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奇特的古生物圖片,圖3有機率殘餘在中國

2020-12-05 自然界小偵探

滑距獸,也叫長頸駝,是生活在更新世南美洲地區的古生物,滑距獸具有奇特的長相,其肩高1.5米,頭上方長有鼻孔,是南美一種獨特土生的有蹄動物的最後成員,位居該品種系譜的末端。

巨足駝,生存於中新世—更新世北美洲地區的偶蹄目動物,它們長有高大的身軀和修長的四肢,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小,但長有很長的脖子,少數巨足駝持續到晚更新世,它們的滅絕也宣告了北美駱駝科動物的徹底滅絕。

爪蹄獸,爪蹄獸是哺乳動物中奇蹄目的一科。除原始的類型外,趾末端均有爪,是奇蹄目中唯一腳上有爪的一類。生活在中國地區的砂獷獸便是爪蹄獸的一類,並且有機率殘餘在中國鄂西林區。

有角囊地鼠,這種奇特的古生物被稱作「齧齒犀牛」,是鼻子上長著一對角的嚙齒類動物,有角囊地鼠角作用的猜想主要有三點,一是挖掘工具,二是求偶過程中炫耀或戰鬥工具,三是作為防禦工具。

始祖象,是一類體型很小的長鼻目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馬來貘,有5個趾頭,長著長尾巴,始祖象生活在4700萬年前,是長相奇特的古生物之一,它很可能部分時間在水中生活,還有一點,始祖象並不是大象的祖先。

蝦蟆螈,又名蝦蟆龍或乳齒螈,是最大的迷齒類兩棲動物,也是2億年前晚三疊世最大的動物之一。其身體比例很不協調,頭大、尾巴很短,它的整體外觀很像一隻鱷魚。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奇蝦復原圖(圖片來源:古生物復原畫師楊定華)、中國貴州凱裡生物群,中國獨佔其二,是珍貴的自然遺產。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接下來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那些寶貴的古生物化石群~ (排列順序大致按照時間先後) 01 甕安生物群 地點:貴州甕安 時代: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紀(6.1-5.6億年)
  • 中國地質大學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最小參與者年僅6歲
    中國地質大學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最小參與者年僅6歲   中國地質大學    2018-11-20  大 中 小 11月10日,由湖北省古生物學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面向全國高校學子及化石愛好者的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迎來決賽,選手除了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還有一位年僅6歲的小學生張紹航;作為本次大賽的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殷鴻福教授,為他專門頒發了特別獎,給這個未來的小小地質學家加油鼓勁。
  • 巡查工地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 未石化處露潔白鈣質
    昨日上午,村民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的消息傳出後,杏壇鎮政府馬上聯繫相關專家現場鑑定,初步鑑定為「久遠原始動物」的牙齒化石,而且該動物確定為素食動物。村民們一度懷疑是「恐龍牙齒」,順德區相關專家根據珠三角遠古地理環境歷史的分析,認為是「恐龍牙齒」的機率相當小。
  • 【中國科學報】琥珀解密古生物擴散蹤跡
    通過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狀態,科學家可以研究古生物、古地質、古氣候、物種的進化與滅絕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來自緬甸、約一億年前白堊紀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岡瓦納古陸又稱「南方大陸」,是大陸漂移說所設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
  • 中科院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圖片來源:化石網央視新聞6月3日消息,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這片遠古森林位於我國新疆塔城地區,曾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 網友繪製各種古生物「合體圖」,比例鮮明,看看古生物誰大誰小
    這些生物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其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留下了今天的生物。物種的更替,在自然界本來就稀鬆平常。滅絕後的古生物,在人類的挖掘下,終於重見天日,一具具化石讓我們發出一聲聲驚嘆。有趣的是,和現代生物比,古生物總是顯得那麼巨大,讓我們感慨「人類如果在那裡,十分鐘都活不過」。那麼,這些古生物究竟有多大呢?
  • 史前5種醜陋難看的古生物,圖3壽命只有90天,卻至今未滅絕
    史前5種醜陋難看的古生物,圖3壽命只有90天,卻至今未滅絕奇蝦,一種寒武紀時期十分活躍的頂尖掠食者,如今在多個國家地區中都曾經挖掘出奇蝦的骨骼化石
  • 6種倖存的古生物,過半分布中國,有一種接近滅絕
    巨骨舌魚 ,是一種美麗的大型淡水魚,原本產自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據推測巨骨舌魚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是倖存下來的古生物,現今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鱷雀鱔,現在僅見於北美東側、中美和古巴的一種兇猛淡水魚,這種魚具有滿口的銳齒,是一種對當地水體生態破壞嚴重的肉食魚類,是起源於一億多年前的倖存古生物。鸚鵡螺,分布於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的一種5億多年前就出現的活化石物種,鸚鵡螺是頭足類的一種,帶有有螺旋狀外殼,是現代章魚、烏賊類的親戚。
  • 受「劍魚」殘餘雲系和輻合帶影響 海南強降雨將持續到6日
    受「劍魚」殘餘雲系和輻合帶影響 海南強降雨將持續到6日 2019-    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供圖   中新網海口9月4日電 (尹海明 吳潔飛 吳春娃)記者4日上午從海南省氣象臺了解到,颱風「劍魚」4日2時減弱為低氣壓,但受其殘餘雲系和輻合帶影響,海南省強降雨天氣將持續到6日。
  • 「舌尖上」的古生物:玫瑰奇蝦
    中國是世界上古生物化石資料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不論是侏羅紀的義馬銀杏,還是寒武紀的巨大奇蝦,抑或是中生代的霸主恐龍,都已經成為了令人遐想的過去。不過中國又是一個講究吃的國度,「能好怎」是刻在骨子裡的疑問,那麼,古生物要怎麼「吃」?來看大院er隆重推出的全新系列(腦洞)節目——《舌尖上的古生物》吧。
  • 一組眼見不為實的視錯覺圖片,歡迎您來挑戰自己的眼睛!
    當我們看到熟悉的場景時大腦會下意識給出結果,然而生活中就有許多錯覺圖像能讓你的大腦判斷出錯,下面就是一組很經典的視錯覺圖像,歡迎你來挑戰自己的眼睛。入門級1、這是一張靜止的圖片,如果你覺得圖片正不斷向外擴散的話,說明你的眼睛已經很疲勞了,趕緊休息一下吧。
  • 古生物:或許是最被熟知的冷門專業
    18級 遼寧高考總分理科551 很多同學之前很少接觸這個專業,畢竟這是大名鼎鼎的網傳中國十大冷門專業之一,但是呢~古生物的知識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一門極具智慧的學科,下面學妹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啦。
  • 鄯善侏羅紀博物館開工建設為1.6億年古生物安新家
    6月14日,記者從鄯善縣國土局採訪獲知,為給1.6億年前的古生物安新家,日前,鄯善侏羅紀博物館已投入全面建設中。
  • 世界上第一張古生物復原圖的故事
    圖1 電影《菊石》海報丨圖片來源於網絡18到19世紀初的英國圖3 亨利·德拉布歇丨圖片來源於網絡石版畫的買主主要是德拉布歇富裕的同事和歐洲大陸學術界的一些科學家,實際上卻反映了當時古生物研究的前沿成果。
  • 貴州發現6.3億年前蘑菇:科學家大呼不可思議
    點擊上方藍字,輕鬆關注我們中美科研學者最近在我國貴州發現了6.3
  • 古生物化石保護杯「地球的故事」攝影作品網絡徵集啟事
    一、大賽概況(一) 時間安排大賽時間為2012年3月16日至4月22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徵集。2012年3月16日至2012年4月6日(以收到日期為準)。第二階段:評選。2012年4月7日至2012年4月16日。第三階段:頒獎。2012年4月22日頒布獲獎名單。
  • 復活古生物,究竟有多神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復活古生物,究竟有多神奇?一隻位於慕尼黑的巨脈蜻蜓模型丨圖:GermanOle可惜我們現在只能從一快存放於土魯斯博物館的「石板」中感知它的存在。巨脈蜻蜓化石,土魯斯博物館丨圖:Wikipedia這也許是大部分滅絕生物的宿命——封印在化石中,失去了往昔的靈動,普通人更是沒法直觀地感受到它們究竟有多神奇。
  • 科學網—琥珀解密古生物擴散蹤跡
    通過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狀態,科學家可以研究古生物、古地質、古氣候、物種的進化與滅絕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來自緬甸、約一億年前白堊紀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岡瓦納古陸又稱「南方大陸」,是大陸漂移說所設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同位素儀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我國在3.71億年前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