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被西方人吃光的動物,最快一種只用27年,標本都沒留下

2021-01-13 八兩科學

我們常常自詡中國人大多是吃貨,不過和西方人一比,我覺得我們還是得多「努力努力」!西方文明的本質是要求全球貿易,而不是掠奪。站在西方的角度:我一隻獅子為什麼要在乎你兔子羚羊的感受,是我讓整個世界不至於死水一潭;因此世界上很多物種都因歐洲人而滅絕。

【平塔島象龜】

2012年滅絕的加拉帕格斯象龜平塔島亞種中的最後一隻,人稱「孤獨的喬治」。1835年,加拉帕戈斯象龜有二十多萬隻,由於肉質鮮美,還有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煉油脂,這正好解決了水手們的食物補給問題。海盜和捕鯨者常捕捉它們為船上的食物,致其數量逐年下降。

【渡渡鳥】

1598年,荷蘭水手在模里西斯發現了渡渡鳥,這是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身高接近一米,體重十公斤。只要一根木棍就能打倒,在短短不足100年的時間裡,模里西斯島上的渡渡鳥就被獵殺殆盡,於1662年滅絕。

【北美旅鴿】

歐洲人拓荒北美的時候,北美大約有50億北美旅鴿,這些歐洲的開荒牛為了肉食,對旅鴿的捕獵,也從探險者的自發行為,變成了一門生意。1914年,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北美旅鴿死亡。從1766 年被發現到滅絕僅用了不到一個半世紀!

【大海雀】

北半球一種擅長遊泳卻不會飛的水鳥,最初企鵝的名字就是形容這種鳥。格陵蘭島的原住民一般會捕捉它們吃肉,用它們的蛋做湯,用大海雀的皮毛做衣服禦寒。歐洲的探險者發現後,大海雀的毛運回歐洲做枕頭或者女士的毛帽子,肉走向市場。1844年,最後一對兒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殺害。

【大海牛】

大海牛於1741年在白令海峽發現,發現者為博物學者喬治·斯特拉,北美探險團的水手發現它們的肉實在太好吃了進行瘋狂屠殺,在1768年由於人類大量捕殺最終滅絕,從發現到滅絕只用27年,標本都沒留下。

【基奈山狼】

16世紀後期,英國人來到了基奈半島,他們到來後並沒因基奈山狼數量稀少而放過它們,也沒有因為它們偶然吃素而放過它們。1915年5月,一隻母狼在基奈半島北部的一個山谷中被人們打死,這是最後的一隻基奈山狼。

【斑驢】

斑驢,馬與斑馬的南非親戚——斑驢(馬屬的另一種動物),一半像斑馬,一半像馬。19世紀,大量的歐洲移民湧入非洲,對斑驢大肆捕殺,致其在1883年滅種。

【貓狐】

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中,曾經廣泛分布著一種非常可愛的狐狸--貓狐。18世紀末,隨著開發西部的熱潮到來,因為貓狐會毀壞農作物,所以農場主對貓狐非常反感,之後那些農場主拿它們來練槍法和取樂。1903年,南加利福尼亞的貓狐滅絕。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滅絕最快的動物,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27年
    導語:地球一直都是處於物競天擇的過程,從古至今有很多物種都滅絕了,記得小編曾經寫過智人滅絕了多少物種,今天為大家揭秘一下某一種滅絕速度最快的動物,它的滅絕和人類也脫不開關係。斯特拉大海牛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亡的,其中有一種動物從發現到滅亡甚至只用了27年的時間,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和人類有關。這個動物就是斯特拉大海牛。
  • 快看看哪些海洋生物快被吃光了
    鰻魚、北方藍鰭金槍魚、石首魚、玳瑁....細數下來,真的有點罄竹難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海洋生物,都是怎樣被我們快吃光的吧!  北方藍鰭金槍魚  北方藍鰭金槍魚也是馬上就要被吃光的一種典型代表。這種魚體內脂肪含量高,尤其是它的腹部肌肉,是最頂級的壽司食材,商業價值極高。
  • 全球消失最快的生物,僅在地球存活27年,原因竟是因為人類太貪吃
    相信大家最近刷新聞的時候,都有刷到王珞丹尋鴨啟事的那條新聞。故事的起因和結局都是因為一隻鴨子,而這隻寵物鴨的結局也比較悲催,最後被鄰居給吃掉了。此事爆出,也有不少網友開始抨擊吃鴨的人,認為人有時候嘴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這個事情也與人類的貪慾十分相關,因為人類的貪念導致了這類物種在地球上僅僅存活了27年就徹底消失。
  • 日本人最愛吃鰻魚:可鰻魚快被他們吃光了!
    綜合而言,全球日本鰻苗的捕獲量僅有去年同期的1%——也就是說,今年基本上是沒撈到什麼。正月吃雜煮、夏季吃鰻魚、秋天吃甘慄……這些食材構成了日本人對待季節變遷的生活儀式感。鰻魚的重要程度從當地鰻魚消費量就可見一斑,2000年日本人吃掉了全世界鰻魚產量的7成,如今仍然是世界第一鰻魚消費大國。每年的「土用之丑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被定為日本的「鰻魚節」。
  •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於我們大自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自然也屬於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然而有很多時候,因為我們人類的原因讓這個系統失去了平衡,當然我們人類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大變樣了,在整個生物鏈中,有些生物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現象,有些生物多的成為我們人類的煩惱。
  • 食肉甲蟲啃食動物屍體留下完整精細骨架結構
    ,留下森森白骨。在博物館裡,研究者找到了一種加快分解過程的方法,並且比用人手清理更加精準,這就是食肉甲蟲。  這些甲蟲蜂擁到蛇、貓頭鷹及其他動物屍體上,將殘存的腐肉吃得一乾二淨,只留下骨架。這種處理方式十分高效,已經使用了許多年。
  • 因為太好吃,人類只用27年就吃光了一個呆萌的物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今天要說的主角是大海牛,從1741年發現並將其作為一個新物種,到1768年最後一頭被殺,它僅僅在人們的視野裡存在了短短的27年就宣告滅絕,僅僅是因為它的肉太好吃了。而在這裡,斯特拉發現了大海牛——這個在人類歷史上僅僅存在了27年的憨厚可愛的動物。由於大海牛被發現後僅僅存活了一段非常短暫的時間,斯特拉對它的描述也就成了唯一的文字記錄,據記錄,大海牛在白令島上享受著悠閒自得的生活。「整個島嶼的沿岸,特別是河流入海的地方,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海藻,異常繁茂。
  • 標本唐:一家五代人建設武大動物標本館
    「最有價值的是,這裡陳列的1286種鳥類標本,在全國標本館中首屈一指。」提起標本,唐兆子娓娓道來。「這隻崖鴿標本,是我祖上1911年製作的,是全國保存最久的標本。這隻黃腹噪眉標本,是六十年代從雲南採集來的,相當稀少,全國只有3個。」
  •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從發現到滅絕僅僅用了27年,只因為太好吃了
    因為亞洲鯉魚沒有天敵,所以在美國很快就出現了嚴重的泛濫成災現象,為了能控制這些魚類肆無忌憚的繁殖,當地政府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後卻沒有絲毫作用,所以亞洲鯉魚也是目前世界上外來物種入侵最成功的一種生物。
  • 他,讓動物重獲新生 那些栩栩如生的標本背後的男人
    「怎麼變成標本的?」「不會腐爛嗎?」其實,這些展櫃中的動物們之所以能夠栩栩如生,離不開標本製作者的一雙妙手。標本剝製師就是這樣一種讓逝去的動物煥然「重生」的人。為什麼那隻河狸標本 只能將屁股探出窩外「『標本師』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在博物行業內,『標本師』有著較為細緻的分類。
  • 因為太好吃,人類發現這個物種27年後就把它吃光了
    1741年,人類在白令海峽發現了一個新物種,大海牛。1768年,大海牛就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用27年就吃光了這個物種,至今讓人嘆息。大海牛生活在白令海峽附近,發現者是喬治·斯特拉,所以也被稱為斯特拉大海牛,它是海牛是海牛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看上去非常憨厚可愛,它們一直在白令海峽過著悠閒的生活,直到人類來到了這裡。按照斯特拉的記載,大海牛的體長可以達到7-9米,身上有肥厚的脂肪,看上去有些像大水牛。
  • 中國的三大入侵物種,第一種破壞環境,第三種快被中國人吃光了
    ,不過還好不是每一種入侵物種都會帶來危害。目前中國的三大入侵物種,第一種破壞環境,第三種快被中國人吃光了。第一種就是巴西龜,早些年很多人不知道巴西龜的危害,但是水浮蓮是少有的植物,而且危害比很多的動物都要大。
  • 小夥做千餘件動物標本 想建武義動植物標本館
    1993出生的陳旭是金華武義人,他笑著說,大學裡學的是生物實驗技術專業,和標本製作沒什麼關係。可他天生又是個喜歡動手的人,安安靜靜待在實驗室裡做重複的工作也不太喜歡,還未畢業,就還是籌劃重新學門技術,直到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標本製作這行,沒想到從此「深陷其中」,對標本製作痴迷不已。他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在杭州見到標本製作師們製作標本時的場景。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27年,它們經歷了怎樣的磨難
    它們中的絕大部分物種存在的時間都要遠遠的大於人類存在的時間。它們遵循著自然界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每一個物種都在夾縫中求生存,躲避自己的天敵,尋找食物。今天博主要給大家講的這個物種躲過了自己的天敵也沒有缺衣少食,缺因為自己肉質肥美給自己招來了殺生之禍然後導致整個物種滅絕的動物——特斯拉海牛。特拉大海牛又叫斯氏大海牛。主要生活在科曼多爾群島。
  • 沉思|世界地球日,看看那些已消失的動物...
    沉思|世界地球日,看看那些已消失的動物...2020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中東與非洲的蝗災肆虐、持續4個月的澳洲山火、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據統計,每天都有幾十種物種滅絕,可能有100萬種物種處於滅亡的威脅中。保護地球是我們全人類最艱巨的一項共同任務。
  • 上遊深閱讀丨80後標本師從業七年「復活」數百隻動物
    長頸鹿標本。在碧峰峽自然保護區的遊客展示廳,有趙驥在2013年「復活」的一隻孟加拉虎,也是他自己最愛的標本之一。每次去碧峰峽,他總要專門去看看這隻老虎,檢查一下毛色是否依然鮮亮,放置是否妥當。趙驥清楚動物在媽媽心裡的分量,那就「暫時先學學吧」。他拜了北京自然博物館一位標本剝製專家為師。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七年。在製作過程中,他似乎和動物建立了一種天然的連接,在製作標本時,能看到它們活著時的樣子。外形易復原,感情難如初最難做的標本是什麼?趙驥給出的答案出乎意料。既不是大象也不是魚類。竟然是普通的寵物貓狗。
  • 渡渡鳥丨連一片羽毛都沒留下
    然而羅德裡格斯島上的森林裡卻突然變得可怕的寂靜,所有的小動物們都屏住了呼吸。渡渡鳥抬起頭,不遠處,一支黑洞洞的槍口死死地盯著它。火光一閃,槍響了,世界上最後一隻渡渡鳥應聲倒下。一隻卡爾瓦利亞樹果從它的嘴裡跌落出來,滾到一邊。法國軍士託馬斯·哈代把渡渡鳥掛在雙筒來復槍上,吹著口哨回到駐地。託馬斯先生對當天的晚餐很滿意。
  • 中國動物標本大賽作品活靈活現
    5月27日,各類飛禽走獸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民眾的眼前。正在福建博物院展出的第四屆中國動物標本大賽的257件惟妙惟肖的標本作品集中對外開放,讓民眾如進入「動物世界」。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5月27日,各類飛禽走獸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民眾的眼前。正在福建博物院展出的第四屆中國動物標本大賽的257件惟妙惟肖的標本作品集中對外開放,讓民眾如進入「動物世界」。本次大賽匯集了全國標本製作企業、博物館、大專院校、研究所等60多家單位參加,標本涵蓋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動物類群的皮張和骨骼標本。
  • 動物世界中最毒的不是蝙蝠,最快的不是獵豹
    最毒的動物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金色毒箭蛙的皮膚分泌物的毒性是世界上最強的。科學家在處理標本時必須帶上厚厚的手套。最毒的蛇世界上最毒的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
  • 炫彩透明的動物標本
    □楊孝文富田伊織,一位用海洋和陸地動物進行創作的日本藝術家。在他的手上,動物擁有透明的身體、絢麗的色彩,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富田伊織曾攻讀魚類學,對海洋生物的豐富性充滿痴迷。有一天,他聆聽了一次大學演講,主題為「如何保存和研究海洋動物微小的骨骼和肌肉」。從此,他便迷上了這種研究,利用自己發明的技術保存魚類標本。他將創作計劃稱之為「透明標本新世界」。富田伊織首先將標本保存在甲醛中,將軟骨組織染成藍色。在此之後,他用一系列化學物質溶解它們的肌肉,讓身體呈透明狀。最後一道工序是注入一種紅色染料,對骨骼進行染色,而後將標本保存在甘油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