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說過了咖啡的味道變化,主要包括香味,苦味,甜味,酸味的改變。
引起味道改變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因為咖啡豆本身成分的改變,所以本期我們來說一說咖啡豆的成分。
說到咖啡,有一個成分大家一定知道——咖啡因。咖啡因是咖啡的代表成分,還具有一定的藥用作用,所以咖啡才像現在這麼有名。
咖啡因可算是化學界的一項重大成果。19世紀初,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費迪南龍格從咖啡豆中提取出了咖啡因。
之後他又從茶葉中提取出同樣的成分,稱為茶因,最後統一命名為咖啡因。
這項重要成果,還多虧了大文學家歌德的督促。歌德可是當時有名的咖啡愛好者。
相對而言,卡內弗拉種的咖啡因含量比阿拉比卡種的多。
有一種說法是,在烘培過程中咖啡因可以有所減少,這樣對身體更加健康。
但是隨著烘焙時間增長,咖啡豆本身的重量也會減少,如果用相同質量的咖啡粉去衝泡咖啡的話,並沒有達到降低咖啡因的作用。
並且咖啡因不是對所有的人的健康都有危害,只要攝入咖啡適度,就不會對身體有所損傷。
畢竟存在藥理作用,大家總是對咖啡因不太放心,所以,咖啡中誕生了一種叫做低因咖啡的飲品。
低因咖啡去除了咖啡豆中90%以上的咖啡因。
這個工藝也是相當高級~
之前為了去除咖啡因一般會選擇一種有機溶劑,咖啡因可溶於這種有機溶劑中。但是這樣操作會造成有機溶劑殘留,對身體帶來更大的影響,所以這種方法已經被廢止。
水是溶劑大家都知道,但是咖啡因不易溶於水,而且咖啡豆中其他成分包括胺基酸糖類綠源酸等反而更易溶於水,所以如果浸泡水中,這些成分會比咖啡因更早的滲出。
聰明的咖啡學者們,於是乎想出了瑞士水處理法。原理很簡單,其實就是使那些更易溶於水的成分在水中達到飽和狀態,然後用這樣的液體浸泡咖啡生豆。這樣其他成分不會再溶解於水中,咖啡因可以慢慢的滲透出來。
另一種方法是二氧化碳處理法。通過壓力和溫度的調整將二氧化碳呈現氣體和液體臨界狀態從中提取咖啡因。
這種方法咖啡因的去處率很高,但是,不如瑞士水處理法可以更多的保留咖啡的原味。
經過處理後的咖啡豆打磨成粉就可以得到一杯低因咖啡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歡迎留言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