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要絕對地不管實用原是不可能的事,但不應只作實用實利的奴隸。
有人問,數學學了有什麼用?
幾何學的老祖宗歐幾利德曾聚集了許多青年教授幾何,其中有一青年對於幾何學也發生學了有什麼用的疑問來,去問歐幾利德。歐幾利德叫人拿兩個銅幣給他。這青年莫名其妙起來。
歐幾利德和他說:「你不是問『用』嗎?
銅幣是可『用』的,你拿去用吧!」
美國是以重實用出名的國度,哲學上的實用主義,美國很有幾個大家,美國的教育全重實用。
中國人的實用狂,程度現在美國以上了!
中國民族的重實利由來已久,一切學問、宗教、文學、思想、藝術等等,都以實用實利為根據。
一、學問。
中國古來少有獨立的學問:歷史是明君臣大義的;禮是正人心的;樂是易風移俗的;考據金石之學是用以解經的……哪一件不是政治或聖人之經的奴隸?
這就是各種學問的用處!
二、宗教。
中國古來宗教的對象是天,「畏天」「敬天」等語時見於古典中。
可是中國人對於天的敬畏,全是以吉兇禍福為標準的,以為天能授福,能降兇,畏天敬天就是想轉兇為吉,避禍得福。
這種功利的宗教心,和他民族的絕對歸依的宗教心全異其趣。
佛教原是無功利的色彩的,一傳入中國也蒙上了一層實利的色彩。
民眾問的求神或為求子,或為免災。
所謂「急來抱佛腳」,都是想「拋磚引玉」,取得較多的報酬。
三、思想。
中國無唯理哲學。《易經》總算是論高遠的哲理的,但也並不是為理說理,是以為明了理可以致用的。什麼吉,什麼兇,什麼禍福等類的詞,充滿於全書中。
可見《易經》雖說抽象的哲理,其目的所在仍是具體的實用,怪不得到現在流為佔卜的工具了。
到了孔子,這實用主義越發明白表示了。
「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
是何等現世的,實利的!
孟子以後,這實利主義更加露骨。
孟子教梁惠王、齊宣王行仁義,都是以「利」或富國強兵為釣餌的。
和孟相較,老子的思想似乎去實用較遠,其實內面仍充滿著實利的分子。
老子表面上雖主張無為,而其目的卻在提倡了「無為」去做到「無不為」,在某種意義上,實利的欲望可謂遠過於孔孟。
觀法家思想的出於老子,就可知道老子的精神所在了。
四、文學。
「文以載道」的中國當然少有純粹的文學。
我們試看上古的文學內容怎樣,不是大多數是諷政治之隆汙,頌君後之功德的嗎?
一部《詩經》中純粹的抒情詩有幾?
偶然有幾首人情自然流露如男女戀愛的詩,也被注家加上別的解釋了。
《詩經》以後的詩雖實利的分子較少,但往往被人視為小道,視為雕蟲小技,除一二所謂「好學者」外是少有興味的。
戲曲小說也是這樣,教做勸善懲惡或移風易俗的奴隸。無論如何齷齪的戲劇和小說,只要用著什麼「報」字為名,就都可當官演唱,毫無顧忌。做小說戲曲的人也要用「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為標語。
因為文人作文是要有益於世道人心的,無益於世道人心的文字在中國是不能存在的!
五、藝術。
中國雖是古國,可是藝術並不算很發達,因為藝術和實用是不相調和的。
中國歷史上的舊建築物只有城壘等等,至於普通家屋,到現在還不及世界任何的文明國。
佛教傳入以後,帶了許多的佛教藝術來,造像、塔、寺殿等,到中國後雖無遠大進步,仍不失為中國藝術上的重要部分。
中國對藝術皆用實利的眼光去看,替藝術品穿上一件實利的衣裳。
秦漢以來金石上的吉祥語就是這心情的表現。
再看中國畫上的題句吧!
畫牡丹花的,要題什麼「玉堂富貴」;畫竹子的,要「華封三祝」。水墨龍畫是可以避火的,鍾馗像是可以避邪的,所以大家都喜歡掛在廳堂裡。
中國的實利主義潮流發源可謂很遠,流域也很廣泛,滔滔然幾乎無孔不入。
養子是為防老,娶妻是為生子,讀書是為做官,行慈善是為了名聲……除用「做什麼是為什麼」來做公式外,實在說也說不盡!
中國對於事情非有利不做,而所謂利,又是眼前的、現世的、個人的利。
凡事要用利來引誘才得發生興趣,所謂「利之所在,人必趨之」。
凡事要講「用」,凡事要問「有什麼用?」
怪不得現在大家流行所謂「利用」的手段了!
中國人經商向來是名聞全球的。
其實,中國人是天生的好商人,即不經商的官僚、兵卒、學者、教師,也都含有商人性質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要絕對地不管實用原是不可能的事,但不應只作實用實利的奴隸。
世界的文明有許多或是由需要而成的,例如因為要避風雨就發明了房屋,因為要充飢就發明了飲食等。
但我們究不應說房屋只要能避風雨就夠,飲食只要能充飢就夠的。
中國人的實用實利主義,實足撲殺一切文明的進化。
文明之中,有大部分是發明者先無所為,到了後來卻有大用大利的。
比如,瓦特用心研究蒸汽力時,何嘗想造火車頭?
居裡研究鐳,何嘗想造夜光表?
發明電氣的何嘗料到,以後可以駛電車?
人類有創造的衝動,種種文明都可以說是創造衝動的產物。
中國人的創造衝動都被淺薄的實利實用主義壓滅了!
你看,孜孜於實用實利的中國人,有像瓦特、居裡夫人那樣的文明的創造者和發明者嗎?
舊有的文明有進步嗎?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在中國不是只做鞭炮嗎?
羅盤是中國發明的,不是到現在只用來看風水嗎?
惟其以實用實利為標準,結果愈無利可得,無用可言。
因為對於一切的要求太低,當然不會發生較高的欲望來。
如果,幾千年都抱著實利實用主義的緣故,一切將不會進化。
如果,無純粹的歷史,無純粹的宗教,無純粹的藝術,無純粹的文學,後面很有可能弄到,無可用的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