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已經成為大家餐桌上常見的滋補食品,大家都知道海參是比較好的營養品,但是對海參的種類卻沒有很多了解,在這麼多海參種類中,哪一種才是最有營養的呢?接下來就給大家普及一下海參的種類有哪些!
一、刺身
這是質量比較高的一種海參,在遼寧、山東等沿海一帶產量比較多,一般正常在20釐米左右,背面有隆起,腹部比較平坦,管足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背面是黃褐色或慄子黑色,腹面是黃褐色或者赤褐色,有的表面是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
幹刺身是圓棍狀,兩端是鈍圓形,腹部也是比較平坦,有4-6行縱刺,呈淺黑或灰色。好的刺身肥壯、飽滿、肌肉厚實,體表無殘缺的是上品。而參體枯瘦肉薄、坑陷大,歪曲不挺直,體表有潰爛殘跡者是次品。
二、花刺身
這類海參主要在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岸海線,一般長度在30-40釐米,呈現四方柱形。體型完整順直,肉質厚度均勻、內堂無殘破者是上品,參體完整但是不順直,肉體還有塌陷坑口的是次品。這種海參兩側比較平坦,粗皮層還有小顆粒,顏色是輕微黃色,有的會浮現出白圈。
三、綠刺身
在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還有廣西北海等地方產的比較多,一般體長在30釐米左右,是四方柱形,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排交互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綠刺身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參類之一,是僅次於刺身的優質海參,它的肉質很肥,幹品的出產率也很高。
四、石參
主要在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一般體長在25-30釐米,背面隆起比較光滑,有稀疏的管足,顏色變化比較大,一般背面是黃褐色或紫褐色,還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腹部的顏色也比較淺。
幹石參呈扁圓形,背部是淺黑色,腹部均勻是白色間帶黃色,沒有肉刺腹部有粉狀石灰質層,體條完整肉質厚,腹部石灰層薄的為上品。
五、黑參
在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的比較多,體長一般在20-30釐米,呈現圓筒狀,兩端是比較細的,腹部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呈現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是白色。黑參的品質相對來說比較差,但是因為產量多價格也比較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六、白底靴參
主要產自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還有廣西北海等地方,一般體長在35釐米左右,後體是比較粗壯的,腹面平坦管足密集,體色變化也比較大,一般背面是褐色,腹面的顏色比較淺。幹品是比較短粗寬大的,近似圓筒形,體大肉厚刀口整齊腹面乾淨平整的是上品。
參德福海參,傳播海參知識,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