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繪製各種古生物「合體圖」,比例鮮明,看看古生物誰大誰小

2021-01-15 姿勢分子knowledge

自從39億年前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出現後,地球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生物。這些生物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其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留下了今天的生物。

物種的更替,在自然界本來就稀鬆平常。滅絕後的古生物,在人類的挖掘下,終於重見天日,一具具化石讓我們發出一聲聲驚嘆。有趣的是,和現代生物比,古生物總是顯得那麼巨大,讓我們感慨「人類如果在那裡,十分鐘都活不過」。那麼,這些古生物究竟有多大呢?

有一位網友同樣對此充滿了好奇心,並且把好奇心付諸行動,畫出了幾張古生物的對比圖,清晰地展現了這些古生物的體型大小,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篇幅所限,我們只說一些重點內容吧。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棘龍和霸王龍(也就是暴龍)的對比。目前科學家確認的最大霸王龍就是加拿大發現的一具化石,名字叫做「蘇」,體長12.2米,重10~12噸。

關於棘龍的真正體型,科學家還沒有定論,因為目前發現的化石並不完整。即使棘龍比霸王龍長,但是體重方面可能略遜於霸王龍。因此,目前來說,受認可的最大食肉恐龍,依然是霸王龍。

這一張圖片是接續上一張的。

同樣是食肉恐龍的對比圖。

圖中這些,都屬於滄龍科生物。這裡要說明的是,滄龍並不是恐龍,只不過是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年代。和霸王龍一樣,滄龍生活的時間很短。它們大約出現於7000萬年前,並於6500萬年前和恐龍時代一起退出了歷史舞臺。

同樣是滄龍,和人的實際對比。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人類是有多麼渺小。當然,人類發現的滄龍化石也不完整,這裡很多都是人類根據已發現的部分製作後補上去的。

注意,這裡的單位不是米,而是英尺。其中最大的Breviparopus是目前科學家所知的最大恐龍之一,根據摩洛哥一處長達90米的足跡化石可以看出,它們的每一個腳印就有1米的直徑。據推算,這種恐龍的體長在34~37米之間,重量約70噸。

當然,按照足印來推測恐龍的大小,也未必就完全合理。如果按照這個方法,易碎雙腔龍的體長恐怕就要達到58米了,這個數據實在太恐怖。科學家對於這個數據還是很懷疑的,他們可能更願意相信35米的說法。

實際上,很多科學家仍然認為,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還是現代的藍鯨。這裡的大,不是長度,而是重量。目前發現最大的藍鯨,長達33米,重181噸。

滄龍不是恐龍,翼龍也不是恐龍……風神翼龍被認為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飛行動物,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驚人的11米。不過,它們的翅膀很巨大,軀幹其實很小,因此,它們的重量其實並不那麼驚人,一般只有200多公斤。

這張圖裡,大概也就是阿根廷龍比較有名吧。阿根廷龍也是最大的恐龍之一,不過由於化石不夠完整,同樣很難確定實際大小。我們只知道,人類已發掘的一塊阿根廷龍脊柱化石,就有1.5米高,1.1米寬,可見它有多麼巨大。而最上面的巨體龍,恐怕還要更大,因為人類發掘到的巨體龍肱骨和脛骨化石,都比阿根廷龍要長30%左右。

馳龍算是比較小的恐龍的,體長一般在2米左右。雖然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咬合力也非常驚人,為它們在殘酷的恐龍時代贏下了一席之地。

和這些遠古生活或者現代海洋生物相比,非洲象顯得微不足道,仿佛能被它們一腳踩死。

這是遠古海洋生物的頭骨對比,實際上,我們發現的比較多的,也就是它們的頭骨化石。因此,用頭骨化石來做對比,似乎更可靠一點。

最後,來一個大合集……

好了,今天就介紹到這,大家看得過癮嗎?

相關焦點

  • 古生物體型都那麼大,其實大半是吹出來的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已經確認最大的生物,藍鯨仍然生活在現代,所以並非僅僅只有古代的各種環境才能造就身材巨大的生物。,誰的戰鬥力更強,而忽視了那些數量更多體型更小的種類,才產生了似乎古生物體型都很巨大的原因。
  • 復活古生物,究竟有多神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為了讓更多朋友理解古生物的精彩之處,日本的科普作者土屋健可謂是腦洞大開,看看他都搞了些什麼事情:漫畫《古生物食堂》,將已經滅絕的生物又請了回來,做成各種料理。土屋健從生物的特點介紹開始,分析適合的烹飪手法,應該做成什麼菜餚……還有這本《怪異生物考》,結合世界各地傳說中的動物,從各種古生物的化石造型中追溯它們的蹤跡,最後還真把各種神奇動物和古生物的化石結合在一起了。這幾年各種網傳的古生物化石惡搞還原圖,可能多少都受了這本書的影響。這麼做並非想要製造誤解,反而加深了人們對古生物的興趣和認知。
  • 古生物:或許是最被熟知的冷門專業
    Nonono~我主要的研究目標是—化石 02 小編簡介 筆石 拍攝於電子顯微鏡) (圖:植物化石 拍攝於古生物學院)
  • 你知道嗎古生物的糞便也具有很好的價值
    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 說起化石,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恐龍骨骼化石,因為足夠震撼。而「重口味」的我,決定和你們聊聊古生物的排洩物——糞便化石,以及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糞化石。誰邂逅了第一坨糞便化石?
  • 遼寧西部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已出爐
    遼西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出爐形成我國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方面最系統資料  2月10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由渤海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省地質勘查院、北票市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的我省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遼寧西部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機制構建
  • 北大古生物專業一夜走紅 原來,你就是那個古生物!
    兩年前,大四的薛逸凡站在北大圖書館門口,身著學士服,拍下了這張「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畢業合照通常人多臉小、需費力辨認,因專業特殊,她成為當年照片中唯一的「主人公」。  兩年後,經過上周五的答辯,薛逸凡的師弟安永睿和馬來西亞留學生侯銘泳也將從元培古生物學專業畢業。  安永睿一張健身時的照片,也在媒體「六代單傳專業」的標籤下,廣為流傳。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大二時繪製的作品「遠古翔獸」 登上英國《自然》雜誌的封面  趙闖的名字第一次在圈內火起來是在2006年底,他繪製的「遠古翔獸」復原圖登上了英國《自然》雜誌的封面。作為中國第一個以繪畫作品登上《自然》雜誌封面的作者,那年他才21歲,是一名大二學生。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秘一億年前介形蟲的有性生殖行為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秘一億年前介形蟲的有性生殖行為 2020-09-30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華縱橫: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一隻鳥、一棟樓,暴利引誘遼西古生物化石頻遭盜挖(同期:這東西比打工強,輕快、掙的還多);  面積廣、人員少,保護古生物化石群遭遇難題(同期:這個化石的面積太大了,他們藏在每一個隱蔽地方,都可以挖啊,甚至他夜間都可以挖)。  敬請關注本期節目《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 探秘貴博,尋奇幻古生物王國——貴博之夜天眼小記者發現古生物王國紀實
    2020年7月31日傍晚,貴州省博物館攜手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迎來了35位「天眼新聞」小記者。18:30,晚霞褪去,星光拉開了探秘貴博活動的序幕。小記者籤到後的第一步就是上崗培訓,貴州日報社的記者客串導師,讓即將帶著新身份步入古生物王國的小記者們了解記者的職業性質和工作方式,同時還傳授了新聞稿件的寫作方法,鼓勵小記者們踴躍投稿。
  • 「舌尖上」的古生物:玫瑰奇蝦
    獻你一朵玫瑰花我叫奇蝦,但不是蝦老規矩,不了解食材怎麼能了解一個菜品的靈魂呢,其實各位聽到奇蝦(Anomalocaridids)的名字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們現在吃的各種蝦。首先我們來看組圖:昆明奇蝦 (Anomalocaris kunmingensis sp. nov.)的前附肢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各位食客你們摸著良心告訴老王,就你看見這麼一個化石,你第一眼想到的能不是昨天剛吃的蝦?
  • 這些「古生物復原圖」真的不是科學家胡B畫的?
    這些「古生物復原圖」真的不是科學家胡B畫的? 文/寧靜海的菊石君 編輯/洛絳 日本有一位漫畫家村田雄介(對,就是畫《一拳超人》的那個村田雄介),去年某一天,他不知哪個腦洞豁然大開,突然畫了一系列「未來人類根據骨骼想像動物們的長相」圖,然後和動物們真正的樣子放在一起。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古生物化石,代表著一個時期的年輪。侏羅紀前期,經歷了大滅絕後,各種動物、植物都非常稀少,但其中恐龍總是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中生代的各種爬行類,魚類,兩棲類和早期哺乳類,以及各種無脊椎動物昆蟲,海百合等。其中所珍藏的1200多件恐龍和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為世界同類收藏之最。另外還有新生代的各種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昆蟲,植物等等。天宇的化石收藏不僅種類豐富,時代跨越全,而且保存精美,數量更是可觀。為此,2010年7月天宇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
  • 6張奇特的古生物圖片,圖3有機率殘餘在中國
    滑距獸,也叫長頸駝,是生活在更新世南美洲地區的古生物,滑距獸具有奇特的長相,其肩高1.5米,頭上方長有鼻孔,是南美一種獨特土生的有蹄動物的最後成員,位居該品種系譜的末端。有角囊地鼠,這種奇特的古生物被稱作「齧齒犀牛」,是鼻子上長著一對角的嚙齒類動物,有角囊地鼠角作用的猜想主要有三點,一是挖掘工具,二是求偶過程中炫耀或戰鬥工具,三是作為防禦工具。
  • 北大2010級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搞起了AI
    熱議之中,鍾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學姐,也再次「回到」網友們的視線—— 其實,因為冷門專業上熱搜,鍾芳蓉不是第一個人。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
  • 2010級北大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竟搞起了AI……
    熱議之中,鍾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學姐,也再次「回到」網友們的視線——其實,因為冷門專業上熱搜,鍾芳蓉不是第一個人。還記得曾經刷屏網際網路的「一個人的畢業照」嗎?這是北京大學2010級古生物專業「合影」說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個人,因為這一屆的北京大學古生物專業,就只有一個學生,就是薛逸凡。
  • 【地球史話】【番外篇】——硬核闢謠:看看那些古生物營銷號都整了什麼活
    營銷號的嘴裡的紐西蘭大魚龍,身長15-38米,體重三百多噸,生活在三疊紀,已捕獵各種魚類為食,是比藍鯨還要大的生物,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一般咱們說,一種古生物確切存在,給它定種,你要麼有化石(哪怕是碎片),要麼哪怕化石丟失了你也有正兒八經的描述圖和相關論文。這紐西蘭大魚龍,真是這幾點哪一點都不沾啊。說到這也挺佩服這些營銷號編故事的能力的,一個可能壓根就沒有的物種,它們能給你編的繪聲繪色,蠱惑不少人。 三.【龍王鯨】
  • 怎樣給古生物化石「整容」
    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第二批修復與鑑定工程即將結束。古生物化石修復這個不為世人所熟悉的工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得以引領我們去觸摸那些可愛的遠古精靈?帶著興奮與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修復工作現場。一時間,竟感到有些恍惚。
  • 珠峰古生物化石遭劫難(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專家陳挺恩對此非常痛心,他說,這種泛濫採集破壞了珠峰地區考古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採集者由於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往往把完好的化石敲得支離破碎,這無異於糟蹋!  參與此次珠峰科考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質學科首席科學家丁林表示,如果讓這種現象繼續盲目發展下去,勢必對青藏高原的研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