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19:5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夏丹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站在2018年的歲首,回望剛剛轉身的2017年,才發現驚喜不少。
過去的一年,和工業數據打交道的工作人員,在每月、每季度的數據分析中,有點意外的發現宏觀層面不斷穩走向好。同時,微觀企業主體也是捷報頻傳。如日前高端廚電領導品牌方太宣布營收破百億元。從此,浙江百億企業俱樂部中又添了一員幹將。
在1月10日召開的2017年全省經信工作會議上,對近五年和2017年的浙江工業經濟作了詳細回顧。尤其是新鮮熱乎的2017年數據,釋放出了許多積極信號。今天,湧金君帶你走近工業數據,看看數據背後的浙江經濟發展邏輯。
「兩個扭轉」來之不易
「春江水暖鴨先知。」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用這句詩詞來形容浙江經濟。有時候是指經濟危機襲來浙江率先感受到寒意,但更多時候是指經濟向好時浙江率先感受到暖意。
作為傳統外貿大省,浙江向來對國際市場複雜變化的反應速度比較快。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民營經濟比重大,靈活性強,使得浙江天生能夠快速抓住國際市場的瞬息萬變。
就像這一次,2017年國際經濟溫和復甦,浙江早已感知。「一季度高開、二季度穩走、三季度繼續向好、四季度高位穩固」,一串詞彙清晰勾勒出了2017年浙江工業運行總體走勢。
相關部門梳理數據後進一步佐證了浙江的「先知」,在2017年,或者更靠前一點的2016年下半年,浙江工業經濟率先進入回升通道。
這次回暖的意義不一般,在於它扭轉了2012年以來浙江工業增速低於GDP增速的態勢,工業再次成為浙江經濟穩走向好的主引擎。
數據顯示,浙江工業增速自2010年達到階段性頂點11.9%後,於2015年觸底,僅為4.9%。經歷了長達5年的回調下降,2015年工業與GDP增速差達到最高值3.1個百分點。2016年,工業增速實現觸底反彈,並快速拉近與GDP的增速差。2017年前三季度,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GDP增速0.04個百分點,全年有望繼續拉大增速差。
此外,在將浙江的數據與周邊兄弟省份的數據比對後,又有意外之喜——扭轉了2011年以來浙江工業增速低於江蘇、山東、廣東等工業大省的態勢,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2017年以來,浙江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且增速差逐月擴大。到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累計同比增長8.4%,高出全國平均1.8個百分點,列全國第8位,東部沿海地區第1位,比江蘇、山東、廣東分別高0.9個、1.5個和1.2個百分點。
▲全國及主要工業大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兩個扭轉」,足以顯示2017年浙江工業經濟的暖意。
「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對於2017年浙江工業運行的回升向好,有分析人士認為「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說在預料之外,是因為此前浙江工業經歷了9年的漫長調整期。歷史數據顯示,浙江工業增長從2007年的高位,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之後逐年回落了整整9年,真真切切畫了一個長長的L型。
站在2016年來看,國際國內尚未出現經濟復甦的明顯信號。
一方面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尚不明朗,國際經濟貿易仍然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時有波動。
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基本面總體穩定,但下行壓力較大。從浙江自身來看,彼時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因此,2017年浙江工業回升向好,出乎很多分析人士,包括常年和工業數據打交道的浙江相關人士的預料。
若要說情理之中,是因為2017年浙江工業回升向好確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為功逐漸釋放出利好的結果。
在過去長達9年的回落期裡,浙江一直在積蓄正能量,優化產業結構、堅持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改善營商環境,因此當外部環境復甦時,浙江有能力承接住積極變化,且將之化為實實在在的利好。
關鍵的2018年浙江怎麼幹
在湧金君梳理的數據中,讀者不難發現,多為講速度的。但當前,中國經濟亟待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浙江亦如是。
而下面幾組數據,則吐露出浙江工業面臨的壓力並不小。
投資轉化效率
據測算,浙江工業投資效果係數有所下降,這個係數低於廣東等省份。在市場相對過剩環境下,投資轉化效率持續不足抑制企業投資積極性。
效率水平
近年來,浙江工業效益水平雖逐步提升,但與兄弟省份相比還存差距。
從生產效率看,浙江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0.4萬元/人,與山東的29.4萬元/人、江蘇的31.9萬元/人差距明顯。
從盈利水平看,2016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6.6%和7.1%,均低於江蘇0.1個百分點;衡量企業資產獲利能力的總資產貢獻率指標,比江蘇低5.3個百分點;人均主營業務收入、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等效益指標不僅低於兄弟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仍存較大差距。
從企業管理效率看,我省中小型企業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近七成,受限於企業規模和融資渠道,中小企業更容易遭受現金流約束。2016年規上工業企業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分別為0.94次和6.79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速度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
2018年已然開啟,在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個關鍵性的年份,浙江工業將會劃出一條怎樣的曲線?
從歷史看,這次浙江工業復甦尚處於反彈初期,再次掉頭回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當然,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保持樂觀。
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無論從全球宏觀環境看還是國內經濟形勢看,經濟長周期復甦跡象愈加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2018年全球經濟將延續2017年以來的高增長率,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上升至3.7%。同時,全球貿易增長勢頭趨好,全球PMI指數連續保持高位增長,全球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態勢短期內逆轉的可能性較小。
對於2018年的中國經濟來說,將進入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尤其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消費升級和製造業高端化發展將進一步打開產業升級空間。對產業結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浙江工業來說,這個大背景十分有利。
從自身素質來看——支撐浙江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不會根本改變。
產業結構優化持續利好。新興產業對浙江工業生產的帶動引領作用繼續存在。近年來,電氣機械、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已分別躍升為浙江工業的第一、第三、第四大產業。隨著一批新興產業重點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這些高成長性產業短期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出口拉動增長也將繼續存在。隨著國際市場的進一步回暖,以外向型經濟為特點的浙江工業仍將繼續獲得有力支撐。
加快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的努力將逐步釋放且長期利好。尤其是浙江正在大力推動並持續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將長期利好浙江營商環境的改善,為浙江經濟營造向好發展的軟環境。
15156719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