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在說法:恆星所有的物質由於引力被向內拉去,最終成為一個點,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洞。(參見短文《黑洞是什麼?怎麼形成的?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
那麼,這是恆星收成一個點,還是恆星系收成一個點?
假如只是恆星收成一個點,那麼,當太陽收成一個點的時候,地球等行星就會流離失所了。如此,人們就沒有必要燃燒地球來使地球流浪了。
假如這是恆星收成一個點,那麼,當太陽收成一個點的時候,地球等行星就會統統被吸入這個點中,而且,就是燃燒地球也無法去流浪了。
無論黑洞是恆星收成的一個點,還是恆星系收成的一個點,黑洞與恆星就是同一空間層次的天體,而不是在恆星上層次空間。(參見短文《構成宇宙的三大基礎應該是時間、空間、層次》《「科幻」關於宇宙層次的爭論》)——或許這就是人類對整個宇宙想像,或有了解的最高層次了。
那麼,人們對宇宙想像,或了解的最低層次是什麼呢?
任何有內能的物體(溫度不是絕對零度,或者約等於-273.15℃)都會通過電磁波(光)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然而,事實上來自宇宙背景的粒子的能量(或者溫度)涵蓋了非常大的取值範圍,然而,根據維恩位移定律,宇宙背景的輻射波譜正是2.7K的黑體的輻射能量的光譜。(參見短文《當我們說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是3K時,意味著什麼?》)
那麼,電磁波中的粒子中又有什麼下層次空間呢?我們看不見了,所以,我們只能把能量的連續性終止在「量子」了。(參見短文《量子是什麼、量子具有什麼特性、又有什麼作用?一文帶你搞懂》)
假如我們把恆星,或黑洞定為零空間層次,那麼,黑洞只能吸入同層次空間的天體,或其下層次空間,而不能吸入上層次空間的天體。這就像人只吃同空間層次的動植物,或吸入分子和原子等下空間層次,而不能吃掉地球、太陽等上空間層次。
假如我們把量子定為負八空間層次,那麼,黑洞完全可吸入量子等下層次空間,而量子的下層次空間,我們根本發現不了。
根據上面所述,我們則可分析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了。簡述如下:
1, 假如這是一張黑洞的正視圖,那麼,這就缺了側視圖,俯視圖。如此,我們根本沒法確認其的立體形狀。(參見短文《一分鐘帶你了解三視圖》)
2, 假如這黑洞是球體,那麼,這光環就像土星光環道理一樣。(參見短文《土星為什麼會有一個美麗的光環?它在太陽繫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3, 漆黑部分就是由量子的下層次空間組成的團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