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講 | 那些黏糊糊難聞的東西背後,藏著醫藥健康的大科學

2021-03-01 藥明康德
▎藥明康德/報導

本文由藥明康德團隊整理,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本文來源於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ID:WuXiAppTecChina)」

當我們探索生命中「噁心」的部分時,我們經常會獲得意料之外的洞察,甚至經常揭示一些出乎意料的美。

Very often when we explore the gross side of life, we find insights that we never would have thought we'd find, and we even often reveal beauty that we didn't think was there.

演講實錄

你知道嗎,世界上第一例催孕藥是用天主教修女的尿合成的,甚至與大主教也有關係。這是真實的事件。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當女性進入更年期時,她們的尿液中便開始出現含量極高的生殖激素。但有位叫做布魯諾·盧內費爾德的醫生想知道,他是否能將那些激素從尿液中分離,並用其幫助不孕不育的女性們。

圖片來源:Pixabay

問題很明顯:為試驗這一想法,他需要搜集許多年長女性的尿液。然而那絕非易事。他和他的同行獲得了大主教的許可,從幾百名年長的天主教修女那裡收集了若干加侖的尿液。這樣一來,他就將那些仍利於今天的女性懷孕的激素分離了出來。雖然現在,這種生殖激素可以在實驗室合成,並且也不再需要大量的尿液。

那麼,為什麼我要站在這裡,向在座的各位精英講述修女的尿液呢?事實上,我是一名總是痴迷於研究「噁心」事物的科學記者兼多媒體製作人。這種痴迷驅使我在一周前創立了一個名為「噁心科學」的每周YouTube視頻系列,展示了自然、醫藥和科技中所有黏滑的、難聞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部分。我認為大多數人會承認尿液有點「噁心」。尿液屬於一些我們不喜歡談論的事物,而我們會將其控制得極其私密。但當盧內費爾德仔細觀察了尿液的世界,他發現了使人類受益匪淺的東西。

從我製作節目以來的一年半中,我可以告訴各位,當我們探索生命中「噁心」的部分時,我們經常會獲得意料之外的洞察,甚至經常揭示一些出乎意料的美。我認為,談論「噁心」的事物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圖片來源:Pixabay

首先,談論「噁心」的事物堪稱教育的利器,也是保持好奇心的絕妙方法。為了解釋我的意思,倒不如分享一點我小時候的經歷。也許你們會稱曾經的我為一名讓人「噁心」的孩子。事實上,我對科學本身的熱愛開始於我的父母帶給我的一套黏糊糊的化學實驗工具,並通過我在六年級生物課上做的「噁心」的實驗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例如:我們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收集細菌,並進行培育。我們同樣剖析了貓頭鷹嘔吐出的唾餘,包含著貓頭鷹吞下去的一團團不消化的食物,那確實有些「噁心」,怪異,但也很酷。

實際上,我孩提時對「噁心」事物的痴迷,也算不上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許多孩子們的生活都離不開「噁心」的事物,像玩泥巴,收集甲蟲或吃鼻屎。為什麼呢?我認為,小孩子就像小探險家一樣。他們只想盡他們所能地探索,但對相對接受性毫無概念,例如接觸瓢蟲或臭蟲。他們只想知道萬物如何存在,並盡他們所能地一探究竟。那是純粹的好奇心。

接著,成人逐漸涉足,我們告訴孩子們不要挖鼻孔,不要摸鼻涕蟲或蟾蜍,或者其它一切他們在後院找到的,因為那些東西很「噁心」。我們那樣做部分是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對嗎?例如,挖鼻孔也許會傳播細菌,摸蟾蜍也可能會帶來疣疾。雖然如此,我卻不敢苟同。你們應該感到無拘無束,想摸多少蟾蜍就摸多少。

圖片來源:Pixabay

到了某個階段,當孩子們逐漸長大,這樣對待「噁心」事物的方法,已不只與好奇心有關,某種程度上,也有可能與發現極限有關,在允許的情況下會試圖超越那個極限。因此,在特定年齡的許多孩子會參加間歇性的比賽,看誰的鬼臉最醜。某種意義上,正因為這樣做會有點出格,對嗎?

不過,我們對「噁心」事物的定義,還出於另一方面的考慮。作為人類,我們多多少少將「噁心」的概念拓展到了道德的範疇。心理學家保羅·羅茲說過:「許多我們歸為『噁心』的東西,其實提醒了我們,我們只是動物。例如體液,性,以及身體畸形和死亡。確實,我們是動物的概念使人不安。因為它會提醒我們自己終有一死。它還讓我們中的許多人懷有存在性焦慮。羅茲這樣說過:「厭惡和逃避兒『噁心』的事物不僅成為保護我們身體的方式,而且還保護了我們的精神。」我認為在某個階段,討厭的事物和不道德之間的關係會開始在孩子們的心底紮根。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目前我沒有具體的數據來支持我的下一個想法,但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當我們邁入青春期時,這種情況便已司空見慣。就像這樣——沒錯,這就是那個時期的我。我們的身體在青春期時開始改變,出更多的汗,女孩開始月經。我們從未這樣思考過性。受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限制,這種羞愧便很容易立足。我們不會只想到:「哦,天吶,我的身體正經歷著『噁心』的東西!」我們會想:「哦,上帝,也許我很『噁心』。也許那意味著我出了什麼問題。」問題是,如果你們將」噁心」的事物與不道德聯繫在一起,就會失去絕大部分的好奇心。因為世界包羅萬象,總有一部分多少有點「噁心」。

舉個例子,想像在叢林中漫步。你或許只會注意到鳥,樹和花。它們很漂亮。但我看來,你會錯失這個星球中生命更加廣闊和奇妙的一面。衰變的循環正駕馭著森林的生長,在你們腳下存在著網絡般的菌類植物,與你們身邊的植物緊密相連。那確實令人吃驚。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儘早並且頻繁的與年輕人談論「噁心」的東西,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需要體會我們星球上的生命中廣闊的一面。對大多數人來說好消息是:「噁心」事物的樂趣並未消失殆盡,我們只是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它們的存在。


圖片來源:Pixabay

但事實上,我們一生中都花費了很長時間試著擺脫「噁心」的感覺。當你們認真思考它時,我們也不過是皮包著骨頭的生物罷了——薄薄的皮膚包裹著液體和奇怪的組織。在有些情況下,有意或無意間,我需要在一天中多次提醒自己不要在公眾場所放屁。

很顯然,我們總是不顧一切地嘗試躲避「噁心」的東西。我認為大多數人會將這種偷窺的愉悅運用到「噁心」的事物上。尤其是兒童。在科學課堂上展示我的視頻的中學老師的數量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適用於成人。我認為我們都喜歡聽聞「噁心」的故事,畢竟,探索我們自己「噁心」的一面,在社會層面上是可以接受的。

但讓我覺得談論「噁心」的東西很重要,還有著另一層原因。前不久,我製作了一個關於扁桃體結石的視頻——抱歉讓大家覺得不舒服——這些鑲嵌在你們扁桃體的粘液球,細菌和食物味道非常難聞,有時候會隨著咳嗽噴出來,讓人感到很「噁心」。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經歷過這一過程的很多人,並未真正公開討論過這個問題。時至今日,我製作的這個視頻仍然是所有視頻中最流行的一個,有幾百萬的點擊率。

並且那個視頻的評論區變得有點像一個勵志互助區,人們可以談論他們扁桃體結石的經歷,比如擺脫它們的方法和策略。這已經成了人們敞開心扉直面問題的絕佳途徑。能討論諸如扁桃體結石一類「噁心」的東西,確實大快人心,然而對於一個有相同影響力的視頻,例如月經一類的平常事物,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

去年二月,我發布了一個有關月經的視頻,一直到今天,我仍會收到來自全世界人們關於自己月經問題的留言。許多年輕人——還包括年紀稍大一些的人——擔心她們身體出現了一些異常。當然,我總告訴她們我不是醫學專家,如果可能的話,她們應該去諮詢醫生。但事實上:所有人應該很自然地與醫生談論她們自己的身體。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從年輕時開始直面「噁心」事物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們懂得:應該有人關心你們的身體,對你們的健康負責。

與醫生談論健康和「噁心」的東西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醫生和科研人員只有了解哪裡出了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當製作關於月經的視頻時,我所了解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是:曾經有一名科學家告訴我,我們關於月經的認知實際上還很有限。許多基礎研究尚未完成。部分原因是,很多該領域的科學家,尤其是女性,並未對月經表達出任何疑問。這也不是女性們會公開討論的話題。我們在認知上的缺陷,正是因為沒人提出問題。

我認為談論「噁心」的東西很重要,還有最後一層原因:當剝開「噁心」的外皮時,你們並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發現。例如加州的棕色海兔。這是一種向捕食者噴射這種可愛,明亮的紫色墨水的海蛞蝓。它同時也適用於動物界中最扭曲的生物。它們就是兩性生物,意味著它們兼具雌雄生殖器官。當到了交配的時期,像(古巴的)康加舞一樣,20多個個體會聚集一堂,互相交配。單只海兔會向正前方的配偶射精,並接受後方的精子。

圖片來源:Eric R. Kandel – Facts.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9. Thu. 10 Oct 2019.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00/kandel/facts/>

但當科學家看到這個景象時,會說:「好吧,還是不要去碰它們,」但這樣一來,他們就會錯過關於海兔更重要的著實奪人眼球的事情。事實是:這些海兔僅有少量的巨大神經元,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被用於神經科學研究。事實上,科學家艾瑞克·坎德爾將它們運用在了他的實驗中,以理解記憶是如何存儲的。大家知道嗎?他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所以走出家門,撿拾甲殼蟲,玩玩泥巴,並心懷好奇。駕馭你們對「噁心」事物的興趣,不要膽怯。因為你們永遠不知道你會發現什麼。就像我在所有視頻的結尾說的:「好『噁心』哦!」 

Anna Rothschild是一名科學記者,她擁有紐約大學的科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和布朗大學的生物學學士學位。她為年輕人以及保持好奇心的人製作科學視頻(圖片來源:TED官網)

參考資料:

[1] Anna Rothschild. (2016). Why you should love gross science. Retrieved Oct 11, 2019, from https://www.ted.com/talks/anna_rothschild_why_you_should_love_gross_science

相關焦點

  • 那些黏糊糊難聞的東西背後,藏著醫藥健康的大科學
    這樣一來,他就將那些仍利於今天的女性懷孕的激素分離了出來。雖然現在,這種生殖激素可以在實驗室合成,並且也不再需要大量的尿液。 那麼,為什麼我要站在這裡,向在座的各位精英講述修女的尿液呢?事實上,我是一名總是痴迷於研究「噁心」事物的科學記者兼多媒體製作人。
  • 生活中經常遇到黏糊糊的膠帶膠水痕跡,教你輕鬆處理
    剛剛搬家之後,因為有很多柜子什麼的,都是用透明膠帶做固定,所以發現撕掉了之後,有很多的地方,都發現了黏黏的東西,讓人覺得很不舒服。特別是在用了水清洗後,發現還是洗不掉之後,就覺得頭很大。那麼這些黏糊糊的膠水膠帶的痕跡,到底能不能輕鬆除掉呢,答案其實是可以的,前提是不是用水,而是要用別的東西,別的液體容積。如果你家黏糊糊的地方面積很小,一點點的話,用橡皮擦是最好的選擇。
  • 潛水員上岸時背後一沉,用手一摸黏糊糊的,扯下來一看賺大了
    海洋裡充滿了未知和恐懼,這也是人類探索難度比較大、比較畏懼的原因。 但是說起海洋裡的動物還是非常有看點的,不僅有兇險的海洋生物,還有一些可愛滑稽或者是非常奇特的生物。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些海洋生物,潛水下去是最好的辦法。
  • 葉子上還有黑色顆粒狀,地板踩上去黏糊糊
    再到市區城西路和城北路看看,有市民反映說,這裡路邊的樹都在滴油、掉葉子,葉子上有些黑色顆粒狀的東西,地板踩下去也黏糊糊的,令人十分不適。掉下的落葉被車子壓過之後,如同貼紙般粘在了瀝青路面上,形成一層油膜,腳踩上去,感覺黏黏的,鞋子甚者會粘在地面。部分停在樹下的車輛表面也同樣黏糊糊的。 市民 陶先生 反正地上到處都是,很髒啊,車上這個都是,像油一樣滴下來,車啊什麼上面都有,很不好洗。
  • 最難吃的幾種蔬菜,它吃起來黏糊糊的像鼻涕蟲,你不喜歡哪種?
    最難吃的幾種蔬菜,它吃起來黏糊糊的像鼻涕蟲, 你不喜歡哪種?哈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回味舌尖,很高興再次見到大家。說起營養問題,相信每一個讓你都是挑食的,要是你說你不挑食的話那就只能證明你還沒有遇到而已,或者說你還沒有嘗試過,有的人是不喜歡吃肉或者是蔬菜、調味料之類的,總之挑食東西千奇百怪,不過蔬菜營養是很高的,還可以緩解一下吃肉的油膩,特別的好,但是有一部分的蔬菜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嫌棄」,覺得它們很難吃,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的都有哪些吧!
  • 魔獸世界黏糊糊的海草在哪裡?海草目標宏快捷尋找技巧
    魔獸世界黏糊糊的海草在哪裡?海草目標宏快捷尋找技巧 魔獸世界黏糊糊的海草在哪裡可以找到,海草的具體位置坐標是什麼呢,以下我們來看下海草具體的尋找方法。
  • 動物王國裡最黏糊的動物,黏黏的舌頭和唾液,還有濃稠的肛門糖漿
    動物王國充滿了各種黏糊糊的動物,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滲出黏液和唾液。
  •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少女遭遇巨型青蛙,黏糊糊的異界冒險開始
    然而初次執行任務的兩人卻被巨型青蛙完虐,雖然任務目標完成,但當時的樣子卻十分狼狽,更不要說與巨型青蛙戰鬥後身體上留下的黏糊糊的液體了。在簡單的前情回顧之後,以下便是今天要說的重點「少女們被「蛙吞」的經歷」。
  • TED英語演講 | 我與蚊子的愛恨情仇
    在演講開始前,首先我想問一下各位在座的朋友是否都受過蚊蟲叮咬之苦?我代表所有捕蚊者向大家道歉。Ladies and gentlemen, imagine getting seven infectious mosquito bites every day.
  • 靈感竟然是黏糊糊的蝸牛給的?
    供稿/朱崇愷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如果你用強力膠往牆上黏過東西 黏好後你常會發現黏貼的位置稍稍歪了一點, 雖然也可以從牆上取下舊的膠條, 但調整完位置後它基本就沒什麼黏性了。 要麼容忍錯誤,要麼更換新的材料重新開始。
  • 廚房地板拖後仍舊黏糊糊?家政教我這招,拖完後乾淨不再粘
    地板上的油著實給主婦帶來不少的困擾,雙腳踩上去黏糊糊的觸感,原本乾淨的鞋底瞬間被「汙染了」。地板有油汙用普通的方法可拖不乾淨,別著急,家政教我一個實用的方法,保準拖完後乾淨不粘鞋。拿一個噴壺,在裡面分別傾倒白醋、洗潔精與食鹽,別看他們普通產生的作用大著呢!
  • 《德雲鬥笑社》開錄,嶽雲鵬摟住師父胖腰撒嬌,師徒情黏黏糊糊
    粉絲們什麼也看不到,滿眼都是嶽雲鵬跟師父撒嬌那副黏黏糊糊、膩膩歪歪的模樣。其實,大家也都理解為什麼嶽雲鵬這麼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的師父。
  • 做B超前塗的那層黏黏的的液體是什麼?
    做B超前塗的那層黏黏的的液體是什麼?聲波也是一種波,它會在分界面折射和反射,而超聲探頭無論怎麼貼合,探頭和人體之間都存在空氣界面,最後到達身體內部的聲波大打折扣,為避免這種現象,所以就會用這種黏糊糊的液體充當超聲探頭和人體直接的過度介質。
  • TED 開放翻譯計劃為 TED.com 帶來40多種語言的視頻字幕翻譯
    這一業界首款工具將幫助全球志願者譯員把 TED 演講傳播到各群體 紐約2009年5月13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現在,由 TED 網站免費提供的備受好評的18分鐘演講將通過 TED 開放翻譯計劃 (Open Translation Project) ( http://www.ted.com/translation
  • 黏糊糊的地板受不了?用Shark鯊客蒸汽拖把一拖即淨
    文:薛剛   2021-01-08/15:42 黏糊糊的廚房地面
  • ...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
    作為醫藥人的我們更是肩負使命,為推動醫藥大健康產業持續利好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力。深耕醫藥信息行業十餘年的藥智網再次牽頭召開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恰逢其時,意義深遠。  隨著國際醫藥大環境的影響和推動,我國在藥物製劑領域的發展和國際藥物製劑研究齊頭並進,新型藥物製劑研發已逐漸變成國家優先發展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支持。
  • 體味很難聞就一定是狐臭嗎?可能是這幾種東西搞的鬼!
    體味很難聞就一定是狐臭嗎?很多人都以為,食物只能改變我們胃裡的空間,每次飢餓的時候,吃進肚裡子,然後又通過腸胃消化最後排出體外,但是食物有一種作用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有些食物會使你從內到外都散發出臭味。(優潔咖去除狐臭更專業)它們對某些人的影響尤其大,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具體原因,但是很可能與生物學、新陳代謝和基因有關。
  • 長大之後我才知道,小玩具背後還有這樣的科學原理
    今天是小朋友的節日,也是大朋友們回憶童年的日子。為了紀念兒童節,今天會總結一下之前介紹過的幾種小玩具背後的科學。看看你小時候玩過哪一種吧~喝水鳥,你怎麼就這麼渴?小時候門口的小攤上就有賣的,裝在塑料小桶裡,一坨黏糊糊的不明膠狀物,裡面還混著各種假眼球、假蛆,畫風十分一言難盡。而在網絡時代,這東西的畫風又變得清新了起來,很多人表示單是看揉捏史萊姆的視頻就很治癒……這種膠狀物的經典配方是瓜爾膠+硼砂,很多自製版本則是用含聚乙烯醇的膠水加一點硼砂溶液。硼在這裡起到了交聯劑的作用,把分子鏈聯結到一起形成膠狀。
  • 好喝的玉米糊糊,越喝越健康哦!
    好喝的玉米糊糊,越喝越健康哦! 玉米糊糊是一個非常美味健康的飲品,對於喜歡健康的朋友們,真的值得推薦哦!玉米糊就是用玉米面加水,攪拌一下,邊加水邊攪拌一下,這樣攪拌的時候,你就能聞到玉米糊的香味,真的是超級香,這樣的玉米糊不僅細膩還濃香。
  •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類腦智能、數位化生命、AI驅動醫藥與醫療
    而同期在深圳會展中心五樓舉辦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則將匯聚世界各地頂尖科學人才,組成最強大腦,深入探討高科技產品背後的高新技術。其中,隸屬「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主題論壇部分的「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議題,將於2019年11月14日下午在會展中心5樓簕杜鵑廳舉辦。