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5月18日 編輯:教師發展中心 來源:教師發展中心 瀏覽次數:次
學校「名師有約」近期將推出「科學研究、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技巧」系列講座,特邀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盧寶榮老師擔任主講嘉賓。該講座共分四講:(一)科學研究方法;(二)論文寫作精要;(三)巧讓數據說話;(四)成功發表論文。
系列講座信息將陸續發布,以下為第一講的信息,歡迎廣大教師聆聽。
講座主題:科學研究方法:簡單現象中的有意義假設
主講嘉賓:盧寶榮,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講座時間:2020年5月20日(周三)14:30-16:00
講座形式:釘釘直播(釘釘群號:31415233)
面向對象:全體教師
內容簡介:掌握正確的方法對於成功的科學研究至關重要。本次報告將重點介紹以假設為驅動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科學問題、建立科學假設、驗證科學假設(實驗設計和實施)以及獲得科學結論(或理論)這四個重要的研究步驟,讓你在研究的道路上獲得成功。
主講嘉賓介紹:
盧寶榮,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於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任教,任復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委員,生物學分委員會主任,希德書院院長。1993年獲The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博士學位。
盧教授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任國際和國內刊物「AoB Plant,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Science Bulletin, Rice Sciences, Breeding Sciences, 《生物多樣性》、《中國水稻科學》、《農業生物技術學報》、《植物遺傳資源學報》和《復旦學報》等雜誌的副主編或編委。
盧教授多年從事植物系統與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遺傳學和進化生態學研究。近年來主要研究植物分子進化、基因多樣性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特別是轉基因漂移的生態和進化效應。主持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以及上海市科研項目20多項。培養相關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多名。迄今已獨著英文專著1部,參加編寫英文專著10餘部,中文專著5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170餘篇被SCI期刊收錄,論文被引用10000餘次。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項10餘項。
在校開設《生物安全導論》、《科學研究方法和科技論文寫作》、《藝術、科學研究與創新思維》和《分子標記技術》等課程。
講座須知:
1. 請參加講座的教師釘釘掃碼入群,並準時觀看直播。
2. 本場講座計2學時。全程觀看直播或全程觀看視頻回放的教師,所獲學時數計入個人培訓檔案。加入釘釘群但沒有全程觀看直播或視頻回放的教師,不予記錄培訓學時。
聯繫人:
徐曉紅;聯繫電話:88225909,666776。
陳潔雲;聯繫電話:88225099,665522。
教師發展中心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