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牙周炎易患人群有4種 如何判斷自己得了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是牙菌斑,菌斑鈣化後便形成牙結石。細菌的破壞和結石的機械刺激共同促進牙周組織的破壞。
牙周炎的發展是慢性進程,早期不疼不癢、沒有症狀,容易被忽視。但若不經治療,牙周炎不能自發地減輕和終止。
牙周炎患者的牙齦常呈鮮紅或紫紅色、質地鬆軟、易出血,甚至出現化膿、口臭、牙齦萎縮,進而牙根暴露、牙齒鬆動脫落,不但有礙美觀,而且使咀嚼力下降,造成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牙周的局部感染可能作為感染的病灶,引起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另外早產低體重兒也與孕婦患牙周炎有關。
據了解,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分年齡、性別、地區、種族。但由於口腔衛生的忽視,其在中老年人及吸菸、糖尿病人群中高發。有人認為,牙周炎就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實不然,兒童和年輕人也一樣會患牙周炎。而且青少年牙周炎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迅速,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出現牙根暴露、牙齒鬆動。因此一旦發現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此外不得不說的是,牙周炎的家族性也不可忽視。這是因為一些與牙周炎相關的易感因素如牙列擁擠、糖尿病等是可以遺傳的。同時,家庭的衛生和飲食習慣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牙周炎易患人群有4種
1、糖尿病人
近日,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伴發口腔疾患的總發病率為83.37%,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3倍。目前世界醫學界也一致認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確具有雙向促進關係,甚至有國外學者將牙周病視為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
研究證明,糖尿病是患牙周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持續高血糖狀態,給其牙齦內的細菌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造成牙齦組織微血管阻塞,從而容易引發口腔感染。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組織修復能力比較差,一旦患上牙周炎,往往會比較嚴重,容易出現牙周膿腫等症狀。
2、男人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性別會影響破壞性牙周病的病程、病情嚴重程度。根據臨床觀察,男性一旦罹患口腔疾病,病情往往比女性更嚴重。流行病學數據也顯示,全球男性罹患牙周病的比率的確比女性高。
3、很少看牙醫的人
人的唾液可分為酸性和鹼性,唾液酸性的人易在牙齒表面形成酸蝕脫鈣作用,很容易蛀 牙,會痛,所以知道找牙醫治療,得牙周病的機率較小;而唾液偏鹼性的人,牙齒表面不易遭到酸蝕,不易有蛀牙,但卻因鹼性唾液中含鈣離子較多,很容易鈣化形 成牙結石。而牙結石就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之一。
4、個性急躁的人
由於性急,刷牙時間總是匆匆忙忙,不能牙齒面面刷到。性急的人刷牙時既快又太用力,容易造成牙肉受力部分發生萎縮現象,萎縮後牙根就會露出來。
如何判斷自己得了牙周炎
1、照鏡子看看,假如有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闡明有牙齦炎;
2、牙齒有不一樣程度的鬆動,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有膿,闡明已發展到牙周炎;
3、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跡,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跡,闡明有牙齦炎;
4、有口臭闡明可能有牙周炎。
5、牙周袋構成:因為炎症的拓展,牙周膜被損壞,牙槽骨逐步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構成牙周袋。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
6、牙周溢膿: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症性肉芽安排構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並常有口臭。
7、牙齒鬆動:因為牙周安排被損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劇時,撐持牙齒力氣缺乏,呈現牙齒鬆動、移位等表象。此刻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