上馬石、石階、石礅,這些都是老北京宅院門口少不了的石件兒。舊時講究的宅門前幾乎都有上馬石。
  • 北冰洋汽水為何那麼貴還那麼多老北京人愛喝?
    說完北冰洋的前身往事,那麼小編就來聊聊北冰洋汽水為何那麼貴?因為北冰洋汽水是純橘子汽水,不像其他飲料,添加了很多化學防腐劑,自然成本也要高一些。很多老一輩都是喝這種汽水長大的,老北京人更是如此,夏天放學的時候,胡同裡人手一瓶北冰洋,別提多滋潤了。北冰洋汽水對老北京人來說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呢?
  • 「老北京吃播」引爭議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大胃吃播剛禁止 土味吃播又來了   他們的「地道」不地道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隨之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
  • 京師八大宅門之秦老胡同增家:皇后姥姥家,家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提起京師的八大宅門,我相信很多老北京人未必能說全。其實,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那就是都身居內務府大臣之職。也就是說,京師的八大宅門乃八個內務府世家。他們分別是金魚胡同的那家、麻花胡同的繼家、沙井胡同的奎家、秦老胡同的增家、東拐棒胡同的榮家、鼓樓大街鍾祥家、東雨兒胡同的文董家還有就是蔣家。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菊兒胡同是很特殊的一條。說菊兒胡同特殊,不僅因為它古蹟多,歷史久。,單獨的一條胡同——壽比胡同內。他的親叔叔就是那位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的一代宦臣魏忠賢。,給我們展示了老胡同的更多可能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熱愛老北京文化的中外遊人慕名前來。
  • 看看民國時老北京孩子們手裡的玩具 現在的孩子簡直太幸福了
    現在的孩子家裡玩具成堆,許多玩具甚至玩都沒玩便扔在了牆腳和玩具箱中,許多家庭孩子手裡更是人手一塊平板電腦。那麼民國時期北京城裡的孩子又玩些什麼呢?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都在為吃飯的問題發愁,因此對於給孩子買玩具來說,被認為是一種浪費。
  • 三條胡同,三座北京.
    其中有一段是張生的書童詢問龍女的住址,龍女的丫鬟說:「你去兀那羊市角頭磚塔兒胡同總鋪門前來尋我。」這裡的磚塔胡同,便是北京最早的有文獻的記載的胡同。磚塔胡同又被稱為「胡同之根」,在元明清時期,這裡戲班聚扎,曾是聲色犬馬的勾闌之地。義和團運動之後,變為普通居民區。磚塔胡同,是一座屬於平民百姓的日常北京。
  • 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
    人們居家辦公、帶娃的同時,開始在家裡各種花式找樂子,練廚藝、刷手機、做手工……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明清時期,閨中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官員、百姓夜晚基本要宅在家裡。清代北京因城市管理和治安需要,施行嚴格的宵禁。據《北京史》,清代城內街道胡同處處豎立柵欄,每處柵欄都有出入之門,起更後即行關閉,除「有奉旨差遣及緊要軍務」外,「自王以下官民人等,概禁行走」。
  • 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
    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也許你覺得是北京老城的四合院,這個也算對,它畢竟是老北京的一部分,可是,論歲月沉澱之高級當數北京的胡同。北京胡同是歷史久遠的產物,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胡同之稱始於元大都,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
  • 北京最長的胡同,曾是中國人的禁地,連建築都是西式建築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這是中國人民最在意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藝術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到了現在北京人民都還是保留著很多只有北京人才有的習慣。比如說在閒暇時間帶著自己的鳥籠去聽聽京韻大鼓。手上還要盤著核桃或者掛著串兒。一些老年人在腰間別著收音機。
  • 北冰洋上市 也救不迴風評被害的「老北京味兒」
    北冰洋、同仁堂、全聚德,一眾「老北京」品牌蹣跚地追趕著潮流,但它們心裡也知道,情懷牌還是最好用的。說一句「真地道」,總能讓一個老北京再買一次單。百年老店的名聲已經快變味了。/圖蟲創意但「地道」含量過高以後,原本的正宗和悠遠就變了滋味。「全北京都成了地道,路都沒了」,是情懷還是調侃,高度標籤化後已經分不清了,再誇一句「那叫一個美」,便只會得到煩人的效果。
  • 北冰洋上市,也救不迴風評被害的「老北京味兒」
    北冰洋、同仁堂、全聚德,一眾「老北京」品牌蹣跚地追趕著潮流,但它們心裡也知道,情懷牌還是最好用的。說一句「真地道」,總能讓一個老北京再買一次單。百年老店的名聲已經快變味了。/圖蟲創意但「地道」含量過高以後,原本的正宗和悠遠就變了滋味。「全北京都成了地道,路都沒了」,是情懷還是調侃,高度標籤化後已經分不清了,再誇一句「那叫一個美」,便只會得到煩人的效果。
  • 胡同記憶中的它——蒲葵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也許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卻不一定認得的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 北京二環,一個街頭藝術空間的「遊牧式」生長
    去年9月,位於箭廠胡同的櫥窗式藝術空間箭廠,在持續運營了11年後也因各種原因而關停。 自2019年底開放以來,「盤子」的街頭空間已經舉辦了10次展覽。 盤子空間的主理人是一對年輕的80後夫妻,老潘和暢暢,兩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
  • 北京大石虎胡同的石虎哪去了? 居民無人說得清
    ­  這次,發現望海樓那裡有酷似老胡同口石虎的雕塑,本來很高興。但和記者仔細辨認後,張飈有些失望:「細看下石刻的形狀、紋理都不大一樣,且雕像看起來太新,而大石虎胡同的石像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之後,張彪又與記者一起來到大石虎胡同,回憶當年的一些情況……­  順著69歲老居民張飈提供的線索,北青社區報記者開始了一系列尋訪。
  • 北京市資訊|價值一億,破冰能力超雪龍號,北京海洋領導者號南極之行...
    ,他將這艘破冰船取名為「北京海洋領導者」號。「北京海洋領導者」號總裝載量1900噸,排水量達到5852噸,船身外輪廓長80.70米,內長70.71米,寬度17.22米,吃水8.1米,是目前世界上破冰級別最高的破冰船之一。那麼這艘破冰船,可以勝任這次行動,破開南極海域的萬年冰層嗎?270的北京海洋領導者號是PC4級,可以破開當年形成的所有厚冰。接近6000噸的排水量+PC4的破冰能力,北京海洋領導者號可以在南極大部分海域航行。
  • 老北京小吃要不要取"洋名"?(組圖)_
    「北京可樂」惹出爭議前陣子有消息說,為了讓奧運會期間的「老外」吃個明白,位於北京後海胡同深處的某「小吃」為老北京傳統豆汁想出個備用洋名——「北京可樂」。「豆汁,可以直接譯成『綠豆煮的湯』,也可把它譯成『北京可樂』,這種翻譯簡短又形象,可以藉助可樂的意象讓外國遊客記住豆汁。」這家「小吃」店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 「胡同該拆還是該保護,我說都不支持,行嗎?」100 個有想法的人
    改造前而今,業主希望能將這一貫通西海與德勝門內大街的地塊改造成具有北京胡同文化特質的空間,找來了META-Project工作室的創始人王碩,且提出了一系列功能空間的需求,比如茶室、正餐、聚會、辦公、會議以及居住、娛樂等。王碩一直以來都持續關注胡同的更新和進化,工作室META-Project恰好就落腳在舊城中心的東四十一條胡同59號。
  • 不靠吆喝靠敲鐵拐子,老北京走街串巷的修鞋匠手藝揭秘
    在老北京走街串巷的遊商中,除了賣東西、雜耍之外,還有修理行業的工匠。例如修鞋匠就是最常見的。那時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物質貧乏,一般老百姓生活都很艱難。一雙鞋,從新到舊不知要修理幾次,最後實在沒辦法才不得不換。
  • 我是胡同口老誰家的小誰!
    你還記得麼?  小時候你奶奶總偷偷給你零花錢,  還不能告訴你爸媽,  結果全讓咱倆拿來買冰棍了,  還必須是「雙棒兒」,好分!  去陶然亭爬雪山過鐵索橋,  吃著三分一個的白油餅,喝著二分一碗的白漿…  那時候窄窄的胡同顯得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