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資訊】揭示螞蟻社會分工奧秘 創新班學子繪製首張切葉蟻RNA編輯圖譜

2021-01-15 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

  蟻后肩負起整個種群大家庭的統管,產卵和繁衍後代;工蟻負責食物的採集,飼餵幼蟲和蟻后以及建造、擴大巢穴。龐大的蟻群有著明確的社會分工、嚴格的等級分化,是什麼讓看似低等的小昆蟲有著如此社會化的屬性呢?

  9月30日,「華南理工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生命科學創新學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2010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生李啟業為第一作者,2011級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生王宗吉為並列第一作者,2010級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周暘為署名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切葉蟻等級特異的RNA編輯組》(Caste-specific RNA editomes in the leaf-cutting ant Acromyrmex echinatior)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公開發表。

文章截圖

  切葉蟻(Acromyrmex echinatior)因能從植物上切下葉子而得名,並對葉片進行加工用來種植真菌作為食物。作為一種真社會性昆蟲,切葉蟻具有明確的勞動分工,行為模式可以說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因此切葉蟻具有其他螞蟻不具備的行為模式,是研究行為分化很好的模型。

  目前認為,等級分化主要通過基因差異表達,DNA甲基化以及組蛋白修飾等分子機制決定,然而對於基因轉錄後調控機制的影響卻知之甚少。RNA編輯作為一種轉錄後調控,通過在基因的轉錄產物上增加、刪除或取代某些核苷酸,從而使RNA序列不同於其DNA模版。相關研究表明RNA編輯對於保持神經元正常功能,以及調節生物行為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不僅首次繪製出了切葉蟻RNA編輯圖譜,而且證明了RNA編輯對於調控切葉蟻等級間行為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極大地拓寬了對等級分化分子機制的認識,也為真社會性動物的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啟業、王宗吉、周暘

  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鏈特異性RNA-seq以及DNA重測序技術,結合自主研發流程對切葉蟻不同等級的處蟻后和大、小工蟻進行了全面、準確地檢測,平均獲得了11000個編輯位點,實驗驗證其準確度高達99%。研究人員發現在切葉蟻中能發生RNA編輯的基因主要與神經信號傳導、節律調節等功能相關,這暗示著RNA編輯作為一種轉錄後修飾,精細地調控著切葉蟻腦部的基因表達,從而實現等級間的行為差異。通過和其他螞蟻的比較分析,切葉蟻8-23%的編輯位點在螞蟻中是保守存在的,這些編輯位點可能和螞蟻真社會性的進化相關聯。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樣品的全基因組RNA編輯模式和等級狀態明顯相關,而且還鑑定出了一批等級間顯著差異編輯的位點,首次證明了RNA編輯對於螞蟻行為的等級分化具有關鍵的調控作用。

  切葉蟻基因組圖譜和注釋資料庫的公布,極大地促進了切葉蟻等級差異RNA編輯組這一課題的開展。作為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李啟業負責此項研究的項目設計、分析指導和文章撰寫;王宗吉承擔了項目的主要分析工作,周暘負責對分析結果進行實驗驗證。

  據悉,這是基因組科學創新班學子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第三篇文章,也是在《自然》及其系列子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第二篇文章。自2009年3月「華工—華大」基因組科學創新班成立以來,創新班同學在科研上取得豐碩成果,共有58人次分別以第一作者、並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國際頂尖學術雜誌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6篇。(圖文/通訊員 樊麗 高惠君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周玉)


歡迎關注「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平臺,更多校友會精彩資訊等你發現!


訂閱方式:

1.輕按右上角符號,查看官方帳號,果斷點擊「關注」

2.「添加朋友」欄目搜索微信公眾號「scut_alumni」

3.查找微信公眾帳號「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

4.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首證RNA編輯對螞蟻等級分化具關鍵作用
    龐大的蟻群蟻后、工蟻等有著明確的社會分工、嚴格的等級分化,是什麼讓看似低等的小昆蟲有著如此社會化的屬性呢?近期,華南理工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合作解開了這一謎題,相關研究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作為一種真社會性昆蟲,切葉蟻具有明確的勞動分工,其行為模式可以說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創新前沿)  本報杭州2月23日電(記者江南)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研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對來自小白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世界首個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18日,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中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譜的建立,對建立魚類性別控制的生物技術途徑和揭示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機制的形成及進化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 這種螞蟻不幹別的,專門收集樹葉,而且擁有極為複雜的社會結構
    在自然界中,螞蟻是昆蟲中比較特別的一大類群,世界上不同地區存在著不同種類的螞蟻,不同種類的螞蟻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亞馬遜叢林中生活著一種名為「子彈蟻」的螞蟻,人類之所以給其取這樣一個酷酷的名字,是因為被這種螞蟻咬一口之後不但會有一種被子彈打到的感覺,子彈蟻釋放的毒素還會引起人體神經中毒。除了子彈蟻之外,螞蟻世界中還存在著一種行為迥異的螞蟻,它們就是切葉蟻。切葉蟻,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會切割葉子的螞蟻,人類看到它們時,它們不是在切割葉子就是在搬運切好的葉子。
  • 螞蟻基因組研究:試圖破解人類難題
    此前,由中國與丹麥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切葉蟻」(the leaf-cutting ant Acromyrmex echinatior)的基因組測序與分析成果,已於今年6月3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雜誌《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線發布。「此項成果為社會行為學等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學基礎。」張博士說。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是霸主嗎?
    通過比較人類和螞蟻之間的諸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複雜社會以及它們如何演變的歷史。「蘑菇」種植能手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的切葉蟻(leafcutter ants)擁有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加複雜的社會。
  • 切葉蟻為何要切割葉子?研究發現並非為了食用,而是為了「耕種」
    雖然螞蟻在體型上無法和人類相比,它們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命,但整個螞蟻種群是不可忽視的,否則它們就會給人類沉重的打擊。目前人類已經在自然界中發現了不少對人類構成威脅的螞蟻,例如咬人一口就有一種被子彈擊中的感覺的子彈蟻,專門破壞人類房屋建築的白蟻等等。
  • 物種進化,切葉蟻——一個神奇的終極超個體動物
    2、神奇的流水線我們中國人最常見的螞蟻,就是我們小時候趴在家門口看的那種黑色的的小螞蟻,學名叫中日盤腹蟻。中日盤腹蟻就像是採集狩獵的人類文明,說白了就是一群暴徒。它們出門的時候,分工是比較模糊的,行動也比較粗暴,目標就是尋找一切能吃的東西,能撿的撿,不能撿的就搶。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2020-03-27 15:36:14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陸健、嚴紅楓 | 字號:A+ | A-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日前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
  • 人體細胞如何分工 這張圖譜帶來新的認識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團隊公布繪製成功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的這項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系統性地繪製了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了人體100多種細胞大類和800多種細胞亞類,研究團隊還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 解密螞蟻億年進化之路 曾與恐龍同時代生存
    用「抗生素」種植真菌  螞蟻從事農業比人類還要早  擁有特殊的生產技能,是螞蟻的生存絕活。  包括人類,世界上有4種動物有著「農業種植」的本領,螞蟻也在其列。  切葉蟻是螞蟻中的農業高手。切葉蟻從樹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葉子,但並非為了吃,而是將其帶回蟻穴,製作培養真菌的菌床。
  • 螞蟻,地表「超級社會」的建造者
    在眾多動物中,除了人類,能形成大規模社會的只有螞蟻。螞蟻社會的各部分高度複雜、高速運轉,讓數十萬甚至數量更龐大的螞蟻居於一個巢穴。在嘆息「螻蟻」之餘,人類也天真地試圖從中獲得提高社會分工效率的啟示。本文出自11月14日《新京報書評周刊》「動物的修辭」專題B03版。
  • 螞蟻社會緣何等級森嚴分工細緻
    由紐約大學醫學院、華大基因等單位聯合完成的螞蟻DNA甲基化研究成果8月22日在《細胞》雜誌子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單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螞蟻的DNA甲基化與其社會等級分化之間的關係,並深入解析了螞蟻DNA甲基化的特徵,為螞蟻的社會行為學等研究奠定了重要遺傳學基礎,對了解人類社會行為及衰老機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螞蟻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同一蟻群內的螞蟻個體擁有著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對於不同等級的個體,它們在行為和形態上差異極大。
  • 我科研團隊成功繪製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 洪恆飛 吳雅蘭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2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通過對60種人體組織樣品和7種細胞培養樣品進行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系統性地繪製了全球首個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人體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是霸主嗎?
    或許多數人沒有想到,地球上的14000多種螞蟻,已經構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複雜社會體系:美洲的切葉蟻用碾碎的樹葉來種植它們的糧食——一種真菌;入侵紅火蟻和它們的助手爬進買家的巢室,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讓對方品嘗,以這種方式向買家推銷商品;蓄奴蟻利用螞蟻用氣味識別身份的方式來蓄養奴隸,讓其給自己的社會提供各種服務。
  • 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
    一張單細胞水平的人類細胞圖譜浙江大學供圖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 |崔雪芹近日,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3月26日,該校醫學院教授郭國驥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這項工作概括來說就是人體細胞數位化。」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會是霸主嗎?
    螞蟻中既有農學家、牧民,又有狩獵(採集者)。它們善於溝通、持之以恆、工作努力,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敢於冒險且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它們是優秀的軍事人員和勤奮的家庭主婦,共同組成了精細協作的勞動力大軍,也是善於保護和供養社會的專家能手。比如,除了人類之外,切葉蟻擁有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加複雜的社會。此外,它們還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 螞蟻分工舉辦周年慶活動,助力企業開啟數字新基建
    2020年6月5日下午,由西安易協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協網絡)舉辦的「螞蟻分工兩周年慶暨新版發布會」在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如期舉行。來自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西安創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釘釘、酷學院、售後寶、帳款管家及螞蟻分工的企業用戶代表均出席了此次會議。
  • 科學家發現螞蟻社會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原因
    螞蟻社會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分子水平的原因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單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螞蟻的DNA甲基化與其社會等級分化之間的關係,並深入解析了螞蟻DNA甲基化的特徵,為螞蟻的社會行為學等研究奠定了重要遺傳學基礎,對了解人類社會行為及衰老機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螞蟻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同一蟻群內的螞蟻個體擁有著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對於不同等級的個體,它們在行為和形態上差異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