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簡介 -能源 -中國天氣網

2021-01-14 中國天氣

風力發電機

風的形成

空氣流動所形成的動能極為風能.風能使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太陽的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均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風.風的形成乃是空氣流動的結果。風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將大氣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風就是水平運動的空氣,空氣產生運動,主要是由於地球上各緯度所接受的太陽輻射強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再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風應沿水平氣壓梯度方向吹,即垂直與等壓線從高壓向低壓吹。地球在自轉,使空氣水平運動發生偏向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這種力使北半球氣流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右偏轉,所以地球大氣運動除受氣壓梯度力外,還要受地轉偏向裡的影響。大氣真實運動是這兩力綜合影響的結果。實際上,地面風不僅受這兩個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響,山隘和海峽能改變氣流運動的方向,還能使風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卻磨擦大使風速減少,孤立山峰卻因海拔高使風速增大。因此,風向和風速的時空分布較為複雜。在有海陸差異對氣流運動的影響,在冬季,大陸比海洋冷,大陸氣壓比海洋高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陸比海洋熱,風從海洋吹向內陸。這種隨季節轉換的風,我們稱為季風。所謂的海陸風也是白晝時,大陸上的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卻下沉,在近地層海洋上的氣流吹向大陸,補償大陸的上升氣流,低層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為海風,夜間(冬季)時,情況相反,低層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稱為陸風。 在山區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間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稱谷風,後者稱為山風。這是由於白天山坡受熱快,溫度溫度高於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溫度,坡地上的暖空氣從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氣則沿著山坡向上補充流失的空氣,這時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風,稱為谷風。夜間,山坡因輻射冷卻,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交快,冷空氣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稱為山風。當太陽幅射能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大氣層約吸收2*10^16W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轉變成空氣的動能。因為熱帶比極帶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大氣壓力差導致空氣流動而產生「風」。至於局部地區,例如,在高山和深谷,在白天,高山頂上空氣受到陽光加熱而上升,深谷中冷空氣取而代之,因此,風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高山上空氣散熱較快,於是風由高山吹向深谷。另一例子,如在沿海地區,白天由於陸地與海洋的溫度差,而形成海風吹向陸地;反之,晚上陸風吹向海上。

風 力 發 電

風力發電機簡介 國際上利用風力發電是本世紀發展壯大起來的,隨著風電技術不斷進步,容量逐步增大,單機容量已達幾百千瓦,並有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問世,近十幾年來風力發電機產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作為一種新的,安全可靠的,乾淨的能源而受到國際上風資源豐富國家的關注與大規模開發。目前,世界上風電總裝電容量約為7000MW,美國最多,約有1700MW。

相關焦點

  • 風能資源評估 -北京 -中國天氣網
    在2004年,北京氣候中心開展了風能資源評價工作,分析表明,北京地區西北部和西部山區風能資源最豐富,特別是山區隘口如官廳水庫庫區和山頂如靈山風速較大,具有一定的風能資源開發潛力。
  • 2020年中國風能攝影大賽參賽通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記錄風能行業的歷史變遷,展示風能行業的輝煌成就,豐富風能從業者的文化生活並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動和作品展示平臺,2020北京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0)期間將舉辦第十屆「中國風能攝影大賽」活動。
  •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布圖,尋找我國風能資源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風能資源分布情況目前,最為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其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類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化石能源因此,緩解全球變暖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又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那麼,向自然界索取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也就是加強對水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以及核能等資源的開發,從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風能資源分布 下世紀風電潛力北減南增
    ,下一世紀北半球許多地區的風能資源可能會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的風能資源會急劇增加。而風能利用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這是全球首個聚焦於氣候變化對風能資源影響的研究。此次,研究人員將全球氣候模型模擬結果與工業風能功率曲線結合起來,得出預期氣候變化對未來風能產能的影響。他們發現,如果二氧化碳排放沒有受到遏制,到2100年,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如北美、日本、蒙古和地中海地區的風能資源可能會減少,而南半球和熱帶地區,如巴西、西非、南非和澳大利亞等地區的風能資源則會增加。
  • 世界銀行:寮國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佔比在亞洲排名第三
    世界銀行:寮國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佔比在亞洲排名第三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顯示,寮國在可再生能源(水電、太陽能、風能等)資源佔比在亞洲排名第三,僅次於內陸國家尼泊爾和不丹。寮國能源和礦產部長坎馬尼·因提拉博士近日表示,寮國今年年底前將有13個水力發電廠建設完工,總裝機容量達732兆瓦。一旦建成運營,該國到年底將擁有90家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704兆瓦。此外,寮國發展佔巴塞孔縣電陽能項目,一旦項目落成,裝機容量將達760兆瓦。
  • 清華大學等單位揭示風能在中國擁有巨大潛力-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等單位揭示風能在中國擁有巨大潛力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6-22 馮麗妃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張希良團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Valerie Karplus團隊合作,通過建模研究顯示,到2030年,中國可通過風能滿足26%的預計電力需求,而且這只是中國所有風力資源的10%。
  • 科學時報:萬米高空風能發電「吹入」中國
    利用該技術,科學家將從萬米高空採集風能。 其實,我國江浙魯地區的高空風能密度遠大於紐約,為世界之最。 風電是現今世界發展最快的能源產業,10年來它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然而,目前的風能利用僅限於幾十米至百米的低空,其一大缺點就是不恆定可靠。而在幾千米至1萬米的高空,不僅風速更大,且風力穩定,一年中不颳風的時間不足5%。
  • 從「不穩定」風能中尋找規律
    目前,傳統化石能源依舊是全球消耗最多的能源,但因其不可再生性和對地球造成的汙染,讓人類不得不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而風能、太陽能等具有對生態影響小,且環保效益和生態效益良好的特性,逐漸受到重視。
  • 【獨家】2015年中國十大行業展會推薦——風電行業展會
    第三屆江蘇省中小企業風電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推薦)時間:2015年9月16-18日地點:江蘇省會議中心簡介:第三屆江蘇省中小企業風電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和江蘇風力發電技術中心主辦,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和南京風電裝備協會承辦的2015第八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三屆江蘇省中小企業風電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將在江蘇省會議中心盛大開幕
  • 「吹」亮納米比亞——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為納米比亞帶去清潔能源
    呂德裡茨Ombepo風電場由法國Innosun Energy Holdings與呂德裡茨鎮議會合作開設,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作為設備供應商,負責風力發電機的設計、安裝、調試等工作。湘電風能有限公司是湘電集團旗下專業從事大型風力發電裝備製造企業,也是此領域內的龍頭企業。整個項目計劃安裝七颱風力發電機。
  • 2015年太陽能風能資源大盤點
    這些都需要對相關氣象災害和高影響天氣開展風險評估和預報預警。  據記者了解,目前,氣象部門評估技術方法和分析報告已得到神華、華電、三峽、中廣核等集團風能太陽能發電公司高度認可,並被部分企業採納為企業標準,取得了很好的服務效益。
  • 中國天氣網寧夏站
    一、部門簡介寧夏氣象局成立於1958年12月。隸屬中國氣象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乾旱、酸雨、生態與農業氣象等專業氣象觀測網,氣象現代化總體水平大幅提升,天氣、氣候與氣候變化、生態與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等預報預測系統不斷完善,氣象監測預報預測水平逐步提高,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專項氣象服務等公共氣象服務系統日趨完善,氣象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改進,領域不斷拓寬,服務手段不斷創新,氣象服務的總體效益逐年提高。
  • 國家能源局: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
    每經記者 張懷水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1日,國新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在能源安全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障與清潔低碳轉型的問題引發關注。
  • 美媒:中國風電領域存在缺陷 風能政策需要跟上!
    彭博新聞社網站6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閒置風電場的可再生能源遭遇麻煩若閒置風電場能夠說明問題,那麼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或許正在醞釀麻煩。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清潔能源投資熱潮已使中國成為風能領域的領軍者,在全世界目前正在安裝的風機總量中,中國約佔1/3。然而,即便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接近美國的兩倍,但中國的風能發電量仍然少於美國。這是因為中國安裝的風機質量較低,風力相對不太可靠,並且安裝風力發電設備的速度超出電網能夠吸收的速度。
  •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01月15日   風能
  • 如何更好地利用清潔能源?風能與太陽能整合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編者按:通過將可再生能源的混合,開發者正在將風能和太陽能的優勢整合在一起。在本文中作者 Ben Jervey 向我們介紹了幾個整合風能與太陽能優勢的例子。 為什麼太陽能和風能無法淘汰傳統發電?首先,陽光只在白天才會有。而風能是間斷的,並且更取決於不同季節:當我們需要電的時候,並不一定有風。那我們把太陽能和風能放在一起會怎樣呢?
  • IRENA: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暴跌 能源轉型迎來重要轉折點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可再生能源成本暴跌標誌著全球低碳能源進程的重要轉折點,與運行現有的燃煤電廠相比,新建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場的造價越來越便宜。2019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中有一半以上的電力成本低於最便宜的新建燃煤電廠。
  • 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舉行
    發表於:2009-10-14 09:00:1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工程熱物理所承辦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近日,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座談會在北京融金國際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芬蘭科學院聯合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承辦。
  • 太陽能簡介
    在海平面上的標準峰值強度為1kw/m2,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0.20kw/m2,相當於有102,000TW 的能量,人類依賴這些能量維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資源除外)雖然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於現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的一萬多倍,但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異,因時而變,這是開發利用太陽能面臨的主要問題。
  • 【學術講座】對抗極端天氣的能源系統Resilience設計
    航空樓第一會議室B410邀請人:蔡志強承辦學院:機電學院聯繫人:蔡志強聯繫電話:13709247090報告簡介:能源系統,比如微型智能電網系統,能夠長時間抵擋極端天氣和惡意攻擊,並能通過孤島運行提升網絡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