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表文章,科學家們能夠從一根頭髮中識別一個人

2020-11-30 騰訊網

近日,《Science》發表文章稱,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從一根1釐米長的頭髮識別一個人,而且這種方法比類似的蛋白質分析技術靈敏8倍。如果這種新方法能進入法庭,它將極大地擴展在犯罪現場識別人的能力。

為了從頭髮中獲得可靠的數據,法醫科學家以前需要從皮膚中提取DNA。但是最近的技術已經分析了頭髮本身的蛋白質,比如角蛋白。由於蛋白質中的胺基酸序列根據其遺傳密碼在人與人之間略有不同,這些信息可以被用來在沒有DNA的情況下高精度地識別人。

大多數的方法需要幾個步驟來研磨和加熱頭髮,這會破壞大部分蛋白質。而且科學家們可能並不總是能在剩餘的蛋白質中檢測到足夠多的變異來進行可靠的鑑定。

為了獲得更多的蛋白質進行分析,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們放棄了研磨的方法,開發了一種只需一步的方法——在洗滌劑溶液中加熱頭髮。

當研究人員使用質譜分析來找出他們從溶解的頭髮中提取了什麼時,他們發現相比其他提取技術,這種方法提取了更多的蛋白質和它們的亞基肽。

他們還發現了12種被稱為基因變異肽(GVPs)的新蛋白構建塊,這些蛋白在個體之間是不同的。

你擁有的GVPs越多,你就能區分出越多的人,這就像在DNA檔案中有額外的基因等位基因一樣,NIST健康專家和研究作者張錚說。

這些新的GVPs加入了NIST的肽序列文庫中的其他數千種肽序列。GPV目前還沒有被用於刑事案件中的人員識別,但在未來可能會被用於識別,張說。

她補充說,「識別」這個詞也應該持保留態度,蛋白質序列是高度獨立的,但仍然有可能兩個人共享同一個序列。

這種新方法可以加強頭髮鑑定領域的研究,這一領域有著曲折的歷史。過去檢測頭髮彎曲、厚度和顯微特徵的方法後來被證明是無效的。

事實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2015年承認,毛髮對比證據導致了200多起聯邦和州案件中有缺陷的證詞。

儘管如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化學家格倫登·帕克(Glendon Parker)說,這種新方法也有它的缺點。其中最主要的是頭髮溶解後提取蛋白質所需的時間和專業知識。

帕克說,為了獲得足夠的材料來建立一個檔案,科學家需要1天或更長的時間,以及在複雜的蛋白質分析技術方面的豐富經驗。

他說,耗時的新技術可能是發現新的GVPs的最佳選擇,但其他不太密集的技術可能更適合法醫使用。

此外,基於毛髮蛋白基因變異肽的鑑定方法還未在法庭上使用。在這成為現實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回答,法醫專家蒙特·米勒(Monte Miller)說。

他曾在許多涉及DNA證據的案件中作證。例如,染髮劑和產品是如何影響頭髮蛋白質的,頭髮中的蛋白質特徵會隨年齡變化嗎?

米勒說:「這些答案可能還很遙遠,但這項研究很有趣,也很有用。任何給我們更多分歧和信息的東西總是好的。」

相關焦點

  • 一根頭髮能夠拉起多少重量?很多人都猜錯了!
    一根頭髮能夠拉起多少重量?很多人都猜錯了!人們都說,一個人的好不好看不只取決於你的臉,更取決於你的髮型,可見髮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有多高。排除激素的影響之後一般人的頭髮平均每個月生長1釐米,這樣算下來每年能長個10到14cm左右。雖說頭髮不能無限增長,但是你兩三個月不去理髮店處理一下自己的頭髮,怕是成了真正的「隔壁泰山」了。
  • 美國科學家有趣的發現:通過頭髮可以知道一個人平時愛吃什麼食物
    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可以通過你的頭髮知道你吃東西的食物的習慣。在這項研究中,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美國65個城市的理髮店和髮廊收集了廢棄的頭髮。 您就是所吃的,俗話說。 但是很少有人會懷疑飲食選擇會在你頭上長發的過程中一寸一寸地反映出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您的拖把可能會揭示您是偏愛素食漢堡還是芝士漢堡。
  • 警方可利用頭髮中獨特蛋白質標記識別身份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稱,頭髮中的獨特蛋白質標記同樣可以用於身份識別,讓犯罪分子無所遁形。 每個人的DNA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DNA檢測常用於犯罪調查或考古研究的原因所在。但這一手段也存在不足,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環境變化會造成DNA信息缺失,導致無法通過多酶鏈式反應(PCR)將微量DNA大幅增加來放大信息,以便進行比對。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s41586-018-0756-01月2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FBXO38 mediates PD-1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of T cells」的文章,報導了PD-1的降解機制及其在臨床前模型的抗腫瘤免疫中的重要性。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
    據英國《衛報》消息,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黑洞的熵與柔軟的頭髮》已被其合作者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馬爾科姆·佩裡編寫完成並發表。該論文闡述了「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會發生什麼」的問題,霍金認為,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而非「無跡可尋」,並闡述了計算黑洞熵的方法,這也是其過去40多年一直的工作重點。
  • 白頭髮拔一根長三根?那拔黑頭髮是否有同樣的效果,還真有人嘗試
    頭髮是一個人的外表形象,誰都希望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如果發現烏黑的頭髮中有幾根白頭髮的話,肯定會特別的著急,也有很多人會不自主的拔掉。我們也經常聽說白頭髮拔一根會長出三根的說法,那麼,白髮真的是拔一根長三根嗎?
  • 一根頭髮究竟如何解開拿破崙死亡的百年之謎?
    你可知一根小小的頭髮,卻蘊藏著人體狀況的海量信息。直到150 年後,科學家拿到一根拿破崙的頭髮,把頭髮切成小段,並放進原子反應堆進行中子反射,發現其中含有比平常人多40倍的砷,因此確認拿破崙是死於砷中毒而不是胃潰瘍。後來歷史學家通過當時貴族愛用的牆紙中發現有大量的砷,便猜測可能是環境潮溼導致砷逐漸滲透並釋放到空氣中來。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取得的多項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科學家識別出能指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辛追夫人出土,日本首相索要一根頭髮。科研團隊:這個一定不能給
    除了網際網路以外,生物科學也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只要小小的一根頭髮就能探索出人體基因當中的秘密,當然這種探索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日本政府通過中國的幾個民間機構高價收購辛追夫人的一根頭髮,在中國機構問到具體的用途時,卻被拒絕透露。日本首相訪問結束時,曾提出希望中方能夠以辛追夫人的一根頭髮作為禮物送給日本,面對這一要求,中方人員感到十分意外,但當時中日剛剛破冰不久,相關人員無法直接拒絕,於是便按照程序將此事層層上報,經過我國高層的多番討論,決定拒絕這一要求。
  • 科學家們研究揭示了大腦中5-羥色胺的作用
    學習抑制即時滿足的衝動往往是未來成功的關鍵,但對耐心在大腦中的調控方式還知之甚少。 現在,衝繩科技研究生院(OIST)的神經計算組對小鼠進行了一項研究,作者宮崎駿博士和宮崎駿博士通過血清素的作用,明確了大腦中個別促進耐心的特定區域。他們的發現發表在11月27日科學進步.
  • 為什麼說長白頭髮是身體發出的警告?頭髮突然變黑絕非好事!
    其實頭髮變白是一個人自然衰老的過程,頭髮原來就是半透明的,但正常情況下毛母細胞不斷地分裂增殖使頭發生長的過程中會在毛囊裡染上黑色素,而黑色素則是毛母細胞周圍的內色素細胞提供的,兩者相互配合,為我們生產出了烏黑髮亮的黑頭髮。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不過他們所想像的對象並非虛擬人物,而是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卻從未接觸過網絡的知名科學家們。印象中科學家都是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甚至還會有些刻板的。可是你能夠想像這些的科學大咖們在臉書上,一方面放飛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彼此留言吐槽嗎?
  • 科學家揭開水中隱藏的秘密,感受科學的力量
    每次出發,這幾樣東西是必需品:一把野外求生刀、一根做成手鍊的逃生繩、打火棒、一個重約幾十克的求生毯、還有就是作為最後保障的水。當你在野外饑渴難耐的時候,即使是一口乾淨的水也是甘霖,生命中,最簡單的東西有時卻意味著不可或缺。這句話對於我們身體中的水來說,再適用不過了,沒有它們,我們就不存在。
  • 科學家們如何在沙漠中憑空取水?是科學不是魔術。
    當提及沙漠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缺水,因此在電影中會經常出現沙漠中找水的橋段。通過頭條搜索我們發現有很多沙漠找水的視頻,尤其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那位。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論文,看看科學家們怎樣在沙漠中憑空取水。
  • 這是一根人的頭髮,但卻是有著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
    你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來思考自己的頭髮:如何保持頭髮健康。但是你以前可能從未考慮過將一根頭髮作為繪圖的表面。誰會閒的無聊去這樣做呢?畢竟頭髮太細了!對於一位藝術家來說,這都不是事,聚焦離子束(FIB)技術恰好能夠看到這微小的事物。這項技術可以像超精密雷射一樣將極細的高速物質噴射到表面上。這是一根頭髮的表面,頭髮實際上覆蓋著看起來像鱗片的層。
  • 犯罪特輯|取代DNA, 利用人類頭髮的蛋白質進行法醫鑑定的新方法
    利用生物材料進行身份鑑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DNA遺傳多樣性的識別能力。然而,環境和化學過程可以降解DNA,使得它的有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核基因是人類身份識別的黃金準則,但它相當脆弱。」小組成員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Brad Hart博士說, 「當DNA分子暴露在光、熱或其他環境條件下而降解後,它對於身份識別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 一根頭髮最大能承受多少重量?
    頭髮絲是我們人體長出的體毛裡最長的了,古代常用頭髮絲作為線縫補衣服用,電影《神話》裡就有金喜善用頭髮絲為成龍縫補傷口。既然頭髮這麼神奇,那麼一根普通頭髮最大承受的重量在多少呢?湯普森曾為許多世界小姐競選者進行過形象設計。
  • 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
    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豔豔,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來講一講什麼是為科學是什麼,你從中得到的科學思維就是了解現代科學在哪裡,它的邊界是什麼?偽科學是什麼?
  • 科學家第一次拍到兩個原子化學鍵斷裂的實景視頻了!
    除了一些想像圖外,我們很難看到真實的原子照片,畢竟原子的尺寸非常地小,一根頭髮絲的寬度,就等於50萬個碳原子排列在一起,連最精細的顯微鏡,都已經無能為力了。錸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後一個被發現的穩定元素,由於原子序數高,「塊頭」大,更容易被高能電子束識別,在納米管中成為兩個模糊的圓形暗點。錸原子的直徑大約在0.1到0.3納米之間。當兩個錸原子鍵合在一起的時候,透射電子顯微鏡發現它們形成了分子,開始振動,變成了橢圓形;不久後,它們之間的鍵又突然斷裂,恢復為錸原子,停止振動。
  • Nature欲發表「罪犯識別」研究,遭1700名科學家聯名...
    作者 | 青 暮編輯 | 蔣寶尚今日,一份長長的公開信在reddit機器學習版塊火了起來,信的內容涉及1700名科學家聯名抵制一項人工智慧研究發表在Springer Nature上。   論文的作者是來自美國哈裡斯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作者聲稱開發了能夠預測某人是否可能成為犯罪分子的自動計算機面部識別軟體。並且該軟體具有80%的準確性,可以僅基於其面部圖片來預測某人是否為罪犯。另外作者還強調了論文中的算法模型沒有種族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