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老人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農田

在人類還沒有實現科技信息化的以前,社會生產力是相對落後的,大部分行業的生產效率都對傳統手工業有較大的依賴性。沒有高科技設備、沒有自動化程序,那個時候的工業發展是怎樣的狀況呢?其實也遠遠沒有猜想的這麼不堪,畢竟那個時候的木匠、鐵匠和石匠等手工業技術也發展的程度比較高。

不管是木匠、鐵匠,或是石匠、泥瓦匠等職業,在當時都堪稱一門技術活,相當於現在高新技術職業資格證,在那個時候的農村地區都是非常受歡迎。以前的農民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打工、做買賣或者搞副業的渠道,要麼就是種地、養殖,要麼就是學一門好的手藝。學什麼呢?這可得根據個人的大致情況而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師傅願意收。要學得一門好手藝,與師傅的品行也有很大關係。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過一些傳統手藝人,他們那種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確實很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我曾問過村裡的老木匠這樣一個問題:又不是建房子,為什麼有的工匠都會自己畫好圖紙呢?他表揚我觀察入微,因為很多師傅、工匠都是不畫圖的,就算有一學人畫了草圖也很少會讓別人看到。

老木匠告訴我這麼一句話「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我聽得一頭霧水,什麼長的、短的,又是不長不短的。我記得在學習古漢語的時候都往往會將長短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衣標體態,相當於現在我們常說的高和矮,難道是學木匠、鐵匠和石匠哪些對身高、體重有要求嗎?木匠笑著搖了搖頭。

關於「長木匠、短鐵匠」

工匠們要將各種各樣大小、長短和形狀不同的原料加工成日常使用的家具、產品,都需要備料、選料、計算和開料的過程,再到一點一滴的製作加工,將零散的部件全部組合起來、最後就是拋光和刷漆等美化處理。長木匠就是指的木材、木方等原料都是比較長,打造木器家具的時候也不宜預留的太少,要為邊角損耗、磨邊等預留的多一些長度。到最後用刨子處理以後表面也是很光滑的。短鐵匠則恰恰相反,有經驗的打鐵匠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的減少一些尺寸,因為生鐵燒製成熟鐵、再到鑄造的時候,鐵的體積大小都可能有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打鐵師傅們的用料也就遵照了「宜少不宜多」的方法,打造的鐵器也更小巧精緻。

關於「不長不短是石匠」

通過前面半句話,我們大概了解木匠和鐵匠的用料慣例;那麼「不長不短是石匠」又是指的什麼意思呢?和木匠、鐵匠一樣,石匠也是一門非常古老的手藝,通過鑿子、錘子等最簡單的工具將大山深處的石頭開採出來,並按照不同的形狀、以不同的手法加工成不同的物品。石頭也是非常堅硬的物質,相比木器和鐵器,石頭也更不容易發生理化反應;加工製作的時候就要把握準確的角度、尺寸等,才能夠把相應的石器製作的更加標準和美觀。現在的農村地區也很少有石匠、鐵匠哪些古老職業了,對這些流傳下來的古話,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帶你看三農#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一旋橫,二旋擰」什麼意思?頭上長旋啥含義
    頭上長弦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它能有什麼意思,農村有俗語「一旋橫,二旋擰」,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看這字面意思應該是,頭上長一個旋兒的人比較豪橫,頭上長兩個旋的人比較擰巴。不過我倒沒有聽說過這句老話,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長一個旋的,總沒有那種一個都不長的吧,難道只要頭上長旋的就豪橫擰巴?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前兩天就是冬至了,可以說過了冬至,那麼白天就會越來越長,晚上就會越來越短了,未來大家下班就會慢慢看到天亮才下班了。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北瓦松,南不死鳥,這兩種都屬於景天科多肉植物。瓦松,景天科多肉植物,別名瓦塔,塔松,向天草,耐旱耐寒,在北方的巖石山坡上和老瓦房上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啥意思?
    我習慣每周給農村的外婆打一個電話,一般是在周末的時候。而我們電話總是能聊最少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問家常,半個小時聽外婆說古老的農村俗語。這不,昨天周末,我打電話給外婆,又聽到了一個新的俗語。歡迎圍觀,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是啥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歇後語,老人常說的「朽木棺材」又有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這些歇後語,尤其是和老人之間聊天的時候,雖然看起來老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但實際上他們卻能夠口若懸河,說出一個又一個讓人難懂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不僅有趣味性,還是農民在長時間的生產活動中的濃縮精華。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不是農村老人的俗話,是廚師行業的老話,行業箴言。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釋「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是羊不姜,什麼是牛不韭。為什麼「羊不姜,牛不韭」。第一,字面理解果是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會第一聯想到養殖。羊不吃薑,或羊不能吃薑。牛不吃韭菜,或者牛不能吃韭菜。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我就從沒見到過牛羊吃生薑韭菜的,聞聞就走。但是稍有烹飪基礎的人,知道這是指的飲食,做肉菜的禁忌,羊肉不搭姜,牛肉不搭韭菜。
  • 農村俗語「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啥意思?有道理嗎「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這句農村老話,就是說驢、馬、騾這三種家畜,雖然外形上有所區別,聽力都非常不錯,所以用以寓意人的聽力好。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這個也不能說全是迷信的說法,有些確實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在大概率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農村俗語不但通俗易懂,還蘊含許多深刻的道理。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
  •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
    農村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天逢5正是我們趕集的日子,發現不少外地打工的人也返回來了。畢竟在端午節的時候有插艾草的習俗,後來閒著無事就和大爺交談起來了。其中就聊到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老大爺就說到了插艾草的講究是很多的。老大爺告訴我說,端午節插艾草講究「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是什麼意思呢?當時我也是一臉懵逼。大爺見我一臉的疑惑樣子,就知道我肯定沒聽過這在說法,於是就給我耐心講解了。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老年版李子柒」:什麼網紅不網紅的,我就是個木匠
    阿成2013年入行網際網路領域,每天端著相機出去選景、拍攝,總結出的經驗是:視頻要短,太長了沒人有耐心看完;劇情要搞笑,這樣才能吸引人;最好能切中某些心理,比如好奇、同情、嚮往……「這個領域變得太快了。」阿成說,他必須跟在流量後面,快馬加鞭地跑。
  • 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
    提要: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文/二狗對於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災年。」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無稽之談。紅薯開花在某些紅薯方面來說,是由於氣候、氣溫、光照或者變異等現象造成的開花的生理特徵。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伏數頭伏」什麼意思?今年何時入伏?
    再過十幾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農村人都說長到夏短到冬。就是說白晝時間最長到夏至,最短到冬至。今年的夏至是六月二十一,夏至也就意味著最熱的天氣來了。因為農村人習慣性的將夏至跟冬至對應,都說如果冬至不冷,夏至也不會太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年冬天三九天暖冬,不知道今年三伏天是不是會熱的輕一些。
  •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文|海豐說歷史衣食住行,安居樂業,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房子是很看重的,中國人也有非常濃重的鄉土情結,故鄉就是故鄉,講究一個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所以蓋房子自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關於蓋房子有很多習俗和規矩,還有一些避諱,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農村除了有非常多的花花草草,還有非常多的俗語,以前農村還有非常多人的時候,很多農民在農忙結束後就喜歡聚集在村口聊聊天,喝喝茶,生活是非常的悠哉,雖然他們每天的時候都是非常的辛苦,而且歲數也很大了,但是那時候的老人身邊基本都是有孩子們陪著的,不想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為了可以賺取更多的錢,於是就讓老人一個人在家裡生活,而自己卻跑到城市打工了,不過我們也知道,這也是時候的無奈,如果他們不賺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