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90個區縣 工業經濟總量第一為什麼是它?

2020-12-04 浙江在線

2020-12-03 21:19 |湧金君

編者按

浙江省90個縣(市、區)裡,誰的工業經濟總量第一?答案是寧波市北侖區。

北侖憑什麼躋身浙江工業經濟總量第一?在發展工業方面,這個「浙江第一」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前不久,浙江省委黨校第一期中青一班三支部調研組第一、三小組赴北侖開展調研,深入調研企業、園區、部門後,形成調研報告《北侖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以下為調研報告全文。 

寧波市北侖區是目前浙江省工業經濟總量最大的縣(市、區)。

從2010年到2019年,北侖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從316億元提高到860億元,規模從全省第8位升至第1位,佔全省和寧波市的比重分別從3%和14.1%提高到5.3%和21.6%。

今年1-10月,北侖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佔全省和寧波市的5.5%和22.5%,規模保持全省第1位,同比增長4.1%,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

前不久,省委黨校調研組赴北侖開展調研,實地考察了吉利公司春曉基地、海天集團、申洲集團、大碶高端模具產業園等企業和園區,並組織召開區部門座談會。

調研發現,近年來北侖立足產業實際,通過穩固主產業鏈、 強化數字賦能、打造冠軍企業、發展工業社區、優化產業生態等途徑,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北侖特點的製造業髙質量發展路子。

----------1----------

經驗

01 穩固主產業鏈根基

補鏈延鏈強鏈。圍繞重點產業鏈,通過新上產業鏈項目、支持增資擴產、鼓勵技術改造等途徑,在補齊產業鏈、延伸產業鏈下功夫,增強產業鏈韌性。

如在汽車、模具、塑機、紡織服裝等領域,推進吉利、旭升、華朔、海天、申洲等企業擴產或技改項目。

2019年,北侖區石化、汽車,塑機和模具產業鏈分別實現產值812億元、741億元、281億元和227億元。

支持就近就便構建供應鏈。通過政策引領、金融支持、空間支撐、服務保障等方式,推動龍頭企業就近就便構建供應鏈,引導龍頭企業供應鏈集聚。

在北侖轄區內,海天集團、貝發集團、吉利汽車、申洲集團和旭升公司的供應鏈企業,目前分別達140家、125家、55家、48家和78家。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智能裝備產業鏈,布局建設「一園一中心兩基地」創新平臺,即智能裝備研發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智能裝備質檢中心、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裝備製造業)和國家智能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今年以來,聚焦模具、機器人、智能信息終端(5G)等產業鏈,遴選31 個關鍵環節項目求突破,總投資近30億元,其中研發投資佔比近10%。

02 強化「數字賦能」動力

依託「數字北侖」建設,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並舉,集中資源發力數字經濟。

一方面,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芯港」小鎮,截至目前累計落戶項目28個,涉及晶片製造、關鍵 材料、IC設計、裝備等4大類,總投資超150億元。目前,北侖集成電路產業平臺已列入浙江13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另一方面,加速數字賦能製造業。大力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傳統產業」。接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企業,實現單體企業生產效率提高10%,產品精密度提高30%,交付周期大幅壓減,關鍵材料的本地配套率達50%以上。

03 打造冠軍企業主體

大力推進「科技初創型小微企業一專精特新企業一高成長中小企業一單項冠軍企 業一雄鷹培育企業」等企業梯隊建設。

大力培育冠軍企業。對總部型經濟、骨幹企業、平臺型龍頭企業在研發投入、投融資、增資擴產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目前,北侖區擁有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雄鷹培育企業3家,市級以上「隱形冠軍」企業40多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1家、超十億元企業57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7家,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2家。

積極支持高成長企業。開展高成長企業計劃,加大高成長企業培育政策支 持,落實該類企業中層及以上人員子女積分入學量化加分政策。

截至2019年底,累計培育高成長企業108家,入選2018年度「浙江製造精品」產品8個。

加快推動小微企業轉型提升。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小升規」指標納入工 業轉型升級考核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入庫「專精特新」培育企業350家,2019年新增「小升規」企業58家。

04 推行「工業社區」模式

以園區社區化治理為特點的工業社區,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園治理難題。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工業社區15家。

建立新型社區治理機制。以工業社區黨委領導為核心,吸納園區內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區涉企部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專、兼職黨委委員,形成 「黨委領導、多元參與、社會協同」的園區治理機制。

完善社區服務共享機制。發揮社區整合資源優勢,強化產業鏈上企業間聯動互通,為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宣傳、勞資關係協商、安全生產、職工教育等服務。

構建社區服務分級機制。引導各社區根據自身情況,聚焦企業及其員工需求,建立特色化服務清單、履職清單,根據需求內容、所需資源等情況開展分揀流轉,實現限時有效「分級化解」。

05 優化「產業生態系統」

集聚青年人才。深入推進「青年北侖」建設,成立全國首家「青年與城市發展」 大數據研究院,出臺服務青年發展的10大綜合性服務政策, 發出住房、創業、就學、就醫等一攬子「青年紅包」。

其中, 青年公寓線上申報應用成為浙江省首例縣(市、區)級特色應用並在全省推廣,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截至2019年底,累計新增常住青年人才1.68萬人。

優化要素配置。聚焦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上市企業,分別實施「龍騰工程」 「高成長計劃」 「鳳凰計劃,在資源要素上予以支持。

瞄準連續3年D類和畝均稅收低於7萬元的企業,確定145家低效企業為第一批改造提升企業,按入園提升發展、原地改造提升、建設「園中園」、土地流轉、產出「回歸」等途徑為企業定製幫扶措施。

助企減負解難。在「幫企一把」網絡企業市場開設服務網絡專區,支持10多家企業海外戰略布局。

----------2----------

啟示

總結起來,北侖堅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五點啟示,足以給浙江省內其他縣(市、區)提供有益的參考。

01 鞏固重點產業鏈優勢

扎牢穩企業增動能基礎

鞏固重點產業鏈優勢,不僅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強區域發展動能的必然選擇。

在寧波市重點建設的「246」產業集群領域,2019年北侖區產值2800億元,佔寧波市的26%,居全市首位,是北侖製造業的「壓艙石」。因此北侖將鞏固「246」領域產業鏈優勢作為關鍵舉措。

其他地區也有必要選擇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本地支柱產業鏈,通過補鏈、延鏈等途徑做強產業鏈,穩住經濟基本盤,增創發展新優勢。

02 培育發展新動能

獲取產業未來競爭力的根本

任何地區都不應滿足於傳統動能的修復,否則將喪失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相對於發達的製造業基礎,北侖區數字經濟明顯薄弱。據2019年底對全省數字經濟的綜合評估——

2018 年,北侖區數字經濟發展總指數在全省89個縣(市、區)中位居第21位。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新業態新模式指數僅分別列第35、26、52位;

2019年,北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及佔CDP比重均低於全省。

為補齊這一短板,近兩年來,北侖集中資源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和工業網際網路。

對於其他地區,也要善於發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的短板弱項,加速培育發展適合本地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03 培育單項冠軍

深度參與產業國際競爭的主力

積極培育單項冠軍已成為共識。浙江跨領域、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數量不多,因此對於多數地區,培育單項冠軍企業深度參與產業國際競爭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目前,北侖區已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如海天集團在注塑機製造、臺晶(寧波)在石英晶體製造、 旭升汽車在汽車模具製造、申洲集團在針織服裝製造等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04 打造「工業社區+園區大腦」

有效治理小微園

相對於以「行政化」 「管理式」為特徵的園區傳統治理方式,北侖區園區現代化治理的「社區化」「服務式」特徵明顯;從「行政化」轉向由園區(社區)、政府涉企部門、 企業共同參與的「社區化」,從管理導向轉向服務導向,體現了園區現代化治理的理念。

具體到小微企業園治理,由於平臺定位、功能定位和產業定位各異,治理模式也呈多元化趨勢,但在「工業社區」基礎上,疊加園區智能化管理系統,形成的「工業社區+園區大腦」,可作為小微企業園有效治理的一種典型模式。

05 優化製造業生態

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

企業總是在尋找適宜它成長壯大的環境,一旦落戶也就構成了其所在環境的一部分,製造企業及其所處環境共同構成了製造業生態系統。

一個好的或者說極具「粘性」的製造業生態,是區域製造業競爭力的內在體現,這需要包括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共同打造。

從政府角度看,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做好頂層設計、實施專業引導、集聚高端要素、保障基礎資源、提供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

1607001571000

相關焦點

  • 統計局:全國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 【四經普】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 浙江工業機器人用量佔全國第一
    浙江工業機器人用量佔全國第一,如何從消費大省到產業強省 第三屆國際機器人西湖論壇開幕 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浙江大學、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機器人產業技術聯盟、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的中國
  • 除了浙江大學,經濟總量全國第四的浙江省,還有哪些好大學?
    浙江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去年GDP排名全國第四、身處我國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的浙江省眾高校概況。浙大一級學科博士點5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2個。清華一級學科博士點也就5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也就64個。可想而知,浙大有多大了。
  • 浙江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第一篇章:溯流窮源薪傳後學  浙江近代工業教育的先驅(1910-1953)  1953年6月,重工業部宣布將浙江省溫州工業學校、浙江省杭州工業學校化工科、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化工科合併,選址杭州市建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溫州工業學校、杭州工業學校、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三所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
  • 江蘇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發展關係研究
    工業是消費能源的主體。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化趨勢的加快,工業能源消費量已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八成。由於第二產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要大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的上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意味著全省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加快。
  • 浙江省生態文明與工業經濟同步發展「和諧共振」
    一灣海灘能讓工業經濟和休閒旅遊和諧共處,正展示出近些年浙江生態文明與工業經濟同步發展的「和諧共振」。    通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創新生態考核和完善配套機制這「三駕馬車」,浙江正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打造「詩畫江南」。
  • 浙江高校——浙江工業大學
    #高校#浙江工業大學,簡稱浙工大,是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高校,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籤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設朝暉、屏峰、莫幹山、之江四個校區,佔地面積3550畝,校園環境優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 浙江經濟這個指標反超蘇粵,說明了什麼
    相關部門梳理數據後進一步佐證了浙江的「先知」,在2017年,或者更靠前一點的2016年下半年,浙江工業經濟率先進入回升通道。這次回暖的意義不一般,在於它扭轉了2012年以來浙江工業增速低於GDP增速的態勢,工業再次成為浙江經濟穩走向好的主引擎。數據顯示,浙江工業增速自2010年達到階段性頂點11.9%後,於2015年觸底,僅為4.9%。
  • 中國臺灣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哪一個省?
    來源:小白讀財經我國臺灣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於產業承接,成功轉型出口導向型經濟,至上世紀90年代成功崛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臺灣半導體、IT、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那目前臺灣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呢?
  • 浙江工業大學
    本期嘉賓:浙江工業大學學工部副部長、學生處副處長姚鵬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
  • 中國城市GDP2017排行:經濟總量前100強排名
    城市GDP方面:截至1月23日,全國城市去年經濟運行數據多已公布,根據信息匯總,2017年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100強排名如下:  四大經濟強省方面:廣東21個省轄市中10個進入百強;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山東17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百強,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浙江11個省轄市中8個進入百強。
  • 福泉市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暨浙江工業...
    7月12日,福泉市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暨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西南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福泉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主任、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彭孝軍,浙江省應急管理學院院長、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運河特聘教授佘遠斌
  • 人口增速和淨流入量全國第一 浙江憑啥?
    在今後一段時期,這些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並對新時代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基礎性影響。一、浙江人口現狀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人口再生產方式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前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長的傳統型向改革開放以來的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現代型轉變,全省人口發展呈現總量平穩增長、素質不斷提升、集聚效應明顯、城鎮化質量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
  • 化學工業
    化學工業經濟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8.3%,產業規模列全市各行業第5位,在全省同行業中排第2位。   石油加工業全年完成工業銷售產值39.6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實現利稅3.41億元,增長47.9%。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397.72億元,增長14.5%;實現利稅45.97億元,增長21.3%。
  • 亞洲的經濟總量在七大洲中排名怎麼樣?
    亞洲經濟總量在七大洲中排名世界第一。從GDP總量上來看,亞洲佔據了第一名,北美州佔據了第二名,歐洲佔據了第三名。從全球經濟前十名的國家來看,亞洲國家佔據了三個席位。1、亞洲GDP世界第一是從GDP來看,全球前十大經濟體有三個在亞洲。按照2018年的數據,亞洲的GDP總量為30.8萬億美元左右。而根據聯合國統計司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213個經濟體GDP總量合計為85.98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亞洲經濟體佔到了全球GDP總量的36%。
  • 蕪湖未來有大發展的區縣,皖南交通樞紐,不是鳩江區和無為縣
    蕪湖是安徽省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地處西南三角地帶,以合肥、南京都市圈為中心,以韓國為中心,以華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和商貿中心,以連接東南西北的交通樞紐城市,以安徽省為最大的貨物運輸港、外貿轉口港,引領蕪湖經濟發展。
  • 這些省份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前十
    全球有236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在76億,我國擁有14億的人口,世界排名第一,除了港澳臺三個特別的行政區域大約有3000萬人口外,我國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大陸的31個省市區,那麼,這31個省市區的人口排名前十的是哪些省份呢?這些省份的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在前十?
  • 中國經濟最強的10個省份,廣東省排在第一,臺灣省的排名很意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得這麼好,離不開我國每一個省份的努力,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省份表現特別突出。那麼你知道我國經濟最強的十個省份分別是哪幾個嗎?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 智博會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總量15.2萬億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以《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為題作主旨報告。什麼是「新基建」?尹浩開篇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主要包括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七大領域。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尹浩說,數字經濟是發展的核心,新基建就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的保障。5G產業為什麼在七大板塊中放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