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葉蟻為何要切割葉子?研究發現並非為了食用,而是為了「耕種」

2020-12-03 奇點使者

雖然螞蟻在體型上無法和人類相比,它們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命,但整個螞蟻種群是不可忽視的,否則它們就會給人類沉重的打擊。目前人類已經在自然界中發現了不少對人類構成威脅的螞蟻,例如咬人一口就有一種被子彈擊中的感覺的子彈蟻,專門破壞人類房屋建築的白蟻等等。今天要介紹的這種螞蟻雖然不會對人類造成直接的威脅,但如果它們出現在你家的後花園裡,那麼就要擔心它們會把後花園裡的所有樹葉都搬走,它們就是切葉蟻。

相信很多朋友通過自然紀錄片都見過切葉蟻,這種螞蟻出現在人類的鏡頭面前時,通常都在切割葉子或者搬運葉子,這就是大部分切葉蟻一生的使命。千萬別以為切葉蟻搬運葉子很簡單,要知道它們可是在搬動比自己體重還要重40倍左右的樹葉,世界上可能沒有第二種動物能夠承受得了比自己體重重這麼多的東西。其次,切葉蟻搬運葉子靠的並非肢體的拖拉拽,而是嘴巴的咬,因此我們通常也能夠看到切葉蟻咬住碎葉在行走。這要是將螞蟻換算成人類體型的同等比例,相當於一個人用嘴咬著一臺小轎車走動,這種場面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昆蟲學家通過對切葉蟻的長期研究發現這個螞蟻種群中存在著極為複雜的社會結構,不同類型的切葉蟻都有自己的使命。研究人員從切葉蟻的體型入手人為地將它們分為迷你型工蟻、小型工蟻、中型工蟻和大型工蟻。其中迷你型工蟻的任務是照顧幼小的切葉蟻,小型工蟻的責任是照顧蟻后,中型工蟻的責任則是外出尋找葉子並且將葉子待會洞穴,而大型工蟻則是保護螞蟻家園的主力。在分工明確的社會中,每一種螞蟻都兢兢業業地幹著自己應該幹的事,因此切葉蟻種群才能夠逐漸壯大。

曾有科考人員在巴西的熱帶雨林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切葉蟻種群,這個種群的窩覆蓋了大約50平方米的面積,處於地下八米深的為止。研究人員通過挖掘其中一些洞穴發現該結構中到處都是隧道,錯綜複雜。了解完切葉蟻大概的情況,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尚未提及,那就是為什麼它們切割葉子然後辛辛苦苦地將葉子運回洞穴裡面呢?起初研究人員也抱著這樣的好奇心去研究切葉蟻,結果他們發現切葉蟻並不吃樹葉,而是將樹葉當作是培養食物的養料。

切葉蟻將碎葉搬進洞穴之後會將其嚼爛,然後將其作為肥料來滋養真菌。等到真菌長出來之後,它們也就有了生存所需的食物,常見的真菌就有蘑菇。為了統一繁殖真菌,切葉蟻還建立了專屬的真菌花園。這個真菌花園即使它們的生產基地,也是它們的飯堂。就這樣,每一隻切葉蟻忙忙碌碌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只為了葉子和種群的繁衍。

相關焦點

  • 切葉蟻: 病菌也拿我沒轍
    神奇的育菇術  這種神奇的螞蟻就是生活在美洲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切葉蟻。切葉蟻因其可以切割樹葉而得名,人們也曾錯誤地認為切割下的樹葉就是它們的食物,但其實它們食物獲得的過程要複雜的多,切割樹葉只是第一步。  切葉蟻與其它蟻類一樣,也是社會分工極強的群居動物。
  • 7種會耕種的動物
    1、切葉蟻由於它們具有切割和收集葉子的愛好,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這些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切葉蟻是吃了它們收集的這些葉子。但是這種情況在1874年完全改變了。後來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切葉蟻並不吃葉子,因為它們有著更完美的食材,那就是真菌,也就是蘑菇——它們在樹葉上種蘑菇,然後吃蘑菇。如果這個都不叫農業,那什麼才能叫做農業?
  • 長沙海關首次截獲活體南美切葉蟻
    紅網時刻6月17日訊(記者 陳彥兵)6月15日,長沙海關所屬的長沙郵局海關從英國入境郵件中截獲43管活體螞蟻,經鑑定這批活體螞蟻為南美切葉蟻,該品種為長沙海關首次從我省國際郵件渠道截獲。經鑑定,這批活體螞蟻為南美切葉蟻。
  • 這7種動物就會耕種
    1、切葉蟻 由於它們具有切割和收集葉子的愛好,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這些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切葉蟻是吃了它們收集的這些葉子。
  • 切葉蟻身上發現首個生物礦物盔甲
    回到巢穴後,它們會繼續切割加工樹葉,為地下真菌養殖場提供養料。一路上,這些昆蟲要勇敢對抗各種捕食者,還要經常與其他螞蟻交戰。 新的事實證明,切葉蟻要比我們之前想像的還要頑強。 一項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天然的甲殼。
  • 物種進化,切葉蟻——一個神奇的終極超個體動物
    而在美洲大陸生活的切葉蟻,就像是進化到了人類的農耕文明,有著明確分工的社會,還能自給自足的生活。切葉蟻,顧名思義,因為它們喜歡把樹葉切割成一片片的,然後舉著走路,所以才得到了這個名字。但切葉蟻切樹葉,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為了去養殖另外一種真菌,它們再靠吃真菌為生。所以,切葉蟻可以算是螞蟻裡的農民。再說得具體一點,是一群種蘑菇的農民。
  • 切葉蟻的智商有多高?竟然比人類更早「搞農業」,搞得有模有樣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生物,事實上卻都蘊藏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它們也都有著難以想像的「智慧」,比方說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叢林中的切葉蟻,它們就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螞蟻,研究認為,切葉蟻掌握農業種植技術的時間,要遠比人類早很多。
  • 亞馬遜探索系列 切葉蟻種蘑菇「自給自足」(圖)
    在亞馬孫的熱帶叢林就有這樣一種怪螞蟻,它們並不直接吃樹葉,而是將葉子從樹上切成小片帶到蟻穴裡發酵,然後取食在其上長出來的蘑菇。這就是切葉蟻,又叫蘑菇蟻。  切葉蟻的食物加工過程很有趣。體型最大的工蟻離巢去搜索它們喜好的植物葉子,利用刀子一樣鋒利的牙齒,通過尾部的快速振動使牙齒產生電鋸般的震動,把葉子切下新月形的一片來。同時,它們發出信號,招來其他工蟻加入到鋸葉的行列中。
  • 不要蟻后,到處漂流——刻紋稜胸切葉蟻
    別猜了,我不是要介紹行軍蟻那群兇殘的傢伙,而是刻紋稜胸切葉蟻(Pristomyrmex punctatus)。剛入門螞蟻時,在野外各種找,當時還是毫無經驗卻還急功近利的「毛頭小子」,挖掘螞蟻巢穴,總是找不著蟻后娘娘的寢宮,輕言放棄,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結果肯定是一無所獲。
  • 老外作死挑戰,讓切葉蟻撕咬60秒,結果疼得齜牙咧嘴,鮮血直流?
    不過,有種蟻類卻非常不好惹,因為它們有著非常堅硬的牙齒,可以切開葉子甚至更堅硬的東西,你知道是哪種蟻類了嗎?沒錯,就是切葉蟻,它們的牙齒到底有多厲害呢?看看這位愛作死的老外就知道了,他想挑戰一下切葉蟻的牙齒,讓切葉蟻在自己的手指上撕咬60秒,結果會如何呢?老外還真是愛「作死」啊,是太閒了還是你們人太少了?
  • Pest Management Science|「推-拉」策略在切葉蟻治理中的應用
    切葉蟻(Leaf-cutting ants,LCAs)是南美地區最重要的林木害蟲之一,通過切割新鮮植物組織為其共生菌提供養分。目前,對於它們的控制,幾乎完全是通過使用限制使用的有毒誘餌進行的。切葉蟻是多食性或雜食性昆蟲,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其對特定植物種類的葉片表現出顯著的偏好性。
  • 首個被「礦物」包圍的生物被發現,真正的身披盔甲,可惜是害蟲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過去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從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的研究,前段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在一種名為「切葉蟻」的昆蟲身上,發現了這種「裝置」,這也是除了海洋生物之外,首次在昆蟲界發現生物礦物身體盔甲的身影。
  • 《地下蟻國》加入新生物 南美切葉蟻肆意啃食凌虐雨林
    近日,該作開發商宣布已經對遊戲進行了更新,此次更新加入了新生物「南美切葉蟻」和全新關卡。一起來看看吧~從此次預告片視頻來看,此次更新將加入雨林環境,2個全新關卡和多種新挑戰內容。這些切葉蟻能夠很完美的將葉子切除並進行搬運,大型的南美切葉蟻甚至可以與捕食者戰鬥。
  • 切葉蟻「堆肥」產生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切葉蟻 切葉蟻以產生大量垃圾而聞名。事實上,這種螞蟻可以製造出浴缸大小、齊膝高的垃圾堆,裡面不僅有樹葉,還有螞蟻的糞便、細菌和死螞蟻。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巨大的垃圾堆也是溫室氣體的有力來源。 研究人員分析了哥斯大黎加西南部22個切葉蟻丘的氣體排放情況。他們發現,在這些「垃圾堆」潮溼、缺氧的環境中,細菌會產生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 成都空港首次截獲德國切葉蟻
    經四川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鑑定,此次從入境快件中截獲的螞蟻為兩種,一種為子彈蟻,另一種為切葉蟻。切葉蟻為四川口岸首次截獲。在某些地區,切葉蟻被認為是破壞農作物的大害蟲,它們會破壞農作物,在地下做巢破壞路面和農場。它能在24小時內把一棵橘子樹完全破壞,切葉蟻的丟棄物中含有抑制農作物生長的物質,抑制作用能超過30天。
  • 首次在昆蟲「切葉蟻」身上發現礦物盔甲
    沒有盔甲的巨首芭切葉蟻(左)和有盔甲的巨首芭切葉蟻(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生物研究團隊,周二(24日)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報告,指他們在一種螞蟻身上發現生物礦物身體盔甲,是首次在昆蟲世界發現這類常見於甲殼類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盔甲。團隊在一種名為巨首芭切葉蟻的工蟻外骨骼上,發現覆蓋了一層富含鎂的方解石盔甲,這個盔甲隨蟻成長而增加硬度,甚至幾乎覆蓋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