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對撞機造或不造?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面子

2021-01-1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郭曉明

最近,網絡媒體公開討論中國是否建造大型對撞機的問題。丘成桐支持中國建築大型對撞機,而楊振寧則反對。如果我們不深究大型對撞機究竟解決什麼問題,而只就資質和學術權威而論,當然是聽楊振寧的,因為楊振寧是高能物理規範場理論的創建人,而丘成桐是數學家。

當然,對於耗費巨大的這樣一個項目,需要從國家戰略高度來推敲,究竟於國家、人民有用無用,這也是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

但筆者還是想回到物理問題本身,畢竟建個項目不管「預期」有多少好處,本職工作總還是要先考慮的。

楊振寧在文章最後提到:「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就完全沒有前途了嗎?不然。我認為至少有兩個方向值得探索:A.尋找新加速器原理。B.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這話講得很含蓄,但還是可以看出,是對現在的方向不大認同的。

楊老沒有充分展開,其實之前已經有反對者提出了高能物理學科發展的困境。那麼高能物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高能物理源於人類對原子核的認識的需要,是人類對原子核的認知的一個理論。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一些放射性衰變原子核會放射出電子,因此,要了解原子核的結構,必須弄清楚質子、中子和電子的相互作用。經過物理學家長期努力,經過粒子對撞試驗和理論發展,主流物理學家已經達成共識,就是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而這些夸克的特性又有不同顏色。用兩個夸克解釋兩個核子,而且符合碰撞實驗驗證,可以說是粒子科學一大進步。

然而,構建夸克理論用的對稱性,必須假設有六個夸克,其它夸克組合成許多其它粒子,這些數量眾多的粒子陸陸續續不是被宇宙射線觀測證實,就是被人工粒子碰撞機發現證實。除了夸克組成的強子,還有輕子,輕子的數目幾乎和強子數量差不多,這些亞核粒子相互作用力又需要相應的交換粒子來解釋。

為了認識質子、中子和電子這三種粒子的本質,高能物理的標準理論已經發現了60多個粒子,用60多個粒子來解釋三個粒子,這種解釋效率太低。這60多個粒子很多不是自然界觀測得到的,必須有對撞機粒子對撞才能觀測到,觀測完以後這些粒子又消失了,就是壽命及短。

楊振寧顯然對這個理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有對這個理論可被取代的科學態度。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對高能理論完美的質疑,提出宇稱不守恆的論點,他們重新整理了已有的實驗成果,支持了他們的論點,後來吳健雄實驗再次證實了他們的論點,他們因此得到諾貝爾獎。

楊振寧教授近照

用60多個粒子來解釋3個粒子的理論效率低下且不說,要命的是這個複雜而美麗的理論對人類技術進步基本沒有任何突破。如今科學家應用的是其它物理知識開發技術進行高能物理實驗,而高能物理的標準理論和大統一理論並沒有增加人類的技術能力。

現在為了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為了開發可控核聚變技術,基本用不著夸克理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發,用的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質能守恆公式,和原子核的重量的實驗數據。高能物理理論對核電技術,對可控核聚變、對核潛艇和核武器都基本沒有幫助。人們不禁要問,物理學界是否應該反思這個學科的走向?這是耗資巨大的陽春白雪學科,數學之美令人讚嘆不已,但至今沒看到任何實際應用前景。尤其是對核物理技術沒有實質幫助。

當年託勒密地心說也很有成就,只要加上幾個天球,就可以解釋不規則的行星運動,這是了不起的天體運動理論。用天球疊天球就可以擴展和完善這個地心說理論,只要有足夠多的天球,就可以足夠精確解釋所有不規則的星體運動。這個解的存在性叫做傅立葉展開的完備性,就是圓周運動的疊加可以擬合出所有周期運動乃至非周期運動。自從日心說觀念突破了地心說的思維定式以後,才發展出了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以三個定律解釋所有行星運動,理論效率比每個行星都用幾個天球去解釋理論效率高多了。

根據克卜勒三大定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以一個萬有引力定律就解釋了所有行星運動,理論效率又有一個飛躍。而且,正是由於牛頓定律,才有了我們今天火箭和衛星技術。如果我們滿足於託勒密的地心說,滿足於疊加足夠都天球以精密解釋行星運動,我們就沒有今天的衛星技術。高能物理理論很可能陷入了託勒密地心說理論的宿命,它可以自圓其說,但不解決實際問題。

楊振寧擔心是有道理的,就科學角度而言,應該避免陷入用猜想驗證猜想的怪圈。高能物理就是對撞試驗驗證了理論,但同時又發現新現象,理論又進一步發展解釋新現象,又需要更高能量對撞驗證新理論,如此重複加深人類對亞核粒子的認識。今天的高能物理乃至大統一理論都和託勒密地心說一樣完美和諧,都可以解釋所有各自關注的現象,但就是不接「地氣」,為了認識質子、中子和電子這三個粒子,高能理論過於厚重。

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所以,現在高能物理科學需要的不是這種不斷增加天球的託勒密地心說式的發展,不是這種沒有止境的讓高能物理理論和高能物理實驗相互印證卻又與現實世界漸行漸遠的發展。高能物理需要平心靜氣整理已經積累的高能物理實驗數據和天文學觀察,重新整理認識原子核的思路。高能物理應該有一個地心說到日心說的革命,否則就是一個光花錢不出活的象牙塔。

然而,就國家戰略而言,高能物理科學不是問題的全部,工程技術也很重要。對於這點,力推對撞機的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給出了很好的解答。要建一個大型對撞機,顯然對材料和工程設計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科學研究不是那麼勢利眼,不能急功近利,科學研究應該允許一些不著邊際的好奇心探索。

作為戰略投資,國家決策就不一樣,投資講回報。如果這個項目是一個國際科技合作的平臺,合作各國出資應該是出資讓他們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員來華和中國工作,而不是各國各做項目其中一部分,各國各做一部分管理成本太高,而且一個部分卡著就整個項目被拖延,爛尾樓風險太大。從項目資金流管理來說,項目要分期,每一期完成需要產生一些可應用成果,建造可以產生高能輻射的常規實驗室,用於工業檢驗和科學實驗,用於國民經濟其他技術研發。要充分發揮建造工程的科學技術溢出效應,要有有效的機制讓項目建設的技術公關成果最大限度產生它可能的商業應用,激發創新產業。這可以是G20達成的以創新帶動全球經濟目標的一個科技合作切入點。

中國對科學要有更大的貢獻。建實驗室驗證現有的科學猜想這樣的貢獻太小,不如中國自己的科學家另闢蹊徑對物理學來一個地心說到日心說的革命來的貢獻大。中國年輕物理學家應該有自己的雄心壯志,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跟著前人的腳印亦步亦趨。作為國策投資項目,建造大型撞機更重要的不是驗證高能物理的某一個猜想,而是要著眼怎樣用項目提高中國整體科技水平,怎樣配合創新產業的發展,怎樣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來華工作。項目評估要對項目相關各個利益集團和政治勢力的厲害衝突保持清醒認識,要防止這個項目誘導中國物理學界誤入歧途鑽進象高能粒子物理的牙塔出不來,反而阻礙了中國科技發展大計。

(請關注風雲學會的微信公眾平臺「風雲之聲」)

喜歡這篇文章?

更多精彩內容,下載觀察者網App吧!

不要評價我是粉是紅,我的世界比你繽紛得多。

相關焦點

  • 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個面子 郭曉明
    作為國策投資項目,建造大型撞機更重要的是要著眼怎樣用項目提高中國整體科技水平,怎樣配合創新產業的發展,怎樣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來華工作。最近,網絡媒體公開討論中國是否建造大型對撞機的問題。丘成桐支持中國建築大型對撞機,而楊振寧則反對。
  • 高能物理學者回應楊振寧有關大型對撞機言論:盛宴正酣
    他激動地站起身,接過話筒,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提問: 「您現在對我們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 曾浩剛上研究生一年級,目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學習。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在那篇文章裡,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已走末路,中科院方亞泉:高能物理盛宴才開始
    他說,自己非常熱愛高能物理,未來想要投身大型對撞機的研究。不料楊振寧卻給他潑了一桶冷水。楊振寧認為,大型對撞機三十年前就已經走向末路,它的時代過去了。對撞機是一種測量高能粒子實驗的儀器,一些國家已經建造完成,但幾年前楊振寧曾經反對建造大型對撞機。藉此機會,這位即將研究大型對撞機的男生再次向楊振寧提出疑問,他想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楊振寧教授對於CEPC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此言一出,全場寂靜,屏息等待楊老的回答。楊振寧思慮了一會,再次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反對態度。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們尋夢「大對撞機」!
    (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學習的曾浩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提問:「您現在對我們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楊振寧教授講堂上,楊振寧教授告訴曾浩同學,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並且建議他「不要走這個方向」。
  • 楊振寧和王貽芳關於中國是否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之爭,你支持誰?
    近來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已久,一方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另一方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王貽芳,為此他們爭論不休。大型對撞機說白了就是一種粒子加速器,其實目的就是讓粒子在高速下相互碰撞,從而打碎其原有的物理結構,產生一種新的粒子,這不僅為研究人員探索物質本質起到了輔助作用,更能夠讓中國在高能物理學中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簡單來說,大型對撞機有可能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如宇宙大爆炸、反物質、高維空間等極為科幻的問題都有可能能得到解決。
  • 楊振寧為什麼極力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粒子是指不改變物理特性的前提下,一個物質最小的組成部分,我們知道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屬於粒子。粒子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點,作為物理學的前沿領域,科學家們堅信高能物理可以敲開宇宙奧秘的大門。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先了解一下高能物理
    原創: Decode PingWest品玩大型對撞機是高能物理科學家最有力的實驗工具。一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又讓大型對撞機之爭呈現在公眾輿論場。早在 2016 年 8 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希望在中國秦皇島市山海關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篇報導不僅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還掀起了一場物理界的爭辯。9 月,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發布文章,反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實驗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也撰文,列舉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理由。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什麼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儘管CEPC的建設已經提上了日程,但大型對撞機的討論熱度一直都不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1990年代美國下馬了SSC(超導超級對撞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而此時中國上馬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直接引發了大討論!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1989年美國開始建造當時世界最大對撞機,預算開始預估為30億美元,後來數次增加,達到80億美元,引起眾多反對聲音,以致1992年國會痛苦地終止了此計劃,白費了約30億美元。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建造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9月4日,《知識分子》刊發了楊振寧先生的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作為正在高能物理一線從事實驗工作的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  (一)楊先生反對的第一點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無底洞。這裡涉及三個問題,一個是SSC為什麼失敗?第二是中國的大型加速器需要多少錢?第三是這個估計可靠嗎,是不是又是一個無底洞?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先了解高能物理好吧
    一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又讓大型對撞機之爭呈現在公眾輿論場。早在 2016 年 8 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希望在中國秦皇島市山海關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篇報導不僅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還掀起了一場物理界的爭辯。
  • 楊振寧堅持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原因
    楊振寧對高能物理的總體判斷及其物理思想楊振寧作為高能物理領域的翹楚,不可能看不到發展高能的重要性,事實上,他對高能物理的價值有著獨特的看法。如果目的是使中國科學對人類有重要的貢獻,十億到三十億電子伏的對撞機沒有可能。」總之,像日本那樣造小的高能加速器不能成為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的理由。中國還不具備條件搞高能物理需要強調的是,楊振寧並不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而是反對急於求成。他不僅不反對,甚至認為,「目前高能物理的發展處於低點,也許中國在這個時候趕上有利。」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還是先好好了解一下高能物理吧
    高能物理又稱之為粒子物理,是 20 世紀後半世紀最紅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比原子核更小的微觀物質,以及微觀物質在高能量下的變化。 一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又讓大型對撞機之爭呈現在公眾輿論場。
  • 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與王貽芳多次論爭
    隨著王貽芳和楊振寧對該不該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論爭,已經引起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一位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一位是世界範圍內物理領域權威泰鬥。什麼是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 大型粒子對撞機之爭,你會支持誰?
    而楊振寧和王貽芳更多的是學術之爭、君子之爭無關對錯,至少目前是看不是利弊的。這個事情至少要在百年後才能看出影響來。最近在網上有一篇網紅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就是在說我國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建造問題,出現了觀點完全不同的兩個「派別」,並且都是該領域內數一數二的存在。楊振寧自不必說了,在世的物理學家排在第一位,即使在歷史上也是前二十名的存在。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丘成桐在採訪時表示,"希望在長城入海處建設下一代大型對撞機。"利用大型對撞機尋找超對稱粒子,意味著走在物理領域前沿,這不僅能提高中國國際形象,吸引大批一流科學家,也是在為世界和平乃至人類文明而做貢獻。這一言論引起了楊振寧的注意,年近百歲的他對此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2億元太浪費
    在高能物理領域,最受關注的科研設備無疑是大型強子對撞機。這種機器是物理學家用來發現新的粒子,研究微觀狀態下粒子運動的高能物理設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位於歐洲日內瓦和附近,在地下100米深處17公裡的隧道內,它也是人類研究高能物理的重要工具。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男生讀研一,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來即將從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工作。4年前,針對CEPC該不該建,楊振寧與男生老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從事高能物理研究的人,都指望這個項目上馬,不然他們在剩下的歲月中將無事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