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盛行實用主義價值觀,你知道這種價值觀是怎麼來的嗎?

2021-01-10 劉小播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皮爾士。

西方的哲學起源於古希臘,而哲學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探討最根本、最普遍的問題,比如世界是有什麼構成的?世界存在的本質是什麼?世界有沒有什麼根本的目的?人類是如何獲得真理的?等等。而在這些哲學研究的背後,有一種潛在的思維邏輯,那就是,認為這個現象的世界背後,存在一個更加本質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存在一套簡單而有序的規律。

比如被譽為「哲學之父」的泰勒斯就提出了「水是萬物之原」的假設和學說,後來古希臘大批哲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和學說,構建了繁榮的古希臘文明。哲學家柏拉圖將世界分為「現象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第一次明確提出和區分了「現象和本質」,開啟了西方世界此後幾千年對世界的不斷探索,尋找這個現象世界背後,那個更加真實,更加本質的世界。

但隨著哲學在西方的不斷發展,從古希臘到近現代哲學,哲學研究的話題也越來越抽象,哲學通過概念邏輯,構建了一座晦澀艱深的哲學理論大廈,比如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都是非常晦澀難懂的哲學體系,而哲學發展到近現代,有一種思想試圖打破這種哲學傳統的束縛,走出這種離人們生活越來越遠,越來越思維化和純理論化的哲學討論,將哲學引入現實生活,這種思潮就是:實用主義。

這個哲學流派是起源於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最終在美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幾位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包括今天要聊到的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皮爾士,以及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和杜威等等。

與傳統的理論哲學關注真理、本質、意義這些更加根本的問題不同,實用主義哲學關注:「實際的效果」。

這種哲學思想在美國流行並發展也有其時代背景,19世紀下半葉,美國剛剛結束了南北戰爭,受歐洲的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在工業浪潮的推動下,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同時,在高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中,追逐利益、追求效率、注重實效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種普遍價值觀,而實用主義正好反映了美國當時的這種社會現實。

實用主義的主要觀點包括:

1、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2、強調實際經驗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推理是次要的;3、信仰和觀念是否真實在於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4、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動;5、理論只是對行為結果的假定總結,是一種工具,是否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使行動成功;6、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影響。

從上面這些思想和觀點可以看出,實用主義關注的當前的「效果」而長遠的「意義」,他們認為有實際效果的理論就是有意義的;不能產生實際效果的理論就是沒有意義的。

出生於1839年的哲學家皮爾士說:認識的任務不受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是認識行動的效果,從而為行動提供信念。

實用主義對美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塑造是深遠的,甚至直到今天的美國,也仍然是實用主義為主導,後來有位美國哲學家賓克萊說「實用主義給美國人只關心實際行動,而不關心崇高理想提供了一個哲學的根據」

為什麼他們會信奉更加現實的實用主義呢?是目光短淺,只看現實利益嗎?

其實他們也有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從近現代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以來,西方哲學研究的方向和角度都是以「人」為出發點的,認為這個世界本來是永恆不變的,是人的主觀地認識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世界本身是不變的或者不可知的(康德等哲學家認為),而是人的思維和意識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而皮爾士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流動變化的狀態,也就是說,人的內在思想和意識,以及外界的世界都是隨時變化的,這個世界是高度不確定的。所以,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應該是類似「摸著石頭過河」一樣,我們只能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逐漸認識這個世界,類似於盲人摸象一樣,而且每次摸到的象都不太一樣。這種哲學思想其實是對傳統形上學的一種批判,也是對本質主義的一種批判,認為這個世界並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本質,只有現實。

而在多變和不確定的現實世界中,人們難免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那認為是如何安定自己的這種情緒的呢?這個時候人們就需要追求一些確定性的東西,而這個確定的東西就是:信念。

皮爾士對信念的定義包括三個維度:第一,信念我們意識到的某種東西;第二,信念平息了懷疑引起的焦慮;第三,信念會在我們的本性中建立起一種行為規範,或者簡讀來說一種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體系,比如:有的人堅信付出就有回報,努力就有結果。所以,他們可以孜孜不倦地努力,即便沒有進步,他們也會認為,他們的付出終有一天會得到回報,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它們是我們行為的原則,也能幫助我們應對焦躁不安和不斷變化的世界。

皮爾士還認為,哲學的研究其實就是打造了一套信念體系,幫助人類認識外在的世界,比如「知識」也是一種實用的信念。關於如何確定信念呢?皮爾士提出了四種方法:

第一種:固執的方法,就憑著自己的主觀意願去確定一套自己認為正確的信念。第二種:權威的方法,就是通過權力機構、權威專家,來確立一套信念體系。第三種:先驗的方法,比如哲學家按照一種理性原則,通過演繹和推理的方式確定信念,比如笛卡爾從「我思,故我在」為起點,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第四種:科學的方法,排除任何主觀的偏見和盲目的權威,從客觀現實出發,以科學實驗為基礎,建立一套科學的信念體系。

當然,皮爾士認為,前面三種都是偏主觀和盲目的信念體系,而只有科學的方法,才能建立真正可靠、客觀和普遍實用的信仰體系。

就像皮爾士說的,真理就是效果,真的東西不過是認識中令人滿意的東西,真理不同於謊言的地方,只在於以真理為依據的行為必然達到我們指向的地方,而不是離開它。

沒有永恆不變、一勞永逸的真理。科學精神要求隨時拋棄與經驗發生衝突的信念,不應該有過分的自信。今天你相信的東西,明天你可以完全不相信它。

這些就是實用主義的思想核心,是不是在其中能夠看到我們當代人的價值觀體系?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訂閱我的「讀書破萬卷」專欄,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謝謝。

相關焦點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
    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的《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評析》(以下簡稱《思潮》)一書聚焦當今思想領域裡的三大問題論爭,選取了最具時代特徵和問題意識的人文主義、科學主義、經濟全球化、普世倫理、女性主義、綠色和平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八個社會思潮加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當今社會存在的三大思想論爭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一元性與多樣性、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論爭。
  • 專家:社會轉型中物質主義價值觀漸顯 集體主義弱化
    社會價值觀是深層的社會心態,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對社會的影響更為深刻。社會價值觀的紛繁和複雜使我們難以窮盡,也難以描畫其全貌。限於研究條件,我們的研究結論並非全部來自全國性的大樣本數據,許多結論是對某些省份中某些地區樣本的測量和調查,這些研究可能無法反映全國人的社會心態,但我們希望以此來發現基本社會心態的特點和變化。
  • 告別「空心病」:青年價值觀再探
    如果僅作為一種心理障礙現象,「空心病」並沒有什麼特別,但它與價值觀缺失相聯繫並引發網絡熱議,進而成為社會現象,則表明「空心病」一詞的確觸動了「價值觀」這一社會敏感的神經,即使是反對這一比喻的人也延續價值觀話題而反問:「所有的意義,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需要被建構才能出來的東西,又怎麼可能是必需品?」
  • 阿里的文化和價值觀怎麼來?專訪中供鐵軍原主帥俞朝翎
    4、在中供內部,KPI是怎麼定的?KPI是業績一半,價值觀一半。員工每個月都會接受績效談話,都會有訓練。舉個例子,找藉口就是價值觀的一條。就是我們不能找任何藉口來影響我們對業務的判斷。一個團隊肯定有那麼一小撮人,長期不出業績,怨天怨地,而且容易抱團。但在阿里,就不允許這樣做。
  • 中國電影的文化價值觀
    基於電影產業的這種特殊屬性,我們必須對電影產業的發展設定相應的價值傳導目標,這個目標既應當包括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植入」電影的敘事體系之中,同時,也包括將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進電影的故事情節之中。
  • 馬雲二十年重複一樣的話:「價值觀最重要」,直銷有價值觀嗎?
    「有一天所有人到阿里巴巴來偷東西,他們偷的絕對不是錢或者物品,一定是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是阿里巴巴的立身之本,是加入公司後所有人的約法三章,是高樓大廈的水泥,是內功。」二十年來,馬雲重複一樣的話,不停地和集團員工們普及阿里的價值觀,他不斷地強調價值觀是最重要的,是阿里發展的六脈神劍,每一個員工都應該謹記,可想而知,價值觀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多麼重要。阿里的價值觀,其實順應到許多的行業裡,也並不少見,直銷行業一樣擁有價值觀,你知道直銷的價值觀有哪些嗎?
  • 《星際旅行:發現號》正如當今世界普世價值觀對於整個世界的彌合
    正如某位科幻作家說的那樣:「所有科幻作品都是人類對當今社會反思的映射產物。」,《星際旅行》中星際聯邦(UFP)尊重多元化文明的價值觀,信奉不同文明之間進行合作的理念,無疑正如當今世界普世價值觀對於整個世界的彌合。順便說一下:美國創造了《星際旅行》,並不代表美國政府就真的擁有了UFP的美好價值觀。
  • 儒家經典思想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今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規範依然以儒家為本,照亮每一個人思想行為前行的方向和路徑。
  • 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先進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不能崇德向善,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要...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有了這個標準,人們就知道該追求什麼、捨棄什麼,遵循什麼、反對什麼;就分得清美醜、善惡、好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寧海人共同價值觀的邏輯關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人民群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政府和人民共同為之努力奮鬥的價值取向,即共同理想。
  • 孫熙國: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對於這種認識誤區,有必要認真分析,加以釐清。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要求。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應用與制度保障
    這些觀點運用了現代理論並結合了中國問題,對司法如何踐行社會道德或倫理價值觀這一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和推進。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司法政策,也為道德規範和實體價值觀參與司法裁判提供了制度性通道。在依法治國語境中,「法律效果」是裁判正當性的最重要保證,追求「法律效果」的規則型裁判,也是司法官最大的「避風港」。
  • 陳來: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傳統價值觀的特色 如果我們把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的價值觀作為一個比較的對象,我們怎麼來把握在社會層面的中國傳統價值觀體系,它的特點是什麼?因為習總書記最近一直在講我們有中國的國情。國情是從價值體系來的,這個中國特色價值觀的特色、特點就是我們的中國國情。   中國傳統社會價值觀念跟西方近代相比,有很大不同,第一個特點是「責任先於自由」。
  • 奔馳暗中鼓吹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你的價值觀
    在當今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年代,這樣的結論即使無奈也只能承認,但是你究竟有沒有想過,到底是誰決定什麼是高檔?是誰在制定豪華、人上人的標準? 加點錢就上邁巴赫GLS吧,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中了奔馳的圈套,所謂的豪華、奢侈都是奔馳在制定這個標準,而你,卻要窮極你的消費實力,用你最大的購買力去為你捆綁人上人的標籤,在這個過程中,你還要多付出50萬乃至150萬的加價費用,這個費用並不是奔馳想要賺錢,而是奔馳想通過這種行為來製造商品的稀缺,因為只有稀缺,方顯珍貴,這樣買家才有人上人的感覺。
  • 核心價值觀如何深入人心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選擇,幫助他們解決內心價值觀矛盾的衝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增強對社會的認同感,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重點工作。
  • 實用主義的危害有哪些?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一次做節目的過程中和主持人談到了歷史話題,當主持人問他歷史有什麼用的時候,易中天的回答讓包括主持人在內的很大一部分觀眾摸不著頭腦,易中天認為,如果你非要問歷史有什麼用,那隻好告訴你,歷史沒有用,因為當你一旦認為學歷史是有用的會持一種實用主義態度去對待歷史,接著易中天教授解釋到
  • 韓劇《頂樓》:富豪的價值觀,都是扭曲的嗎?
    其實,複雜的不是社會,而是人的心。隔壁鄰居的韓國,又出了一部神操作的劇《頂樓》,絕對是顛覆了你對有錢人的認知。原來那句「有錢能使鬼推磨」並不是沒有依據,而是你還沒有遇到過。雙胞胎《頂樓》就是一部扭曲價值觀的神劇。劇中的每個人物,思想都是有問題的。繼承母親的好嗓音,卻從來只看得到別人炫富,而開始抱怨自己的出身。哥哥愛上妹妹的劇情,竟然出現了。說什麼為你好,其實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明明知道是錯誤,可因為是自己的孩子而掩護。所以,整部劇就是表現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劇情。
  • 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也許是因為女性在某個領域長期缺乏相應的支持和資源,導致女性的表現相對落後,然後這種落後又經由男性在公共輿論領域的話語霸權表達出來,形成了公共認識。 公眾得出女性在這個領域不擅長的結論,於是進一步壓縮社會給這個領域的女性的支持和資源,形成惡性循環。 「女性就是愛買買買」也很可能是其中一種。
  • 3種武器: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
    處長一坐下來,就用微信罵助理:怎麼把我的箱子收拾這麼重?裡面都放了什麼東西?你怎麼不和我一個航班?真是沒有腦子。 然後另一個人上了擺渡車。處長趕緊幫他把箱子拎上車。我猜他是局長。 下飛機時,一個工作人員在廊橋邊等候。一見到局長就衝過來搶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