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張新波Angew:三功能可溶性氧化還原介質助力高容量穩定Li-O2電池

2021-01-12 清新電源

     可充電非質子Li-O2電鋰離子電池,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Li-O2電池典型的電化學過程是在放電和充電過程中,金屬鋰與O2發生反應,生成和分解Li2O2。從中間產物O2-生成Li2O2有兩條途徑:表面機理和溶液機理。作為寬帶隙絕緣體,Li2O2通過表面機制在氣體擴散正極生長會鈍化正極,導致電池的容量低、壽命短。而通過溶液機制生長的Li2O2為大尺寸曲面圓環,放電容量較高。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些促進Li-O2電池在溶液介導途徑放電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其超高的能量密度。其中,高供體數(DN)或受體數(AN)的電解質,能增加Li+或O2-的溶解度,更傾向於溶液機制。質子添加劑,如水和苯酚,也可通過形成過氧化氫觸發溶液介導途徑。O2氧化還原介質(RMs),可催化O2的還原,提高溶液中O2-的濃度,顯著提升放電容量。雖然溶液機制可以增加比容量,但因為析氧反應(OER)發生在Li2O2與正極的內部界面,使遠離正極的Li2O2剩餘,因此大尺寸Li2O2的完全分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最近,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促進均相催化的液體催化劑OER RMs。與在電荷轉移受限的固體催化劑下Li2O2的直接電化學氧化不同,RM首先在正極被氧化到其氧化態(RM+),然後RM+擴散到Li2O2顆粒附近,進行Li2O2的化學氧化分解同時RM+恢復到其還原態。在RM的幫助下對Li2O2進行化學氧化,可以擴大Li2O2分解反應區域,避免生成活性差的中間體,如Li2-xO2等,從而提高充電效率,降低副反應程度。

然而,RMs促進Li-O2電池運行時,主要副產物(Li2CO3和LiOH)分解的重要性卻被忽略。儘管醚基電解質比其他電解質相對穩定,但它們仍然容易受到還原態含氧產物O2-、Li2O2等的親核攻擊,生成Li2CO3和LiOH,導致Li2O2產率低至約80%。除了電解質外,通常採用的碳基正極也容易受到還原態含氧物種,特別是O2-的影響,導致在碳- Li2O2界面生成單層的Li2CO3。LiOH和Li2CO3的存在會嚴重降低輸運電流,導致高充電電壓,進而進一步加劇副反應。一旦活性位點被逐漸積累的LiOH和Li2CO3所覆蓋,正極的催化位點就會減少,液相傳質和電荷轉移將進一步受到限制,最終導致Li-O2電池失效。因此,為了增加Li-O2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僅對Li2O2有效的RM是不夠的。由於RMs的作用是由其內在氧化還原電位決定的,當前的RMs僅具有單一或雙重作用,要麼促進溶液的放電過程,要麼促進充電過程。目前還沒有具備三種功能並同時捕獲反應中間體(以減少副反應,調節Li2O2的溶液介導生長,並對Li2O2及其副產物進行共氧化)的RMs。

針對以上問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張新波研究員(通訊作者)團隊首次引入新型醚族RM,2,5-二-叔丁基-1,4-二甲氧基苯(DBDMB),作為一種有效的三功能可溶性催化劑,提高Li-O2電池的性能。研究證實DBDMB可以捕獲Li+和活性O2-,促進大曲面環形Li2O2顆粒的溶液生長,避免O2-與溶劑和正極發生嚴重的副反應,從而提升放電容量及Li2O2產量(96.6%)。此外,DBDMB合適的本徵氧化還原電位不僅能在較低的電壓下氧化Li2O2,還能有效去除主要副產物Li2CO3和LiOH。DFT計算證實,O原子的富電子性質是DBDMB在合適電位下氧化的前提,而p-π 共軛DBDMB和DBDMB+的電子離域是其可逆轉換的保證。因此,在電解質中加入DBDMB可以提高電池的放電容量,有利於提升Li-O2電池長期循環穩定性。相關成果以「Trifunctional soluble redox mediator enabled high-capacity and stable Li-O2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上。

1. 首次在電解質中引入一種新型的三功能性醚基氧化還原介質(DBDMB),用於捕獲活性O2-,減輕Li-O2電池循環過程中的強氧化環境。

2. DBDMB對Li+和O2-的強溶劑化作用不僅能減少副產物的形成(Li2O2產率高達96.6%),還能促進大尺寸Li2O2顆粒的溶液生長,避免正極鈍化,提升放電容量。

3. DBDMB使Li2O2的氧化和主要副產物(Li2CO3和LiOH)的分解得以高效進行,提升了Li-O2電池的穩定性。

4. DFT計算闡明了DBDMB促進涉及O2可逆氧化還原反應的內在機制。

一、DBDMB的氧化還原性

 在1 M LiCF3SO3、5 mM DBDMB溶於TEGDME為電解質的三電極電化學系統中,用循環伏安法(CV)測定了DBDMB的氧化還原性。如圖1a所示,DBDMB的氧化還原電位為4.20 V,高於Li-O2電池的理論氧化還原電位(2.96 V),可以使Li2O2在充電過程中被氧化。另外,在圖1b中,Randles-Sevcik圖顯示了擴散控制的動力學,計算出DBDMB的擴散係數為3.95×10-7cm2s-1。LSV和CA測得的陰極和陽極峰值電流之比(Ipc/Ipa)為0.99,表明DBDMB/DBDMB+在O2氛圍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具有高度可逆性(圖1c)。此外,還研究了涉及ORR電位窗口的CV曲線(圖1d)。在電解質中引入5 mM DBDMB明顯增加了ORR的電流並促進了OER過程,這可能歸因於DBDMB誘導了溶液介導的放電機制和產物分解。旋轉圓盤電極(RRDE)試驗結果驗證了溶液機制下的放電過程(圖1e)。UV-Vis和1H NMR測試結果顯示了DBDMB對O2-的捕獲能力(圖1f,g)。此外,對不同濃度DBDMB的電解質進行了7Li NMR譜分析,結果表明Li+和DBDMB之間實際上存在很強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說,Li+可以被DBDMB溶劑化(圖1h)。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DBDMB對O2-和Li+的溶劑化作用是ORR動力學加快的原因。

圖1. 5 mM DBDMB 1 M LiCF3SO3/TEGDME在O2氛圍下(a)不同掃速下的CV及(b)對應Randles-Sevcik圖;(c)LSV電流瞬態圖和CA技術確定Ipa和Ipc值;(d)有/無DBDMB電解質在Ar或O2氛圍下的CV;(e)有/無DBDMB電解質的RRDE測試;有/無O2-DBDMB的(f)UV-Vis和(g)1H NMR光譜;(h)不同濃度DBDMB電解質的7Li NMR光譜

二、DBDMB的功能機制

作者通過DFT計算揭示了DBDMB的內在機制。DBDMB溶液介導的放電可以由圖2a-d來解釋。當O2-、Li+、LiO2和Li2O2與DBDMB配合時,總體吉布斯自由能變化分別為-3.85、-0.92、0.01 eV和0.21 eV,說明DBDMB只能溶劑化O2-和Li+,而非LiO2和Li2O2。結果表明,DBDMB對Li+和O2-的溶劑化是導致溶液介導放電的原因。過程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如圖2e所示,詳細的放電過程可歸納為以下方程:

O2 + e- → O2- (1)
O2- + DBDMB → DBDMB: O2- (2)
DBDMB: O2- + Li+ → DBDMB: LiO2 (3)
DBDMB: LiO2 → DBDMB + LiO2 (4)
2LiO2 → Li2O2 + O2 (5)

   優化後的DBDMB和DBDMB+結構如圖2f,h所示。表面靜電勢圖(圖2g)證實了DBDMB的電子離域,表明表面負靜電勢區域主要位於苯環和O原子上。DBDMB+表面正靜電勢區主要位於苯環和O原子上(圖2i),DBDMB+的共振結構揭示了正電荷的離散分布(圖2j)。正電荷離散分布能夠穩定DBDMB+,並使其可逆還原,因此, CV具有良好的長期可逆性。總之,通過引入DBDMB實現的Li+和O2-捕獲可以促進Li2O2溶液機制生長,抑制電解質和電極對O2-的副反應。此外,闡明了富電性O原子是DBDMB在適當電位氧化的前提,DBDMB和DBDMB+的p-π效應保證了其轉變可逆性。

圖2. (a)DBDMB:O2-, (b) DBDMB:Li+, (c) DBDMB:LiO2 和 (d) DBDMB:Li2O2配合物的優化結構和吸附能;(e)DBDMB, Li和O2 不同氧化還原態的Gibbs自由能變化;(g)DBDMB和(i)DBDMB+表面靜電勢圖;(j)DBDMB+共振結構

三、含DBDMB Li-O2電池的放/充電行為

    Li-O2電池的放/充電曲線如圖3a。可見,添加DBDMB對放電平臺幾乎沒有影響(~2.7 V),而使充電平臺降至3.97 V左右,遠低於未添加DBDMB時的4.40 V。為確認DBDMB的引入對典型Li-O2電化學的影響,對不同狀態下的正極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DBDMB不改變Li-O2電池的電化學反應,使得Li2O2的生成和分解高度可逆。DBDMB對Li2O2的催化行為可以描述如下:充電時,DBDMB首先在正極氧化為DBDMB+,隨後DBDMB+擴散到Li2O2粒子附近,發生Li2O2的化學氧化同時DBDMB+恢復為還原態的DBDMB。該過程不斷發生,直至所有的Li2O2完全分解。

Li-O2電池的充放電曲線進一步證實了DBDMB對Li2O2的催化氧化能力(圖3c)。含DBDMB電池放電容量的提升,可能與Li+和 O2-溶解誘導的Li2O2溶液生長有關 (圖3 g)。可逆容量與全放電容量幾乎相同(圖3c),說明即使在深度放電狀態下,DBDMB也能有效催化Li2O2分解。對於含DBDMB的電池,第二圈放電容量相對首圈翻倍,形成顆粒型Li2O2直徑達到4~5μm(圖3d)。在不含DBDMB的電池中,Li2O2為薄片型,尺寸比首圈放電小(圖3e)。DBDMB捕獲活性O2-可以避免相關的副反應(圖3f)。含DBDMB電池容量增加現象從未被報導過。最可能的原因是:在第一次充電後,充滿活性位點正極的原有結構基本恢復,但由於充電電壓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仍有少量的Li2O2殘留。這些殘餘的Li2O2作為種晶,使溶解的Li2O2在其表面成核並生長成大顆粒,從而使容量顯著增加。

圖3. (a) 1 mA h和(c)Li-O2電池充放電曲線(2.0-4.4 V);(b)含DBDMB電池在不同荷電狀態下的正極XRD圖譜;(d)添加和(e)不添加DBDMB電池正極二次完全放電至截止電壓後的SEM圖;(f)Li2O2產率;(g)不同的Li2O2生長路徑示意圖:表面機制和溶液介導機制

四、DBDMB對Li2CO3 和 LiOH的催化能力

DBDMB的氧化還原電位(4.20 V)高於Li2CO3和LiOH(3.82和3.39 V),使其可能具有氧化分解Li-O2電池主要副產物的能力。通過對預先負載Li2CO3和LiOH正極的一系列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圖4)。

五、含DBDMB的Li-O2電池循環性能

藉助實驗研究和DFT計算,確定了引入DBDMB可以促進溶液放電機制,減少副反應副產物(Li2CO3和LiOH)的形成,以及通過有效地分解Li2O2和副產物,促進幾乎所有正極活性位點完全回復, 顯著延長Li-O2電池循環壽命,循環性能對比見圖5。

圖 4. 預先負載(a)Li2CO3和(e)LiOH的正極在有/無DBDMB條件下的充電曲線;預先負載(b)Li2CO3和(f)LiOH的正極在有/無DBDMB條件下初始及再充電下的XRD圖譜;預先負載(c)Li2CO3和(g)LiOH的正極在含DBDMB的初始狀態及再充電狀態(d,h)下的SEM圖;(i)初始及再充電狀態下正極的FT-IR光譜;預先負載(j)Li2CO3和(k)LiOH正極含DBDMB初始及再充電狀態下EIS

圖 5. (a) DBDMB對Li-O2電池中Li2O2、LiOH和Li2CO3的氧化反應機理示意圖;(b-g)電化學性能

本文提出DBDMB作為一種新型的醚族氧化還原介質,是有效的三功能液體催化劑,能夠顯著提高Li-O2電池的放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DBDMB對Li+和O2-具有強吸附能力,促進了Li2O2經溶液介導機制生長,避免了活性O2-引起的副反應,從而顯著提高了放電容量,實現了高達96.6%的Li2O2產率。此外, DBDMB合適的氧化還原電位(4.20 V)不僅能夠氧化Li2O2,而且有利於電池中主要副產物Li2CO3和LiOH的分解。兩種作用相結合使得正極活性位點可逆回復,提升了循環穩定性。通過DFT計算揭示了DBDMB的詳細作用機制,有助於全面理解該系統,開展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該研究為提高鋰空電池的性能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Qi Xiong,Gang Huang and Xinbo Zhang, Trifunctional soluble redox mediator enabled high-capacity and stable Li-O2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2020, DOI: 10.1002/ange.202009064)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ange.202009064

清新電源投稿通道(Scan)

相關焦點

  • Li-O2電池/ESM/王開學、陳杰勝:DPPH氧化還原介質和石墨烯-木犀草素保護陽極促進鋰氧電池電化學性能
    2 可溶性氧化還原介質(RMs)已被證明能有效地促進Li2O2顆粒的氧化。然而,鋰金屬表面電化學氧化介質(RMsox)的自放電會加速鋰枝晶的形成。  【主要結論】1 以二苯基苦味酸苯肼(DPPH)為有效的可溶性氧化還原介質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明軍AFM:氧化物剝離石墨助力SiOx/石墨烯負極
    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比於石墨負極,Si負極具有更高的理論容量以及適宜的充放電平臺,被認為是構建高能量鋰離子電池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然而,Si和Li之間的合金化反應不可避免地引起巨大的體積變化(≈300%),造成顆粒粉化、電極剝離以及SEI膜皸裂等問題,最終導致容量快速衰減。
  • 長春應化所研成聚醯亞胺纖維
    長春應化所研成聚醯亞胺纖維 2006-01-2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一種具有高模量、高強度、低吸水率、耐水解、耐輻照和優異耐熱氧化穩定性能的聚醯亞胺纖維近日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研發成功
  • 長春應化所新型鋰-空氣電池關鍵材料及電池組研究獲進展
    電池比能量不足嚴重製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鋰-空氣二次電池因具有比現有鋰離子電池高出1~2個數量級的理論比能量,是最能夠取代汽油的電池種類,已成為電動車電池的明日之星。然而受限於電解液和空氣電極等性能的嚴重不足,現有鋰-空氣電池存在能量轉化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和循環壽命短等亟待解決的難題。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
  • 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對此,有人利用氧化還原介質可在液相中產生穩定且可溶的中間體絡合物,並抑制在電極表面上形成絕緣Li2O2膜。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 納米科學:嗜硫性電催化劑在Li-S電池中疏通多硫化物「溢流」!
    傳統的鋰離子(Li-ion)電池成熟但能量密度有限,並且不能滿足對優異能量存儲的日益增長的需求。鋰 - 硫(Li-S)電池的能量密度(理論上約為2600 Wh kg-1)比鋰離子電池高三到五倍,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候選電池。「Li-S電池的極高能量密度是由於獨特的反應機制。硫和硫化鋰之間的轉換涉及相變,與插層機制相比具有極高的容量,」張強博士說。
  • 鴻達興業(002002.SZ):新達茂稀土擬從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引進多項...
    智通財經APP訊,鴻達興業(002002,股吧)(002002.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包頭市新達茂稀土有限公司(簡稱「新達茂稀土」)日前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籤署了《技術轉讓(專利權)合同》以及《技術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引進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稀土專利技術,具體包括:一種稀土氫氧化物中鈰的溼法空氣氧化方法、一種稀土氟化物納米粒子的製備方法、一種從包頭稀土礦硫酸浸出液中萃取分離鈰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通過綠色介質成功製備芳胺類化合物
    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綠色合成與催化研究組發明的「H2O-CO2體系中芳烴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氫製備芳胺類化合物的方法」,近日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英國化學通訊》報導長春應化所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重要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青年科學家王鵬研究員領導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組,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在開發具有中國品牌的高性能有機釕染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與瑞士洛桑聯邦高工該電池發明人Grätzel實驗室合作,對新染料進行了標準的光伏性能評價,初步製備的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就達10.5%,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化學通訊》(Chem.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但是,要獲得這些可再生能源的全部價值,就需要以具有成本效益、安全和可持續的方式來存儲和分配所產生的任何可再生能源。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
  • 2019廣東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聯合招收...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現面向國內外聯合招收博士後2 人,具體要求如下:一、院所及導師介紹深圳大學腦病與大數據研究所在倪嘉纘院士的帶領下,應用多種組學技術(如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開展阿爾茨海默症、孤獨症等腦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斷生物標誌物研究,在國家自然基金、深圳市科創委學科布局及技術攻關等項目的支持下
  • 容量翻倍!氧化還原核心助力高性能負極材料
    近日,德國HIU的Yanjiao Ma(第一作者)和Dominic Bresser(通訊作者)通過在氧化物負極材料CeO2中進行金屬元素摻雜,藉助摻雜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將其容量提升200%以上。通過在CeO2材料中摻入少量的Fe元素,可以將材料的初始容量提升至305mAh/g,循環後穩定在260mAh/g,相比於GeO2材料提升超過200%。在倍率測試中摻雜的Ge0.9Fe0.1O2材料在各個倍率下也展現出了更好的容量。研究表明摻雜的Ge0.9Fe0.1O2材料的容量與Fe元素的摻雜量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Fe元素含量越高則容量越高。
  • 廈門大學董全峰團隊&陳嘉嘉團隊Chem:鋰硫電池Li2Sn的作用機理研究及性能提升策略
    但由於其電池工作過程中電極轉換反應的複雜性,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報導能夠實現穩定的理論容量輸出。多硫化鋰,作為參與電極氧化還原反應的中間產物,深刻理解其在電池反應過程中的行為及作用對於構建高性能Li-S電池具有重要意義。
  • 吉林省汽車用高分子材料討論會在長春應化所舉行
    7月13日,由吉林省工信廳組織、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辦的吉林省汽車用高分子材料討論會在長春應化所舉行。吉林省國防科工辦處長崔玉光,吉林省工信廳處長柳棲森,四平市工信局、遼源市工信局、通化市工信局、白山市工信局領導以及汽車產業相關企業代表等二十餘人參加了討論會。長春應化所副所長周光遠以及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
  • 長春應化所舉辦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講
    應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汪勇教授、丹麥科技大學Jens Wenzel Andreasen博士和東京都立大學的Kotohiro Nomura教授於9月13日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學術訪問,並做客「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第147講、148講、149講」,分別為應化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做了題為「兩親嵌段共聚物的選擇性溶脹介孔化」、
  • 鋰離子電池陰陽離子氧化還原的聚陰離子草酸鹽陰極
    鐵基聚陰離子化合物使用儲量豐富的鐵作為氧化還原中心能夠有效緩解資源限制,並且降低成本,實現大規模應用。更重要的是,氧原子通過強共價鍵穩定在聚陰離子(如,(PO4)3-)中,可以降低氧氣釋放並提高循環穩定性。由於磷酸鐵鋰(LiFePO4)陰極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等優點。
  • 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電化學活性隔膜增加鋰離子電池容量
    商業化鋰離子電池隔膜通常是由聚烯烴製備而成,其電解液浸潤性較差和熱穩定性不佳。可再生,價格低廉的纖維素隔膜具有親水性好,結構可調和高柔性,熱穩定性高和生產工藝簡單等優點。現今,對於纖維素基隔膜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開發具有良好電解液浸潤性的安全隔膜上,對於製備化學功能化同時能提高電池容量的纖維素基隔膜的研究少之又少。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單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