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數據大幅下滑,產品質量、售後處理連遭投訴,雲米怎麼講好「家電新物種」故事?
營收利潤大幅下滑 雲米新戰略難「救火」
5月19日,雲米召開5G IOT戰略發布會,意圖以「家電新物種」締造者身份入局。雲米CEO陳小平在會上表示,雲米的5G IOT構想將實現全屋場景5G網絡高速覆蓋,通過5G大連接特性,能夠支持超過 256個IOT設備的接入。
野心的背後,是雲米當下的現狀。就在雲米宣布實施5G IOT戰略的一周後,雲米交出了一張「不及格」的2020年Q1財報。
據統計,2019年Q1至2020年Q1,雲米營收分別為6.762億元、11.60億元、10.70億元、17.42億元,7.65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04.39%、63.56%、89.19%、82.33%、13.21%。2020年Q1,雲米營收增速僅有13.2%,創上市以來新低。
除了營收大幅下滑外,雲米的利潤也急速下滑。
2019年Q1至2020年Q1,雲米的淨利潤分別為4133萬元、8894萬元、7333萬元、9024萬元、1782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0.46%、117.63%、222.55%、64.39%、-56.89%;毛利潤分別為1.894億元、3.083億元、2.381億元、3.466億元、1.44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6.64%、60.79%、40.19%、34.13%、-24.00%。
在營收與利潤下滑的背後,雲米用於運營的費用佔比卻不斷在攀升,2019年Q1至2020年Q1,雲米的營業成本分別為4.868億元、8.519億元、8.314億元、13.95億元、6.215億元,佔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71.99%、73.44%、77.86%、80.08%、81.19%。
事實上,挑戰不僅來自於雲米自身,還來自於其一直依賴的小米。
雲米是小米生態鏈的一環,而小米也一直是雲米最重要的用戶,2017年至20179年,雲米通過向小米銷售產品分別獲得7.395億元、13.119億元、21.122億元的營收,分別佔同期總營收的84.7%、51.2%、45.4%。
在2020年Q1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雲米表示,在銷售渠道方面,目前仍舊有超過50%的銷售渠道來自於小米,而自身的銷售渠道不足一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雲米如今其實面臨著兩難的局面,如果不脫離小米自主發展,自身的獨立品牌將難以樹立,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將大大削弱;但『去小米化』之下,雲米的營收也將大幅下滑,其銷售與推廣費用也勢必會隨之增加。對於雲米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題。」
新產品難講好故事 雲米如何解決質量、售後問題?
推出新產品,打造自身品牌,便是雲米試圖獨立的方法。僅在5月19日的發布會上,雲米便推出了電視、冰箱、洗衣機、淨水器等多款產品,但消費者並不為其買帳。
6月2日,用戶火雲邪神T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稱,在購買雲米ilive 456l的對開門智能冰箱後,發現冰箱存在不製冷問題,隨後向客服反映,但遭到了廠家與商家互相推諉的情況。
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情況並非個例。5月30日,用戶7465592419投訴稱,去年年底,在購買雲米智能馬桶(型號VZMT02)後,出現了馬桶間斷性無法工作的情況。隨後向商家及雲米客服反映情況,但時隔多月,仍未得到相關解決方案。
截至發稿時,在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上,關於雲米的投訴已經超過200條,其中「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售後服務質量差」、「虛假宣傳」等為投訴重災區,累計解決率僅有16.26%。
除此之外,在貼吧、微博等平臺,同樣有大量用戶反映雲米存在產品質量問題,且售後服務差。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家電市場中,雲米試圖以「智能」突圍,但就目前來看,效果並不佳。在推出新戰略之下,雲米更該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證產品質量與售後服務,修煉好企業的內功。此外,財報「窘況」下,雲米否有足夠的資金開拓新版圖,支撐陳小平的「野心」,這一切都還沒有定數。
來源:和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