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村的天生橋
這是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村隔洹河對面的天生橋,是安陽特殊地貌遊指定的旅遊目的地。這是安陽最多最出名的天生橋,離安陽比較近。
天生橋也叫巖生橋,是地下水把下部巖層溶蝕掉形成地下暗河或空洞,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拱橋一樣的構造景觀。
天生橋鬥拱裡有很多溶洞,而且洞中有洞,非常奇特,安陽的媒體紛紛報導,遊客絡繹不絕。
卸甲坪迎賓魚山
其實,卸甲坪最吸引人的景點不單是奇特的天生橋,還有迎賓魚上。進入卸甲坪村口,就能看見這個山頭,山體偏平,左側是洹河幹流,右側是牟珠河,兩河相交之處兼具自然和文化價值。
這個山頭兩側有水,山頭像一條遊動的大魚。安陽文化和自然研究會命名為遊魚山或者迎客山,最後命名為迎賓魚。
林州市姚村鎮三孝村洹河源三河交
河流孕育了生命,基本上所有的河流都被流域內的居民稱為母親河。河流的交匯,本身是一種自然景觀,但人們賦予了河流交匯更多的文化內涵,對河流相交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河流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河流是人類最容易獲取的水資源,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逐水草而居」的習慣,河流的交匯經常有城市興起。
三孝村東的三河相交,是河南唯一的三河相交之地,洹河的源頭和河流的交匯均兼具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特徵,在洹河源頭又有三條河相交,這是兩種景觀的疊加。兩河相交本身就一種景觀,三河相交更是一種奇觀。
對三條河進行簡單的改造後,在三河相交處建一個取景臺,取景臺上立一塊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寫上「洹河源」三個大字,一個兼具河流源頭和三河相交特徵的獨特的溼地公園就形成了。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有個三河古鎮,她是一座典型的水鄉古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匯而得名。林州洹河源三河相交溼地公園開發後,將和三河鎮齊名,一個以古鎮文化聞名,一個以溼地風情見長。
洹河遇橫而入、遇善而出
安陽河,又名洹河,古稱洹水,是安陽境內一條古老而重要的河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貞,其咬於洹泉」的字名,所以洹河見之於文字記載,至少已有多年的歷史。洹河發源於林慮山,流至林州市的橫水後潛入地下,潛流到安陽縣善應露出地面。善應村頭的百畝泉水,串串騰升,即足「遏橫而入,逢善便擊」的洹水。洹河東流入內黃至範陽口入衛河,全長約170公裡。
林州市石板巖鎮的豬叫石景區
豬叫石也稱"報警石"、"靈通石"、"神石"、"奇石"等,因其發音如豬叫,故稱"豬叫石"。該石位於林州市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內的高家臺輝伏巖自然村旁。
豬叫石遠近聞名,鶴壁人叫豬叫石為吵吵巖,筆者才相信巖石發出豬叫石是可能的,原因是巖石的外形空洞構造或者巖石和風向的位置關係導致的偶然結果。
太行大峽谷冰冰背--唯一未解之謎
冰冰背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鎮西北部,此處嚴冬水溫氣暖,盛夏水寒結冰。冰冰背,結冰面積約6平方米左右。每年冬去春來,百草復生之際(正值陽春三月),此處開始結冰,結冰時間長達五個月之久。到八月中秋以後,似有涼意之時,這裡的冰凍開始融化。冰期最盛之時,恰好是盛夏季節,揮汗如雨的伏天,一踏進這塊寶地,立即寒氣襲人,冷氣刺骨。然而到了隆冬時節,此處卻出現了涓涓細流從石縫中緩緩流出的景象,熱氣蒸騰,泉水溫和,沿溪水草繁茂,致使附近的桃樹提前萌芽、開花。令人感到時令之顛倒,是被古人稱之為「冬時夏令顛倒顛」的避暑勝地。由於洞在山的陰坡上,當地人習慣把山陰稱為「背」,所以叫冰冰背。
林州洪谷山三疊瀑
2019年3月31號,安陽文化和自然研究會在林州洪谷山風景區開展研學遊,觀看了洪谷山風景區的三疊瀑。三疊瀑在林州只有洪谷山風景區有,是洪谷山風景區重要的看點。
中國的三疊瀑分布非常罕見,洪谷山發現一處,十分難能可貴。
林州五龍洞
林州五龍洞羅漢石
林州五龍洞天生橋
林州市五龍洞是安陽喀斯特地貌的集大成者,不說這裡的巨大的溶洞和天生橋,羅漢石是國內獨有的地質奇觀,是地質研學遊的重要目的地。
安陽銅冶鎮魯仙山正東300米的龍鳳灘特殊地貌
根據安陽師院「資源環境和旅遊學院」的專家解釋,這是二疊紀華北地區的陸相紫紅色、雜色砂巖、頁巖組。其形成時有鐵元素沉積,當環境乾旱時,呈現三價鐵為紫紅色(像鐵鏽);當周圍環境水多時,弱降水豐富,鐵就呈現二價,為黃綠色。
安陽師院「資源環境和旅遊學院」的專家進一步指出,這種現象在安陽的水冶鎮和銅業鎮南北均有出露,分別如下:1.安姚公路水冶附近;2.大白線東西兩側,在九龍山、天喜鎮附近;3.善應-黃口村新修公路,中段兩側等。
實際上,整個銅冶鎮,到處都是這種龍鳳灘地貌,非常具有旅遊開發價值。
安陽縣清涼山書冊山地貌
在唐塔和清涼山之間發現「書冊山」,所謂書冊山,就是山體垂直節理排列,看起來像書櫃中排好的一本本書一樣。
這種地貌實際是典型的水平山,巖石呈水平排列,在強烈的地質運動作用下,變成垂直狀態,但依然叫水平山。
在風蝕和水蝕等外界作用下,這種垂直的水平山,從正面看像一塊塊天然的石碑。但是線索提供者說天然石碑在對面的老爺山分布很廣,我估計所謂的天然石碑,就是這種書冊山。沒有在老爺山發現,卻在清涼山發現。因此,老爺山有待進一步考察。
東姚鎮馬安山村石臼群
離開家鄉多年的鄉賢陳先生,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向安陽文化與自然研究會提供了一個線索,說他的老家馬安山村的山上,有很多石穴,本村人叫石盆堖,這是該村另一名生態自然愛好者提供的照片。
位於林州市橫水鎮西下洹村虎尖山海洋生物化石山
在林州市正東的蜜蜂上,也發現了大量化石。巖石上的圖案是海洋生物化石,這些海洋生物應該是無脊椎動物,應當屬於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大概生活在2億年前。在2億多年前,林州所在的太行山脈屬於淺海區域,後來由於地質作用出現了山體抬升。
喀斯特地貌--安陽黃龍洞景區
安陽黃龍洞景區位於安陽縣善應鎮小南海水庫西側的東山村南,小泰山八寶塔在黃龍洞景區內,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景區內的石佛龕隨處可見,都是老物件,風化都比較嚴重。黃龍洞為一天然溶洞,後來善男信女以此供奉東海龍王,久而久之,該洞就被當地人稱之為黃龍洞了。黃龍洞所在之山原本叫做黃陽山,由於唐代以來山上歷建碧霞元君行宮,就稱之為小泰山了。
黃龍洞的看點在於溶洞洞口的浮雕群,景區入口安陽兩顆最古老的桑葚樹,還有山頂安陽保持最完整的石雕白塔。
林州市東崗鎮大井村的特殊地貌
這是一種白堊紀巖石群,顏色烏黑,本地叫二郎擔山石
安陽文化和自然研究會一直匯總安陽特殊地貌,設計並發起八屆「安陽特殊地貌遊」專題研學遊線路。懇請各位提供線索,包括:巖生橋、海生橋、溶洞、天坑、冰臼群、向斜、背斜、洪積扇、火山地貌、丹霞地貌、彩色岸灘、皺褶、化石群、特殊峽谷和盆地等各種具有旅遊參觀價值的特殊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