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今天,當我們驚嘆於人類曾經創造的各種天價的盤子的時候,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的需要已經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是否需要窮奢極欲地製作各種稀世珍寶,僅僅是為了裝載實物?
眼尖的朋友早已發現,肯德基餐廳裡正在用一種黑色的可以反覆使用的餐籃,代替以往的紙質餐盒。這個餐籃造型很漂亮,優雅的曲線環抱出一個恰到好處的承載空間。可能因為底部有孔,且可裝載的食物比較多,被稱呼為餐籃。
肯德基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將盤子簡單化、實用化,乃至朝著一個極致的方向走去。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當然也看了今天人類思考能力的提升、科學手段的躍進。
比如:按常規習慣,消費者在擺放矩形器皿時,大多是長邊是對著自己,很少有人把短邊對著自己。而當消費者拿起器皿時,潛意識下一般都會端著短邊。
所以在設計餐籃時,短邊的兩側稍矮一點,而長邊的兩側則略高一點。從消費者拿起餐籃,放到桌上,擺到面前,吃完拿起,再倒到垃圾桶,整個動線上,這一細節都從人體工程學上符合消費者的人體感受,符合手和手腕在使用器皿、發力時的舒適度。
比如:孔洞的存在,讓整個餐籃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材料用量。從環保意義上來說,是很巧妙的做法。餐籃底部的孔洞偏小,因為這樣結構更穩定;邊緣因為不是主要承力區,所以孔洞較大。這種設計既避免了全部用大孔洞造成的結構不穩定,也避免了全部用小孔洞造成的材料浪費。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從價值上,這隻小小的餐籃的「價值」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隻盤子。
因為它,中國的五千多家肯德基門店每年就可節省2000噸紙張,而所有門店所產生的垃圾量可以減少20%。
我們不妨聯想一下這兩項數據背後的東西:兩千噸紙張意味著多少樹木,多少二氧化碳減排,20%的垃圾量意味著多少垃圾運輸處理成本,每年這個數字,N年又是多少個數字,肯德基率先,其他行業企業效仿跟進又是怎樣的一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