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沒有邊界

2020-12-09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獵聘 ,作者五月海子

獵聘

獵聘訂閱號為您提供有趣、有用、有品的職場內容,為您破解各種職場難題,呈現新潮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度的職場洞察,時下社會熱點,以及大數據行業分析和研究報告。

清楚邊界在哪,邊界內的資源和基礎能力,才能成為你有利的條件,與其不斷追求能力圈外的事,不如靜下心來,平衡自己的產能,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

作者:五月海子

來源:獵聘(ID:liepinwang)

01

沒有邊界的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

最近,有位朋友連連吐槽他們公司領導採取的「昏計」。

朋友公司是一家通訊器材供應公司,領導天天拉著團隊的人開會,開展所謂的頭腦風暴:如何轉型做新媒體外包業務?

會上大家獻計獻策,絞盡腦汁地談自己對新媒體外包業務的構思理解,會後,還要求每人都要做一版產品分析PPT出來,著實一副要在市場上大幹的態勢。

我於是很好奇地問朋友:「你們團隊懂新媒體嗎?」

他苦澀地搖搖頭。

開個會,就想著能分析出這一行的商業模式、盈利情況、差異性,以為這個行業的競爭壁壘就這麼低,隨便進隨便出?

那團隊負責人的決策標準在哪?

如果僅僅是憑看好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就想進入這個領域去分一杯羹,不仔細思考自己公司業務與之的關聯性,那麼只能說這位團隊負責人的決定,未免過於輕率了。

完全忽視了深耕新媒體領域的人,多年建立起來的「專業性」。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專業」,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欠缺定義自己邊界的能力,那所謂的「大幹一場」也只會淪為「大鬧一場」。

中國企業聯合會曾經有一份關於中國企業失敗原因分析的報告。

報告中談及到,在失敗企業的案例中,絕大多數失敗都是由於盲目擴張:巨人、德隆、東盛、紅高粱、四通、健力寶、飛龍、太陽神、亞細亞、三九......當然還有樂視。

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的軌跡:一路狂奔——攤子鋪得太大——企業收不住,駕馭不了所布的局——最終崩盤。

這背後反映出來的是:企業家過於樂觀,不知道目前企業體量的承載程度,歸根結底就是不會定義自己能力邊界。

在機會和誘惑面前,只知道擴張,絲毫不去仔細思考自己組織的邊界,不懂得克制自己。

沒有邊界的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毫無邊界的追求,反而會拉低你的優勢,放大你的劣勢,讓你寸步難行。

02

塑造你能力邊界的,是你的眼界和層次

巴菲特有個著名的「能力圈」投資理論。

在巴菲特看來,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確定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並只在能力圈邊界之內投資。

他說,這是投資的首要原則。

「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雖然能力圈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巴菲特強調的是投資一定要在自己認知所能抵達的地方進行下注,但在我們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迭代自己能力邊界,卻至關重要。

我有一位好朋友,大學畢業那年,學國際貿易的他,原本應該順應家人的意願考個公務員,過舒舒服服的清閒日子,卻沒想到,他不顧家人反對,開始了一次次折騰和嘗試:

剛畢業那年,他進入了一家4S店當銷售,幹了2年的銷售崗,後來公司有出國進修的名額,他主動申請前往,在杜拜待了2年,回國後又去上海乾了1年獵頭,前年回到家鄉,第一次創業幹起了民宿。

可是因為整個民宿業在當地不成熟,導致收益情況不怎麼好,於是第一次創業失敗。

去年又去了深圳,進行第二次創業,而這一次他做得很不錯,公司業務也不斷地增長,效益也非常好。

有一次和他聊天,說起現在的成功,他一直感嘆:「如果沒有這些年的折騰,耐心地去儲備創業過程中的各項能力,見識多了,層次提升了,也不可能有現在的山河靜美。」

的確,雖然他只是簡略地帶過了這些年的經歷,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了他對自己邊界清醒的認識,以及知道如何去擴展自己邊界的理智。

畢業頭2年,幹起了銷售,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表達能力,而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創業者所必備的;

接下來出國進修,眼界和見識,在那段時間有了明顯的拓展,隨之而來的是對自己能力邊界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回國後,幹了獵頭,每天會接收很多信息,與供需雙方溝通,無形之中也錘鍊了他整合信息、換位思考的能力,而這一點是創業者能夠成功的重要素質;

前年的第一次創業嘗試,說是試錯,其實是在不斷試探和拓寬自己的能力邊界,而知曉自己目前的能力瓶頸和天花板在哪,也才能更深地利用好自己眼前的資源和能力,去延展自己的優勢。

眼界到位了,見識增加了,雖然你依舊在邊界內做事,但是卻能開始往邊界外進行思考。

有了深度、脫離眼前局面的思考,才能在心智上戳破舊有局限,實現邊界外移,帶動整體能力的提高。

03

能力邊界背後的邏輯:持續地精益求精

一個人或一家公司,應該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只有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裡,才能確定自己站在什麼位置。

就像軍隊戰鬥,戰鬥力總是會隨著作戰距離的拉長而幾何級衰減,風險更會隨著作戰距離的拉長而幾何級放大。

所有的成功,不論是邊界內的獨樹一幟,還是拓展邊界的穩紮穩打,都需要我們首先修煉好邊界內的硬實力,持續地精益求精。

日本國寶級的廚師,「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從事壽司行業70多年,之所以受到無數人喜愛和尊敬,並不是他所做的壽司多麼不同,而在於他做壽司的過程中,對細節精益求精的要求。

在做壽司時,會去市場上選擇最好的鮪魚和大米,光是做壽司的大米,需要的水就有三種,泡米用一種,洗米用一種,煮米飯又用另外一種。

他會反覆拿捏魚片的薄厚和捏飯糰時的手指力度,甚至為了魚的口感,做壽司前還會給魚來一個40-55分鐘的深度按摩。

他更會斟酌壽司的上菜順序和溫度,力求達到「交響樂般的巔峰體驗」。

有人問他:「你這樣做有人能嘗得出來嗎?」

他回答說:「沒有,但我能分辨出其中的差異。」

沒有一件成功是輕而易舉的,像小野二郎這樣,如今的熟練和出神入化的手法,都是背後精雕細琢般地刻意訓練。

我相信,小野二郎憑藉在壽司行業深耕而得的洞察力,換到任何一個相似的行業,都能做得很好。

小野二郎曾說過:「沒人知道巔峰在哪。」

與之相反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浮躁而又心氣旺盛,看什麼都覺得可以試一下,對自己當下的能力欠缺適當的考量,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對錘子的邊界定義不清,覺得錘子什麼都能幹。

但是錘子,也只是錘子,不能充當電鑽,也不能替代螺絲釘,更不能自認為是挖掘機。

只有首先認可自己的能力邊界的窄,好好修煉邊界內的核心能力,才能在日後不斷地去開墾自己能力外的疆土,形成別人衝擊不垮的壁壘和防護牆。

04

寫在最後

沒有限制,就等於完全沒有邊界,沒有出發點。

清楚邊界在哪,邊界內的資源和基礎能力,才能成為你有利的條件,與其不斷追求能力圈外的事,不如靜下心來,平衡自己的產能,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

破局口,便在你的邊界意識裡。

原標題:《你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沒有邊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界?
    好吧,我們並不認為宇宙存在一個特定邊界。我們認為宇宙要麼是向四面八方無限延展的,要麼它是自我包圍的,但仍然不存在邊界。就像一個甜甜圈的那層表面:它沒有邊緣。宇宙的樣子可能和它很像,但宇宙是三維的,而甜甜圈的表面是二維的。所謂沒有邊界,意味著你可以向宇宙的任意方向發射一枚火箭,如果你在宇宙中前進得足夠久,最終你會回到起點。
  • 霍金: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
    邊界,所能掌控及影響的勢力範圍。一,地球的邊界。地球的大氣層邊界在離地面85km的高空。地球的引力邊界是地月系。二,太陽系的邊界。觀測存在的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 你知道萊因瓶嗎?它沒有邊界也沒有裡外之分,至今沒人能造出來!
    很多人估計都沒有聽說過克萊因瓶,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傳統意義上的瓶子,嚴格來說,它都不算是一個瓶子。它是由一個叫菲立克斯·克萊因的數學家提出的。所以我們需要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它指的是一種無定向性的平面。但是如果我們從拓撲學的角度再看呢,它又是一種,不定向性的拓撲空間。
  • 宇宙有沒有邊界?
    在空間上是「有界無邊」換句話說:宇宙極有可能是一個空間有限大,但又沒有邊界的存在。 比如生活在地球上的螞蟻,地球是沒有邊界的,不論它朝哪個方向走,總能循環回到原點-因為地球表面是一個彎曲的曲面
  • 沒有邊界的世界
    曾經的科學家,有種理論,世界是沒有邊界的,或者說邊界模糊。當時這理論,連愛因斯坦都不理解。我只是說我的理解,看能否說明白。在現有科學理論上,中子在我們人類的世界裡面任意穿梭,如同一切都是空氣一樣,包括我們的地球。
  • 成功與失敗,在於是否有強大的執行力
    決定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你的高談闊論,而是你說做就做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零。高效的執行力是達成目標的保障,目標細分拆解得再細,如果執行不到位,一切都沒有意義。當你制定了目標後,一定要按照從大到小進行層層細分拆解,每日的工作,以及你團隊分工,接下來我們就需要找到完成目標的關鍵點。而這個關鍵點就是你能高效地執行。所以說,提高執行力,是你唯一與別人抗衡的籌碼,那麼怎麼來提高呢?1、描繪清晰的目標。項目目標一定是清晰、明確、易於理解的。目標設置要對工作項目、衡量標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資源進行說明。
  • 俗語: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是何意?蘊含深刻哲理
    「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這句俗語格局很大,說的是人世間普遍的道理,那就是縱然你一時靠強力佔了上風,但是長遠來看,勝負全在一個「理」字,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從國家層面來說,靠強力去徵服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區,縱然你可以短時間達到目的,可是很快就會陷入失敗的境地。中國歷史上,蒙古人曾經靠殺戮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可是這種建立在暴力基礎上的國家政權並不穩固,短短幾十年之後,帝國內部就四分五裂,分崩離析。而以理治國,依法治國的朝代卻是萬古長表,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聖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什麼還是失敗?在於4個原因
    《聖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什麼還是失敗?在於4個原因 最近辰東更新《聖墟》慢慢的變成了一天一更,這和天蠶土豆學的嗎?不管怎麼樣辰東每天都有更新的話,看來是準備要在今年圓滿的完結《聖墟》作品了,畢竟有人說到,辰東的新書,明年三月要出。
  • 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大多數人看待失敗的態度都唯恐避之不及,敬而遠之,而有些人卻甘之如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能取得異於常人成就的原因。如果連失敗都不怕,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比如:愛迪生,菲利普斯,紀伯倫等,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是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菲利普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 夢想+失敗+堅持=成功:人生與失敗比鄰而居,不要讓你的精神破產
    人的一生時刻與失敗比鄰而居,把失敗當成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澀,吐出來的是頑強的精神。樂觀的人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悲觀的人會把經驗當作苦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會永遠一帆風順,人們競相追逐成功,可往往結果卻相反,他們都遭遇過無情的失敗,失敗始終與人們比鄰而居。
  • 面對失敗你該怎麼翻身?
    面對失敗你該怎麼翻身呢?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用心看,最好轉發給你的親朋好友,關鍵時刻太管用了。首先送你一句話失敗不等於失敗者,失敗和成功就是手心和手背的關係,你跟那些厲害的人相比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比你犯的錯多了幾次,他們比你多失敗的一次。
  • 宇宙有無邊界?邊界外是什麼?
    宇宙有無邊界?邊界之外是什麼?三種科學猜想讓人細思極恐宇宙有無邊界?邊界外是什麼?
  • 族群的邊界與民族的發明
    其畢業事業旨在復興波蘭-立陶宛聯邦,為其理想的失敗痛苦萬分;又比如現代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雖然在十六世紀之前確實是立陶宛古都,但是到了十九世紀的時候,在這座城市裡面講立陶宛語的人口只有1%到2%(對這一大片土地上的人來說,波蘭語是一種高雅語言,是知識分子與貴族的語言,立陶宛語則是一種鄉村語言),猶太人倒是佔到了該城總人口的40%。
  • 裝配體強度分析又失敗了?解決辦法看這裡!
    在使用SOLIDWORKS Simulation進行強度分析時,你遇到過只能進行零件強度分析,裝配體分析總是得不到結果的情況嗎?但裝配體和零件之間的受力是相互影響的,只分析零件受力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實際上裝配體結構強度分析失敗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網格化分失敗,一種是求解過程中失敗。
  • 為什麼說舒適圈正在侵蝕你的人生?這裡有三個原因告訴你
    雖然有些批評是可以讓人進步,這些批評是有建設性的,是可以引導你如何反思如何成長。這類的批評可以說是反饋。但某些負面的批評只是在上海人,惡劣的還會針對人生攻擊。所以關鍵在於,你要區分哪些是帶著好意,而且正確的回饋,至於那些偽裝成回饋,但實際上是想要藉機數落人,意圖傷害人的批評言論,就要特別小心。這些批評通常有幾個特徵,首先對人不對事。
  • 我的世界:被邊界追趕,只有200秒的安全時間,你該如何逃生?
    邊界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為在正常遊戲中幾乎無法見到它,很多人都想一睹其真面目,現在你的願望實現了,邊界變成了會移動的毒圈,而你只有200秒的安全時間,在不斷縮小的邊界中該如何逃生呢?
  • 誰都可以戰勝失敗: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Here are some tips to help you overcome failure:如果我們想要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很多人在遇到失敗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去戰勝它,只好停滯不前。成功人士和平庸的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戰勝失敗的能力。下面就介紹一些如何戰勝失敗的好方法。1.
  • 你敢面對失敗嗎?痛苦還是逃避
    你敢面對失敗嗎?痛苦還是逃避有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貧窮是父母造成的,小時候父母沒有教會我們怎麼賺錢,因為他們也不會賺錢。面對種種的失敗,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是痛苦的煎熬還是選擇逃避呢?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對,從而讓失敗變成恐懼。當你的恐懼感不斷增加,你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弱,做什麼事情都難成功,這也叫惡性循環。
  • 不怕失敗——勇於承受失敗的打擊
    關鍵在於你自己。當你遭受挫折、遇到因難、 受到打擊卻不氣餒,那麼你才可能取得成功。一個人能有成就並在氣質上超過常人,往往正在於其對待失敗的態度是正確的。精神上被打敗了,那才是真正的一敗塗地。人生之路漫長而且坎坷,因此遭受挫折、遇到困難、遭到打擊在所難免,差別只在有人把頭破血流不當回事,有人稍微破皮就灰心喪氣。跌倒了還能爬起來,你才有成功的希望。
  • 你的認知邊界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
    因此,生命價值取決於我們的認知系統與多大範疇的世界是共振的,即我們的認知邊界有多大。我們過日子又好比開車,要能夠從車上下來,才能看到自己在開車,開著什麼樣的車。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就相當於自己的思想和身體,我們駕駛著它們,去過我們的生活。你知道你在駕駛你自己,這是修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