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09 - Hanlon’s Razor | 漢隆的剃刀

2021-01-08 產品看世界

最近經常去圖書館學習,前幾天在圖書館的時候需要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網絡非常卡,和之前來的速度不在一個檔次上。又因為要查的資料還挺著急,奇慢無比的網速弄得自己非常惱火。但好巧不巧,轉頭正好看到旁邊桌子有個人在用手機看綜藝節目。我大腦第一反應肯定使這些人佔用了大部分的網絡資源,真的是太不公平了。心裡憤慨萬千,負面情緒如同火苗上澆了汽油在心裡燃燒。

每個人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與人交流,並且有很多決策也都是基於這些交流做的。根據墨菲定律(只要事情有變壞的可能性,不論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得出壞事總是發生,就圖書館上網特慢,走路上有個人撞了一下,如果只是埋怨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而且還會讓你陷入負面情緒中,喪失理性,嚴重的可能還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舉動。

漢隆的剃刀

漢隆的剃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型,它用於排除一個現象可能解釋的選項的方法。其原則如下面這句話: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怎麼理解?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因為愚蠢導致的,並不是有人故意和你唱反調。這裡的愚蠢可能是因為失誤和不小心,是個中性詞。例如上文抱怨圖書館的例子,網絡慢的真實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因為人多,也可能是設備老化等。而且那些看視頻的人可能用的是自己的網絡或是離線下載的。如果只是自己生悶氣,而不想辦法,最後耽誤的只是自己的時間。

歷史

根據現有的資料查詢,類似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74年,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闡述:

在這個世界上,誤解和怠惰也許比奸詐和惡意造成的過錯還要多。

羅伯特·海萊因在1941年發布的小說《帝國的邏輯》也有發表過類似的觀點:

你把愚蠢所導致的許多情況,都歸咎於邪惡。

1990年,黑客字典收錄了漢隆剃刀並注釋為「墨菲定律版的奧卡姆剃刀」,2001年,昆汀·斯塔福德·弗雷澤在博客上闡述了奧卡姆剃刀這個名字的起源,墨菲定律的作者亞瑟·布洛赫曾向公眾徵集自創「定律」的投稿,而他的朋友羅伯特·J·漢隆是他的朋友得知了此事,然後把相關的內容就提交上去,最後被亞瑟收錄在《墨菲定律第二冊中》,也就是從那時起,漢隆的剃刀命名用到了現在。

惡意循環

在工作上,同事沒有對展示文件的錯誤進行修改,導致自己做展示的時候被領導發現錯誤,最後被訓話。惡意的循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會不會是同事故意這樣做的,想要毀了我的職業生涯。然後兩個人就開始互相看不順眼,互相的使絆子,最後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營,兩個人都被公司開除了。每一次埋怨都會加深自己的看法,然後導致下一次行動出現問題。不論是怎麼樣,最後的結果肯定都是以悲劇收場。這就像一個惡意的循環,每循環一次就會加深惡意。

其實第一次可能就是因為同事前一天生病加班給漏掉了。自己也沒檢查,出現了問題。在聰明的人也會犯錯,但區別在於聰明的人會避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漢隆的剃刀是幫助我們從感性走向理性的絕佳工具,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與他人溝通,找到避免下次犯錯的方法才是正解。如果陷入了惡意循環,是很難看到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啟發

犯錯記憶傾向

我們總是對別人犯的錯銘記於心,但對自己的錯誤卻總是選擇性遺忘。而且如果其他人的錯誤讓我們越深刻,這種傾向的表現也越加明顯。也正是因為這種犯錯記憶傾向,我們總會誤判事情發生的頻率。

有一次我打車回家,司機因提前拐彎繞了一段路,導致車費多了。但一個月後,又遇到相同的情況。因為這兩次經歷,我得出了計程車司機就總是故意繞道。但實際上可能就是因為司機的兩次失誤而已。只是因為這種記憶傾向,讓我忽略了其它絕大部分沒繞道的司機,做出了錯誤的結論。

確認偏見

我們在證明某些觀點的時候,經常會先有一個預設觀點,然後再去找其它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所以也經常選擇性的忽視反對自己觀點的證據,這就是確認偏見。但正因為有了不同的觀點,才會讓我們的世界觀出現改變。也正是因為改變,才能讓我們成長。漢隆的剃刀能夠幫助我們以更加靈性的方式來接受不同的觀點,減少因為感性而產生抗拒感。

不喜歡偏見

在人生的路程中難免會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機構或事物打交道。如果本來就討厭的人做錯了一件事,我們很容易就會把它歸咎於惡意,而且會不由自主地增加惡意的程度。這樣很容易陷入了之前提到的惡意循環,產生出更大的惡意。漢隆的剃刀可以幫助我們使用更加理性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情,更有可能會讓我們改變本來的看法交上新的朋友。

反利用

現代某些媒體因為利益,將漢隆的剃刀進行反利用。通過將本來只是錯誤造成的問題表達成陰謀論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對於某些問題,人們更加願意相信陰謀論的內容,而不相信是簡單的失誤所造成的。這也變相的說明了,在信息紛繁複雜的年代,獨立思考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總結

漢隆的剃刀的價值在於不要總是將問題的原因歸咎於惡意。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都只是因為愚蠢而導致的。面對這些問題,批判和猜疑只能增加惡意的循環,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漢隆的剃刀能夠幫助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增加理性思考,增加同理心。

犯錯記憶傾向,確認偏見,不喜偏見這三種情況,在生活中時常會出現,如何正確的看待這些問題能讓我們更好的處理社交問題。而也有很多人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來吸引大眾的眼球,面對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學會保持理性和獨立思考,避免被這些人欺騙。

以上說的都是漢隆的剃刀的好處,但它與其他思維模型一樣,有著一定的局限,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雖然惡意導致的問題屬於小概率事件,但並不代表沒有,不能因為概率小而忽略這種可能性,更不能對一些顯而易見的有害行為視若無睹。在使用漢隆的剃刀時,應該將它放置於大環境中,增加邏輯思考,經驗和證據的支持,才能更好的看待問題。

相關焦點

  • 漢隆剃刀原則:不要惡意揣測別人!
    這就引出了我們要說的「漢隆剃刀原則」。基本背景:漢隆剃刀原則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模型,其最佳的概括方式就是下面這句話:永遠不要把完全可以選擇忽視的事情解釋為惡意。和奧卡姆剃刀原則(點擊可跳轉)一樣,漢隆剃刀原則對於迅速決策和認知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套非常有用的工具。
  • 什麼是「漢隆剃刀」?
    有一個詞,叫「漢隆剃刀」。什麼意思呢?你看,我們在認知世界的時候,會為很多事情找原因,如果你找到的原因是:這是因為某個人是壞蛋。那好,請拿起這把「漢隆剃刀」,把這個原因剃掉,這不是原因。你看到一個不好的現象,如果你能用別人的愚蠢來解釋,就最好不用別人的壞來解釋,這就是漢隆剃刀原理。那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如果你認為某件事沒幹好,是因為有人犯蠢,那至少你還要進一步想兩個問題。第一,他們為什麼蠢?第二,我將來怎麼不犯同樣的蠢?有了第一個問題,你的思考就出現了結構性。有了第二個問題,你的思考就出現了開放性。這就是好的思考品質的兩點共性。
  •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
  • 九種心智模型:升級大腦,清晰思考
    善用心智模型可以提升思維能力。 芒格打開了心智模型的世界,這麼說有點花哨,其本質是思維工具。心智模型代表事物運作的方式。我們無法將發生的所有細節都保留在大腦中,因此我們使用模型將複雜事物簡化為可理解和可組織的模塊。無論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每天都會使用這些模型來思考、決定和理解我們的世界。
  • 奧卡姆剃刀思維:簡單成就高效
    比如有人認為百慕達三角海底有外星人基地,當我們需要用這個思維去解釋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先預設一個前提:外星人真的存在,並且他們還在地球,在百慕達三角的海底建立了一個外星人基地。那我們認為這樣的假說相對於其他解釋太複雜了,可以優先排除。
  • 思維模式:做出明智決策的最佳方法(上)
    學會更好地思考 我們思維的品質跟我們大腦了解的模型及其在當前情況下的有用性成正比。你知道的模型越多,你的工具箱就越豐富,就越有可能具備合適的模型來觀察現實。事實證明,思維模式在提高決策能力方面至關重要。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專業人士。作為專業人士,我們會被自己的學科裡面的部分模型所蒙蔽,而不是嘗試去了解其他的各種的思維模式。每一位專業人士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 奧卡姆剃刀原理
    奧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
  • 晨點家電|刮鬍刀有適合剃刀 有適合電動 用顯微鏡看看鬍渣就知道
    作者:姚祖樑一上來先說說手動剃鬚刀,先說原理,現代手動剃鬚刀工作方式依然和老式直剃刀、安全剃鬚刀一樣,只是將多層刀片按角度固定在一個小塑料盒裡,又稱為盒剃刀(Cartridge razor)。經常有人刮鬍子出血,其實只要保持邊框和皮膚的垂直角度而不去橫向斜向使用就不會破相了。
  • 奧卡姆剃刀原理(簡單有效原理)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奧卡姆(Ockham)在英格蘭的薩裡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 奧卡姆剃刀
    事實上,只有前兩種形式見於他現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種形式則由後來的一位學者撰寫。威廉使用這個原理證明了許多結論,包括「通過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結論」。這使他不受羅馬教皇的歡迎。  許多科學家接受或者(獨立的)提出了奧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萊布尼茲的「不可觀測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頓提出的一個原則: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釋自然事物的特性,則我們不應當接受比這更多的原因。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芒格根據這樣的認識,總結出了100多個多元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型將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的思想理論結合起來)。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這些思維模型搭建時的邏輯,就是「為什麼學習思維模型最好去學習那些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因為這些理論具有最大的確定性以及普適性,這是獲得智慧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最小的路徑。
  • 奧卡姆剃刀和貝葉斯估計
    奧卡姆剃刀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法則
  • 一切理論之母: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 科學界的名刀-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奧卡姆的剃刀」是於14世紀由奧卡姆提出的,該原理通常表述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中,「剃刀」的含義就在於剪除一個理論模型中那些不必要的假設或參量,或者是從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結論相同的理論模型中,選擇那個形式或結構更簡單的模型。
  • 保持簡單——奧卡姆剃刀原理
    這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重要的原理—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 奧卡姆剃刀定律
    ■管理速遞  在管理學領域,重要的事實是百人法則,即很多國際集團公司的總部不超過100名職員,這種人少高效率的組織結構,不能排除根植於西方文化領域中的奧卡姆剃刀作用。  什麼是 奧卡姆 剃刀?
  • 【寫作素材】管理中的十大經典定律—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 1349 年)提出。
  • 金克木:逃犯的剃刀
    可是留到現在還沒有被人忘記的只是傳說是他說的一句話,也就是他所謂「思維經濟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因為他是英國奧卡姆人,這話被稱為「奧卡姆剃刀」,指的是在辯論中鋒利無比。可以形象化的說,這把剃刀出來以後,不但剃去了爭論幾百年的經院哲學,剃禿了活躍一千年 的基督教神學,使科學、哲學從神學分離出來,而且從此開始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也就是全世界現代化的第一篇章或說是序,曲。
  • 奧卡姆剃刀的效力
    「奧卡姆的剃刀」是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思維法則,今天好像人人都在揮舞著這把剃刀,不管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還是政策制定者。但美國哲學家馬西莫·匹格裡奇最近撰文說,奧卡姆剃刀實際上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也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