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呢,是一篇有關地球史話的特殊番外,不說具體的事件或者某一生物族群,而是來闢謠一下一些已經被「營銷號」化的古生物。各個營銷號,現今可以說是最大的謠言傳播者了,從天文到地理,從歷史到日常生活,幾乎各個領域它們都能一本正經的造個謠。古生物這個圈子也不例外,而且還被營銷號影響挺深的,筆者恰好在這個領域略知一二,也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硬核闢謠一波。
一.【節胸蟲】
如圖所示啊,節胸蟲很多時候在營銷號嘴裡都被叫做遠古巨蟲,或者巨型蜈蚣,簡單的說就是現在所有蜈蚣的祖先,體型呢可以達到五米,十分兇猛,是石炭紀巨型昆蟲的代表。
筆者闢謠:首先啊,不是所有有著一堆腿的蟲子就叫蜈蚣,人家學名叫節胸蟲,跟蜈蚣雖然都是節肢動物,但蜈蚣和人家攀不上親戚,節胸蟲也不是蜈蚣的祖先,現在能和節胸蟲親緣關係比較近的生物也就是馬陸了;其次,節胸蟲確實是石炭紀巨蟲時代的代表,還有可能是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但它長不到四五米,依據化石來看,最多也就二點五米左右;最後,人家節胸蟲是吃素的,也不會像營銷號剪的某些紀錄片片段可以爬樹。
附帶一點:總有營銷號說,生物的體積大小是取決於所處時代,地球的含氧量,還說什麼中生代地球含氧量特別高,所以誕生了恐龍這些大傢伙。但實際上,除了昆蟲(昆蟲是因為呼吸方式和身體結構,體型才和含氧量有關),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面其他生物的體型,尤其是脊椎動物,是和地球的含氧量成正比的。中生代大部分時間的地球含氧量,可能就和現在差不多,至於三疊紀的時候,可能還低於現在。很多恐龍有著碩大的體型,極有可能是跟較完整和較穩定的生態環境有關。
二.【紐西蘭大魚龍】
營銷號的嘴裡的紐西蘭大魚龍,身長15-38米,體重三百多噸,生活在三疊紀,已捕獵各種魚類為食,是比藍鯨還要大的生物,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
筆者闢謠:說實在話的,這個紐西蘭大魚龍其實不存在什麼闢不闢謠的問題,因為它本身可能就是個無效種,大白話說可能壓根就沒有這種生物。營銷號用的這些數據,也都是照抄百度百科的,這也是營銷號的常規操作,不奇怪。一般咱們說,一種古生物確切存在,給它定種,你要麼有化石(哪怕是碎片),要麼哪怕化石丟失了你也有正兒八經的描述圖和相關論文。這紐西蘭大魚龍,真是這幾點哪一點都不沾啊。說到這也挺佩服這些營銷號編故事的能力的,一個可能壓根就沒有的物種,它們能給你編的繪聲繪色,蠱惑不少人。
三.【龍王鯨】
龍王鯨是白堊紀大滅絕之後,新生代海洋中誕生的十分兇殘的巨獸,身長可達二十米,能和巨齒鯊、梅鯨等一幹海洋霸主力爭高低。
筆者闢謠:龍王鯨絕對是被各種營銷號吹得最多的一種生物,咱也不知道為啥龍王鯨會被吹起來,可能是名字帶龍王兩字?畢竟咱也不敢問對吧。龍王鯨的體長確實能達到二十米左右,但是你要說它能和巨齒鯊或者梅鯨,這類頂級的海洋霸主一較高低,那就是扯淡了。古生物圈子裡,對龍王鯨其實有一個戲稱,那就是「麵條鯨」,因為它的體重實在太輕了,二十米的龍王鯨體重也就二十五噸左右,而同體長的巨齒鯊,體重則可以達到一百噸。更何況,這倆物種都不生活在一個時代,你怎麼一較高下。一些發現了時代盲點營銷號,還吹什麼龍王鯨沒和巨齒鯊在一個時代,是巨齒鯊的幸運。是不是巨齒鯊的幸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龍王鯨沒和巨齒鯊在一個時代,是龍王鯨的幸運。在龍王鯨所處的新生代始新世的海洋裡,巨齒鯊的前輩擬噬人鯊(又叫耳齒鯊)才是海洋霸主,從化石證據來看,龍王鯨根本不敢正面和它們爭鋒,只是在淺海稱王稱霸一下。
四.【恐鱷】
和龍王鯨一樣,恐鱷也是被營銷號吹上天的一種生物,體長十幾米,體重將近十噸,咬合力能達到150噸,並且以恐龍為食,還能捕食霸王龍。
筆者闢謠:聽到這些描述,筆者立刻頭就大了。如果我犯了法,請讓法律來制裁我,為什麼要讓這些失了智的營銷號來懲罰我。關於恐鱷的描述,營銷號說的沒一個對的。最大的恐鱷也就是十米的體長,體重不過四噸。是,恐鱷的食譜裡可能確實有恐龍,但一則人家恐鱷是半海生鱷魚,一般和海爬鬥的不亦樂乎,而且也沒有上岸太久的能力,絕不是食譜裡只有恐龍;另一則吧,當時恐龍那麼多,不少大型肉食動物都會捕獵一些恐龍,但這也就是小恐龍,恐鱷也是如此,有能力捕食靠近水邊的小恐龍是肯定的,但肯定吃不了霸王龍這種大型還是肉食性恐龍。最後,恐鱷的咬合力能達到150噸,你這不是恐鱷啊,你這是鱷型液壓機吧,別的不說,這咬合力一口下去,先別管霸王龍受不受的了,你自己的頸椎受的了嗎,那個編出恐鱷有一百五十噸咬合力的營銷號,你做營銷號屈才了,去寫玄幻小說那絕對震撼全世界。
五.【塞雷洪泰坦巨蚺】
塞雷洪泰坦巨蚺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蟒,在營銷號的世界觀裡,泰坦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體長十五米,體重一噸左右,是可以絞殺霸王龍的存在。
筆者闢謠:不愧是營銷號的古生物三幻神,或者是四大天王啊,真是個個都比霸王龍厲害多了。不過,更厲害的應該是這群營銷號們,它們憑自己的力量,硬是把霸王龍和巨齒鯊,搞成了古生物評職稱的條件。說回泰坦蟒,其實從它的學名就能看出,泰坦蟒其實不是蟒而是蚺,但蟒和蚺都是蛇這倒是沒錯。接下來這營銷號到是說的也對,泰坦蟒確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體長十五米體重近噸。可是這跟霸王龍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屬於毫無意義的鬥獸。而且退一步講,即便這倆在一個時期,泰坦蟒也不具備捕食霸王龍的能力,更不會像營銷號展示的那樣在陸地上絞殺霸王龍。其實泰坦蟒因為體型問題,雖然可以上陸地,但大部分時間是在水裡,它們的基本盤就是淡水溼地。平日裡以捕食烏龜、魚類等等為食。
六.【利茲魚】
據營銷號的說法,生活在1.65億年前的利茲魚,是整個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魚。BBC曾也在紀錄片裡表示,利茲魚的體長是三十多米。
筆者闢謠:其實以前各種紀錄片沒少放古生物體型的衛星,利茲魚就是一個典範,被紀錄片和營銷號將體型放大到三十多米,比藍鯨還大。雖然通過化石證據來看,利茲魚是年齡越大體型越大,但迄今為止找到的最長的利茲魚也就是十五米,比三十米還差了一半呢。而且利茲魚屬於大型濾食動物,就跟今天的鯨鯊似的,張開嘴,過濾過濾吃一吃各種小魚小蝦,或者浮遊生物。不過利茲魚雖然不是最大的魚,但確實是最大的硬骨魚。
七.【含肺魚】
這種史前巨魚非常恐怖,體長能夠達到十米,平日裡以鯊魚為食。據科學家推測,這種巨魚可能就是地球歷史上第一個霸主。
筆者闢謠:又是熟悉的操作,把不認識的古生物,就拿現在動物做模板,然後加個遠古二字,筆者已經見怪不怪了。從營銷號的描述來看,這個史前巨魚就是生活在泥盆紀的掠食性魚類——含肺魚。含肺魚的體長啊,其實又是一個BBC加營銷號聯手放衛星的典型案例。含肺魚的體長別說十米了,連五米都不到,也就是三米多的樣子。雖然在泥盆紀海洋裡它也算是大型掠食者了,但要說霸主,你把鄧氏魚擱哪兒了?不過含肺魚在肉鰭魚裡,確實算是佼佼者了。
八.【完齒豨】
完齒豬是現在家豬的祖先,它們得名於擁有完美的牙齒,生活在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晚期的完齒豬,在同期生物中是佼佼者,就算是放到恐龍時代,霸王龍也不敢輕易招惹它們。
筆者闢謠:得,又是一個碰瓷霸王龍的。完齒豨確實一度被認為是豬的祖先或者祖先的近親,所以將其劃分到巨豬科裡,也稱作完齒豬。但近些年的研究表示,完齒豨和豬其實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只是可能長得有點像,所以單獨把它們劃為豨科,更名為完齒豨。接著,完齒不是說它們有完美的牙齒,而是指它們有完整的丘齒型齒式。最後,完齒豨的戰鬥力在當時確實不錯,但要拿肩高1.8米,體重一噸左右的它們,去和霸王龍比劃比劃,是不是太缺德了啊。
其實被各個營銷號吹上天的、錯誤描述的古生物還有很多,一期肯定沒法全部說完。所以這個闢謠也會有第二期、第三期……其實,筆者想說的就是,我們現在所發現的許多奉為圭臬的自然科學的知識、理論,再幾十年、一百年之後也許會過時,也許會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不奇怪,因為自然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探索、研究、和推翻中前進的。但這種推翻式的前進,一定是建立在標準的科學研究,完整的地質證據上,而不是一拍大腿腦子一熱,就毫無根據的去胡說、去反駁、去造謠。所以,最後,我也奉勸各個營銷號,「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最後,筆者也推薦幾本古生物相關的書籍吧,不說各位讀完能成為古生物學家,但入個門,不至於聽風就是雨,還是可以的。
1.《古生物學》童金南 殷鴻福等主編
2.《恐龍的興衰》{美}史蒂夫.布魯薩特 著 李鳳陽 譯
3.《演化的故事》{美}卡爾.齊默 著 唐嘉慧 譯
4.《古獸真相》邢立達 著
5.《進化伊甸園解密非洲大型哺乳動物的演化》{美}阿蘭.特納 {西班牙}莫西奧.安東 著 閭春暉 譯
6.《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聽化石的故事》王原 葛旭 邢路達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