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夏威夷之東西方文化:一條蜈蚣撕開的裂口

2021-01-15 騰訊網

[摘要]中美歷史最悠久的新聞界交流項目「帕文獎學金」,已經有了35年歷史。每年從新華社、中國日報等中國媒體選出4至6名英文記者,到夏威夷訪學交流。2015年8月,我來了。

本文摘自《我的夏威夷:當東方遇上西方》,新華社記者 著,新華出版社,2017年5月

圖源於網絡

夏威夷,位於太平洋的中心,當東方遇到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碰撞,Aloha文化的愛,Ohana一家人的親,「人人都是少數」的混血與和而不同。陽光沙灘、彩虹天堂。歷史達人還會補充幾個關鍵詞:孫中山與檀香山、珍珠港、美國總統歐巴馬。

Hawaii的中文譯名為什麼是「夏」、「威」、「夷」三個字,在首府火奴魯魯生活了半年後,終於有了恰如其分的解釋——四季如「夏」,軍事要地之「威」的東「夷」。想當年中國最早一批移民漂洋過海來到這裡,大略也見識了「蠻夷之地多蔽障」的熱帶叢林吧。

中美歷史最悠久的新聞界交流項目「帕文獎學金」,已經有了35年歷史。每年從新華社、中國日報等中國媒體選出4至6名英文記者,到夏威夷訪學交流。2015年8月,我來了。

在夏威夷大學和美國國會下屬的東西方中心訪學一年,每天聞書香,看彩虹,聽課做講座,仿佛天堂裡生活。度假勝地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校園和宿舍樓裡,飛蛾巨如蝙蝠,蟑螂長翅會飛。一晚睡前,愕然發現壁虎上床,綠色小軀體把我的床舒適地當家,小拇指大小的baby壁虎,是為了替我消滅蚊子嗎?從此有了睡前反覆檢查床鋪的強迫症。

做夢也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被蜈蚣襲擊了!中毒後三訪美國急診,卻三度復發加重,最終不得不飛回國內治療。

12月,晚飯後我在夏威夷大學校園散步。圖書館林蔭道上,猝不及防,我的腳背感到一陣刺痛,抬腳一看,一坨黑乎乎的蟲子正趴在腳面上。「啊!」我疼得叫出聲來,用力甩腿、跺腳,腳面瞬間麻痺刺痛。

一瘸一拐走向宿舍樓的五分鐘,毒液擴散,從小腿麻痺到大腿。東西方中心宿舍前臺的值班阿姨看我受傷,關心地問我是否需要救護車。「叫救護車還是計程車?不過救護車會很貴」(多貴?後來才知道至少一千美金)。她寫下附近兩家醫院在紙條上遞給我,囑咐我拿好護照、醫療卡和錢包。

乘計程車來到最近一家醫院(很久以後才知道,這家醫院正是歐巴馬出生的醫院),護士把我領進病房坐下,給我一個冰袋。等了十幾分鐘,一位瘦瘦的光頭男醫生走近來,看了一眼我的腳傷,悠悠地說:「給你吃片止疼藥,12個小時後會不痛,24小時以後消紅消腫。」我問他:「有多大把握定是蜈蚣?你經常接蜈蚣咬傷的急診嗎?」醫生依然悠悠地說:「99%的可能性是蜈蚣;我一個月12個班次,平均每個月能見一例」。

原來在夏威夷被蜈蚣咬傷並不算太罕見。

「至於會不會感染,要再觀察了。感染比例很低,千分之一吧,」醫生說完就消失了。等了十幾分鐘,又進來一護士,一手藥片,一手紙筆,吃藥前讓我籤字。「吃完之後四小時,如果還疼,就去藥店買藥繼續吃。」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傷口未做任何清理,看病三分鐘,等待半小時。

我問,看病多少錢?接診護士回答說:「我們也不知道。以後會給你寄帳單。明天記得電話告訴我們你的醫保帳號。」打車回學校路上去longs drugs藥店買藥。然而美國醫藥嚴格分家,最近的藥店和醫院相距車程8分鐘,打車費15美金。而我在藥店千等萬等拿到的處方藥,只有5粒止疼片。

回家後,我在微信發了狀態,腳傷引來各地的朋友關心留言。朋友圈「會診」意見大致分為兩派。中醫偏方派說:「可以每天用肥皂水浸泡下腳,中和一下酸中毒」;「一般蜈蚣咬人不會太厲害,小說裡都是騙人的。不用太擔心,毒素不過敏就沒事」。同事好友查出偏方私信我說:用鹼性肥皂水、碘酒酒精消毒,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有蛇藥的話,溫開水化開抹在傷口上,或用泡開的冷茶葉(鹼性)敷上……

西醫吐槽派說:「上次在澳洲,上吐下瀉膽汁都快吐出來了到醫院急診,也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排到,等到時已經好了」、「又差又貴,絕對病不起啊」、「回社會主義祖國吧」、「美帝人民果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傷口不做處理,簡單粗暴處理為吃止疼片,不交代運動禁忌和吃藥飲食,比起中醫治療講究的酸鹼中和、排毒、臥床休養,美國醫生可謂庸醫誤診。我的腳傷不幸兩度復發加重,不得不又去了兩次急診。

但腳丫不但沒好,反而一步步加重,紅腫瘙癢腫似豬蹄。

後來,不得不坐著輪椅,一瘸一拐,「打飛的」回國治療。從北京轉機到家,住院輸水五天,局部敷中藥,紅腫漸消,一周後走路依然發麻。醫生說色素沉澱、皮膚消淤更新需一兩個月,完全恢復仍需數月。

病床上,我寫下了《親歷:我在美國被蜈蚣咬傷之後》發表後,被瞭望、新華國際、人民網、觀察者網等媒體以《美國看病血淚史》為題廣泛轉載,引發了網民對中美醫療體系差距和異同的激烈探討。網民評論說,「外國的月亮不都圓」、「一條蜈蚣引發的深度好文」。

在夏威夷,經歷了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高空跳傘,第一次衝浪和潛水,第一次看到銀河,還有第一次被蜈蚣咬傷。這些經歷,成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更豐富了對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以國際新聞記者的眼光來觀察夏威夷的人文社會,放空心境,回歸自然,寫下訪學中遇到的人和事,發掘嶄新的自己。

作品簡介

《我的夏威夷:當東方遇上西方》,新華社記者 著,新華出版社,2017年5月

夏威夷,以其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歷史人文、多元的文化交融,構成了一幅精彩生動的人間畫面,令無數人嚮往著迷。它既是美國社會的縮影,也是深具亞太融合的風貌。

本書稿以鮮活生動的筆觸深入到位於太平洋中部、多元文化的交匯之地——夏威夷,以生活的親歷為基礎,以生動的故事為軸線,以文化比較的視野審視,再現了夏威夷這片「藍色天堂」的歷史人文底蘊和美麗自然風光,牽引出對中美社會文化的比較。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在夏威夷,你可以觀賞的不僅僅是海,還有火山
    當你想到夏威夷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白茫茫的大海,輕拍著金色的沙灘,周圍是在微風中搖曳的椰子樹。好吧,當然了——夏威夷是世界上最極致的海灘之一,是一個沐浴在陽光下、啜飲黛奎裡酒或在海浪中衝浪的天堂。但如果你是那種無法忍受海灘的人,該怎麼辦呢?
  • 日記| 一條蜈蚣,有毒,有故事
    過去一看,一條約10釐米長的蜈蚣被我媽用掃把摁在牆角處,掃把的一頭被我媽死死的摁著,另一頭的蜈蚣被壓在掃把下面,紅色的掃把毛彎彎的貼在地上,蜈蚣一直在掃把毛下奮力地扭動著身體,看得出來它非常想擺脫掃把的壓制。
  • 《龍牌之謎》:成龍歷險記大戰阿諾 喚醒巨龍東西方文化合璧
    這部《龍牌之謎》也是一樣,來自中外合拍,導演和編劇都是西方人,但跟《成龍歷險記》一樣,也有著中方團隊的加入,除了主演成龍、姚星彤之外,我們還有出動了大量劇本顧問,主要是拿捏劇本和元素,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如當年《功夫之王》裡那樣將東方元素胡亂拼湊一勺燴的局面。
  • 男子去吃早飯 結果吃出了一條蜈蚣
    男子去吃早飯 結果吃出了一條蜈蚣吃飯時吃出頭髮或者沙礫,都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吃出一條蜈蚣,那就有點可怕了。7月5日,金華東陽市民金先生在吃早飯時,就遇到了這樣的事。當天上午8時多,金先生來到了東陽城區甘溪西路上的一家餐館買早飯。買了豆腐腦、蝦餅等早點後,他讓餐館工作人員打包,帶回了家裡。當他吃了一半豆腐腦後,用勺子往碗底舀了一下,一條三四釐米長的蜈蚣竟然從碗底浮了上來。
  • 美國颶風直接「吹走」了夏威夷的一座島嶼!
    援引衛報報導,夏威夷的東島(East Island)在本輪颶風碾壓後幾乎被「除名」,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該島幾乎完全從地圖上消失,只剩下一條小沙灘。東島(East Island)長約1公裡、寬僅120米。雖然島上無人居住,但卻是夏威夷僧海豹及夏威夷綠海龜兩種瀕危生物的重要棲息地。
  • 嚴重的鼠肺線蟲正在夏威夷蔓延
    據《野生動物疾病雜誌》的一項最新調查,嚴重的鼠肺線蟲正在夏威夷蔓延。尤其在大島上的柯基蛙和蜈蚣大量是攜帶這種寄生蟲。UH Hilo的Susan Jarvi博士說,他們在新研究中對有關鼠肺線蟲所做的測試幾乎所有結果都呈陽性,尤其來自柯基蛙。Susan Jarvi博士說:「我們測試了24個柯基蛙,其中87%呈陽性。」
  • 歐巴馬走出夏威夷(圖)
    10月23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走上飛機準備離開印第安納波利斯前往夏威夷。 新華社/路透  夏威夷,一處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突然間成了政治新聞的熱點,因為47年前誕生在這裡的歐巴馬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 關於蜈蚣的古老節日習俗—蜈蚣閣
    蜈蚣閣文化節和閩臺兩地保生大帝文化習俗緊密相連。相傳,當年保生大帝吳真人一生行醫救濟百姓,大多以蜈蚣為引、後人為表達對他濟世為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發形成了蜈蚣種祭拜民俗。另一傳說是在明代海滄東嶼將建王爺廟時,破土驚動觸怒了蜈蚣精,蜈蚣精經常擾亂地方安寧,王爺知悉便施法將蜈降伏收為徒,以後蜈蚣精修成正果,被稱為「百足真人」,於是當地人就模仿蜈蚣遊走的樣子,創造了蜈蚣閣的遊藝形式。
  • 西方文化如何融入中國?有些源於創造性誤讀
    文化交流及其動力機制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大舞臺上,由東而西和自西徂東,是雙向交流互動的,儘管其背後的動力機制千差萬別。 瑞典學者安特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曾錯誤地認為中國彩陶文化是自西徂東傳播開來的。
  • 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在一條通往東渡鎮兆岸村深處的公路旁,一些用明黃色塑料板圍起來的農田顯得與眾不同:光禿禿的土地上沒有農作物,只規律地鋪著一塊塊遮陽板。一塊立在田間的招牌道出了其中的門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蜈蚣養殖場。  三十出頭的胡順葉是這個蜈蚣養殖場的女主人。記者見到胡順葉時,她正忙著把雞肉切成丁,給養殖的蜈蚣準備「晚餐」。
  • 美國學者:不管你喜不喜歡 「西方文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阿諾德所理解的文明,僅僅是文化的多種形態之一。 今日人們談到文化時,通常他們指的要麼是泰勒的觀念,要麼是阿諾德的觀念。這兩種文化概念在某些方面是相對立的。阿諾德的理想是「有文化之人」,他或許會認為「原始文化」這個詞本身就自相矛盾。泰勒則認為說一個人缺乏文化是很荒謬的。然而這兩種相異的文化觀念在我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裡是糾纏在一起的,許多人都認為西方文化定義了現代西方人的身份。
  • 你不得不知的那些夏威夷之最!
    它是大島上牧場活動和牛仔文化的中心,被譽為「牛仔之鄉」。  每年的7月,帕克農場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牛仔競技與賽馬大會(Parker Ranch Round-Up Club Rodeo),熱鬧非凡。藍天白雲下,粗獷豪放的夏威夷牛仔(paniolo)騎著駿馬在牧場上或疾馳或慢行,成群的牛、羊、馬悠哉遊哉地享用著鮮嫩多汁的青草。
  • 夏威夷或有重大火山噴發 | 慢速英語
    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很快就有巨石和火山灰從頂部的火山口噴射出來,上一次火山爆發差不多是100年以前了。Scientists say the risks of a forceful summit burst will rise in the coming weeks.科學家稱未來幾周噴發活動會加劇。
  • 罕見的事故,美國一轟炸機空中被閃電擊中,撕開一道大裂口
    不過這架B-52戰略轟炸機還是安全降落,一到地面機組人員發現他們聽到的聲音實際上是飛機被一道閃電擊中,並將飛機尾部撕裂出一個人大小的裂口,這差點就會出大事情。在評估損壞後,確定這架B-52戰略轟炸機的尾部已經無法修復,必須更換;現場檢查的一位美軍高級軍士指出他工作十五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
  •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馬上就要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而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說明距離端午節也就幾天的時間了。而在民間有著「端午到,五毒出」的說法,這個五毒就分別是指蜈蚣、毒蛇、癩蛤蟆、壁虎和蠍子。
  • 夜釣時,蜈蚣爬上魚竿,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處理?
    我從小家在農村,剛好村旁有一條河。因此自小喜歡釣魚,現在還記得小時侯,鋼針,雞毛做的蜈蚣漂,尼龍線及竹竿就是我最好的漁具了。不過印象中那時侯從來也沒有釣到過大於5斤的魚。
  • 一條蟒蛇將蜈蚣吞噬後,令人稱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荒島的空地處,一條蟒蛇已經氣絕身亡,它死亡的原因是因為腹部的破裂,奇怪的是,在蟒蛇的破裂處竟然還有半截蜈蚣的屍體。科學團隊的人員將蜈蚣的屍體從蟒蛇體內抽出,發現這條蜈蚣竟然與蟒蛇差不多大小,而蟒蛇內臟則幾乎被挖空。研究人員驗屍得出的結論,讓所有人都感到驚異。
  • 成千上萬隻野雞的家竟然在美麗的夏威夷島
    夏威夷群島的考艾島(Kauai)是成千上萬隻野雞的家園。
  • 南安碼頭一市民捉到一條20釐米長的蜈蚣(圖)
    「走在路上,突然眼前出現一條從來沒見過的大蜈蚣。」昨日,家住碼頭鎮的戴先生撥打新聞熱線0595-26531010反映,他在山美水庫捉了一條20釐米長的蜈蚣。  記者看到,這條大蜈蚣被裝在礦泉水瓶裡,用捲尺量了一下,發現其長度約20釐米、粗細接近成人小指、頭尾呈紅色、腹部黃色、背部黑褐色,有20對腳。
  • 兩種文明的軌跡:三星堆青銅神樹與西方文化中的生命之樹
    樹有三足與圓形底座相連;樹分三層,每層有三根枝,共九枝;樹側有一條沿樹幹逶迤向下的銅龍,造型奇特怪異;每條枝幹上呈彎垂狀,呈倒U型,倒U頂端和末梢各有一仰一垂兩果枝,果枝上各有一神鳥而立;鳥是站在花蕾上,神樹枝上還有桃形果實。整棵樹,造型奇美,布局嚴謹,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