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類知曉的地球生物有大約300多萬種,其中動物有200多萬種。那怎麼把這200萬種動物做分類,就成為了一個很講究的事。比如,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會飛的和不會飛的,水裡遊的和陸地跑的,或者有脊椎的和無脊椎的,等等。但是,還有一種你可能沒聽過的分類方法,是把地球的動物分成:個體動物和超個體動物。
1、什麼叫超個體動物?
個體動物,幾乎所有動物都歸於這一類。無論是人、狗、豬、牛、羊,大部分的昆蟲,所有的魚,所有的鳥,等等全都是。個體動物的特點是:每個個體,都有一套健全的生理機能,它自己能吃,能跑,能有生殖行為。比如,一隻狼。狼雖然屬於群居動物,但是如果硬要把一隻狼從狼群裡拉出來,它也不會死掉,它還是一隻狼,它可以自己吃東西,還有腿,自己走來走去,還有完整的生殖系統——這就是一隻個體生物。
但超個體動物就完全不一樣,它的生理機能是不完整的,典型的例子就是螞蟻和蜜蜂。我們知道,工蟻、工蜂,它們是沒有生殖能力的,是一個無性個體,作為一個生物,它並不完整。而螞蟻的蟻后,它雖然有生育能力,但它沒有行走能力,平時根本不動,也沒有主動進食的能力,只能靠別的螞蟻餵它。
只有把這一窩螞蟻湊成一個整體,它作為一個動物的所有生理機能才能湊齊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把這一窩幾百萬隻螞蟻當成一隻動物來看待。像這樣的動物就叫做:超個體動物。
2、神奇的流水線
我們中國人最常見的螞蟻,就是我們小時候趴在家門口看的那種黑色的的小螞蟻,學名叫中日盤腹蟻。中日盤腹蟻就像是採集狩獵的人類文明,說白了就是一群暴徒。它們出門的時候,分工是比較模糊的,行動也比較粗暴,目標就是尋找一切能吃的東西,能撿的撿,不能撿的就搶。而在美洲大陸生活的切葉蟻,就像是進化到了人類的農耕文明,有著明確分工的社會,還能自給自足的生活。
切葉蟻,顧名思義,因為它們喜歡把樹葉切割成一片片的,然後舉著走路,所以才得到了這個名字。但切葉蟻切樹葉,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為了去養殖另外一種真菌,它們再靠吃真菌為生。所以,切葉蟻可以算是螞蟻裡的農民。再說得具體一點,是一群種蘑菇的農民。
我們的視角,從森林裡的一片樹葉開始。
首先亮相的,是一種腦袋上面長著一對大鉗子的工蟻,它們是切葉蟻裡幹最粗重體力活的蟻種,就稱它們為巨型工蟻吧,巨型工蟻的體型比同一個巢穴裡最小的工蟻要大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果換算成人類的比例,那就非常嚇人了,相當於我們前面站著一個身高20米的巨人。巨型工蟻的工作,就是爬到樹葉上,用頭頂的大鉗子把樹葉切割下來,然後把葉子舉過頭頂,搬運回蟻巢。然後折返,繼續切葉子,周而復始。這個工作就是切葉蟻蘑菇飼養產業的最開端,也是流水線的第一環。
葉子被採回來後,會進入第二個工序。負責這個工序蟻種身材稍微小一點,我們稱之為大型工蟻。它們的任務是,在原地把大片的樹葉切成1-2毫米寬的小葉片。
然後是第三個工序,一種體型更小一點的工蟻會接手,它們負責把葉片咬碎,然後把樹葉團成一顆飽含葉子汁水的綠色植物纖維球。同時,它們還會把自己的糞便摻和到這個小球裡面,這麼做是為了改變小綠球的化學性質。放了糞便的小球更有營養,和我們人類種地的時候上糞有點像。
再下一個工序就是搬運這個小綠球了,由體型又更小一點的工蟻來做,你看,這是出現的第四種螞蟻了。它們的任務是把這些加了第三種工蟻糞便的小綠球,一顆一顆地搬到蘑菇地裡去。其實說是蘑菇,看起來更像是白色的棉絮,其實是一層細細的菌絲,它們才是切葉蟻的食物。這些富含營養的小綠球就會在菌絲旁邊腐爛變質,菌絲就能吸收和加以利用。
而在菌絲的旁邊,第五種螞蟻出現了,它們就更小了,這幫傢伙的工作是播種。它們會跑到真菌密集生長的地方,啪,扯下一根真菌的菌絲,然後把這根菌絲種植到旁邊的空地上。這麼一來,真菌的種植面積就擴大的了,產量就提升了。
而就在真菌菌絲的內部,還有第六種工蟻。它們是所有工蟻裡最小的,任務是把真菌切成非常小的塊,然後送到螞蟻的幼蟲嘴裡,相當於幼兒園給孩子餵奶的工作人員。
一共六種工蟻,全部亮相完畢,它們也是流水線上的六個崗位。它們的一生都被鎖定在流水線上,做一種工作,吃一種食物,過著周而復始的生活。如果把這六種工蟻一字排開,你會發生它們的身體結構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體型大小。它們身體裡沒有生殖系統,沒有性別可言。
好,這是工蟻。整個蟻群還有非常重要的兩種螞蟻:分別是雌蟻和雄蟻。我們都知道,它們是繁殖。雄蟻的外形和剛才那些工蟻都不一樣,它長著翅膀,能飛。它們體內有發達的生殖系統。雄蟻一點活兒也不幹,它一生的任務就是交配。而雌蟻,也就是所謂的蟻后,它的特點就是身材巨大,有一些切葉蟻的蟻種,它們的蟻后身材比最小的工蟻大上百倍。這個體型的差異太大了,你可以想像一下,相當有一個人類,他趴在地上的時候,能佔據一個足球場這麼大的空間,身材有5層樓那麼高。
當工蟻在蟻后身上走來走去的時候,就像是爬上一座小山一樣。有的工蟻給它清理身體,有的工蟻在給它餵食,而雄蟻就負責和它交配,蟻后每天能跟十幾隻雄蟻交配。一隻成熟的蟻后平均每分鐘產下20個卵,每天產下28800個。算下來,一年產卵單量達到1000萬個。
好,這就是切葉蟻日常工作和八個蟻種。
3、切葉蟻的智慧
除此之外,切葉蟻還能識別有毒的樹葉,還能通過發出的「信息素」進行交流。在我們看來,這些做法都既精準又理性。要是用人類的視角來解釋,可能有人會說,「你看,螞蟻有大智慧啊。」但實際上真不是。切葉蟻並沒有任何智慧,它們不能做任何理性推理,一切行為,都是寫在它們的基因序列裡的。
其實,早在7000萬年前,螞蟻就在地球上存在了,而不同的螞蟻進化成了不同的生態,這就像一個長達7000萬年的螞蟻生存技能試驗場,無數螞蟻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左突右衝,尋找這個生物場景下的最優解。「最優解」是演化論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它有點類似「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吧。
如果用我們人類的語言來總結切葉蟻,我們可以這麼描述它們:它們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每人都是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任勞任怨,簡直是泰勒制標準下的完美員工,它們有危機應對能力,有長效修復機制,還有尊重傳統的好習慣。它們經營著精耕細作的蘑菇生產業,是一群純良的、勤勞的生產者。
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切葉蟻被稱為終極超個體了吧?這樣精妙的體系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螞蟻都沒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