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喜歡喝咖啡,卻又不太敢喝,之前的文章裡給大家講過,因為基因的原因,很多人對咖啡因過於敏感,所以喝點咖啡就反應劇烈,頭暈噁心啥的,還睡不著覺。而自身吃貨的本質又抵擋不住咖啡濃香的誘惑,所以低因咖啡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那麼啥是低因咖啡呢?一般低因咖啡裡面的咖啡因含量不超過千分之三,按照美國人的飲食標準相當於要去掉一杯正常咖啡裡97%的咖啡因,而歐盟的標準更加苛刻,99.9%的咖啡因都要去掉。那麼所有的咖啡都含有咖啡因嗎?這個也說不好,2004年的時候在衣索比亞的山區發現了幾種咖啡,咖啡因含量非常低,不過要普及種植,恐怕還是要很長的時間。那麼咖啡裡的咖啡要怎麼去除呢?
一、二氧化碳處理法
這算是成本最高的一種處理方式了,但是效率也是最高的。方法比較特別,要用到濃縮的極致的氣體二氧化碳,啥意思呢?就是二氧化碳的濃度幾乎要到液體的程度了,但還是呈現出氣體狀態。你可以想像一下夏天你的蚊帳裡有10000隻蚊子在嗡嗡嗡,所用的額二氧化碳基本就是這麼個感覺。
把咖啡生豆浸泡在純水裡,注意了是純水,只有氫二氧的那種,這個時候咖啡豆裡的可溶物質還有咖啡因都基本處於游離狀態了,這個時候通入濃度極高的二氧化碳,咖啡因和二氧化碳就會迅速結合,就好像把你裸露的大腿暴露在了前邊那個蚊帳裡,所有的蚊子都會蜂擁而上。二氧化碳帶走了咖啡因,剩下的咖啡豆只需要在經過脫水乾燥就可以獲得低因咖啡,還能很好保存咖啡的風味。
二、溶劑萃取
咖啡因本身是一種生物鹼,可以溶於很多有機溶劑,比如三氯甲烷,俗稱氯仿。化學上講相似相溶,咖啡因因為有著類似於苯環的結構,所以也可以溶於苯溶液。
溶劑萃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高溫蒸汽讓咖啡豆活躍,然後通入溶劑讓咖啡因溶於其中,在通過蒸汽快速把溶劑帶走,可以說這樣的操作簡單粗暴。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要先把咖啡豆在熱水中浸泡,讓咖啡豆的可溶物質都到水裡面,然後再加入有機溶劑,讓咖啡因溶解到溶劑裡,有機溶劑和水因為密度不同是會分層的,分層之後進行分離,再把咖啡豆進行乾燥。
用溶劑的方式相對麻煩,而且有機溶劑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毒性,處理上有難度,所以這種方式很早就被淘汰了。
三、瑞士水處理法
瑞士水處理方法也是現在主流的操作,先把一部分咖啡生豆在高壓中浸泡,這樣咖啡豆裡的很多風味物質包括咖啡因就會溶於水中,高壓的目的是儘可能多的讓他們溶解,然後把這批豆子撈出來丟掉,別心痛,我們要用的是剩餘的溶液,用活性炭吧溶液裡的咖啡因吸附出來,這樣就得到了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風味溶劑。然後用這個溶劑浸泡咖啡生豆。通俗點說,就是把濃鹽水倒進淡鹽水裡,這樣濃鹽水就變得不濃啦。
這種方法可以大批量的操作,很適合商業化運作,汙染也小,唯獨一點就是比較費咖啡豆,再就是活性炭在吸附咖啡因分子的同時也會帶走一部分的咖啡風味。咖啡豆裡面的風味物質多達1000多種,幾乎是所有食物之最了,所有這種瑞士水處理方式多少會影響咖啡風味。其實不管是什麼方式製備低因咖啡,都會影響到咖啡風味!喝低因咖啡的小夥伴是不是有點小失落?但是總好過沒有吧!將就下咯!
關注咖啡小芝士,每天學點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