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孩子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你或許不知道,我來告訴你

2021-01-09 舞玖風抹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天氣咋暖還涼,這時候小孩子很容易身體不適,所以我們媽媽們不要急著給寶寶減衣,防止病菌感染。但是如果孩子被感染了,我們除了去醫院做化驗之外,那麼有什麼其他辦法可以區分孩子得的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呢?

什麼是細菌和病毒?

細菌是細胞,分為有益菌與有害菌,可自行分裂繁殖。有益菌是腸道健康不可或缺的,有害菌會讓腸道造成紊亂。

病毒比細菌小,那麼主要通過感染細胞來複製自己,我們通過感染之後依附在其它細胞上得以生存,不感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2.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有何不同?

傳播途徑不同

細菌感染:細菌是真實存在的細胞,那麼不一定是傳染,因此即使家裡沒人感染,寶寶也會染上。

病毒感染:基本屬於傳染,是一波波的,就好像是流感,手足口等等,各種傳播途徑都有。

症狀程度不同

細菌感染:剛開始症狀可輕可重,但是後期還是嚴重。

病毒感染:在剛開始的時候氣勢洶洶,那麼到了後期症狀可能緩解也可能嚴重。

表現形式不同

細菌感染:發燒體溫忽上忽下。

病毒感染:發燒體溫一直都是高燒。

恢復之後表現不同

細菌感染:在燒退之後還會沒精神,是需要休息。

病毒感染:即便是發燒的時候也可能精神好。

用藥不同

細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

病毒感染:吃抗病毒的藥。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別:

孩子的精神面貌(最大區別)

這個是最明顯的一個差別。我自家孩子快5歲了,直到現在就有過一次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那麼只要是中了細菌的招,這時候孩子就表現出精神不足夠佳的狀態,在飯量上比不了平時,並且玩耍也提不起足夠的興趣。

那麼平常簡單的病毒引發的普通感冒,我們一般都是照吃、照玩兒、照睡,不影響與耽擱日常生活。

發燒的溫度

我家孩子在今年年初的這次細菌感染的感冒引發的發燒,第一次高燒一整夜不退,並且第一次較長時間超過39度,影響到睡眠質量、睡不踏實。

之前的的普通的病毒感冒,偶爾會在39.2度,但是做物理降溫,都可以在晚上及時的控制,那麼在第二天就退燒了。偶爾反覆低熱一下,也不會再燒起來。

鼻涕的濃稠度

我家孩子在細菌感染引發的濃鼻涕流了好幾天,鼻涕轉濃的時候,但是體溫仍維持在發熱的狀態。

痰液的濃稠度

我家孩子細菌感染引發的這次感冒時候,咳嗽了幾天,在剛開始的時候明明聽見有痰音,但是就是咳嗽不出來,那麼我估計是痰液太稠了,孩子咳不出來。

咽喉部位感受

我家孩子細菌感染引發的這次感冒,導致了咽喉發炎紅腫,喝水都會非常難受。

相關焦點

  • 不一定是細菌感染導致,還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兩種感冒之間又存在著一些是十分相似的症狀,所以這也導致了很多患者分不清自己是細菌性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甚至是有很多患者根本就不清楚這兩種感冒之間的區別,從而就引起了每次當感冒症狀出現時就隨隨便便 吃點消炎藥和感冒藥就可以了,以至於最終導致了病情越來越嚴重引起肺炎。
  • 嗓子紅、嗓子痛、嗓子化膿,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
    作為普通百姓,無需掌握各種病原體導致扁桃體炎的細節,但有必要了解幾種常見扁桃體炎的特徵(尤其是鏈球菌感染)。而作為醫生,面對扁桃體炎患兒時,則應該仔細鑑別以避免誤診。3、扁桃體發炎時,我們為什麼擔心細菌感染?當孩子患扁桃體炎時,我所遇到的家長几乎都會擔心是否細菌感染導致。
  • 細菌感染or病毒感染?別急!3步全解決,在家做判斷!
    上周末科大大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生素的文章,一瞬間家長紛紛留言吐槽表示都用過,然後七嘴八舌的都在問:科大大,到底什麼是細菌感染,什麼是病毒感染?科大大,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靠不靠譜啊?科大大,寶寶病毒感染怎麼辦?科大大......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孩子3個月後到6歲之間,細菌和病毒感染最易發生。
  • 諾如病毒警告,又有50多個孩子中招,如何正確應對?
    一般來說,外周白細胞(WBC)計數與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升高是細菌感染的表現,血常規因此被認為是區分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重要檢查,廣泛應用於臨床。而對於諾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腸炎而言,血象同樣表現為WBC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但是這種改變可能是由於嘔吐應激導致白細胞的升高,而與細菌感染無關。
  • 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就知道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這殘酷事實讓他嚇壞了,也讓他倍感困惑。「2011年,我12歲,我看到自己的愛滋病病毒檢測結果是陽性,以為我這輩子都完了,除了等死,沒有任何指望。」9年過去了,奇倫加莫沒有死。相反,從各方面來看,他都是一個過得還不錯的小夥子,並肩負起了幫助其他情況類似的青少年的重任。
  • 病毒感染為啥難做特效藥?
    從今天起,關心科學和經濟,請您和我們一起,看科技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知識卡片人類對抗細菌可以依靠抗生素,面對病毒,卻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就醫時,醫生會依據血常規來判別導致感染的可能性,然後對症下藥。如果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或C反應蛋白值偏高,出現任一數值偏高,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上述三項數值正常(或偏低),並伴有淋巴細胞值偏低,則提示可能是病毒感染。對抗細菌感染的主要藥物就是抗生素,臨床中常見的扁桃腺化膿、猩紅熱、細菌性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等都需要強有力的抗生素治療才會有很好的療效。
  • 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孩子出現細菌感染,發燒咳嗽的現象,家長們就會去藥店買藥,但是藥店裡面關於這類症狀的藥是在是太多了,不知道給孩子買那種好。的確,關於頭孢地如何選擇和使用,不知道困擾了多少的家長。因為,這類藥品的常識還是比較難的,不僅僅是公眾很難能夠掌握,就是普通的醫務人員有的時候都稀裡糊塗的。但是,是藥三分毒,我們不能給孩子就稀裡糊塗地亂吃。孩子細菌感染,發燒咳嗽,頭孢要吃幾天?聽聽醫生怎麼說,別吃錯。
  • 孩子細菌感染高燒40℃都不用抗生素 這是啥「科學」?
    田女士抱著18個月大的孩子,最終還是選擇了去醫院。在這之前,孩子已發燒三次,很折騰人,不過,田女士當時認為「能吃藥就不必打針,能打針就不必輸液」,由於不想讓孩子使用抗生素,所以她並沒帶孩子去醫院。抗生素是個老話題,但用還是不用,家長們顯得糾結。
  • 阿莫西林,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什麼情況下可以用?醫生來告訴你
    阿莫西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藥物,經常用來治療炎症、細菌感染等等,但許多人不清楚它究竟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醫生就來告訴你答案。阿莫西林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不知道有多少人將阿莫西林認為是消炎利器,其實它是抗生素,進入人體後可以很好地將細菌殺死,繼而治療因為細菌而引起的病症。大家買藥的時候,總是會將消炎藥和抗生素弄混淆,因為自己不清楚,所以買的藥對不對,自己也不知道。
  • 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
    下面這幾個問題,你考慮過嗎? 1 血常規能夠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大多教課書給的知識點是,血常規能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比如:一般來說,WBC 計數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WBC 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臨床上,血常規中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是傳統的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的篩查工具之一,WBC 計數也常被用來作為評估發熱患兒發生嚴重疾病風險的標準之一。
  • 新冠肺炎常常白細胞低,為什麼病毒感染白細胞會減少?醫生告訴你
    因為,白細胞減少,往往是病毒感染的跡象,而新冠病毒也是病毒,大多數新冠肺炎的患者,白細胞是減少的,特別是其中的淋巴細胞,減少更為明顯。發熱是促使人們去醫院就診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當人出現發熱的時候,醫生常給患者做血常規檢查,試圖從血常規檢查中判斷發熱的病因:如果考慮感染,則想分辨出感染是屬於病毒,還是細菌感染。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感冒後用不用抗生素扎完手指就知道以前衛生條件不好的時候,一些醫療機構特別是偏遠農村的醫療衛生圈流行著一些醫療法寶——「三素」。何為三素?即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對於常見病,一遇到發燒就輸液,因為沒有驗血報告去判斷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只能下『三素』應對,這就帶來了抗生素的濫用。」戴汝均認為,扎手指看血常規化驗的一項重要意義就是指導感冒用藥。
  • 諾如病毒警告!又有50多個孩子中招,正確應對看這!
    醫生建議嘔吐後可以稍等一會兒再喝,而且建議少量多次飲水,而不建議一次性喝太多,這樣能減少嘔吐的情況。 而小孩仍是嘔吐後喜歡喝水,不聽家長勸阻。這位孩子他爸竟然當著醫生的面,扇娃一耳光,被我狠狠教育了一頓。
  • 怎麼看懂孩子血常規?兒科醫生教你三分鐘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通過白細胞總數判斷到底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升高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通過淋巴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這兩項,粗略地分析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淋巴升高,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中性粒細胞升高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 抗生素一般是什麼感染才會用呢?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沒有效果哦
    而你說的抗生素也是屬於處方藥,為什麼這個抗生素需要醫生開呢?主要是醫生才能夠判斷孩子需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你是去正規的大醫院,通過驗血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了,所以醫院才會開抗生素。那麼這個抗生素是一定要足量足療程的使用,因為如果是存在細菌感染,比較難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來消滅,而細菌感覺如果拖延不治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比如說支氣管炎,肺炎,到那時候可能就不是通過吃藥能夠治療的,甚至需要吊針才可以了。
  • 發燒了,醫生如何判斷感染源是細菌還是病毒?兩步走保證確診無誤
    雖然血常規檢查就是扎一針,抽點血,不過其背後的功勞可是不小。醫生憑藉這個「多此一舉」往往就能決定了患者診斷的準確性和日後用藥的策略,從而幫助其儘快恢復健康、如果遇到難纏或複雜的疾病還能提早發現,以防後患,你說血常規檢查重不重要?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血常規,來了解一下醫生是如何判斷患者感染類型的吧。
  • 專家: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或有效果 長期使用不可取
    對於抗生素,究竟該斷然拒絕,還是適量服用?對此,記者採訪清遠多家醫院藥學部專家,向市民支招如何使用抗生素。  案例1  亂用抗生素,4歲兒童患上血液病  小陳今年4歲,這幾個月來時不時發燒咳嗽,由於家住鄉下山村,有時沒有其他藥物來緩解。在缺藥的情況下,媽媽找出家裡的「希刻勞」(一種抗生素),反反覆覆給孩子吃了幾次,小陳反而咳得更重了。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有細菌感染?是不是就得用抗生素了?……雖然並不太推薦家長自己去試圖解讀化驗單上的數字,但鑑於諮詢這方面問題的家長有很多,所以,今天還是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解讀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化驗單上的箭頭說明了什麼?面對一張血常規化驗單,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可能比較直觀的就是化驗單上的箭頭,知道這是代表了升高或者降低。
  • 一隻老鼠到底攜帶多少病毒?你或許還不知道
    二、肺部有多條鼠肺線蟲它可以通過老鼠的排洩物進行傳播,同樣可以感染人類,被感染的人群可能會出現腦膜炎。更可怕的是老鼠的肺裡還有漢坦病毒,這種病毒與伊波拉病毒類似,人類感染後將引發嚴重的出血熱,致死率超過50%。
  • 知己知彼:關於病毒 這些秘密你必須知道
    你可能最想知道的是:病毒是什麼?病毒是怎樣入侵人體的?又是怎樣讓人生病的?我們應該如何防禦這種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這幾天我正好在感冒發燒,要不要去醫院?在與病毒鬥爭的過程中,科學家究竟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