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仲偉教授:短期雙抗後長期阿司匹林單藥治療成為PCI術後高出血...

2020-11-24 騰訊網

2020年經導管心血管治療科學年會(TCT2020)剛剛拉上帷幕,精彩的學術內容讓人回味無窮。抗栓治療仍然是最大的熱點之一,多項研究深入探討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後的抗血小板治療策略問題。特別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兩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高出血風險的患者中,與標準的12個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雙抗,DAPT)方案相比,DAPT治療1或3個月後改成單用阿司匹林長期治療,可顯著降低PCI術後大出血風險,且不增加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支架內血栓的風險。

PCI術後抗栓:6~12月DAPT是當前的標準方案

PCI術後的患者在一段時間內接受DAPT治療,即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一種P2Y12抑制劑(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是當前廣泛實施的一種臨床實踐。DAPT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PCI術後的急性血栓栓塞事件,包括支架內血栓形成。由於第一代藥物支架伴隨著相對較高的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風險,促使專家們提出PCI術後患者需要接受至少12個月DAPT治療的建議,並將之寫入了各種臨床共識和指南。與單獨使用阿司匹林相比,DAPT治療顯著降低了PCI術後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發生率,同時也顯著增加了大出血的風險,但總體上獲益大於風險[1,2]。

然而,隨著新一代支架的問世和廣泛應用,人們開始尋找新的平衡點:新型支架平臺的結構和材質、聚合物塗層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抗增生藥物的動力學特性都已大大改善,這使支架內血栓形成的風險明顯降低,長時間DAPT治療增加大出血風險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在那些有高出血風險的人群中,長時間DAPT治療有可能得不償失

人們開始嘗試通過縮短DAPT治療的持續時間來降低大出血風險。隨著一些新的臨床試驗結果的發表[3,4],最新指南已經推薦對那些高出血風險的患者,PCI術後的DAPT治療時間可以考慮縮短至3~6個月[5,6]。DAPT持續時間能否進一步縮短?DAPT治療結束後應該選擇何種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長期治療?在接受PCI治療的患者中,高出血風險者佔比超過40%[7],如何讓這些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療?這些都是具有重大臨床意義的研究課題。

XIENCE支架短期雙抗研究

TCT2020大會上,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Roxana Mehran報告了「XIENCE支架短期雙抗研究(XIENCE Short DAPT Program)」的主要結果[8]。這項前瞻性開放非隨機設計的研究包括XIENCE 28和XIENCE 90兩項試驗,旨在評估將DAPT時間縮短至1個月或3個月,能否達到預防缺血性事件的效果不劣於、而減少出血的效果優於標準12個月DAPT治療的預期目標。

試驗納入成功安裝XIENCE支架後的高出血風險患者[9],在接受1個月(XIENCE 28試驗)或3個月(XIENCE 90試驗)DAPT治療(阿司匹林+一種P2Y12受體抑制劑)後,在未發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情況下,停用P2Y12抑制劑,採用阿司匹林單一藥物繼續抗血小板治療(圖1)。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在1~6個月(XIENCE 28試驗)或3~12個月(XIENCE 90試驗)治療期間,發生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心肌梗死(採用非劣效性檢驗進行評價);次要終點是出血發生率(採用優效性檢驗進行評價)。XIENCE 90試驗還將支架內血栓形成作為另一個次要終點。研究將XIENCE V USA研究的結果作為歷史性對照,後者在美國192家醫院共納入8061例患者,在XIENCE V支架置入術後接受6~12個月的標準DAPT治療[10]。

圖1. XIENCE支架短期雙抗研究的設計方案

XIENCE 28試驗在全球110家醫院納入1605例患者,平均年齡75.97歲,其中34.1%為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發生率分別為3.5%和4.3%(圖2,非劣效性檢驗p=0.0005),BARC 2-5出血發生率分別為4.9%和5.9%(優效性檢驗p=0.19),BARC 3-5大出血發生率分別為2.2%和4.5%(圖3,優效性檢驗p=0.0156)。

圖2. XIENCE 28試驗的全因死亡或心肌梗死發生率比較

圖3. XIENCE 28和90試驗的大出血(BARC 3-5級)發生率比較

XIENCE 90試驗在美國101家醫院納入2047例患者,平均年齡75.25歲,其中34.7%為ACS患者。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發生率均為5.4%(圖4,非劣效性檢驗p=0.0063),BARC 2-5出血發生率分別為5.1%和7.0%(優效性檢驗p=0.0687),BARC 3-5大出血發生率分別為2.2%和6.3%(圖3,優效性檢驗p支架內血栓的發生率為0.20%(遠低於預估的允許目標值1.2%,p

圖4. XIENCE 90試驗的全因死亡或心肌梗死發生率比較

XIENCE 28試驗和XIENCE 90試驗的結果非常一致,研究者們據此得出以下三點結論[8]:在置入XIENCE支架後的高出血風險患者中,與標準的12個月DAPT治療策略相比,縮短DAPT時間至1或3個月、然後採用阿司匹林單一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新方案:預防缺血性事件的效果不差;臨床出血(BARC 2-5)的風險相似,但大出血(BARC 3-5)的風險顯著降低;支架內血栓形成的風險極低。

點評:

PCI術後採用一段時間的DAPT治療無疑極為重要。然而隨著人們對出血風險及其危害的充分認識,隨著新一代藥物支架在支架平臺、塗層材料和塗層藥物方面的改良,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療領域已經出現了降階治療的趨勢:在保證臨床效益不變的前提下縮短DAPT治療的持續時間或降低抗栓強度,有可能減少出血風險從而達到改善患者預後的目標。

近年來,已經有多項研究挑戰了PCI術後DAPT治療應該持續至少12個月的標準做法,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其中,有一些試驗在DAPT治療3~6個月後,改成單用一種P2Y12抑制劑繼續治療數月或1年,取得了臨床療效不降低但大出血風險顯著降低的效果。這些結果令人鼓舞。但是,某些專家把這些試驗的結果解讀為DAPT治療之後應該長期單用一種P2Y12抑制劑,而不應單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無效或療效較差。這種說法極端錯誤。

首先,現有指南仍然推薦PCI術後的患者,在經過一個階段DAPT治療後應轉成阿司匹林單藥長期治療;

第二,這些試驗沒有評價阿司匹林單用的效果,更沒有頭對頭比較過單用P2Y12抑制劑和單用阿司匹林的療效,怎麼可能知道阿司匹林無效或者療效不如P2Y12抑制劑呢?

第三,納入這些試驗的絕大多數患者,儘管在試驗期間單用一種P2Y12抑制劑,但在試驗結束之後,按照試驗的設計方案,還得回歸到二級預防的規範化路徑,即長期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藥,但總是寶刀不老。XIENCE支架短期雙抗研究的結果表明,在PCI支架術後的高出血風險患者中,1~3個月的DAPT治療後續以單用阿司匹林長期治療,能得到不增加臨床缺血事件而顯著降低大出血風險的效益。這些發現表明,在冠心病治療策略和手段已經比較完善的當代臨床實踐中,阿司匹林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短期DAPT治療後單用阿司匹林長期治療,給高出血風險的PCI術後患者提供了一種價-效比相當合理的臨床選擇方案。當然,這種方案的有效性和普適性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我們也希望今後有更多設計合理的隨機臨床試驗問世,仔細探索PCI術後不同類型患者的最佳抗血小板治療方案,使我們的臨床實踐能夠朝著精準醫學的目標迅跑。

專家簡介

施仲偉教授

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臟科教授,主任醫師。兼任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超聲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評審專家。《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等10多本雜誌的副主編、編委或特約審稿專家,發表論文500多篇,主編或參編《內科手冊》、《心血管疾病診治策略》、《中國國家處方集》、《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臨床超聲影像學》等專著30多本。美國心臟協會會員,歐洲心臟學會會員,1996年獲世界心血管超聲學會和中華醫學會聯合授予「超聲貢獻獎」,2013年獲美國心臟學會授予「國際交流獎」。

參考文獻:

[1] Mehta SR, Yusuf S, Peters RJ, etal.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llowed by long-ter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PCI-CURE study. Lancet, 2001, 358(9281):527-533.

[2] Mauri L, Kereiakes DJ, Yeh RW, etal. Twelve or 30 Months of Dual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rug-Eluting Stents. N Engl J Med, 2014, 371(23):2155-2166.

[3] Schulz-Schupke S, Byrne RA, tenBerg JM, et al. ISAR-SAFE: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6 versus 12 months of clopidogreltherapy after drug-eluting stenting. EurHeart J, 2015, 36(20):1252-1263.

[4] Varenne O, Cook S, Sideris G, etal. Drug-eluting stents in elderly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NIOR): a randomised single-blind trial. Lancet, 2018, 391(10115):41-50.

[5] Neumann FJ, Sousa-Uva M, Ahlsson A,et al. 2018 ESC/EACTS Guidelines on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Eur Heart J, 2019, 40(2): 87-165.

[6] Collet JP, Thiele H, Barbato E, etal. 2020 ESC Guidelines for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ST-segment elevation. Eur Heart J. 2020Aug 29, ehaa575.

[7] Capodanno D, Morice MC, AngiolilloDJ, et al.Tri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Patients atHigh Bleeding Risk Undergoing PCI: JACC Scientific Expert Panel. J Am Coll Cardiol, 2020, 76(12):1468-1483.

[8] Roxana Mehran.TCT2020.The XIENCE Short DAPT Program: XIENCE 90/28 - Evaluating theSafety of 3-month and 1-month DAPT in HBR Patients. https://www.acc.org/-/media/Clinical/PDF-Files/Approved-PDFs/2020/10/12/TCT20/Oct15-Thur/1245pmET-XIENCE-tct-2020.pdf

[9]Valgimigli M, Cao D, Makkar RR, et al.,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XIENCEShort DAPT Clinical Program: an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3-month or 1-monthDAPT in Patients at High Bleeding Risk Undergoing PCI with anEverolimus-Eluting Stent,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20),https://doi.org/10.1016/j.ahj.2020.09.019

[10] Naidu SS, Krucoff MW, Rutledge DR,et al. Contemporary Incidence andPredictors of Stent Thrombosis and Othe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theYear After XIENCE V Implantation: Results From the 8,061-Patient XIENCE VUnited States Study. JACC CardiovascInterv, 2012, 5(6):626-635.

相關焦點

  • AHA 2020|PCI術後抗栓藥物選擇,長期單藥治療阿司匹林當仁不讓
    以阿司匹林為基礎加用一種P2Y₁₂受體拮抗劑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6-12個月是指南推薦的PCI術後標準抗栓方案,而藥物洗脫支架(DES)的問世顯著降低了支架內再狹窄和靶血管重建率。近期研究對縮短雙抗後長期單藥抗栓治療進行了探索,但大多數研究針對的是出血高危患者。
  • PCI術後抗血小板治療:臨床試驗匯總和指南推薦比較
    PCI術後抗血小板治療:臨床試驗匯總和指南推薦比較
  • 雙抗治療適合哪種腦梗死類型?| CHANCE 研究亞組分析
    眾所周知,由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團隊領銜完成的 CHANCE 研究(氯吡格雷治療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的研究)於 2013 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這項研究確立了雙抗治療對於小卒中的短期內的預防卒中復發的效果。
  • 抗血小板治療患者心臟手術前血小板功能的檢測|P2Y12|冠狀動脈|...
    對於在雙抗治療期間需要緊急手術的患者,手術前停藥1到2天對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可同時兼顧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風險IIaB對於接受雙抗治療的患者,手術日期應根據血小板抑制試驗結果決定IB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冠狀動脈手術患者術前應繼續服用阿司匹林IB對於因非
  • THALES最新結果:卒中/TIA患者,伴或不伴動脈狹窄,雙抗都能獲益嗎?|安貞心語AHA2020
    此外,對於伴有同側顱內外動脈狹窄的患者,與單抗治療相比,雙抗治療可以顯著降低30天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雙抗組7.9% vs. 單抗組10.9%,HR 0.73;95%CI 0.56-0.79,P=0.023)。而對於不伴同側顱內外動脈狹窄的患者來講,單抗及雙抗治療並無統計學差異(雙抗組 4.8% vs. 單抗組 5.3%,HR 0.89;95%CI 0.74-1.08,P=0.23)。
  • 霍勇教授:「慢性冠脈症候群」時代,阿司匹林仍舊是二級預防的基石!
    聽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如何為我們解讀。霍勇教授在ESC會議現場CCS概念的提出,更能反映出冠狀動脈性疾病的動態變化過程今年CCS概念的提出,是基於對疾病重新認識的重要調整。既往我們把冠心病大致分為穩定性和不穩定性。不穩定性是指急性冠脈症候群(ACS),穩定性常以慢性穩定性心絞痛來代表。
  • 華法林抗凝及INR異常與出血的對策
    此時,患者繼續或中斷抗凝治療都有危險,應綜合評估患者的血栓和出血危險。完全停止抗凝治療將使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正在接受華法林治療的患者在外科手術前需暫時停藥,並應用肝素進行橋接。橋接治療是指在停用華法林期間短期應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替代的抗凝治療方法。
  • 經常吃阿司匹林好嗎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種抗炎藥,其實它不僅僅只有這一個作用,它還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抗風溼、預防血栓、治療膽道蛔蟲等等。那麼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嗎?經常吃阿司匹林好嗎?一、阿司匹林的功效和作用鎮痛解熱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於對銳痛的作用。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置入藥物洗脫支架後 | 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到底該...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導語:短期DAPT聯合P2Y12抑制劑單一治療可減少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置入藥物洗脫支架後的大出血風險。迄今為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置入藥物洗脫支架後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的最佳持續時間仍不確定。
  • 阿司匹林有什麼功效?奉勸:神藥雖好,但對5類人來說可能是禁忌
    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藥是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對於這五類人要慎用:一、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1、年齡:中老年人更好發於心血管疾病,因為血管老化缺乏重要的營養。2、糖尿病:會導致高膽固醇和不正常的脂蛋白。3、吸菸及二手菸。
  • 葛均波院士團隊盤點2020年經導管瓣膜治療
    POPular TAVI研究是探討TAVI術後抗栓方案的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A隊列納入665例不需要接受OAC治療的患者,1:1隨機接受阿司匹林單藥治療(n=331例)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334例)治療3個月,平均隨訪1年(圖1)。安全性方面,一年內阿司匹林單藥組和雙聯抗血小板組所有出血發生率分別為15.1%和26.6%( P=0.001)。
  • 柳葉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藥」阿司匹林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說:電影不是濟世良藥,只是一片阿司匹林。但事實上,阿司匹林早已被稱作「神藥」——它在臨床上對多種病症都有著不凡表現,全球每年大約消耗掉1500億片阿司匹林。自從1897年被合成出來後,阿司匹林的用處越來越多,從最初的解熱鎮痛消炎,到抗血栓、預防心血管疾病。至今,人們還在不斷發現它的新功能。
  • 長期吃阿司匹林、頭孢、布洛芬的危害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化學名乙醯水楊酸,是一種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對這個藥物最早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他用柳樹皮提取的粉末來治療疼痛和退燒,這個粉末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楊酸。為了預防血栓,對於心血管中風高風險的中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是很好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阿司匹林,比如凝血功能本身就紊亂的患者,消化道潰瘍易出血的患者、有嚴重哮喘病史的患者,都不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 PCI術後胸痛之謎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2年,平時口服二甲雙胍片控制血糖,具體治療情況不詳。 個人史:吸菸史40餘年,10支/天,未戒菸,少量飲酒史。 查體:心肺查體患者無明顯異常。
  • 百年「神藥」阿司匹林,是時候重新認識它了
    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發明中,阿圖爾·艾興格林功不可沒。到2015年為止, 阿司匹林已應用百年,成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和抗炎藥,也是作為比較和評價其他藥物的標準製劑。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這與TXA2生成的減少有關。
  • 阿司匹林是萬能藥?長期吃阿司匹林腸溶片,或有三大副作用
    阿司匹林有「萬能藥」之稱,其不單單具有解熱鎮痛作用,還可以用在感冒、血栓、心肌梗死的治療。阿司匹林雖然萬能,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存在,在用藥時應謹慎小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一、胃腸道不良反應阿司匹林腸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一種,該藥和阿司匹林的主要區別是,腸溶片外面包裹了一層耐酸的包膜,在胃內很難分解,可以在到達腸道後再起效,這樣就減少了對胃的直接刺激。儘管如此,如果長期服用,仍會有胃腸道不適症狀出現,包括胃腸道上、下胃腸道不適,如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胃腸道和腹部疼痛。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胃腸道炎症、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等。
  • 防治血栓,該選華法林還是阿司匹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阿司匹林和華法林都是經常聽聞甚或要經常用到的藥物。二者均是抗血栓藥物,但作用機制不一樣。那麼,同樣是預防血栓,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華法林呢?阿司匹林和華法林能不能互相替換?兩種藥能不能一起吃呢?
  • 瑞金新知速遞 第五十期|趙強教授發表DACAB-LDL亞組分析-血脂因素對CABG術後1年靜脈橋血管通暢率影響小於血栓因素
    【中文摘要】目的:目前,強化降脂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8 mmol/L)對延緩靜脈橋血管狹窄的作用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探索基線LDL-C水平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後不同抗血小板治療下1年靜脈橋血管通暢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