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景觀】南京溧水天生橋 覽喀斯特地貌

2021-01-11 鳳凰江蘇

天生橋地下河與溶洞的頂板崩塌後,橫跨河谷的殘留頂廣西鹿寨香橋巖天生橋板,其兩端與地面連接,中間懸空而呈橋狀。廣義地說,一切橫跨溝谷或河流上的巖體都可稱天生橋。在雲南文山的盤龍江上天生橋成串分布,廣西也有典型的天生橋天生橋因地下河流長期侵蝕巖層,導致河流上遊及兩岸巖石溶蝕、塌陷、獨留中心一段橫跨兩邊巖牆的巖體或石塊而成,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質「藝術品」。據地質專家介紹,廣西、貴州、雲南等喀斯特地貌區是「誕生」天生橋的「多發區」。

(圖/來源於網絡)

觀光指數:★★★

推薦等級:★★★

歷史典故

胭脂河開鑿於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裡。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餘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巨,耗資的巨大,都是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的。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河成之後,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離水35米。現在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巖,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1]

據史載,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開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橫於河中,擋住去路,遂利用熱脹冷縮原理, 焚石鑿河十五華裡,中鑿石孔十餘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10 年勞役死者萬人, 終於創造出天生橋——胭脂河這樣的人間奇蹟。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後人建神工亭以示紀念, 指天生橋為天下一絕, 有鬼斧神工之妙。

景點:天生橋、胭脂河,景區內還有鳳凰井、鳳凰湖、松林、竹林、鯉魚溪等多處景觀。

目前整個天生橋景區佔地1.27平方公裡分為四大部分:胭脂河——天生橋景區、鳳凰井景區、幽谷山莊休閒度假區、旅遊服務區。胭脂河是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而開鑿的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視有司開鑿胭脂河」。李新組織兩省數萬民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焚石鑿河十五華裡,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

(圖/來源於網絡)

景點全攻略

交通

1、在中華門地鐵站旁邊的中華門汽車站,普客或快客,到溧水汽車站;打的到天生橋(沒有直達的公交)

2、南京直接打的,走機場高速轉寧高高速,從天生橋出口下。

相關焦點

  • 安陽地質奇觀:喀斯特、天生橋、三河交、龍鳳灘、書冊山、石臼群...
    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村的天生橋這是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坪村隔洹河對面的天生橋,是安陽特殊地貌遊指定的旅遊目的地。這是安陽最多最出名的天生橋,離安陽比較近。天生橋也叫巖生橋,是地下水把下部巖層溶蝕掉形成地下暗河或空洞,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拱橋一樣的構造景觀。
  • 「天坑」景觀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發展到哪個階段的產物?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常具有典型特徵和特定的分布地區。常見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10%,所以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類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國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在我國南方地區各省都有分布,其中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的最典型分布區。大面積廣泛分布的石灰巖巖層,以及雲貴高原充足的降水量,為喀斯特地貌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 喀斯特地貌解說
    之前有很多人問小編,恩施大峽谷的喀斯特地貌是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了就為大家講解下到底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初看,天坑似乎像另一種喀斯特景觀——漏鬥,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大型漏鬥或大型塌陷漏鬥,然而,天坑與一般漏鬥卻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喀斯特景觀中,漏鬥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地表喀斯特形態。其主要特徵,是呈從上部向底部逐漸收縮的漏鬥狀或碟狀。喀斯特漏鬥主要發育於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和蒸發巖中。根據漏鬥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差異,漏鬥被分為溶蝕漏鬥,塌陷漏鬥,埋藏漏鬥等6種類型。
  • 最美的地質地貌非丹霞和喀斯特莫屬
    自然界中最美的地質地貌非丹霞和喀斯特莫屬,丹霞地貌又被叫做地面上的「彩虹」。那麼你知道這兩種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嗎?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景觀。丹霞地貌的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它使部分紅層變形,並將盆地抬升。紅色地層沿著垂直節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風力作用等侵蝕,形成深溝、殘峰、石牆、石柱、崩積錐以及石芽、溶洞、漏鬥、石鐘乳等地貌形態。主要山體呈方山狀、堡壘狀、寶塔狀、單斜狀峰群等。
  • 湖南有處低調罕見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優美,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避難隱居!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
  • 穿越2.3億年 湖南婁底深藏了一處喀斯特地貌奇觀,即將全新亮相!
    公元1402年,朱棣率大軍南下攻佔明朝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然而,600多年以來,在湖南漣源市湄江鎮一帶,一直流傳有建文帝避難隱居在此的故事。相傳,建文帝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精品自駕路書|自駕武隆 看特色喀斯特地貌 品山水重慶
    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芙蓉洞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生三橋。武隆區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
  • 旅行知識分享:喀斯特比丹霞更美,這些景區的喀斯特,美輪美奐
    又為什麼會知道丹霞景觀在哪個景點而不知道喀斯特景觀?所以說文化水平的高低只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因素之一,更多的是喀斯特地貌還沒有受到現代媒體的侵蝕,所以他的美仍然是純潔的。了解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巖溶地貌,是指水對可溶性巖石(如:碳酸鹽巖、巖鹽)進行化學溶蝕,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
  • 水在喀斯特地貌的旅遊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一詞,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 2021國考行測備考: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也有一個過程,在不同發育階段,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觀。   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有:雲南石林、廣東肇慶七星巖、貴州雙河溶洞、廣西桂林山水、鄱陽湖口石鐘山、四川九寨溝、湖南武陵源黃龍洞、浙江瑤琳仙境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四、地質演化出石林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巖溶地質公園。
  • 鬼斧神工,把中國喀斯特地貌歸個類,竟然有這麼多美景
    我們生活的地球美麗壯觀,有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各種各樣的地貌,其中喀斯特地貌最為奇特,它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而中國喀斯特地貌,為世界罕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為我們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自然奇觀,比如:陽朔峰林、路南石林、長江三峽以及重慶武隆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陽朔峰林位於廣西東北部,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陽朔堪稱甲桂林。它是中國南方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而博得了「風景甲天下」的美譽。
  • 喀斯特地貌
    」 ↑↑關注本公眾號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巖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碳酸分解出H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H離子與CaCO3反應 ,從而使CaCO3溶解。
  • 大山夾縫中的縣城,擁有全類型喀斯特景觀,堪稱現代「世外桃源」
    廣西的喀斯特地貌比較多,說有著各種類型的景觀。其中廣西河池市鳳山縣有著全全類型喀斯特景觀,但所處地段卻比較尷尬。鳳山縣處於雲貴高原邊緣地帶,地處大山夾縫中,70%的面積為大山石區,相較其它身份而言,鳳山縣交通比較不發達,而且相對比較閉塞。所以說縣內有著很多天然未被開發的景觀,堪稱現實版「世外桃源」。
  •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試分析原因(4)與中國南方相比,橫斷山區喀斯特地貌動態變化速率更快,景觀穩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說明原因。(4分)參考答案:(1)黔南州地處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質條件差,不利於工程建設;土層薄,肥力低,不利於農業生產;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滲漏嚴重,造成地表水短缺;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利於發展旅遊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中國五大造型地貌讓外國人都驚訝
    驚豔於桂林秀麗的山水,驚訝於張家界奇特的峰林,驚異於張掖斑讕的丹霞地貌,驚奇於山東特有的岱崮地貌。中國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造物主為中華兒女精雕細刻了許多天然的屏風,喀斯特地貌為我國的旅遊業帶來無限生機,並且我國喀斯特地貌類型性多樣,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 探訪貴州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7月9日,織金洞景觀塔狀石筍——掌上明珠。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境內,園區內地質遺蹟豐富,巖溶洞穴、峽谷等11類遺蹟共同構成一個以洞穴、峽谷、天生橋、天坑為核心的高原喀斯特景觀。織金洞於2015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實現了貴州世界地質公園「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