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局勢漸趨緊張,越南、菲律賓與中國的摩擦不斷。越南媒體及各級政要頻繁放話,為「保衛疆界」而「打敗任何海上進攻」。5月27日中國海監巡邏艇在南海驅逐了越南探油船後,中越的矛盾再度升溫,越南於6月13日在南海舉行了實彈演習,並在第二天由總理阮晉勇發布了最新的徵兵條令,這是越南政府自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32年以來首次頒布此類命令。中越南海爭端由來已久,迄今為止最為激烈的衝突是在1974年的1月,中方艦艇面對實力超過自己幾倍的南越軍艦,勇猛頑強,貼身拼刺刀,擊沉一艘敵艦,擊傷三艘,最終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次海戰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海軍史上首次擊沉外國軍艦的戰例。
中國南海海域承載著全球40%的海上運輸,周邊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均宣稱擁有主權,並逐步採取行動。從70年代起,越南、菲律賓等國便派兵對島礁實行軍事佔領,目前,在這個海域的49個島礁中越南佔了29個,並劃入其相應的行政區,不斷大量移民。中越之間有長達千年的恩恩怨怨。1974年和1988年,中國兩次在南海的海戰中獲勝。在越南看來,這不僅是奇恥大辱,更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南海諸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是重要的漁場和油氣產區,各國在此的任何舉動都分外敏感。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主席科薩說:「沒有人希望戰爭,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增加了。」
南海主權被一步步蠶蝕
西沙群島是南海四大群島之一,位於海南島東南330公裡,分為宣德、永樂兩個島群,其中宣德島群的永興島面積最大。西沙群島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就是中國的領土,各朝各代均開發經營,自宋代以後還派遣水師定期巡視。清朝中後期,海防鬆弛,南海遠離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1933年,越南的宗主國法國強佔了南沙太平島等9島,是為著名的「法國佔領九小島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沙和南沙群島又被日本侵佔。抗戰勝利後,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出動海軍收復西沙和南沙,但殖民大國法國卻捲土重來,趁國共內戰之際,再次佔領部分島嶼。1950年10月,法國將所佔島嶼的管轄和保護權移交給南越政權。
1951年9月,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由於中共的軍隊在朝鮮戰場上與聯合國軍激戰正酣,新中國被擋在和會大門外,蔣介石政權在臺灣勉力支撐,也未能參會。南越政府總理陳文友率領的代表團在會上發表聲明,稱「我們必須確認我們對歷來就屬於越南的長沙(南沙)群島和黃沙(西沙)群島的各種權益」。
舊金山會議之後,在美國支持下,1952年4月28日,臺灣當局與日本單獨籤訂雙邊和約。關於西沙和南沙,該條約第二條承認《舊金山條約》的規定:「日本國業已放棄對臺灣及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這一條約並未明確說明西沙和南沙的歸屬。這就使得南海問題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國際問題。
二戰結束之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與法國支持的保大皇帝為爭奪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而打了9年戰爭。1954年中國援助北越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法國人被迫坐下談判,根據日內瓦會議決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
1956年,在戰場上失利的法國從印度支那三國全境撤軍,也撤出了其侵佔的西沙、南沙部分島嶼,南越隨即派出海軍接替法軍繼續佔領這些島嶼,南越政府還發表聲明,聲稱擁有南沙主權。此後,中國一直在南海與南越處於敵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