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屬海參綱,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軟體動物,現存最早的生物物種,據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經歷幾次地球大毀滅都得以生存下來,數度見證地球的變遷。海參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
據資料記載,全世界約有1100多種海參,中國約有140多種,絕大多數海參不能食用。據統計,全世界有40種可食用海參。中國可食用海參佔一半,達20種。
根據海參背面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刺參類」和「光參類」兩大類。
1.刺參類:刺參科 刺參科包括仿刺參、梅花參、綠刺參和花刺參。
仿刺參又稱灰刺參、刺參、灰參、海鼠,也就是人們俗語中的刺參。它體長20-40釐米,
體呈圓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稱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規則的3行縱帶,用於吸附巖礁或匍匐爬行。口位於前端,偏於腹面,有楣狀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皮膚粘滑,肌肉發達,身體可延伸或捲曲。刺參分布於中國的遼寧、山東、和河北沿海,主產於青島,大連、長山島、威海、煙臺等,刺參體壁厚而軟糯,是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被譽為「參中之冠」。
梅花參又稱鳳梨參。體長一般60-75釐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釐米,高約8釐米,是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皮膚內的骨片很簡單,一種是微小、重疊和密集的顆粒體;另一種是纖細和分枝2-3次、不規則的X形體。生活時體色豔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中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它體大肉厚,品質佳,是中國南海的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
綠刺參又稱方柱參、方刺參;
花刺參又稱黃肉參、白刺參、方參
它們都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參,產量較高,過於軟嫩。
2.光參類:海參科 是種類最多的一科:
圖紋白尼參又稱白瓜參、白乳參、二斑參等。它體形肥胖,前後兩端幾乎一樣寬,酷似冬瓜,生活時體色變化很大,底子為白色或淺黃色;背面略呈淺黃褐色,前後各有一塊赤褐色橫斑,故稱「二斑參」。它是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肉質厚嫩
蛇目白尼參又稱虎魚、豹紋魚、斑魚等。它背面為深灰色,帶黃色蛇目狀斑紋,排列成不規則縱行,生活於熱帶珊瑚礁內有少數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處,肉質肥嫩。
白底輻肛參又稱靴參、赤瓜參等;
烏皺輻肛參又稱烏參
這兩種海參都是生活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的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質量較好,但產量較低。
另外,還有黑海參、
玉足海參、
黑乳參、
糙海參,
都是中國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參,品質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