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模量的物理學本質

2020-11-25 騰訊網

從宏觀上講,彈性模量表徵了材料在一定的應力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的難以程度,彈性模量越大發生變形越難。從原子間相互作用力角度來看,彈性模量則表徵了原子間結合力強弱的程度,彈性模量越大,意味著原子間結合力也越大。

如由分子組成的材料,原子先通過分子內結合力(如離子鍵、共價鍵)組成分子,分子再通過分子間結合力(如極性共價鍵)組合成物質。通常情況下,分子間的結合力要比分子內結合力小的多。材料在發生彈性變形時,可認為是分子間距被拉大/壓縮,分子間結合力隨之改變所產生的結果。

圖1 分子內和分子間作用力 來源:網絡

對於金屬原子,由於其最外層因與原子核的結合力較弱,很容易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變成自由電子。當一群金屬原子聚集時,所有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甚至是次外層電子都有可能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變成自由電子,這些電子為所有的原子所共有,形成電子云。失去電子的原子變成離子,而離子就沉浸在電子云中。金屬離子與公有化電子的靜電作用結合而成金屬鍵,形成金屬材料。

圖2金屬材料微觀結構示意圖來源:網絡

從微觀粒子的結合強度來看,金屬鍵等價於分子內作用力,其結合強度要遠高於分子間結合力(如極性共價鍵),因此金屬材料(如鋼)相比於分子材料(如塑料)更難以發生彈性變形。

我們可通過圖3所示為雙原子受力模型來理解原子間的結合力。當雙原子被壓縮時,原子之間將產生抵抗壓縮的排斥力,雙原子被拉伸時,將產生抵抗拉伸的吸引力。一般認為,原子間的引力是正離子(失去電子的原子核)和自由電子之間的庫倫引力產生的,斥力是由正離子和正離子、電子和電子之間的斥力產生的。

圖3雙原子模型[1]

畫出引力、斥力示意圖,如圖4所示,其中N1和N2表示兩個原子,r表示它們的間距,其中曲線1表示引力隨兩者間距的變化規律,曲線2表示斥力的變化規律,曲線3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變化規律(疊加曲線1和2);作用能圖給出了兩原子形成的作用能(勢能)隨原子間距的變化規律。可見,當雙原子處於平衡位置時,勢能最低,兩原子最穩定,當原子被拉開或壓縮時,能量增加,一旦撤去外力,原子就要回到能量最小的平衡狀態,這一過程就是彈性變形的過程,又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一個例子。

圖4原子間引力、斥力,及作用能示意圖[1]

由於彈性模量是原子間結合力的反映,影響原子間結合力的因素都會影響彈性模量。例如,熔點與原子間結合力有關,熔點高意味著原子間結合力強,所以一般情況下熔點高的材料彈性模量也越大;另外,環境溫度升高,會增大原子間距,從而導致結合力變弱。因此高溫下,彈性模量也會降低,如燒紅的鐵更容易被鍛造。

人們還發現彈性模量還隨原子序數呈周期變化,同一周期元素,如Na,Mg,Al,Si等,彈性模量隨原子序數增大而增大,這與元素價電子增多及原子半徑減小有關。同族元素,如Be,Mg,Ca,Sr,Ba等,彈性模量隨原子序數增大而減小,這與原子半徑增大有關。但對於過渡金屬來說,由於它們的d層電子未被填滿而使得原子間結合力增大,致使如Fe,Ni,Mo,Mn等金屬的彈性模量都很大。

圖5彈性模量隨原子序數的周期性變化[1]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與材料性能相關現象。例如人們觀察到鐵磁性材料在磁飽和狀態下比未磁化狀態下的彈性模量要高,這一現象稱為彈性的鐵磁性反常,是由磁致伸縮引起的。另外,人們也觀察到Nb-Ti合金材料在超導轉變狀態時也伴隨著彈性模量的突變,但其發生機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上世紀20年代(1920s)開始,人們藉助於經典力學的基本原理,通過經驗和半經驗參數來計算分子結構和能量,稱為分子力學(也稱力場方法)。分子力學將分子或原子看作是由一組靠彈性力(或諧振力)維繫在一起的集合,以鍵長(相當於原子間距)和鍵角(三個原子組成的角度)來描述分子構象,而真實的分子構象要滿足分子總能量取最小值(最小勢能原理),以此來求解分子的真實構象。以Etotal(這裡E為能量,注意與彈性模量區分)來表示分子總能量,它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上述每一能量項均由一定勢能函數形式和力場參數構成,這樣就將體系能量僅作為原子(核)坐標的函數而加以求解,可求得材料的靜態結構(分子構象)和各種性能(包括力學、電、磁、熱等多種性能)。以分子力學特定的力場為前提,通過運用力、速度和位置等參數動態模擬材料結構和性能的方法被稱為分子動力學,也是當前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門方法。

近年來,人們又結合第一性原理獲得力場參數,即只從普朗克常量、電子的靜止質量、電量等三個常數出發,通過求解薛丁格方程獲得力場參數,完善了分子力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在當代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支持下,可實現大體系原子或分子的構象計算,以及材料力學性能的模擬分析。其中優秀的軟體如美國Accelrys公司開發的Materials Studio (MS)軟體,以及開源軟體包Abinit等。這些軟體不僅可以模擬出材料某一方向上的彈性模量E,還可以在三維條件下,模擬材料本構關係的係數矩陣。

考慮最複雜的極端各向異性材料,其本構關係可表示為:

左邊為應力分量組成的列向量,可表示某一點的應力狀態;右邊應變組成的列向量,可表示對應於應力狀態的應變狀態。中間的C矩陣即為彈性係數矩陣。

利用分子動力學求得體系(微觀尺度的材料)的平衡運動軌跡,可對其進行單軸拉伸、純剪切形變等操作,然後在原子水平上由位力公式求得某點的應力張量如下

可見,從物理本質上看,材料的力學性能取決於組成材料的原子的電子結構,更強烈的依賴於其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因此,利用第一性原理(涉及量子力學)獲得力場參數後,將其應用於分子力學或分子動力學,可對材料微觀構象進行計算,確定出材料的微觀構象,再通過宏觀力學的方法,對原子體系(模擬材料)進行力學上的拉伸、剪切等加載模擬,可獲得材料的各項力學性能指標(包括彈性模量)。

這就突破了彈性模量等表徵材料力學性能的參數只能通過實驗測定的局限,它們也可以通過嚴謹的理論體系進行求解。據文獻介紹,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模擬出的彈性模量與實驗測試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對於其它參數,如屈服極限、強度極限等模擬還存在較大的不足。但作為一種理論方法,在材料設計、力學性能分析、材料本構關係等多個方面,該方法都具有較大的誘惑力!

參考文獻:

[1]王磊.材料的力學性能.東北大學出版社.

[2]肖鶴鳴,許曉娟,邱玲[著].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理論設計.科學出版社.

[3]李志林.材料物理.化學工業出版社.

[4]郭連權,李大業,劉嘉慧, et al. ZnO晶體晶格常數及彈性模量的第一性原理計算[J].人工晶體學報, 2010, 039(B06):264-268.

相關焦點

  • 彈性模量的物理學本質
    表徵了材料在一定的應力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的難易程度,彈性模量越大發生變形越難。從原子間相互作用力角度來看,彈性模量則表徵了原子間結合力強弱的程度,彈性模量越大,意味著原子間結合力也越大。如由分子組成的材料,原子先通過分子內結合力(如離子鍵、共價鍵)組成分子,分子再通過分子間結合力(如極性共價鍵)組合成物質。通常情況下,分子間的結合力要比分子內結合力小的多。材料在發生彈性變形時,可認為是分子間距被拉大/壓縮,分子間結合力隨之改變所產生的結果。
  • 彈性模量E及剪切模量G的本質
    彈性模量E及剪切模量G,反映的是該材料中原子的本性以及原子之間的鍵合力。最簡單的反映材料彈性模量大小的參數是該材料熔點的高低。
  • 發現彈性模量
    彈性模量是表徵材料彈性變形、進行結構設計的重要指標。但是Giordano Riccati仍沒有給出彈性模量的概念,只是把它視為反應材料彈性性能的參數。但是他明確了彈性模量(the modulus of the elasticity)的概念,指出彈性模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之一,這與之前工程師們利用虎克定律把結構剛度與彈性模量混為一談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人們也把彈性模量稱為楊氏模量(Young’s modulus),以紀念他在物體彈性變形方面的貢獻。
  • 發現彈性模量
    k是表徵彈簧彈性變形能力的常數,稱為勁度係數(倔強係數)或彈性係數,由式(1)可知k可以通過力F與彈簧變形x的比值求得。彈性模量在材料變形中有些像彈性係數k的意思,但它的發現要比彈性係數曲折的多。1782年,義大利實驗力學家Giordano Riccati利用梁的振動特性測定了鋼相對於黃銅的彈性模量,這被認為是測定彈性模量的第一個實驗,他得到的結果如下:
  • 楊氏模量與彈性模量
    楊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彈性階段拉伸狀態應力應變關係的(正應力)的物理量,彈性模量是描述彈性體(包括一維二維三維)在彈性階段應力應變關係的物理量。
  • 楊氏模量、彈性模量、剪切模量、體積模量、強度、剛度,泊松比,分清了嗎?
    彈性模量是表徵晶體中原子間結合力強弱的物理量,故是組織結構不敏感參數。在工程上,彈性模量則是材料剛度的度量,是物體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彈性模量E在比例極限內,應力與材料相應的應變之比。對於有些材料在彈性範圍內應力-應變曲線不符合直線關係的,則可根據需要可以取切線彈性模量、割線彈性模量等人為定義的辦法來代替它的彈性模量值。
  • 細說彈性模量
    剪切應力除以剪切應變就等於剪切模量G=( f/S)/a  體積應變——  對彈性體施加一個整體的壓強p,這個壓強稱為「體積應力」,彈性體的體積減少量(-dV)除以原來的體積V稱為「體積應變」,體積應力除以體積應變就等於體積模量: K=P/(-dV/V)  在不易引起混淆時,一般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就是指楊氏模量,即正彈性模量。
  • 一文了解:楊氏模量、彈性模量、剪切模量、體積模量、強度、剛度,泊松比
    彈性模量是表徵晶體中原子間結合力強弱的物理量,故是組織結構不敏感參數。在工程上,彈性模量則是材料剛度的度量,是物體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彈性模量E在比例極限內,應力與材料相應的應變之比。對於有些材料在彈性範圍內應力-應變曲線不符合直線關係的,則可根據需要可以取切線彈性模量、割線彈性模量等人為定義的辦法來代替它的彈性模量值。
  • 彈性模量及剛度關係
    (1)定義彈性模量: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內,正應力和對應的正應變的比值。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係(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係數稱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是描述物質彈性的一個物理量,是一個總稱,包括「楊氏模量」、「剪切模量」、「體積模量」等。
  • 薄膜材料的彈性模量
    各種材料的彈性模量是多少? 所謂彈性模量,是以在一定比例限度範圍內拉伸應力和拉伸變形之比來表示。實際應用時,多以F-2 、F-5來表示2%或5%伸長時的應力。
  • 彈性模量的常用檢測方法
    彈性模量幾乎貫穿於材料力學的全部計算之中,而對於結構力學而言其計算過程中彈性模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物理量。對普通理工科高校實驗教學,針對彈性模量測量的幾點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能有利於廣大師生。彈性模量E,又稱彈性係數,楊氏模量,是材料的彈性常數,其值表徵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單位為Pa。E的數值隨材料而異,是通過實驗測定的。
  • 楊氏彈性模量測量實驗綜述
    [1] 徐龍道.物理學詞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 劉建林,夏熱.託馬斯-楊之力學貢獻[J].力學與實踐,2011,33(3):84-86.LIU J L, XIA R. The dynamics contribution of Thomas-Young[J].
  • 混凝土彈性模量Ec經驗確定方法比較
    2 混凝土模量的表示方法簡而言之, 混凝土的模量有三種表示方法: ①原點彈性模量Eꞌc; ②切線模量Eꞌꞌc; ③變形模量Eꞌꞌꞌc, 如下圖所示. 在這三種模量中, 彈性模量Ec是我們最關心的參數.3 混凝土彈性模量的試驗方法混凝土彈性模量是混凝土稜柱體標準試件,用標準的試驗方法所得的規定壓應力值與其對應的壓應變值的比值。
  • 鎂碳磚彈性模量的檢測方法及計算公式
    由於鎂碳磚在空氣中加熱會產生氧化,從而使得測試數據失真,因此,鎂碳磚彈性模量的測量採用埋碳法測量,即預先將試樣放在匣缽中,用石墨粉掩埋試樣充分保護放進高溫電爐中,在某一溫度充分保溫3h,然後將試樣取出,採用常溫彈性模量測試儀進行測量。
  • 材料試驗機怎麼檢測材料彈性模量
    WY-5000S 伺服材料試驗機塑料拉伸彈性模量測試塑料彎曲模量測試報告在檢測彈性材料、工程塑料、金屬材料等特殊材料的彈性模量、楊氏模量、彎曲模量等力學性能時需要用到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分析測試試驗機通過輔助變形裝置(電子延伸計)結合試驗機軟體功能,能自動分析計算出模量數據。材料試驗機是根據不同材料的測試需求對測試軟體進行設置、匹配相應的測試治具即可實現更多力學性能分析測試。彈性模量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係(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係數稱為彈性模量,單位為兆帕(Mpa)。
  • 常見材料彈性模量及泊松比
    材料彈性模量及泊松比名  稱彈性模量E/GPa切變模量G/GPa泊松比μ
  • 什麼是體積彈性模量,什麼情況下它非常重要?
    設計人員經常忽略的流體的功能特性之一就是其可壓縮性,或者通常稱其為體積模量。已經進行了許多實驗室測試來測量各種流體的體積彈性模量,因為它會影響系統的性能。什麼是體積彈性模量定義體積彈性模量因為圖1中的圖不是直線,所以斜率在點與點之間變化。定義斜率或體積彈性模量有兩種常用方法:• 某一點的真實或切線體積彈性模量。在特定點放置與曲線相切的直線邊緣會產生切線體積模量。它寫為(作為派生詞):Br = dPV/dV.
  • 名目眾多的模量
    模量是我們在閱讀專業文獻或者行業應用中會頻繁遇到的名詞,但這個名詞前又常常被冠以「楊氏」、「剪切」、「靜態」、「動態」、「彈性」
  • 重慶酉沿高速公路四分部進行混凝土彈性模量試驗
    9月24日下午,路橋華祥公司重慶酉沿高速公路四分部工地試驗室一行人冒著大雨、穿越多處塌方路段來到總監辦進行了C50混凝土彈性模量的試驗。自帶了TM-Ⅱ型混凝土彈性模量測定儀,該儀器主要用於測定混凝土稜柱體或圓柱體試件的靜力受壓彈性模量,該產品符合GB11971、GB/T50081-2002標準要求,其主要技術參數有:千分表量程為0~1毫米 ,上、下環中心距為150毫米,夾持試件尺寸為 100×100×300毫米。
  • CSB:基於原子力顯微鏡微切削加工技術的癌細彈性模量計算
    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探針研究細胞表面力學特性, 只能測量在細胞骨架支撐下細胞表面的彈性模量, 而將細胞材料逐層去除後可以測量細胞內部骨架和細胞器的彈性模量, 得到細胞內部彈性模量的分布。這種測量方法可以使我們對細胞的力學特性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為細胞病理學及各種疾病的研究提供更詳細的實驗依據,因此, 對細胞內部力學特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