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同位素儀器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我國在3.71億年前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

△圖片來源:網絡

這片遠古森林位於我國新疆塔城地區,曾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目前,僅石松類植物仍然存在,但形態較遠古時期的祖先也發生了明顯改變。(總臺央視記者 吳睿)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圖片來源:化石網央視新聞6月3日消息,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這片遠古森林位於我國新疆塔城地區,曾主要生長著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新疆草原下的神秘世界,這裡長著最古老的森林,距今3.7億歲
    新疆草原下的神秘世界,這裡長著最古老的森林,距今3.7億歲說起森林,我們都知道,它們可以調節氣候,同時,也是地球上的天然制氧廠,它們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進而釋放氧氣。可以說如果地球上沒有森林的存在,地球環境的汙染將會變得更加嚴重。 但關於森林的過去,大家知道嗎?中國最古老的森林位於哪裡?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距今15.6億年 (1/3) "← →"翻頁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02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成立於1951年,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北極閣景區,前身為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組),李四光先生為首任所長
  • 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被發現:「南京花」,開了1.74億年!
    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的「南京花」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該所副研究員傅強展示「南京花」復原圖。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 新疆塔城發現的這片國內最古老「森林」,比恐龍出現還早2億年
    國內最古老的森林有多老?它們分布在哪裡?長什麼樣子?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一片荒漠草原上發現了大量年代古老的植物化石群,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這片植物化石群的年代距今已有3.71億年,是國內目前已知最早的森林,它們的形成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石炭紀)要早1000多萬年,比恐龍出現的時代還要早2億年。枝蕨類植物化石。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最古老的銀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2020-07-27 16:43:38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1.1億年松柏類植物新類型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報,該所聯合中外研究團隊,在中國浙江白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距今1.1億年且已滅絕的一種松柏類植物新類型,將其命名為「周氏短木」。該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
  • 我國在新疆發現目前最早遠古森林 距今約3.71億年
    來源標題:我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2018-06-08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字體[video:20180608地球最古老動物足跡化石在中國發現 距今5.4億年]
  • 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在內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團隊在eLife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 從事古生物研究十多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
    圖為殷宗軍(右)在科研中。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做古生物研究,特別要坐得住冷板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說。十多年來,他始終專注於這個冷門學科,希望揭開化石背後隱藏的動物演化歷史。這份堅持源於熱愛,也來自於科研的進展、院所的支持。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研究團隊由來自中國、德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組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菊石琥珀
    供圖: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億年前,緬甸熱帶海濱的某一角落,40多個生物個體「抱團」而聚,凝結成一個瞬間場景,最後以一枚琥珀的形式,留存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距今1億年的化石集群,其中的「菊石」是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項研究成果5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2021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正高級崗位招聘公告
    2021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正高級崗位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4人。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1月17日。任高級工程師崗位滿5年,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   6. 1991年(含)以後參加工作的,應具有博士學位(支撐崗位中的正高級工程師四級崗位應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三、聘期   聘期為5年,即2021年3月--2026年2月。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首枚菊石琥珀 揭秘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
    5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日前,團隊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距今一億年的化石集群,而其中的「菊石」更令科學家感到驚喜,這一生活在白堊紀的頭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就已滅絕,與現在的保護動物鸚鵡螺、烏賊等是近親。該研究於5月1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