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21:19 |湧金君
編者按
浙江省90個縣(市、區)裡,誰的工業經濟總量第一?答案是寧波市北侖區。
北侖憑什麼躋身浙江工業經濟總量第一?在發展工業方面,這個「浙江第一」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前不久,浙江省委黨校第一期中青一班三支部調研組第一、三小組赴北侖開展調研,深入調研企業、園區、部門後,形成調研報告《北侖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以下為調研報告全文。
寧波市北侖區是目前浙江省工業經濟總量最大的縣(市、區)。
從2010年到2019年,北侖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從316億元提高到860億元,規模從全省第8位升至第1位,佔全省和寧波市的比重分別從3%和14.1%提高到5.3%和21.6%。
今年1-10月,北侖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佔全省和寧波市的5.5%和22.5%,規模保持全省第1位,同比增長4.1%,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
前不久,省委黨校調研組赴北侖開展調研,實地考察了吉利公司春曉基地、海天集團、申洲集團、大碶高端模具產業園等企業和園區,並組織召開區部門座談會。
調研發現,近年來北侖立足產業實際,通過穩固主產業鏈、 強化數字賦能、打造冠軍企業、發展工業社區、優化產業生態等途徑,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北侖特點的製造業髙質量發展路子。
----------1----------
經驗
01 穩固主產業鏈根基
補鏈延鏈強鏈。圍繞重點產業鏈,通過新上產業鏈項目、支持增資擴產、鼓勵技術改造等途徑,在補齊產業鏈、延伸產業鏈下功夫,增強產業鏈韌性。
如在汽車、模具、塑機、紡織服裝等領域,推進吉利、旭升、華朔、海天、申洲等企業擴產或技改項目。
2019年,北侖區石化、汽車,塑機和模具產業鏈分別實現產值812億元、741億元、281億元和227億元。
支持就近就便構建供應鏈。通過政策引領、金融支持、空間支撐、服務保障等方式,推動龍頭企業就近就便構建供應鏈,引導龍頭企業供應鏈集聚。
在北侖轄區內,海天集團、貝發集團、吉利汽車、申洲集團和旭升公司的供應鏈企業,目前分別達140家、125家、55家、48家和78家。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智能裝備產業鏈,布局建設「一園一中心兩基地」創新平臺,即智能裝備研發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智能裝備質檢中心、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裝備製造業)和國家智能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今年以來,聚焦模具、機器人、智能信息終端(5G)等產業鏈,遴選31 個關鍵環節項目求突破,總投資近30億元,其中研發投資佔比近10%。
02 強化「數字賦能」動力
依託「數字北侖」建設,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並舉,集中資源發力數字經濟。
一方面,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芯港」小鎮,截至目前累計落戶項目28個,涉及晶片製造、關鍵 材料、IC設計、裝備等4大類,總投資超150億元。目前,北侖集成電路產業平臺已列入浙江13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另一方面,加速數字賦能製造業。大力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傳統產業」。接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企業,實現單體企業生產效率提高10%,產品精密度提高30%,交付周期大幅壓減,關鍵材料的本地配套率達50%以上。
03 打造冠軍企業主體
大力推進「科技初創型小微企業一專精特新企業一高成長中小企業一單項冠軍企 業一雄鷹培育企業」等企業梯隊建設。
大力培育冠軍企業。對總部型經濟、骨幹企業、平臺型龍頭企業在研發投入、投融資、增資擴產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目前,北侖區擁有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雄鷹培育企業3家,市級以上「隱形冠軍」企業40多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1家、超十億元企業57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7家,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2家。
積極支持高成長企業。開展高成長企業計劃,加大高成長企業培育政策支 持,落實該類企業中層及以上人員子女積分入學量化加分政策。
截至2019年底,累計培育高成長企業108家,入選2018年度「浙江製造精品」產品8個。
加快推動小微企業轉型提升。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小升規」指標納入工 業轉型升級考核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入庫「專精特新」培育企業350家,2019年新增「小升規」企業58家。
04 推行「工業社區」模式
以園區社區化治理為特點的工業社區,有效破解小微企業園治理難題。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工業社區15家。
建立新型社區治理機制。以工業社區黨委領導為核心,吸納園區內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區涉企部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專、兼職黨委委員,形成 「黨委領導、多元參與、社會協同」的園區治理機制。
完善社區服務共享機制。發揮社區整合資源優勢,強化產業鏈上企業間聯動互通,為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宣傳、勞資關係協商、安全生產、職工教育等服務。
構建社區服務分級機制。引導各社區根據自身情況,聚焦企業及其員工需求,建立特色化服務清單、履職清單,根據需求內容、所需資源等情況開展分揀流轉,實現限時有效「分級化解」。
05 優化「產業生態系統」
集聚青年人才。深入推進「青年北侖」建設,成立全國首家「青年與城市發展」 大數據研究院,出臺服務青年發展的10大綜合性服務政策, 發出住房、創業、就學、就醫等一攬子「青年紅包」。
其中, 青年公寓線上申報應用成為浙江省首例縣(市、區)級特色應用並在全省推廣,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截至2019年底,累計新增常住青年人才1.68萬人。
優化要素配置。聚焦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上市企業,分別實施「龍騰工程」 「高成長計劃」 「鳳凰計劃,在資源要素上予以支持。
瞄準連續3年D類和畝均稅收低於7萬元的企業,確定145家低效企業為第一批改造提升企業,按入園提升發展、原地改造提升、建設「園中園」、土地流轉、產出「回歸」等途徑為企業定製幫扶措施。
助企減負解難。在「幫企一把」網絡企業市場開設服務網絡專區,支持10多家企業海外戰略布局。
----------2----------
啟示
總結起來,北侖堅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五點啟示,足以給浙江省內其他縣(市、區)提供有益的參考。
01 鞏固重點產業鏈優勢
扎牢穩企業增動能基礎
鞏固重點產業鏈優勢,不僅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強區域發展動能的必然選擇。
在寧波市重點建設的「246」產業集群領域,2019年北侖區產值2800億元,佔寧波市的26%,居全市首位,是北侖製造業的「壓艙石」。因此北侖將鞏固「246」領域產業鏈優勢作為關鍵舉措。
其他地區也有必要選擇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本地支柱產業鏈,通過補鏈、延鏈等途徑做強產業鏈,穩住經濟基本盤,增創發展新優勢。
02 培育發展新動能
獲取產業未來競爭力的根本
任何地區都不應滿足於傳統動能的修復,否則將喪失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相對於發達的製造業基礎,北侖區數字經濟明顯薄弱。據2019年底對全省數字經濟的綜合評估——
2018 年,北侖區數字經濟發展總指數在全省89個縣(市、區)中位居第21位。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新業態新模式指數僅分別列第35、26、52位;
2019年,北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及佔CDP比重均低於全省。
為補齊這一短板,近兩年來,北侖集中資源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和工業網際網路。
對於其他地區,也要善於發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的短板弱項,加速培育發展適合本地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03 培育單項冠軍
深度參與產業國際競爭的主力
積極培育單項冠軍已成為共識。浙江跨領域、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數量不多,因此對於多數地區,培育單項冠軍企業深度參與產業國際競爭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目前,北侖區已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如海天集團在注塑機製造、臺晶(寧波)在石英晶體製造、 旭升汽車在汽車模具製造、申洲集團在針織服裝製造等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04 打造「工業社區+園區大腦」
有效治理小微園
相對於以「行政化」 「管理式」為特徵的園區傳統治理方式,北侖區園區現代化治理的「社區化」「服務式」特徵明顯;從「行政化」轉向由園區(社區)、政府涉企部門、 企業共同參與的「社區化」,從管理導向轉向服務導向,體現了園區現代化治理的理念。
具體到小微企業園治理,由於平臺定位、功能定位和產業定位各異,治理模式也呈多元化趨勢,但在「工業社區」基礎上,疊加園區智能化管理系統,形成的「工業社區+園區大腦」,可作為小微企業園有效治理的一種典型模式。
05 優化製造業生態
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
企業總是在尋找適宜它成長壯大的環境,一旦落戶也就構成了其所在環境的一部分,製造企業及其所處環境共同構成了製造業生態系統。
一個好的或者說極具「粘性」的製造業生態,是區域製造業競爭力的內在體現,這需要包括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共同打造。
從政府角度看,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做好頂層設計、實施專業引導、集聚高端要素、保障基礎資源、提供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
16070015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