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地所土壤剖面有機/無機碳儲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站李彥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2009CB825102)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KZCX2-YW-431)的支持下,針對全球土壤碳儲量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時常忽略土壤無機碳庫這一問題,以降水梯度變化為主線,景觀類型轉變與剖面土壤碳儲為結合點,開展了中國北方區域降水梯度下自然景觀從森林到荒漠土壤有機/無機碳儲及其垂直分布的研究。

結果證實,除森林外50%的土壤碳存儲於1-3m土層(圖1),對於草原和疏林草原景觀,主要是有機碳,對於荒漠和灌叢荒漠景觀主要是無機碳;土壤有機碳密度: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灌叢荒漠>荒漠,土壤無機碳密度: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灌叢荒漠<荒漠。

研究結果展示了在流域、區域和全球碳儲分布研究中,深層次土壤剖面層中草原景觀有機碳儲和荒漠景觀無機碳儲是不容忽視的,結果對於估算中國碳儲大小以及由此而展開的預測氣候變化的發展趨勢模型模擬的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參數。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相關焦點

  • 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國逸和研究員張德強指導下,在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產物去向,而非凋落物產量,決定了土壤有機碳的賦存狀態;高質量的凋落物其分解產物向土壤轉移的比例更高。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www.huaue.com  2020年5月25日  來源:天津大學     日前,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陳春梅副教授,與美國喬治亞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德拉瓦大學的同行合作,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6-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另外鹹海是全球土地覆被變化最突出的地區,半個世紀以來乾涸湖床的地表環境一直在不斷變化,原生植被演替現象悄然進行,表層沉積物和土壤類型也發生了明顯轉變。及時獲取鹽/沙塵源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化,是鹽/沙塵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所在。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命名開館
    12月28日,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最具規模、內容最豐富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誌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將面向公眾全面開放。該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內陸荒漠乾旱區特色展示的科普場館,全面介紹了新疆自然地理、生態及生物學相關科學知識。新疆自然博物館共兩層,展廳面積2600㎡。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南京土壤所在細菌群落裝配過程介導土壤剖面SOC代謝研究中獲進展
    南京土壤所在細菌群落裝配過程介導土壤剖面SOC代謝研究中獲進展 2020-07-13 南京土壤研究所 隨機過程和確定過程共同決定了微生物群落裝配,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裝配過程會對微生物成員施加約束並影響微生物的功能。但隨機過程和確定過程對剖面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的相對貢獻及其造成的土壤有機碳(SOC)動態變化尚不明確,限制了對深層土壤SOC動態變化機制的解析。
  •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構效關係研究取得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場效應電晶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多個領域展示廣泛的應用前景。其載流子遷移率是鈣鈦礦材料性能以及實現以鈣鈦礦為基的高效率器件的重要參數。國內外不少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的鈣鈦礦結構來調控載流子遷移率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 國內土壤科研進展,了解一下
    導 讀 瀋陽生態所揭示野外氮沉降對土壤有機碳分解激發效應的影響;東北地理所在土壤表面形態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地球環境所在我國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估和生態修複評價方面取得進展
  • 案例分享丨復旦大學聶明團隊在土壤碳循環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生科院聶明團隊在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全球土壤有機碳庫儲量約是大氣碳庫的三倍,因此通過土壤有機碳分解釋放的CO2對大氣CO2濃度有著重要的影響,進而改變區域乃至全球氣候。土壤有機碳的分解強度受到溫度的調控,其對溫度的敏感性被認為是決定未來氣候變化態勢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陸地氣候預測模型的關鍵假設與重要參數。
  • 我校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及抑制取得進展
    近日,我校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分解和抑制方面獲得新進展。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得到了飛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近十年就從最初的3.8%迅速增長至目前的25.2%,然而電池的的商業化應用卻受限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構不穩定性,高溫、氧氣、水、光照條件甚至電子束輻照均會導致鈣鈦礦材料分解進而引起器件性能衰減。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標本館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激增至50萬次
    天山網訊(記者劉傑報導)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CVH)網站排名數據,今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標本館(XJBI)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累計518429次,是往年的5倍,首次進入全國數字標本館年度下載量前十位。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03 武漢植物園   同時,研究人員以丹江口庫區農田、灌叢和森林為對象,運用穩定同位素的方法研究甲烷氧化速率,結果表明造林能夠顯著增加甲烷的氧化速率,灌叢和森林甲烷氧化速率較農田高186.3%和93.5%,造林地甲烷氧化速率的增加和土壤有機碳的質量,氮的有效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密切相關,農田較高濃度的無機氮反而抑制了甲烷氧化速率。
  • 土壤有機質礦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海外特聘研究員項目旨在鼓勵加強學科組與國外傑出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研究。自2017年,受東北地理所海外特聘研究員項目資助,土壤物質循環學科組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William R.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及抑制取得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分解和抑制方面獲得新進展。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得到了飛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近十年就從最初的3.8%迅速增長至目前的25.2%,然而電池的的商業化應用卻受限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結構不穩定性,高溫、氧氣、水、光照條件甚至電子束輻照均會導致鈣鈦礦材料分解進而引起器件性能衰減。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所以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研究優勢降解菌的降解能力及對汙染物的適應機理,通過宏基因測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構成以及群落功能和代謝通路,提高菌種對石油烴、多環芳烴和滷代烴的降解效率。為自然環境條件下複合有機汙染物的降解提供數據支持與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