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三札》——《續汝帖》刻四「南宋名臣書」
端硯銘文
□李志軍(武漢大學哲學博士)
背景穿越
南宋紹興七年(1137)秋的長江上,一艘客船中,嶽飛一遍遍地謄寫一份奏章。隨軍轉運使薛弼伸頭看了一眼,見嶽飛是請立皇太子,大吃一驚,說:「身為大將,似不應幹預此事。」嶽飛說:「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
就是這張小楷,闖進了高宗皇帝心中最隱秘的區域,為四年後的風波獄埋下了伏筆。同樣大殺功臣的朱元璋卻有贊語:「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鳳墅帖》裡的嶽飛行書
嶽飛的小楷已欣賞不到,但在《鳳墅帖》裡可看到嶽飛剛勁儒雅的行書。
《鳳墅帖》由曾宏父刻於南宋嘉熙、淳祐年間(1237-1252年),距嶽飛被害剛好一百年,收嶽飛三札。
《與通判學士帖》:
「飛諮目啟上。通判學士即日伏惟。起居佳勝。承惠翰慰感,尚阻披唔,願言加嗇,以俟寵渥。凡事切幾勉力王事為望。不宣。飛諮目再拜通判學士閣下。」
《洪井帖》:
「飛已至洪井。累日只俟營寨了,便如長沙矣。此有所需,示及。飛再拜。」
《平虜亭記帖》:
「平虜亭記甚佳,可勒諸石。但過情之譽為多,豈踈拙所宜當?悚仄悚仄。飛再拜。」
歷史點評在此
曾宏父跋云:「嶽武穆奮自行伍,名震夷夏,然吐辭揮染人未易。及勉力王事,勸僚佐以忠也。俟營寨了,便如長沙,勤勞邦家也。答平虜亭記,處己以謙也。武飾以文,勇守以謙,猶不免讒佞之手,哀哉!」
嶽珂《寶真齋法書贊》云:「先王夙景仰蘇氏,筆法縱逸,大概祖其遺意。」
這幾張手札正是學東坡的書體。
端硯銘文可見草書
嶽飛的草書,可見於一方端硯銘文。此硯最早為謝枋得收藏。謝枋得將銘文與家藏嶽武穆墨跡相比,認定是嶽飛遺物無疑。「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字,堅毅沉雄,氣貫日月。
謝枋得與文天祥同年進士,南宋亡,絕食而死。他將此硯贈與文天祥以相激昂。文在硯上刻銘曰:「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文天祥說:「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幹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宋史·嶽飛傳》云:「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嶽飛者,一代豈多見哉。……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