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橋地下河與溶洞的頂板崩塌後,橫跨河谷的殘留頂廣西鹿寨香橋巖天生橋板,其兩端與地面連接,中間懸空而呈橋狀。廣義地說,一切橫跨溝谷或河流上的巖體都可稱天生橋。在雲南文山的盤龍江上天生橋成串分布,廣西也有典型的天生橋天生橋因地下河流長期侵蝕巖層,導致河流上遊及兩岸巖石溶蝕、塌陷、獨留中心一段橫跨兩邊巖牆的巖體或石塊而成,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質「藝術品」。據地質專家介紹,廣西、貴州、雲南等喀斯特地貌區是「誕生」天生橋的「多發區」。
(圖/來源於網絡)
觀光指數:★★★
推薦等級:★★★
歷史典故
胭脂河開鑿於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裡。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餘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巨,耗資的巨大,都是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的。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河成之後,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離水35米。現在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巖,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1]
據史載,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開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橫於河中,擋住去路,遂利用熱脹冷縮原理, 焚石鑿河十五華裡,中鑿石孔十餘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10 年勞役死者萬人, 終於創造出天生橋——胭脂河這樣的人間奇蹟。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後人建神工亭以示紀念, 指天生橋為天下一絕, 有鬼斧神工之妙。
景點:天生橋、胭脂河,景區內還有鳳凰井、鳳凰湖、松林、竹林、鯉魚溪等多處景觀。
目前整個天生橋景區佔地1.27平方公裡分為四大部分:胭脂河——天生橋景區、鳳凰井景區、幽谷山莊休閒度假區、旅遊服務區。胭脂河是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而開鑿的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視有司開鑿胭脂河」。李新組織兩省數萬民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焚石鑿河十五華裡,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
(圖/來源於網絡)
景點全攻略
交通
1、在中華門地鐵站旁邊的中華門汽車站,普客或快客,到溧水汽車站;打的到天生橋(沒有直達的公交)
2、南京直接打的,走機場高速轉寧高高速,從天生橋出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