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獨特的面部識別能力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2020-12-05 cnBeta

北方紙黃蜂(Polistes fuscatus)能夠將同類的面孔與另一隻的區分開。對昆蟲遺傳學的新分析表明,這些獨特而複雜的技能發展得異常迅速,這一趨勢為人們全面了解智力和有利性狀的發展提供了線索。這項研究是由康奈爾大學的遺傳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他們希望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北方紙黃蜂進化出了哪些特徵,而且還能更快地理解它們的形成原因。

「我們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是複雜特徵如何演變。認知進化的方式和節奏是什麼?」首席研究員麥可·希恩說。 「真正令人驚訝的結論是,這些黃蜂歷史上最強烈的進化選擇壓力不是應對氣候、捕捉食物或應對寄生蟲,而是彼此之間的溝通變得更順暢。那是非常深刻的。」

希恩和他的團隊通過分析北部紙黃蜂的基因組及其兩個近親的基因組來研究其進化,這使他們能夠弄清遺傳變異並揭示某些突變的DNA籤名。

「我們正在尋找缺乏多樣性的DNA片段,」 希恩說。 「這表明,有時候新突變的出現是如此有益,它席捲了整個種群,缺乏多樣性的DNA片段越長,就越有必要進行更新和激烈的選擇。」

通過分析,研究小組發現了與昆蟲視力、學習和記憶相關的基因的強大而快速的選擇,而這些基因對於面部識別至關重要。他們認為這次改變發生在最近幾千年內。同時,北部黃蜂的兩個近親沒有表現出用於學習或記憶的強力遺傳選擇模式,這表明面部識別是獨特進化的重要驅動力。

能認出面孔的昆蟲都屬於具有多個蜂后的共生社會,據信該技能對於告訴一個蜂后與另一個蜂后並建立等級制度至關重要。在對黃蜂進行研究的同時,研究小組將昆蟲的進化視為了解智力如何更廣泛地進化的模型。

「我們的發現表明認知進化不一定是漸進的,」 希恩說。 「發生的變異會引起重大變化。這表明認知能力的快速適應可能在其他物種中也很重要,例如人類的語言。」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相關焦點

  • Science:獼猴的參考基因組為進化和疾病研究提供線索
    在研究人類生物學和疾病時,獼猴是最常用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之一。鑑於獼猴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華盛頓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組裝出獼猴的最新參考基因組,發現了新的譜系特異性基因和擴展的基因家族,有望為進化研究和人類疾病提供線索。
  • 悅保"寵物面部+鼻紋識別」為寵物行業提供智能引擎
    悅保"寵物面部+鼻紋識別」為寵物行業提供智能引擎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2 17:10:23
  • 基因組研究揭示了榕樹的進化秘密
    榕樹無花果榕樹以其氣生根而聞名,該氣生根從樹枝發芽並最終到達土壤,這棵樹和與之共同進化的黃蜂也有著獨特的關係,並且是唯一可以將其授粉的昆蟲,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榕樹無花果的基因組中識別出促進其異常氣生根發育並增強其向黃蜂授粉者發出信號的能力的區域。
  • 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配置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行動支付。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在,要知道數十年來面部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並不順利。這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但也能夠為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鋪平道路。相比於其他手機製造商,蘋果通常並不會在iPhone上率先採用創新功能。
  • 聽慣了AI人臉識別,來看看我們大腦的人臉識別能力有多強
    作為具有社會屬性、智慧進化的人類,皮膚尤其是面部毛髮的退化,給予我們每個個體獨特的外貌特徵,使得個體可以以視覺區分,也因而有了現在紛繁複雜社會化交互關係。自從有了獨特的臉部外貌特徵,我們大腦的對應功能區也如AI一樣進化出了獨特的人臉辨識能力,但這種能力存在個體差異。
  • 識別女性用頭面部表情示愛,有幾條線索,根據表情組合很準——上
    識別女性用頭面部表情示愛,有幾條線索,根據表情組合很準——上Identify these women who use facial cue and combination to flirt男女之間有戲的時候,表示有情有意(flirt),有些意思不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 洛杉磯國際機場升級為防疫機場,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出入境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美國洛杉磯海關邊境保護局(CBP)1日透露,他們與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合作,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將洛杉磯機場定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非接觸式安全機場,該項措施讓機場出入境實現生物識別無紙化,讓旅客出入境手續更快捷、更安全。
  • 面罩搞砸了面部識別軟體
    顯然,它們也使面部識別軟體也很難識別您。這是周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邦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的主要發現,該機構是美國商務部的一個分支機構,其職能包括測量公司和研究人員的面部識別算法的準確性提交實驗室。根據一項任務,當將戴有數位化面罩的人的照片與沒有照片的人的另一張照片進行匹配時,最準確的面部識別算法在5%到50%的時間內無法正確匹配。那個報告。
  • 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
    人類早就演化出了識別並記憶不同面孔的能力。我們能在擁擠的餐廳或熱鬧的大街上一眼認出朋友的面孔。只需一瞥就知道一個人興奮還是憤怒,高興還是難過。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顳葉(位於太陽穴下方)有一些藍莓大小的區域專門負責面部識別。神經科學家稱這些區域為「面部識別塊」(face patches)。
  • 動物也玩面部識別?不止是寵物貓狗能「刷臉」,大象和鯨魚也可以
    但是如何識別動物呢? 在新技術讓我們能夠理解動物對被監視的看法之前,人們幾乎一直在大膽地訓練電腦識別它們的臉。 就目前而言,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技術實力來跟蹤生態系統,並積極管理種群數量。 彭博社(Bloomberg)近日的一篇報導提到了一家挪威公司如何利用面部識別技術捕捉和存儲數百萬條大西洋鮭魚的面部信息,以幫助對抗疾病。
  • TMRW成為泰國首個採用指紋和面部生物特徵識別的銀行應用
    大華銀行於上周宣布,該行在泰國所推出的 面向東協數字一代的 全數碼 銀行 TMRW 已啟用指紋和面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讓客戶能夠更快、更安全地開立 TMRW 帳戶。TMRWTMRW 也是 泰國 首家 採用這兩種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來提升開戶體驗的 數碼銀行應用 。TMRW 用 戶可以在位於大曼 谷的 所有350個 TMRW 認證自助服務網點使用增強型生物識別功能 ,這些網店均位於便利的交通網密集的區域 。
  • 榕樹和授粉蜂的基因組為榕小蜂的共進化提供了見解
    榕樹和授粉蜂的基因組為榕小蜂的共進化提供了見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4:04:38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Ray Ming和中國科學院熱帶森林生態重點實驗室Jin Chen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發現一種腦溝結構為人類所獨有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人類大腦中一種名為「顳不對稱坑(STAP)」的腦溝是人類獨有的,因為在其它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中都不具備這一結構。對該結構的研究將有助於釐清人類進化線索,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與其它靈長類動物大腦的區別。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PNAS》上,文章描述了他們是如何對各年齡段人們的大腦進行掃描,並與其它靈長類動物進行比較後發現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醫學科學家和醫生們已經知道STAP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麼獨特。
  • 榕樹與黃蜂的基因組淵源
    這棵樹還與一種與它共同進化的黃蜂有著獨特的關係。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小葉榕基因組中促進其氣生根發育的區域,並增強了它向唯一的黃蜂傳粉者發出信號的能力。這項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研究還確定了與小葉榕沾親的無花果樹(Ficus hispida)的一個性別決定區域。無花果樹沒有氣生根,而且分雌雄樹。
  • 生物識別技術迎來發展機遇期,靜脈識別獨具優勢
    Nok Nok實驗室產品副總裁Rolf Lindeman表示:「雖然靜脈生物特徵識別仍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但它正在為安全領域的發展展現出豐富的前景。」兩位成年人手指靜脈結構恰好相同的機率是34億分之一與其他生物識別方式相比,指靜脈識別有其自身優勢。
  • 黃蜂是如何保護蟲卵的?原來是靠釋放這種氣體
    通過對不同種類動物的行為進行長期觀察,動物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動物擁有獨特的生存之道,例如變色龍為了躲避天敵而為自己添加了一件「保護衣」,烏賊在遇到比自己強大的敵害時會釋放出如墨汁一般烏黑的液體來迷惑敵人等等。黃蜂作為眾多蜜蜂中最為強悍的種類之一,以其毒刺最為可怕。縱使黃蜂有令人生畏的毒刺,也有很多危險因素威脅著雌性個體剛產下的卵,但是黃蜂似乎能夠將它們保護得很好,那麼黃蜂卵又有什麼生存之道呢?
  • 2019年25大AI應用趨勢:假肢、農作物監測、面部識別、聊天機器人……
    CB Insight分析師審視各個行業,觀察到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25個人工智慧趨勢,包括下一代假肢、作物監測、邊緣AI、面部識別、無人收銀零售和AI聊天機器。人工智慧現在在各個行業蔓延。3.面部識別從解鎖手機到登機航班,面部識別正在成為主流。早期的商業應用正在安全、零售和消費電子領域取得進展,面部識別正迅速成為生物認證的主要形式。
  • 盤點人臉識別中的黑科技——人工神經網絡
    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的進步如此之大,以至於現在他們在各種視覺任務上,包括人臉識別方面,都表現得更好,甚至更好。格羅斯曼和Guy Gaziv是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數學系的研究生,他分析了紐約曼哈西特費因斯坦醫學研究所的Ashesh Mehta博士實驗室中33個人的數據。這組獨特的受試者是癲癇患者,他們在大腦的不同區域植入電極,目的是為了診斷,並自願參加各種研究任務。
  • 科學家在隕石上發現有機物 為生命起源提供新線索
    據美國媒體9月8日報導,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了從未見過的有機分子,可能為地球生命起源研究提供新的線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家桑德拉 皮扎雷洛說,生命的起源問題尚無確切答案,認為有機物通過隕石來到地球,經過進化,衍生出生命的想法也有其價值。2012年4月22日,薩氏米爾(Sutter’s Mill)隕石劃破天空,落在加利福尼亞州。科研人員分析其中的2塊隕石碎片,發現了新的生命物質。
  • 研究稱戴口罩導致面部識別錯誤率大增
    [釘科技編譯] 根據《CNET》消息:許多面部識別技術公司聲稱,即使用戶戴著口罩也可以精確地被識別,但是一項最新研究的結果表明,戴著口罩導致的識別錯誤率很大。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對自3月中旬宣布疫情流行之後提交的41種面部識別算法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