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課本遊武威 || 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

2020-12-03 澎湃新聞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馬踏飛燕》麼?「看,這匹銅製的駿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就在課堂上,小小的我想像著馬踏飛燕的樣子,心中所想總有一天會去看看的。

視頻由雷臺景區提供

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為東漢青銅器。它集西域馬和蒙古馬的優點於一身,構思巧妙,造型精煉,鑄銅工藝卓越,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傑作,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馬踏飛燕」定為國家級文物,2002年被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武威古稱涼州,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要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武威市涼州區北關中路雷臺公園內的雷臺漢墓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便出土於此漢墓。

走進廣場,巍然高聳的立柱上一匹矯健彪悍、三足騰空、右後足輕踏在一隻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飛鳥背上呈飛奔狀的銅奔馬雕塑映入了我們的眼帘。這是一座按銅奔馬的原件放大了數倍的雕塑,原件馬高34.5釐米,長45釐米,重7.5千克,呈發綠古銅色,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

再往裡走,一座銅車馬儀仗俑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一批儀仗俑是仿製「馬踏飛燕」及銅車馬在漢墓中發現時的造型及擺放陣列,原物放大了數倍、用青銅鑄造而成。這儀仗俑裡不僅有兵、馬、還有裝糧草的牛車,想必墓主是一位武將,而且地位極高。在這座儀仗陣勢裡,排在最前面的便是體型矯健、造型優美、即有力的美感又有動的節奏、蘊含著極高的藝術、科學和歷史價值的青銅藝術極品——「馬踏飛燕」。

繞過銅車馬陣,來到雷臺觀。雷臺觀,顧名思義,由雷臺上的道觀和雷臺下的漢墓群組成。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國王張茂所築靈鈞臺,所以雷臺又稱靈鈞臺,到了東晉元帝又在此建了雷臺,明清時期又重修雷臺觀,可見這地方的確是塊風水寶地,以至於現在每到初一、十五都有不少的信男善女們來此祈福,想必上幹年前的古人也是如此吧!

歷經千年風霜雪雨,雷臺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它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看上去是個大大的梯形狀土堆。

雷臺觀是一座道教宮觀,建築群由山門、風伯雨師殿、雷祖殿、三星鬥姆殿等十餘座建築組成。山門簷下金色的「雷臺觀」三字不知是哪位大師的手筆,山門的右邊三棵枯死的千年古樹仿佛在向我們訴說久遠的歷史。

進入山門,我們沿著臺階而上,不一會就到了位於雷臺臺頂的雷祖殿,這是雷臺觀的主殿,不想在這裡卻看到千年的槐樹,心中不免一陣感慨。

在雷臺的下面便是漢墓,出土的銅俑上「張君」「張氏」的字樣,以及一塊墓碑上面「xx將軍」的字跡。很多學者文物及史料分析,墓主可能是位張姓的將軍。1969年當地的農民在挖戰奮地道時發現了這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處。

古時不像我們現在搞建築有混凝土,漢墓中磚與磚之間的縫隙都用瓦片填充,這樣竟也能牢固到千年不塌,不知道我們那些「豆腐渣」工程的製造者們會否感到無地可容。雷臺漢墓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古銅錢三千多枚。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99件銅車馬儀仗俑,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一匹銅奔馬,也就是被定為中國旅遊標誌的「馬踏飛燕」。

雷臺墓漢——銅奔馬的出土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旅遊推介:

吃:涼州北關市場三套車,任涼麵、普康冰煮羊火鍋、米湯有撒子等地方美食。

住:推薦住宿武威大酒店(3星級),雲翔國際酒店(4星級)瑞一國際酒店(4星)、朗庭文華酒店等。

行:雷臺站有15路、9路、16路等公交車經過,或可以打車前往。

遊:附近可參觀武威鳩摩羅什寺、文廟、武威市博物館、海藏溼地公園等。

購:附近有華聯超市、大十字步行街、星光購物中心、雷臺旅遊商品街、雷臺文創商品店、武威古玩城等。

娛:橫店影城、塔兒灣景區、武威溫泉度假村等。

諮詢電話:0935——2211772

猜你喜歡

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跟著課本遊武威 || 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件國寶的命名「新難題」:「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首師大考古系新發現:「馬踏飛燕」應為「馬踏匈奴鷹」 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於2020年8月26日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發現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一隻鷹。
  • 寧強教授研究新突破:「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本文轉自首師大考古公眾號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教授寧強於2020年8月26日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發現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一隻鷹。
  • 馬踏飛燕:被錯踩四十多年的燕子-馬踏飛燕,錯踩,四十多年,燕子,馬...
    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是國內最知名的文物之一。它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這件文物具有歷史故事和考古價值,還在於國家把它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形象標誌而被廣泛傳播,蜚聲內外。「馬踏飛燕」的駿馬孔武有力、奔騰欲活,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馬上,而似乎很少有人去探究「燕」的來歷。
  • 旅遊參觀古墓遇到靈異事件:恍惚間看到一人影,是眼花了?
    大概在前年,也就是2018年,我們一行人去甘肅武威旅遊,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荒原有沙漠更有精彩的歷史,而我剛好很喜歡人文歷史,因此,此次行程讓我充滿了期待,同行的幾個人也很興奮,這裡的風景與城市的風景格外不一樣。
  •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 」雲博這件鎮館之寶大有來歷
    在上世紀的考古圈中流傳著一句著名的俗話:「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這句貌似開玩笑的話語,其實卻體現著上世紀中國考古大發現中,一南一北兩件傳奇國寶的故事。漢代銅奔馬馬踏飛燕現在叫做銅奔馬,也叫馬超龍雀,也是本期央視節目《國家寶藏》的重要一環。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舞馬銜杯高仿金壺馬,在中國古代的作用太大了。處以一隅的秦國,就因為善養馬而逐漸走到了前臺,經過多年積累,先有秦穆公爭霸,再有最後統一中國。可以說馬的作用至關中大。現在陝西省博物館裡,馬鞍馬鐙馬轡頭等於馬相關的用具、配件,說明養馬馴馬,在古代有多重要。《花木蘭》接到軍書,首先安排的事項,便是配齊一付馬身上的所有裝備。
  • 今天是中國旅遊日,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定在5月19日?
    今天5月19日,是第20個中國旅遊日。中國人喜歡旅遊,出現過不少旅遊達人。徐霞客就是其中之一,一生中有近四十年都在旅遊。中國旅遊日的發起就和徐霞客有關。之所以選擇5月19日,是因為《徐霞客遊記》裡的首篇《遊天台山日記》記錄的就是這個日子。
  • 「馬踏飛燕」為什麼可以單腿踏足飛燕?
    「雲享科學」系列活動之「雲覽華夏科技」中國科技館「雲享科學」系列活動,是中國科技館暑期最新推出的在線主題活動。「馬踏飛燕」是中國青銅鑄造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長約45釐米,寬約13釐米,高約34.5釐米。
  • 「馬踏飛燕」是錯誤的叫法?史學家發現新秘密,馬腳下踩的是神獸
    「馬踏飛燕」屬於我國國寶級文物,坐落在甘肅省博物館中,被視為鎮館之寶。1969年「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是東漢時期製造的。整個銅奔馬造型栩栩如生,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
  • 甘肅武威市的旅遊景點,準備去遊玩?那就收藏這條動態吧
    武威市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並且有著「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等美名。1涼州白塔寺涼州白塔寺,白塔寺的位置就坐落在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的白塔村。
  • 跟著課本去旅行——臺灣日月潭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裡講述的景點是二年級上冊第十課吳壯達寫的《日月潭》,趕緊仔細往下看,說的知識和建議你都知道不?玄光寺玄光寺距離日月潭十幾步的距離,十分近,旁邊有碼頭,遊客還可以直接乘坐遊船到此參觀,也是來這裡旅遊打卡地之一。
  • 90後小學時學習的《馬踏飛燕》課文大家還記得嗎
    內容是:「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後,很快名聞天下,受到人們的讚美。看!這匹銅製的駿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它頭微微後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後揚起。它張開大口,人們仿 佛聽到了它的高亢的嘶鳴聲。
  • 中國沒有好紅酒?那是你沒有去過的中國的葡萄酒城
    大漠駝鈴給古涼州(今甘肅武威)帶來了第一粒葡萄種子,開啟了河西走廊葡萄種植的歷史,也開啟了河西走廊葡萄酒釀造的歷史。武威也成為中國葡萄酒的發源地。>王永進/攝武威,古稱涼州,作為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比馬踏飛燕更有名的是這裡的葡萄酒。
  • 天馬行空·自在武威 上央視啦!
    「天馬行空·自在武威」。作為「五涼古都」、「西夏輔郡」,武威以其厚重的歷史和多元燦爛的人文底蘊著稱於世,被賦予「河西都會」的美譽,曾一度是中國西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第三大孔廟」、「中國石窟鼻祖」、「西藏正式回歸中國行政版圖歷史見證地」等不朽圖騰風採依舊,而上承建安、下啟隋唐的「五涼文化」,「涼州七裡十萬家」的盛唐氣象,歷代文人墨客所留的千古絕句《涼州詞》,印證「隴右文風盛行」的明清世風,躍動著古典韻美的西涼樂舞,歌頌著古往今來忠孝賢良的涼州賢孝,傳承著豪邁雄風的攻鼓子等人文瑰寶也在世人的矚目中永久流傳。
  • 1/72田宮 KI-61 TONY 飛燕
    感慨:時間依舊很倉促.本來打算開田宮的F4U因為配件沒到位.臨時決定做的飛燕.從製作前的準備資料到完成可能是我最忙亂的一回.在此感謝561同學提供的釘線圖以及攝影.
  • ​中國馬鎮跨年|-20°冰與火世界的冬遊攻略
    2、北京天安門-八達嶺古長城景區-崇禮冬奧會小鎮-中國馬鎮旅遊度假區-承德避暑山莊-金山嶺長城風景區-古北水鎮-北京  3、北京天安門-八達嶺古長城景區-崇禮冬奧會小鎮-中國馬鎮旅遊度假區-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御道口風景區-塞罕壩森林公園-承德避暑山莊-金山嶺長城風景區-古北水鎮-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